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辅周医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9781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05 大小:14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蒲辅周医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蒲辅周医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蒲辅周医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蒲辅周医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蒲辅周医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蒲辅周医案.docx

《蒲辅周医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蒲辅周医案.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蒲辅周医案.docx

蒲辅周医案

1、内科治验类中风  健忘头晕(高血压症)  眩晕

(一)(美尼乐氏综合征)  眩晕

(二)(高血压)  心气虚痛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气虚痛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气痛夹痰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胸痹(心绞痛等)  心悸(风湿性心脏病)  头痛头晕  头痛

(一)  头痛

(二)(视交叉部蜘蛛膜炎)  头痛(三)  胸胁痛  梅核气  老年腰痛兼二便秘涩(前列腺肥大)  风寒温痹  呃逆  积滞  吐血(胃溃疡出血)  便血  自汗

(一)  自汗

(二)(植物神经失调)  自汗(三)  自汗(四)  伤风  感冒

(一)  感冒

(二)  湿热

(一)  湿热

(二)(无黄疸型急性传染性肝炎)  伏暑挟湿  凉燥  伏寒化燥  寒湿  痢疾

(一)(急性中毒性痢疾)  痢疾

(二)(急性中毒性痢疾)  痢疾(三)(慢性痢疾)  痢疾(四)(慢性痢疾)  痢疾(五)(慢性痢疾)  暑湿并重(流行性乙型脑炎)  暑湿挟风(流行性乙型脑炎)  暑温挟风(流行性乙型脑炎)  湿甚阳郁(流行性乙型脑炎)  湿热内闭(流行性乙型脑炎)  风暑湿内闭(流行性乙型脑炎)  热结旁流(流行性乙型脑炎)  伏暑(流行性乙型脑炎)  热病转寒中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  热病转寒中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  热病后遗(流行性乙型脑炎后遗症)  附录:

温病误补  战汗误温  暑风痉厥  产后伤暑  石瘕  虫蛊

2、 妇科治验  月经不调

(一)  月经不调

(二)  痛经  经前抽搐  月经量多挟块  经漏

(一)  经漏

(二)  经漏(三)  经行如崩

(一)  经行如崩

(二)  崩漏不止  闭经  滑胎(习惯性流产)  产后受风  产后恶露不净  人工流产后流血不止  人工流产后发热  产后血崩不止 

3、 儿科治验  重症麻疹  麻疹不透  麻毒内陷  麻后伤阴  麻后伤阳  麻后喘急(疹后肺炎)  麻后余热不退  风温(重症小儿肺炎)  冬温(重症小儿肺炎)  风寒夹食抽风(重症小儿肺炎)  风寒犯肺(小儿肺炎)  寒喘(重症小儿肺炎)  虚喘(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炎)  痰喘(支气管肺炎)  温热病后阴虚液涸(重症迁延性肺炎)  风温犯肺(腺病毒肺炎)  湿温(腺病毒肺炎)  温邪郁闭(腺病毒肺炎)  温邪入营(腺病毒肺炎)  热闭包络(腺病毒肺炎)  热闭伤阴(腺病毒肺炎)  风寒犯肺

(一)(腺病毒肺炎)  风寒犯肺

(二)(腺病毒肺炎)  风寒夹饮(腺病毒肺炎)  风寒夹湿(腺病毒肺炎)  阳虚欲脱(腺病毒肺炎)  暑风夹湿  暑湿夹食  伏暑夹湿(病毒性感冒)  血瘀发热(肾痈)  食积发热

(一)  食积发热

(二)  积热头痛  泄泻(单纯性消化不良)  胎黄(生理性黄疸兼肺炎) 

4、 其他治验  口疮  鼻渊(鼻炎)  风丹  喉痧(猩红热)  紫瘢  斑疹

(一)(皮肤玫瑰疹)  斑疹

(二)(荨麻疹)  皮肤湿疹

(一)  皮肤湿疹

(二)  接触性皮炎  前阴疮肿  

一、内科治验

类中风

邓XX,男,72岁,干部,1961年5月15日初诊。

十一年前曾突然昏倒,当时经某医院诊断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并请中医重用朝鲜参及真武汤等中药而逐渐好转。

