ICU专科技术操作标准文书借鉴.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0606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2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ICU专科技术操作标准文书借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ICU专科技术操作标准文书借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ICU专科技术操作标准文书借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ICU专科技术操作标准文书借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ICU专科技术操作标准文书借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ICU专科技术操作标准文书借鉴.docx

《ICU专科技术操作标准文书借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CU专科技术操作标准文书借鉴.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ICU专科技术操作标准文书借鉴.docx

ICU专科技术操作标准文书借鉴

心电图使用评价标准

科别姓名得分

项目

总分

技术操作要求

评分等级

A

B

C

D

目的

5

监测病人生命体征。

为评估病情及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5

3

1

0

评估

10

病人的年龄、病情、生命体征、皮肤情况。

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并解释目的、注意事项。

心电图机的性能

3

4

3

2

3

2

1

2

1

0

1

0

准备

10

护士:

洗手、戴口罩。

病人:

皮肤准备、合适体位。

环境:

整洁、有电源及插座。

用物:

心电图机、导连线、75%乙醇棉球等。

2

2

2

4

1

1

1

2

0

0

0

1

0

0

0

0

流程

60

评估病人,如有剧烈运动需休息20分钟。

检查心电图机器性能是否良好。

将心电图机推到病人床旁,连接电源,向病人解释目的,方法。

嘱病人平卧,用75%酒精棉球擦拭电极放置部位

将心电图肢体导联电极按红,黄,蓝,黑分别连接于病人右上肢,左上肢,左下肢,右下肢;

将心电图胸导联电极按如下位置分别放置:

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3―――V2与V4连接的中点V4―――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相交处V5―――左腋前线V4水平处V6―――左腋中线V4水平处

按电源开关于"自动"或"手动"开关。

观察病人心电图的图形变化,识别心电图正常与否,并于病人交流结果。

操作完毕,帮助病人穿好衣服,注意保暖,整理床铺。

对心电图机及导联线进行清洁保养,保持完好状态。

5

5

5

5

10

10

 

5

5

5

5

4

3

4

3

8

8

 

4

4

4

4

3

0

3

0

0

0

 

3

3

3

3

2

0

2

0

0

0

 

2

2

2

2

注意

事项

5

注意有无误差,减少交流电干扰、肌肉干扰波、基线不稳、导联连接错误及定标电压是否准确带来误差。

心电图机及一切导线必须与外界电流隔绝

每次使用完毕,切勿忘记关闭电源,各项功能键应恢复原来的位置。

仪器用完后,各导联线应卷好,避免过度扭曲牵拉,以免内部导线折断,并检查用物是否齐全,有无缺少物件。

搬动心电图机时,应避免剧烈震动,以免损坏。

检查中注意为病人保暖和遮掩病人的隐私部位。

检查中各导联应连接正确,定位要准确。

5

3

1

0

评价

10

说出使用心电图机的目的。

病人感觉安全。

各波形显示良好,无干扰波。

病人皮肤保持完整、无破溃。

3

2

3

2

2

1

2

1

1

0

1

0

0

0

0

0

总分

100

考评日期年月日

简易呼吸器的使用评价标准

科别姓名得分

项目

总分

技术操作要求

评分等级

A

B

C

D

目的

5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进行有效的人工通气。

5

3

1

0

评估

10

病人的呼吸、心率、缺氧情况、有无义齿以及简易呼吸器性能等。

10

6

4

2

准备

10

个人准备:

衣帽整洁,洗手,带口罩

环境准备:

整洁,安全

评估:

病人的呼吸、心率、缺氧情况、有无义齿以及简易呼吸器性能等

病人准备:

了解目的和插管后的状况,平卧位

物品准备:

口咽通气管、胶布、简易呼吸器、无孔面罩、10ML注射器、氧气、吸引器等

2

2

2

2

2

1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流程

60

将病人仰卧,尽量将下颌抬起,使气管与口咽喉成一直线,使其呼吸通畅。

清除口腔与喉中任何可见之分泌物。

插入通气导管,防止咬伤舌头。

急救者应位于患者头部的地方,将患者头部向后仰并拖住下颌使其朝上,面向急救者

将简易呼吸器前端连接于面罩,后端接管连接氧气。

以面罩盖住病人的口鼻,并以手掌压住面罩使其贴紧患者面部。

用另一只手压缩呼吸球(气囊),将空气送入肺中。

(应规则性的压缩,提供足够的吸气/吐气时间)。

成人10—16次/分:

儿童12-20次/分:

婴儿35-40次/分。

10

10

10

10

10

 

10

8

6

6

6

6

 

6

4

0

4

4

4

 

4

2

0

2

2

2

 

2

注意

事项

5

选择合适的面罩,以便得到最佳使用效果。

(过小遮不住口鼻,过大漏气)

如果外接氧气,应调节氧流量8-10升/分至氧气储气袋充满氧气鼓起。

氧浓度不宜过高,以免储气阀失灵,发生危险。

没有外接氧源时,必须取下储气袋,以免影响通气;

挤压球囊时压力不宜过大,速度要均匀,不可忽快忽慢,以免造成呼吸中枢紊乱,影响呼吸功能的恢复。

5

4

3

1

评价

10

达到使用简易呼吸器的目的。

操作者操作熟练。

6

4

5

3

3

2

2

1

总分

100

考评日期年月日

 

电除颤使用评价标准

科别姓名得分

项目

总分

技术操作要求

评分等级

A

B

C

D

目的

5

通过电除颤,纠正、治疗心律失常,恢复窦性心律。

5

3

1

0

评估

10

病人的年龄、体重、心律失常类型、意识状况。

酌情解释目的

除颤仪的性能及蓄电池充电情况。

3

3

4

2

2

3

1

1

2

0

0

1

准备

10

病人:

去枕平卧于硬板床。

环境:

整洁、安全,有电源电插座及吸氧、吸痰装置。

用物:

除颤仪、导电胶、心电监测导联线及电极、抢救车、生理盐水纱布等。

护士:

仪表端庄,服装整洁。

2

2

4

2

1

1

3

1

0

0

2

0

0

0

1

0

流程

60

备齐用物至床旁,打开电源。

暴露病人胸部,必要时建立心电监护。

判断病人心律失常类型。

电极板均匀涂抹导电胶。

选择合适的能量(成人双相120--200J,单相360J)。

充电:

放置电极板于合适位置(胸骨右缘第二肋间(S)-心尖部(A));

大声嘱其他人员离开病人、病床。

两手同时按下放电键。

观察病人心电图改变。

如果室颤/室扑(无脉性室速)持续出现,立即重新充电,重复步骤。

操作完毕,将能量开关回复至零位。

清洁皮肤,安置病人。

监测心率、心律,并遵医嘱用药。

记录。

终末处理。

5

2

2

5

10

6

4

5

5

5

2

2

2

2

3

4

1

1

4

8

5

3

4

4

4

1

1

1

1

2

3

0

0

3

6

4

2

3

3

3

0

0

0

0

1

2

0

0

2

4

3

1

2

2

2

0

0

0

0

0

注意

事项

5

定时检查除颤器性能,及时充电;导电胶涂抹要均匀,防止皮肤灼伤;放电除颤时,注意病人和其他人、物绝缘;

儿童能量选择:

首次2J/kg,第2次2-4J/kg,第3次4J/kg;对于能明确区分QRS和T波的室速,应进行同步电复律;无法区分者,采用非同步电除颤;同步电复律通常遵医嘱选择稍低的起始能量,选择能量前应按下“同步”键。

5

4

3

1

评价

10

病人的心律失常得到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

根据病人个体情况正确调节能量。

病人安全,无皮肤灼伤等并发症发生。

3

4

3

2

3

2

1

2

1

0

1

0

总分

100

考评日期年月日

心电监护使用评价标准

科别姓名得分

项目

总分

技术操作要求

评分等级

A

B

C

D

目的

5

监测病人生命体征。

为评估病情及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5

3

1

0

评估

10

病人的年龄、病情、生命体征、皮肤情况。

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并解释目的、注意事项。

是否有使用监护仪的指征和适应症,所需监测的项目。

监护仪的性能

3

3

2

2

2

2

1

1

1

1

0

0

0

0

0

0

准备

10

护士:

洗手、戴口罩。

病人:

皮肤准备、合适体位。

环境:

整洁、有电源及插座。

用物:

心电监护仪、导连线、配套血压计袖带、SpO2传感器、电源转换器、电极片、75%乙醇棉球、监护记录单等。

3

2

2

3

2

1

1

2

1

0

0

1

0

0

0

0

流程

60

核对病人,解释目的。

安置舒适体位。

连接监护仪电源,打开主机开关。

无创血压监测:

选择合适部位,绑血压计袖带;

按测量键

设定测量间隔时间

心电监测:

暴露胸部,正确定位,粘贴电极片;

连接心电导连线

选择P、QRS、T波显示较清晰的导联;

调节振幅。

SpO2监测:

将SpO2传感器安放在病人身体的合适部位。

其他监测:

体温、呼吸等。

根据病人情况,设定各报警界限,打开报警系统。

调至主屏,监测异常心电图并记录。

停止监护:

向病人解释;

关闭监护仪;

撤除导连线及电极、血压计袖带等;

清洁皮肤、安置病人。

终末处理。

2

2

5

5

2

2

5

3

4

2

2

2

10

3

2

2

2

3

2

1

1

4

4

1

1

4

2

3

1

1

1

7

2

1

1

1

2

1

0

0

3

3

0

0

3

1

2

0

0

0

5

1

0

0

0

1

0

0

0

2

2

0

0

2

0

1

0

0

0

3

0

0

0

0

0

0

注意事项

5

正确安放电极位置;定期更换电极片安放位置,防止皮肤过敏和破溃;报警系统应始终保持打开,出现报警应及时正确处理;安放监护电极时,必须留出一定范围的心前区,以不影响在除颤时放置电极板;对需要频繁测量血压的病人应定时松懈袖带片刻,以减少因频繁充气对肢体血液循环造成的影响和不适感。

必要时应更换测量部位。

5

4

3

1

评价

10

说出使用监护仪的目的,并能接受。

病人感觉安全:

未因报警音量等影响睡眠、引起恐惧。

开关始终保持开启状态。

病人皮肤保持完整,无破溃,安放电极正确。

各波形显示良好,无干扰波形。

监护有效,达到目的。

2

2

2

2

2

1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总分

100

考评老师日期年月日

 

呼吸机使用评价标准

科别姓名得分

项目

总分

技术操作要求

评分等级

A

B

C

D

目的

5

改善氧合、改善通气、减少呼吸作功。

5

3

1

0

评估

10

病人年龄、体重、病情、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解释操作目的、可能带来的不适等。

呼吸机性能

病室内有无中心供氧和中心供(空)气,氧气及空气管道的接头是否配套;电源与电源插座是否与呼吸机上的电源插头吻合;呼吸机管道接头是否与人工气道街头吻合。

10

6

4

2

准备

10

个人准备:

衣帽整洁,洗手,带口罩

病人:

已建立人工气道

环境准备:

整洁,有电源及插座

物品准备:

呼吸机、消毒好的管路、湿化器、无菌蒸馏水、输液皮条、模拟肺、简易呼吸器、连接管。

2

2

2

4

1

1

1

3

0

0

0

1

0

0

0

0

流程

60

将用物携至床旁,向病人解释

使用呼吸机前准备:

正确连接呼吸机管道各部件,连接模拟肺;连接电源、氧源、压缩空气,确保气源压力在规定范围内;开启呼吸机主机开关及显示器开关;按检测程序进行检测;如检测通过,调制待机状态,向湿化器内加无菌蒸馏水至刻度。

使用呼吸机:

遵医嘱调节呼吸机参数:

通气模式、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入氧浓度、触发灵敏度等;再次向病人解释,检查病人的人工气道情况(气囊是否充气);取下模拟肺,将呼吸机与病人的人工气道连接;听诊两肺呼吸音,检查通气效果,监测有关参数;打开湿化器电源开关,调节湿化器温度;设定有关参数的报警限,打开报警系统;记录有关参数;观察病人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同步情况,必要时吸痰或遵医嘱应用镇静剂;30分钟后做血气分析,遵医嘱调整有关参数,记录。

停用呼吸机:

遵医嘱检查病人是否符合脱机指征;做好解释和指导;准备好合适的给氧装置,充分吸痰,妥善处理病人气道,撤去呼吸机,调至待机状态;观察病人病情,确认病情稳定;先关湿化器开关、呼吸机显示器和主机开关,再关空压机和氧气,最后切断电源;安置病人;记录。

终末处理:

确认病人短时间内不再需要使用呼吸机后,消毒呼吸机管路;分离管道、湿化器,倒去湿化器内湿化液,将管道和湿化器浸泡于消毒液中;消毒完毕,及时捞出,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后晾干,安装好处于备用状态。

