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托克三首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0051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托克三首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巴托克三首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巴托克三首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巴托克三首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征.docx

《巴托克三首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托克三首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征.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巴托克三首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征.docx

巴托克三首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征

巴托克三首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征

  [摘要]作为民族音乐家,匈牙利作曲家贝拉•巴托克十分强调汲取民间音乐中的固有特征和规律,将自己祖国匈牙利的民间曲调与欧洲音乐的主流协调在一起,并利用民间语汇创造出了完全是个人风格的语言。

从其创新风格时期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二钢琴协奏曲》及其回归传统时期的《第三钢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上鲜明的转变可以看出时代对作曲家音乐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巴托克钢琴协奏曲创作背景音乐特征

  doi:

10.3969/j.issn.1002-6916.2011.12.046

  

  匈牙利作曲家贝拉•巴托克(BelaBartork1881-1945)是二十世纪西方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作为民族音乐家,巴托克十分强调汲取民间音乐中的固有特征和规律,将自己祖国匈牙利的民间曲调与欧洲音乐的主流协调在一起,并利用民间语汇创造出了完全是个人风格的语言。

他不仅是匈牙利人民的骄傲,也是全世界的宝贵财富。

  纵观巴托克的音乐作品,其音乐创作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即:

探索时期(1906-1919年),成熟时期(1920-1940年),顶峰时期(1940-1945年)。

这三个时期的作品在创作风格上大致体现了传统――创新――回归传统的三个阶段(这里的传统泛指巴托克的民族性、古典性意义上的传统,而非古典音乐风格意义上的传统)。

巴托克的三首钢琴协奏曲则分别代表了其成熟时期和顶峰时期的音乐风格,即创新风格与回归传统风格。

  一、巴托克《第一、第二钢琴协奏曲》创作背景及音乐特征

  巴托克的《第一、第二钢琴协奏曲》分别创作于1926年和1931年,是其创新风格时期的代表作品。

巴托克创新风格时期正值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由于战争的影响,加速了音乐传统形式的分裂:

旋律走向解体、和声带给人以难以忍受的紧张印象、节奏也变得烦躁不安或更简单。

同时各种音乐流派繁杂纷纭,产生了十二音体系、无调性、多调性等音乐创作方法。

毫无疑问,这些现象对当时的作曲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样也影响着巴托克。

除音乐环境的影响以外,巴托克在政治上也不断地遭受迫害。

1905年巴托克发现了真正的匈牙利民间音乐――农民音乐,开始展开了大量收集、整理、研究民间音乐的工作。

但他的研究活动引起了当时匈牙利沙文主义的不满,并对他进行了粗暴的攻击。

1919年,匈牙利无产阶级建立革命政权的四个多月期间,在匈牙利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巴托克曾任“音乐理事会”成员。

由于他反对纳粹的统治,在匈牙利革命政权被帝国主义扼杀之后,巴托克在国内的处境就越来越困难,但他未做任何妥协,仍继续着自己崇高的事业。

面对当时那种异常复杂的状况,巴托克却以最大的力量来反映时代的矛盾,表现他对现实的疑虑和对自己祖国的不安,这就使得这一时期巴托克的音乐语言与其探索时期发生了转变,从清新明朗的传统风格转向刺耳、不安、极具动力性的风格,变得似乎令人难以接近。

但他在表现方法上并不像当时的一些作曲家已走到了极端,而仍探索着一定的限度,这也正是巴托克所坚持的自己的创作道路:

发扬民族文化最优秀的传统,以民间音乐作为基石,用现代音乐的写作手法创造出匈牙利“新的艺术音乐”。

于是,巴托克的音乐语言在经历了“探索时期”后,在“创新风格时期”日益成熟。

  创作《第一钢琴协奏曲》的这一年似乎是巴托克专为钢琴写曲的一年。

在完成了《钢琴奏鸣曲》、《在户外》和《9首钢琴小品》之后,于11月12日结束了《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创作。

这部作品的素材简单无比,算不上主题,只有动机。

这里,巴托克将民间音乐与固定音型技术自然相结合,形成了动力性节奏脉动,充分显示出作曲家对节奏表现力的超凡驾驭能力(这里的动力性节奏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机械性的能量,是工业革命时期城市生活的反映)。

作品中娴熟的巴洛克对位技巧,又体现了巴洛克音乐对巴托克的影响。

同时,他将钢琴打击化处理,不仅揭示了钢琴作为打击乐器的本质,而且拓展了钢琴的音色。

在这部作品中虽然找不到农民旋律,也找不到对农民旋律的模仿,但整个乐曲都充满了农民音乐的气氛,可见作曲家已完全将民间音乐消化为自己的语言了。

  巴托克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是巴托克三部钢琴协奏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部,创作此曲时他已年近50岁。