自1958年起,常服补心丹,今年有一次开会,突然又晕倒,全身发颤抖,曾住某医院二十余天,治疗渐好转,近来又觉头晕目眩,有时四肢颤抖,甚则身动摇,不敢步行,耳鸣,口涎自流,咯痰不咳嗽,目视物模糊,口苦不渴,时有心慌,食欲不振,无饥饿感,睡眠不实,恶梦多,大便不畅,小便少。

其人体丰面赤,脉两寸关微,至数不明,有散乱之象,两尺沉迟,舌质暗红,苔白腻,由操劳过度,肝肾真阴虚,真阳浮越,肝风将动之象。

治从肝肾,此属虚症,不可作实火治,宜益阴潜阳。

处方:

生龙牡(打)各六钱煅石决明八钱灵磁石四钱生玳瑁(打)三钱生龟板(打)六钱红人参三钱川熟附子三钱酸枣仁四钱远志肉一钱连服三剂,每剂两煎,慢火煎二小时,取300毫升,分五次温服。

5月19日二诊:

服药后头昏及痰涎均减少,小便较增多,有时微渴,大便正常,脉如前,原方去磁石加山萸肉二钱,再进四剂。

5月26日三诊:

连服四剂后大见好转,晕眩基本消失,身已无动摇,食欲好转,二便调和,惟行动气力尚差,六脉沉缓有力,舌正苔减,乃阳回之象,原方再进三剂,后以原方去玳瑁加杜仲四钱,破故纸(北京叫木蝴蝶,下同)三钱,以五倍量浓煎,去渣入蜂蜜为膏,每日早晚各服三钱,白开水冲服,以资稳固。

按:

患者旧有高血压心脏病,曾服参附等药治愈,但过劳则有晕倒,全身震颤,甚则动摇,耳鸣目眩心慌等,皆五志过劳,肝肾阴虚,阳越于上,实为阴不潜阳下虚之故,故以育阴潜镇之品为主,佐以附子回阳(引火归原),人参益气,俾阴固阳回而眩晕渐消,震颤平息而愈,此病虽见耳鸣、眩晕、口苦、面赤,不可误作实火治之,因脉微而迟,舌暗苔白,口苦不渴,乃真虚假实之征,临床时不能为假象所蒙蔽。

健忘头晕(高血压症)

艾XX,女,41岁,1960年1月6日初诊。

素有健忘,精神不集中,俯首则眩,劳动则头部自觉发热、血压随即上升,右胁下时有掣痛,有时胃痛,大便有时稀溏,胃纳尚可,睡眠不佳,脉沉细数,舌红无苔。

西医诊断为高血压症,曾服凉药甚多,证未减轻,此属肝郁血热,宜平肝清热。

处方:

抱木茯苓三钱酸枣仁三钱石斛三钱白芍三钱香附(炒)二钱栀子一钱五分石决明(煅)五钱夏枯草三钱地骨皮三钱丹皮一钱五分荷叶三钱竹茹二钱服三剂。

复诊:

服药后无大改变,偶有心慌,脉舌同前,前方去香附、地骨皮,加蒺藜二钱、菊花一钱五分、远志(炒)一钱。

三诊:

睡眠转佳,诸症均减,尚微感头晕欲吐,原方去栀子、丹皮加广陈皮一钱五分、炙甘草一钱兼理胃气,再服三剂。

四诊:

除有时微感头晕、睡眠不稳固外,余症均减,拟以丸药调理肝脾,兼滋心肾,以资巩固。

处方:

炙黄芪八钱当归三钱吉林参四钱白术三钱茯神五钱远志肉(炒)三钱酸枣仁六钱炙甘草二钱木香二钱白芍五钱血琥珀二钱五味子二钱干生地五钱珍珠母五钱龙眼肉五钱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二钱,每晚一丸,温开水下,服后诸证愁平。

按:

健忘,眠差,胁痛,俯则头眩,劳则血压上升,皆系肝郁血热所致。

徒用凉药,而不平肝,则肝愈郁,而脾胃反受其损,所以时有胃痛便溏之象。

蒲老先用平肝清热,终用肝脾两调,先后本末,各有兼顾。

 

眩晕

(一)(美尼乐氏综合征)