5

10

 

15

 

10

 

10

4

6

 

10

 

6

 

6

3

0

 

6

 

4

 

4

1

0

 

0

 

0

 

0

注意

事项

5

使用呼吸机期间,病人床旁应备有简易呼吸器、吸引器、吸氧装置,并且性能良好;使用呼吸机期间,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加强气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定时做血气分析,防止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及时正确处理呼吸机报警;加强呼吸机管理:

调节呼吸机悬背(支架)或给病人翻身时,应妥善固定好人工气道,防止因管道牵拉造成气管插管或套管脱出,导致病人窒息;长期使用呼吸机病人,应每日更换湿化液,每周更换呼吸机管道或按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执行;呼吸机上的过滤网应每天清洗;及时添加湿化罐内蒸馏水,使之保持在所需刻度处;保持集水杯在管道最低位,及时倾倒集水杯和管道内冷凝水。

5

3

1

0

评价

10

了解使用呼吸机的目的,并能配合;病人的呼吸道通畅;病人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同步,无人机对抗;病人达到呼吸机应用目的,呼吸功能改善,血气分析结果满意;病人安全,无气胸等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

10

6

4

0

总分

100

考评日期年月日

注射泵使用评价标准

科别姓名得分

项目

总分

技术操作要求

评分等级

A

B

C

D

目的

5

精确输注血管活性药物,调节血压、心率,维护循环功能;输注镇静、镇痛等药物,微量给药,流速均匀,以维持药物最佳有效浓度

5

3

1

0

评估

10

病人的年龄、病情、体重、治疗概况、血管情况

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并解释目的。

注射泵的性能、电源插头是否与病室内电源插座吻合

3

4

3

2

3

2

1

2

1

0

1

0

准备

10

护士:

洗手、戴口罩。

病人:

了解治疗目的,已排尿,做好准备

环境:

整洁、有电源及插座。

用物:

注射泵、专用延长管、输液架、50ml或20ml注射器及抽取的拟输入药液(遵医嘱),必要时备静脉输液用物

2

2

2

4

1

1

1

2

0

0

0

1

0

0

0

0

流程

60

使用微量注射泵前:

检查微量注射泵及其专用延长管;备齐用物至床旁,三查七对并解释;固定微量注射泵于输液架上或床架上;将微量注射泵接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抽取药液的注射器连接延长管,排去空气,检查有无气泡;将注射器正确安装入注射器座中;将输注执行单贴于微量泵上或标于注射器上

正确调节、使用微量注射泵:

设定输注速率等参数;再次检查有无气泡;将延长管与病人的静脉通路连接(如无静脉输液通路则按照静脉输液法重新建立);按微量注射泵启动键,观察通畅情况;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反应,必要时重新调整输注速率;若出现报警声,针对原因处理后,再按启动键;安置病人,交待注意事项;记录

停用微量注射泵:

按微量注射泵停止键;先关机,必要时拔针;安置病人;终末处理;擦拭微量注射泵,充电备用

20

 

20

 

20

12

 

12

 

12

8

 

8

 

8

4

 

4

 

4

注意

事项

5

安装注射器时,注射器圈边必须紧靠注射器座;及时更换药液,保持使用药物的连续性;每次调整输注速率后,勿忘再按启动键;熟悉报警信号,并能正确、快速排除;输注时应加强巡回,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注射部位,及时排除异常情况;当出现电池低压报警时,应及时将泵接通交流电源进行充电或关机。

5

3

1

0

评价

10

病人能了解使用微量注射泵的目的,并能配合;

病人安全,能根据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输注速率,输注处无渗漏发生;

输注时微量注射泵出现报警能得到及时、正确处理。

3

4

3

2

3

2

1

1

1

0

0

0

总分

100

考评日期年月

CPR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科室:

姓名:

总分:

项目

标准要求

评分方法

10

1、评估患者胸廓、意识、呼吸、脉搏、有无义齿、口鼻等情况。

2、周围环境。

5

5

一小项未达

要求扣1分

5

1、仪表端庄,衣帽整齐。

2、态度严肃认真,动作迅速规范。

2、血压计、听诊器,纱布、指套、木板。

1

2

2

一项不符扣1分

缺一用物扣0.5分

75

(举手示意计时开始)

1、胸外心脏按压:

判断:

轻拍肩部并叫→如无反应→用手触摸颈动脉(时间〈5s)→如无搏动

呼救:

“来人啊!