从其创作的日期来看,是在完成了《世俗大合唱》之后。

与《第一钢琴协奏曲》不同的是,巴托克在这部作品中希望钢琴与管弦乐队的交流能更容易,并在主题材料上具有更多的一致性。

他的确做到了这一点。

在其独特的“巴托克曲式”(即拱形结构)基础上将主题材料巧妙地统一起来,使全曲在结构和内容上一脉相承,上下贯通。

乐曲在配器上较为独特,第一乐章的管弦乐队包括管弦乐和打击乐器,柔板部分用弦乐和定音鼓演奏,中段的托卡塔由弦乐、一组管乐和打击乐器演奏,只有第三乐章使用了整个管弦乐队。

从这样的配器安排可以看出巴托克在音色方面不断的探索与追求。

这部作品还体现出斯特拉文斯基和巴赫音乐的影响,尤其是乐曲开始处,嘹亮的主题就借鉴了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精彩的赋格段再次展示出作曲家精湛的对位技法。

第一乐章具有明亮的巴洛克风味,其旋律和节奏的风格都受到民间音乐的影响。

柔板乐章平静且充满感情,弦乐奏出的众赞歌般的乐句与朗诵调式的钢琴独奏所形成的问答式结构是典型的巴托克风格,并且具有浓厚的怀旧气氛。

中段的急板是整个作品的中心,幽灵般的谐谑曲调与鸟的声音相互交融在一起。

第三乐章的各种主题素材均来源于第一乐章,是第一乐章主题材料的变化重现,全曲最后在喧嚣的急板中结束。

  二、巴托克《第三钢琴协奏曲》创作背景及音乐特征

  巴托克在创新风格时期之后进入了他创作的顶峰时期,但其音乐风格却回归了传统,这与他在生活上发生的变化有直接的关系。

  1940年他与妻子被迫离开了匈牙利,其原因之一不仅仅是匈牙利沙文主义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他的迫害,更重要的是由于他强烈反对纳粹的统治。

他在遗嘱中明白地表示,只要匈牙利的任何一个广场或一条街道还冠以法西斯罪犯的名字,他就决不同意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匈牙利的广场和街道。

另一个原因是他在国内的音乐界被与众隔绝。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巴托克曾多次到国外旅行,演出自己的作品。

他不得不承认,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他所得到的鼓励、欢迎和关注,几乎都比在自己的祖国给予的多。

最后,他母亲的去世割断了他和匈牙利这块土地之间的联系。

怀着这种沉重而复杂的心情他最终决心离去。

但巴托克作为民族音乐家,在异国他乡仍无时无刻地不在想念着自己的祖国。

对匈牙利民族的热爱和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使他在创作中依然从民间音乐中得到鼓舞和激励,尤其是他杰出的《第三钢琴协奏曲》。

  巴托克的《第三钢琴协奏曲》是他的绝笔之作,在他1945年9月26日溘然长逝之时,还余下17小节未完成,后由其弟子谢尔利补续完成。

由于这部作品是为其妻子而创作的,因此也称之为“女性”协奏曲。

虽是为妻子而作,但实际上是巴托克倾吐心声的自白,是一首伟大而坚定的艺术家的天鹅之歌,是音乐家对世界的最后绝唱。

这歌声告诉我们人类的幸福、纯洁和快乐属于那些从善弃恶的人,属于那些热爱自然、热爱人民的人。

而他在生活极端困难的时候,在残酷的战争的悲剧中远离了家乡,又受到病魔致命的袭击,他是怎样感觉到这种幸福和快乐的呢?

不知是他对人类最美好生活的希望鼓舞着他,还是由于他的即将离世促使这位作曲家把他生活中所感受到的一切美好的东西对世人和自己重说一遍?

如果他能继续创作的话,他的其他作品可能会给我们一个答案,但这永远成为了一个迷。

  这部作品整体上不像前两部作品那样具有冲击力和野性,而显得温柔亲切,规模也比前两部作品小,钢琴部分更加质朴舒缓。

第一乐章一开始就让我们感到了他所向往的田园诗般的童年和金色年华的那种无忧无虑的气氛。

钢琴模仿匈牙利大杨琴的效果,奏出悠扬的匈牙利民歌,将我们带到了巴托克自己的伊甸园。

第二乐章巴托克第一次使用了“虔诚”两个字,这是作曲家与上帝虔诚的对话,也是作曲家告别生命的绝唱。

中段,以巴托克典型的宁静而神秘的“夜乐”为背景,钢琴传出阵阵鸟鸣,优美而感人,表达出作曲家眷恋尘世的心情。

第三乐章的主要主题用钢琴旋律以其巧妙的色彩变化在乐章中反复呈现。

两个插部的复调手法表明巴托克仍深受巴赫风格的影响。

这部作品是巴托克回归传统风格的代表作,重现其早期作品中清晰、直率、明朗的风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音乐语言通俗易懂,写作技法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参考文献

  [1]哈密•施麦恩.巴托克[M].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2]拉约什•莱斯瑙伊.巴托克传[M].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3]彼得•斯•汉森.二十世纪音乐概论[M].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4]钟子林.西方现代音乐概述[M].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

  [5]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作者介绍

  常沁怡,上海大学艺术中心,音乐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钢琴演奏与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