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论文普通学校计算机网络建设探索.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0288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论文普通学校计算机网络建设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信息技术论文普通学校计算机网络建设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信息技术论文普通学校计算机网络建设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信息技术论文普通学校计算机网络建设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论文普通学校计算机网络建设探索.docx

《信息技术论文普通学校计算机网络建设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论文普通学校计算机网络建设探索.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技术论文普通学校计算机网络建设探索.docx

信息技术论文普通学校计算机网络建设探索

[信息技术论文]普通学校计算机网络建设探索

教育现代化同时也需要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教育进入一个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新领域。

北京景山学校、上海中学等许多重点中学在建网工作中做了不少探索。

我校作为一个上海地区城郊结合部的一所普通的初级中学,同样也面临着培养跨世纪接班人的重任,因此普通学校在现有条件下怎样通过低投入、高出产;低起点、高效率建设好必要的硬件、软件环境,让学生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实现三个面向的号召,是时代交给我们的一个重任。

为此,我们从95年起就建立“莘松中学校园计算机网络”(简称:

莘松中学较园网)工作进行了各项的研究和准备。

经过了两年多的实践,我们认为普通学校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建好校园网络。

一、校园计算机网络的建设

1、建网目的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应用向深度和广度的快速渗入,尤其是Internet网络技术的巨大成功,它标志着又一场信息革命的到来。

人们对信息资源的获取也逐渐从单一的电视、广播等媒体迅速地转向了通过Internet网络,从而使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也达到了越来越突出的地位。

计算机进入学校,增强了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计算机中的各种文字、图形、图像、声音,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计算机网络功能的增加,使教育、教学等各类数据得到了广泛的共享,提高了学习和工作效率。

A.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加强各部门之间相互了解,迅速、方便的提供各种数据资料。

B.提供教师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科研等多媒体设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育、教学数据的广泛共享,增强相互间信息的交流。

C.让学生有一个学网、用网场所,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化技术的素质。

2、设计原则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相对发达国家和地区来说,国力和建设资金相当有限。

同时,在网络建设中没有一个是一步到位的,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决策者应在网络建设总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当前网络应用的实际需求,制定近期的网络建设任务。

片面追求高性能、追求新技术,必定要花掉许多冤枉钱,而且又达不到应有的功能。

A.经济性

根据我校经费紧缺的特点,在网络的设计、建设中,我们始终围绕着在达到建网目的这一要求下,以最经济的特点进行设计、规划,从而使网络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B.实用性

网络建设的关键是为教师、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使用环境,设计网络的目的主要是要能充分的应用网络资源,应用软件应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符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应具有实用价值。

C.可扩展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前进步伐不断加快,学校信息资源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对网络的需求和依赖也将会越来越大。

校园网建设要具备能适应软、硬件发展的需要,关有较强的可扩展能力。

D.安全可靠性

保障学校历年资料的安全是校园网规划的重要内容,要求做到教师、学生查询数据方便性和资料管理的可操作性。

网络管理系统要防止非法入侵,以确保校园网的安全性。

3、建网计划

莘松中学地处闵行区莘庄镇,是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初级中学,受地区、经济实力的限制,根据学校现有水平及特点,分段逐步,建立一个小规模、多功能的网络体系。

A.将学校行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计算机连网,以求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B.在教室中安装多媒体计算机,将各教室、办公室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多媒体网络体系。

使教师、学生能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各种信息的交流和多媒体教学。

C.将校园网络连接到Internet网络上,利用Internet和Internet强大的网络功能,使教师、学生能充分利用到国内外的各种信息资源。

D.建立学校图书馆多媒体网络,为教师、学生提供一个具有电子阅读的多媒体环境。

4、网络结构

A.操作平台的选择

为了使学校已有的软件、数据资料能得到充分的应用,为使网络能有较强的兼容性,同时也为大家能更多的学习网络知识,我们选择:

行政管理网络:

采用NovellNet网络操作系统

教学信息网络:

采用Microsoft网络操作系统

B.网络的布置

在网络的布线方式上采用了总线型拓扑、星型拓扑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方式:

在两幢大楼之间采用了10BASE50Ω阻抗的同轴细缆线连接的总线型拓扑方式。

在同一幢大楼内采用了五类双绞线和10Mbit/s集线器(HUB)连接的星型拓扑方式。

用总线型和星型拓扑方式相结合连接的网络,有较大的优点。

这种结构的局域网络故障检修容易,同时也可以方便地增加或拆除一个站点,使网络的扩展和站点的搬移非常容易,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能和扩展性能。

C.与Internet网的连接

在校园网上安装一台独立的Web服务器,通过该台机上的调制解调器(Modem)与Internet网进行连接,将Internet网上的信息定期下载到该服务器中,再通过虚拟的方法,将教师、学生领入一个虚拟的Internet网络上,使教师、学生能有一个学习进入Internet网络的环境。

在科研室中利用工作站上的调制调器(Modem),使教师、学生直接进入Internet网,这样使用他们能得到较多的国内外最新消息和资源,也使学生学到了使用Internet网的操作方法。

通过虚拟和直接连接的方法,既解决了经费问题,又学到了技术。

D.通过网桥连接使多台服务器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学校的多台服务器中通过网桥连接,使办公室、教室的所有计算机进入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方便了使用。

5、网络建设中的技术革新

将多媒体计算机引入教室,使教育、教学进入了一个更为实用的领域,但由于计算机显示屏幕价格高、屏幕尺寸小等问题使教学受到了阻力。

能否将教室中现有的闭路电视用电视机与计算机连接起来,利用电视机作为计算机显示屏幕和计算机中多媒体发声音箱?

通过实践,我们觉得此方法切实可行。

同时也使计算机占用教室面积大大减少,解决了显示屏幕显示太小的问题,也节省了一笔可观的资金,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二、校园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校园计算机网络硬件设备的逐步完善需要网络应用的同步跟上,只有硬件,没有操作人员、应用软件,则设备只能成为摆设,这也就是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学校能否推广的又一关键。

1、软件建设

A.实用软件开发

在硬件开发的同时,也应注重软件的开发。

在这方面,我校经过了多年的努力,在92年研制出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在我们的计算机中存放着89级以后的所有学生信息,为学校科研提供了大量的数据。

同时我们还先后编制了《课表管理》、《电教资料库》、《图书馆管理》、《职工工资管理》、《教师考评》等十余种实用软件,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积累了大量信息资源。

B.教学资料积累

网络建设的目的是为深化教学改革服务,将传统的教学引向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利用现有的光盘软件、录像等资料结合教学,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特色的教学积件的新思路。

2、育人为本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育人,是提高人的素质。

设备的更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需要我们人的素质的跟上,从而做到真正的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A.教师培训

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必须教师先行,我校着重抓三级队伍建设:

(1)全校教师普及计算机应用;

(2)培养骨干教师,学习编制教学应用多媒体课件;

(3)组织技术攻关人员,研究教育、教学方法。

B.学生普及

教育技术应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掌握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

(1)建立一支学生计算机管理员队伍;

(2)以高年级学生带领低年级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

(3)全面普及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4)成立学生计算机兴趣小组。

3、提高教育质量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教育的主要课堂是教室,将多媒体计算机引入教室,通过校园网的连接,使教师可利用计算机进行备课,将教学重点、难点等信息储存在计算机中,通过网络使多媒体课件在教室内随时调用,运用计算机对声音、图像、文字等处理功能,把本不可能在教室内、学校内办到的事轻松地完成了。

例如:

交响乐、动画……。

提高了学生兴趣,活跃学生思想,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使教育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4、增强学生素质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充分发掘了人的潜力,促进人的左右脑同步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对事物的分析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同时,通过对Internet网络技术的学习,使他们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有利于学生从多渠道、多角度接受信息,扩大知识面、增加感染力,把课堂向课外、校外及社会延伸,有益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1世纪将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也是人类智慧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21世纪将以快速、高效的信息传播和利用信息资源为基本特征。

21世纪的教育必然也会充分地反映出这种时代的变革,随着多媒体及网络技术架起的信息高速公路,必然会带来21世纪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各方面的革命性的突破,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1世纪的教育将是无限光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