救命啊!

体位:

去枕仰卧于硬板床或在其肩背下垫硬板→解开病人领带、领扣、及腰带等束缚物。

清理口鼻分泌物,有义齿的应取下。

定位准确:

 胸骨中下1/3交界处,既乳头连线中点(乳房变形除外)。

两掌根重叠,十指相扣,掌心翘起,肘关节伸直,上半身前倾,手臂与胸骨垂直,按压下陷>5cm,速度>100次/分。

2、开放气道(仰头举颏法、仰头抬颈法、托下颌法)任意演示一种

3、人工呼吸:

一手拇食指捏鼻,屏气,口包严,吹气正确(量频率),同时用余光看胸廓起伏,松开捏鼻之手,侧头换气并观察胸部有无起伏。

4、评估CPR有效指征,放置复苏后体位,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

5、整理床单。

清理用物,洗手,记录。

(举手示意操作结束,停止计时)

 

4

2

6

5

5

10

 

5

 

10

20

8

漏一项扣2分

一小项未达要求扣1分

10

1、关心体贴患者,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2、操作熟练、规范,动作迅速、准确有效。

3、心肺复苏有效指征:

(操作完毕后口述)

①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恢复②收缩压≥60mmHg

③肤色转红润④瞳孔回缩,光反应恢复

⑤自主呼吸恢复

规定时间3分钟内完成(提前完成不加分)

2

3

5

 

一项未达要求扣1分

回答问题不全扣1-5分

动脉抽血(血气分析)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得分

项目

操作要领

分值

扣分细则

扣分

评分

核对

医嘱、患者、床号、姓名(腕带)

4

不全面,缺一项

各-1

评估

1、评估患者病情、正在进行的治疗(氧疗)、患者需求

2、患者动脉搏动情况

3、穿刺处皮肤情况

4、患者体温

8

评估不全,缺一项

各-2

告知

1、动脉采血的目的和配合方法

2、采血前后的注意事项

3

告知不全

各-1.5

操作前

准备

1、操作者:

仪表符合要求,洗手、戴口包,必要时做好

标准预防

2、环境:

清洁、采光好

3、用物:

无菌治疗盘、常规消毒物品一套、手套、含肝素的采血注射器、小枕

4、患者:

舒适体位

3

2

3

2

仪表不符合要求,未洗手、未戴口包

用物缺一件

放置不合理

体位欠佳,未充分暴露消毒部位

各-1

-1

-2

-2

操作

过程

1、取舒适体位、选动脉、垫小枕

5

缺一项

-2

2、消毒

(1)常规消毒穿刺局部皮肤(以动脉搏动最强点为圆心,直径大于5CM)

(2)消毒操作者一手拇指、食指、中指前端

10

未消毒

消毒不规范

-10

-5

3、穿刺:

方法一(股动脉):

左手食指及中指触摸动脉搏动明显处,两指稍分开,右手持注射器在指间垂直穿刺

方法二:

左手食指及中指并拢触摸动脉,用拇指与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在搏动最强点下0.5~1CM处,穿刺针斜面向上,与皮肤呈20~45º进针。

见注射器乳头内有血后,固定针栓,即抽2ML。

20

 

穿刺方法不符合要求

未固定针栓

穿刺退针一次

穿刺退针二次

退针三次不及格

-5

-5

-5

-10

4、压迫穿刺部位至少5MIN。

5

未按压

按压时间不够

-5

-3

5、轻轻转动注射器将血摇匀。

3

未摇匀/方法不正确

-3

6、在验单上写上患者体温及抽血时间、有无吸氧/吸氧浓度,及时通知送检。

7

缺一项

未及时送检

-2

-4

操作后

整理用物、整理床单位、垃圾分类处理。

6

缺一项

各-2

观察

观察病情及穿刺部位有无出血。

7

未观察/观察不全

-7/-3

评价

(6分)

1、态度:

严肃认真、关心患者

2、要求:

稳重、轻柔、熟练、准确

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流程、手卫生规范

4、完成时间:

15分钟

12

缺一项

缺一项

违反无菌原则/不规范

超时1分钟

-2

-2

-5/-3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