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解答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0114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 解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 解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 解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历史 解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历史 解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 解答题.docx

《历史 解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 解答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 解答题.docx

历史解答题

31.(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

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请回答:

(1)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2分)

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或对维护君臣、长幼秩序方面有可取之处)。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

(2分)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

(2分)

“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

(2分)

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

(4)材料四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

(2分)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1分)

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限制君主权力。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4分)

春秋战国——儒家学派产生;西汉武帝——儒学成为正统;宋明——儒学发展为理学;明清——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仍为主流。

 

33.(13分)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是文明人、文明社会的重要指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孕育出一个新的思想流派--智者学派。

普罗塔哥拉是智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Manisthemeasureofallthings”是他不朽的名言。

(1)普罗塔哥拉的这一名言体现了怎样的人文主义基本内涵?

(2分)

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决定作用

材料二1506年1月4日,一个意大利人在种植葡萄时,无意中挖出一座群雕像。

这就是古希腊的雕塑名作《拉奥孔》,它的出土,震动一时,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

(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的意大利主要流行什么社会思潮?

这一思潮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哪些?

(4分)

人文主义。

强调人性,反对神性;反对禁欲主义,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

主张个性解放,反对盲信盲从。

材料三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第86条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九十五条论纲》

(3)据材料三,指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出发点是什么?

据此,他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该主张的实质是什么?

(3分)

反对教皇出售赎罪券。

因信称义。

否定教皇(教会)的权威

材料四(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是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思维着的悟性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

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4)据材料四,指出启蒙思想家高举的理论旗帜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构建“正义”“平等”的新社会,他们提出了哪些主要学说?

(4分)

理性。

天赋人权说,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学说

 

3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思想家

主要思想

黄宗羲(1610~1695)

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

顾炎武(1613~1682)

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人共治”的主张

王夫之(1619~1692)

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有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共”

材料二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主要思想家的观点。

思想家

主要思想

孟德斯鸠

(1689~1755)

主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

伏尔泰

(1694~1778)

倡导人人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认为最好的政治形式就是英国式的开明君主政治

卢梭

(1712~1778)

认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

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三人各自的主张。

(5分)

共同主张:

反对君主专制。

主张: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权力互相平衡、制约;伏尔泰——平等、自由、民主(或:

开明君主制);卢梭——主权在民。

(2)上述两种思想对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材料一:

发展了儒学的“经世致用”思想,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启蒙作用;材料二:

发展了人文主义;既为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也提出革命胜利后的政体构想。

(3)中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虽然出现的比较早,但思想高度及社会效果却远不如法国的启蒙思想,为什么?

(3分)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思想文化专制。

26.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个重要的历史课题。

(1)根据下面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

(8分)

序号

言论

言论者

思想核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复礼”

孔子

仁和礼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孟子

民本、仁政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熹

“存天理,灭人欲”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

生民之困苦荼毒,敦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

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守仁

致良知

(2)有人说儒家学说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

这在上述言论中有无体现,并举例说明。

(6分)

有体现。

如②强调民众对国家存亡的作用,体现人的价值。

(3)结合上述言论及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对先秦儒学有哪些发展?

(8分)

来源:

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

内容:

注意探讨世界本原问题。

作用:

强调个人修养,甚至压抑人性。

地位:

适合统治者的需要,成为官方思想。

(4)根据以上言论说明儒家思想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3分)

政治:

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

经济:

克服私欲,遵纪守法的活动法则。

道德修养:

注意自省,关爱他人的道德境界。

 

21.(24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天有其时,地有其利,人有其治(利用)┅┅天地官(管)而万物役(服务)┅┅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春秋繁露》

材料三“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

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瑞:

吉祥之意)应诚而至。

┅┅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草生矣。

此灾害所由起也。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共同反映的中心论题什么?

(2分)这两个材料中“天”的含义是否一致?

(2分)如何正确解释?

(4分)

人与天的关系。

含义不一致。

材料二中的“天”是指神化的“天”;材料一中的“天”是指“自然”。

(2)材料一的观点是什么?

(2分)这种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2分)应如何评价?

(4分)

材料一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利用自然的观点。

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是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这是一种进步的唯物主义思想,

但应注意的是,人类不仅要有战胜自然的勇气,更要遵循自然规律。

(3)材料三的观点是什么?

(4分)应如何评价?

(4分)

材料三认为天有意志,可降下灾乱;同时把“天子”神化。

目的是宣扬君权神授,皇权至上,宣扬大一统,让人民服从君主。

材料三是一种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唯心主义思想。

 

31.(23分)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文化高度繁荣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理学的产生使儒家思想发展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并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

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有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

——朱熹:

《朱子大全》卷十四

材料二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滑、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

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宋徽宗赵佶以画花岛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

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一般多画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舷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

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

画家要表达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准确。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状况如何?

(3分)

状况: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并用于印刷行业;火药由阿拉伯传入欧洲(或火药用途更加广泛);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2)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核心思想主张及实质。

(4分)

核心思想是“理”儒家思想的道德伦理规范。

(3)理学对材料二所述的书法、绘画特点有何影响?

影响:

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意内心的修养,反映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绘画上更加注意意境。

(4)宋代的二程、朱熹等人将儒学发展到新阶段,请简要列举春秋、战国、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产生发展的概况。

(6分)

概况:

春秋时孔子儒家学说,核心是“仁”和“礼”;战国时孟子、荀子继承并发展儒家学说,主张实行“仁政”,以礼教治国;西汉时,董仲舒建立以“天人感应”为基础的新儒学,儒家思想成为封建国家的正统思想。

(6分)

(5)明代晚期,思想家李贽对统治阶级极力推崇的程朱理学大加鞭达。

对此你应如何评价?

(6分)

评价:

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批判,有利于认清弊端和消极作用,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愿望,从这一方面讲具有进步意义;李贽全盘否定程朱理学,进而否定孔子及儒学思想,这就否认了儒家思想和程朱理学的合理成分,这是不可取的。

 

32.(17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先进思想的创新与传播。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填充下列有关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发展表格的空白之处。

(8分)

材料

地位或作用

主要观点与主张

雅典著名哲学家,

杀腊哲学的创始人之一。

认识自己,知识即美德。

欧洲宗教改革的代表

人物,路德新教的创始人。

“因信称义”,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

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他的以人为本的哲学精神和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人非工具”,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主张以人为本;提出尊重他人的原则,人应该尊重别人的感受。

人文精神是西方文明的精髓,经历了起源、复苏、成熟三个阶段。

(2)请指出西方人文精神三个发展阶段的标志性事件并作简要的解释。

(9分)

智者运动,智者学派开始研究人类社会,强调人的价值和意义。

文艺复兴,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以人文主义为旗号,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冲破了天主教的神学束缚。

(宗教改革,肯定了人的价值,冲破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

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宣扬理性,以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使历史进入“理性时代”(或将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主义阶段)(9分)。

1、(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愚牙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

材料三

请回答:

(1)孔子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的主张是什么?

(2分)战国时期孟子如何发展了儒家思想(2分)

倡“仁”和“礼”,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孟子政治上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提倡仁政。

(2)西汉时期董仲舒如何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1分)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

 

36.(19分)阅读下列材料: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从它的产生到被确立为统治思想,再到它的发展变革,体现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兼收并蓄和博大精深的特点。

“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环绕)之  。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也。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仲舒复对、曰: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材料四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可尊。

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

是余五十以前,真一犬也。

因前犬吠形,亦随而吠之。

若问以吠声之故,正好哑然自笑而已——(明)李贽《续焚书》

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以言词激烈而名噪一时。

他在文章中公然称呼孔子为“盗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中国近代史》

材料五2007年7月17日,第七届“中华传统文化研修班”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研修主题是“《论语》与修身”,有来自大陆及港、澳、台的近百名师生参加了此次研修活动。

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4分)并指出两种主张的在当时的不同命运及其原因。

(2分)

孔子思想主张:

仁、礼、以德治民(为政以德)。

命运:

未受到太大的重视。

原因:

在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背景下提仁义复礼不可能实现。

董仲舒主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命运:

被汉武帝采纳(受到独尊的礼遇)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并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原因:

借用阴阳家的思想对儒家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强调“正名分”的政治观和大一统的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2)依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儒学的新发展及产生的影响?

(3分)

宋代儒学发展为理学。

出现理学,后来又出现心学。

儒学体系更丰富。

1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把佛、道思想中对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与传统的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

2用亘古不变的“理”将个人、社会、宇宙联系起来。

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影响:

消极:

它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了人性。

积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庄严,对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积极作用。

(3)材料四中李贽是如何认识儒学的?

这说明了什么?

(2分)你是否同意吴虞的观点?

(1分)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2分)

认为儒学已不适合时代的需要了,对儒学进行批判。

说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与动摇。

同意:

以孔子和儒学为代表的旧礼教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打倒孔家店”是宣传民主和科学的需要。

或不同意:

孔子创立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不能一概否定。

(4)儒家思想在我国古代长盛不衰,你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分)当今两岸四地的师生共同研修《论语》有何现实意义?

(3分)

启示:

思想内容应根据社会的现实需要更新完善,与时俱进;要善于吸收其他思想流派优秀合理的成分。

意义:

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利于协调人际关系;成为联系中华民族的纽带,有利于加强两岸四地的联系,促进祖国的统一。

有利于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政治方面:

大统一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经济方面:

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道德修养方面:

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