李XX,男,57岁,已婚,干部,1961年4月17日初诊。

  从1952年起头晕,当时头晕较剧,如立舟车,感觉周围环境转动,呕吐、血压低,耳鸣如蝉声,于1953年、1957年均同样发作过,西医检查有耳内平衡失调,为美尼尔氏综合征。

近二月来头昏头晕,不能久看书,稍久则头痛头晕加重,胃部不适,有欲吐之感,并有摇晃欲倒,食纳减退,体重亦减,常嗳气,矢气多,大便正常,晚间皮肤发痒,西医认为荨麻疹,影响睡眠,恶梦多,小便稍频,有少许痰,有时脱肛,脉弦细无力,舌淡无苔,根据脉证认为属中虚脾弱挟痰,兼心气不足,治宜先益中气,调脾胃,佐以宁心理痰,用补中益气汤加味。

处方:

  炙黄芪四钱党参二钱柴胡八分升麻八分白术二钱当归一钱五分陈皮一钱五分炙甘草一钱茯神二钱炒远志一钱法半夏二钱生姜三片大枣三枚服五剂,隔天一剂。

  5月12日二诊:

服药后诸症均见轻,由于看报稍久,六天前又失眠严重,经某医院诊治,给予镇静剂后稍好,但大便有时燥,近日二便尚调,脉迟滑,舌正中心苔薄黄腻,似有食滞之象,仍宜调和脾胃,健强中气兼消胃滞,原方黄芪改为二钱,加枣仁二钱、焦山楂一钱,服三剂。

  5月31日三诊:

服上药后自觉很见效,食欲及睡眠好转,二便调,精神佳,看书写字能较前久些,但超过二小时就觉得烦燥及头部发紧,小便正常,脉虚,舌正无苔,改用心脾肝并调,以丸剂缓治。

  补中益气丸八两,每早服二钱,归脾丸八两,每晚服二钱,感冒时停服。

药后头晕失眠等症基本消失。

  按:

本例西医诊为美尼尔氏综合征,时发时止,多用脑后易发,而且呕吐欲倒,并有脱肛等症,中医系眩晕为病。

其病因较多,古人分析有:

一、风眩:

始见《内经》: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而孙思邈、沈芊绿等均认为肝风引起眩晕。

二、痰眩:

始见于《金匮要略》: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

朱丹溪亦认为:

“无痰不作眩”。

《济生方》等亦主张胖人停饮而眩。

三、火眩:

刘河间认为由风火引起。

王肯堂以为由火致眩。

张三锡主张痰火成眩。

四、虚眩:

《灵枢》谓:

“上虚则眩”。

张仲景、徐春甫等亦同意此说。

张景岳认为:

“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

但虞摶等则主张下虚上实而眩。

五、七情内伤、过劳、失眠等均可引起眩晕,亦是临床常见到的。

虽病况繁多,只要详为辨证施治,即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如本例既非风、火、痰的实证,亦非肝肾不足之虚候,其脉弦细无力,其证纳差、脱肛、不能用脑等,系中虚劳伤兼心气不足,所以用补中益气汤,加茯神、远志安神宁心,法半夏、生姜降逆止哎,诸症均减,以后又加枣仁安神、宁心、养肝、补血,焦山楂助胃健脾而更好转,最后用补中、归脾丸而善其后。

倘偏执无痰不作眩,而重于袪痰,或拘泥肝风成眩,用平肝息风,抑或清火而泄热,则恐本病非但不效,并且不无虚虚之弊。

 

眩晕

(二)(高血压)

陈XX,女,48岁,1964年3月24日初诊。

  1960年起经常有头晕,血压不稳定,波动在190~140/120~90毫米汞柱之间。

心慌,虚烦懊,胸膺有时发闷,形体逐渐发胖,四肢自觉发胀,腿软沉重。

腰部酸痛,睡眠欠佳,入睡困难多梦,小便频而短,大便正常,据某医院检查为:

1.高血压,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以脏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脉沉迟、舌质正常,后根苔薄黄腻、血压168/98毫米汞柱。

病由阳虚湿胜,治宜温阳利湿。

处方:

  党参二钱生白术二钱茯苓二钱白芍二钱川熟附子(打)一钱五分桑寄生三钱狗脊(炮)三钱杜仲三钱龙骨(打)三钱牡蛎(打)四钱

  1964年4月6日复诊:

服药后腰已不痛,上午头晕已微,下午尚晕,晚间少腹隐痛,脉沉细迟,舌暗红无苔,虽阳虚湿胜,阴亦不足,治宜阴阳兼顾,温阳益阴法。

处方:

  党参二钱连皮茯苓三钱白芍二钱川熟附子(先煎)六钱龙骨(打)三钱牡蛎(打)四钱熟地二钱桑寄生三钱狗脊三钱杜仲三钱川楝子(炮)一钱五分五剂。

  1964年4月14日三诊:

服药后头晕又减,虚烦懊,脐下腹痛俱见好转,纳谷尚可,睡眠仍不佳,血压118/78毫米汞柱,脉弦缓,舌正常无苔,病势已减,仍宜温阳益阴。

处方:

  党参二钱生白术二钱连皮茯苓三钱白芍二钱川熟附子(先煎)一钱五分熟地二钱枸杞子二钱桑寄生三钱杜仲三钱川楝子(炮)一钱五分龙骨(打)三钱牡蛎四钱五剂。

  1964年5月11日四诊:

服上药后头晕心烦未作,血压稳定而正常,最近胸膺憋闷不舒,睡眠欠佳,有时因憋气而惊醒,饮食尚好,大便正常,小便次数多,脉左沉微弦滑,右沉迟,舌质正常无苔,服温阳益阴之剂,头晕心烦虽解,而胸中阳不足以致湿痰阻滞,心气不宁,治宜调心气,温化痰湿。

处方:

  茯苓二钱法半夏二钱枳实(炒)一钱竹茹一钱远志(炙)一钱九菖蒲一钱枣仁三钱党参一钱五分白术一钱五分生姜二片小麦(炒)三钱大枣(劈)三枚五剂(隔日),随访诸证皆愈。

  按:

患者头晕血压高,然而脉沉迟、沉细迟皆阳虚阴盛之象,舌质不红,形体发胖,四肢自觉发胀沉重,困倦乏力,小便频数,综合脉证又为阳虚湿盛之征,法宜温阳理湿,若误用苦寒清热之剂,则更损真阳,致使阴阳更失平衡,病情必因此而增变。

蒲老用附子汤温阳益气利湿,龙骨、牡蛎养阴潜镇虚阳,佐以桑寄生、狗脊、杜仲、枸杞子补益肝肾,此方略予增减共服十五剂而头晕心中虚烦皆除,血压降至正常。

但胸膺憋闷,睡眠欠佳,改以十味温胆加减,调心气,化痰湿善其后。

心气虚痛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于X,男,51岁,1964年2月17日初诊。

  1960年3月某医院确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当时检查心电图有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陈旧性心肌梗塞、左心室劳损。

胸片:

有主动脉增宽。

并有心跳气短,下肢浮肿等,血压偏高已六年,现检查已属高血压第二期。

1944年起有风湿性关节炎,至今天气改变即疼痛。

自觉症状:

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牵连背部,向左腋下及臂部放射,手臂不能上举,伸举即疼痛加甚,每日发作频繁,不能活动,走路即有心慌心跳,容易出汗,夜间难以平卧,每隔十多天即有一次类似休克样的发病,常有头晕头痛,睡眠不佳,每夜只能睡二小时,心绞痛发作甚时饮食即不好,曾服中药近500多剂,多为括萎薤白半夏汤或炙甘草汤加减,诸证未见改善。

血压200/120毫米汞柱,诊其脉右关沉微缓,余脉沉细涩。

舌正,微有薄黄腻苔,唇紫,此由营卫不调,心气不足,痰湿阻滞,治宜调营卫,通心气,化痰湿,以十味温胆汤加减。

处方:

  西洋参一钱茯神二钱枣仁三钱远志一钱九菖蒲八分法半夏二钱橘红一钱五分枳实(炒)一钱竹茹一钱川芎八分丹参一钱五分柏子仁(炒)二钱大枣(擘)三枚五剂,慢火煎二次,共取160毫升,分两次温服。

  1964年2月27日二诊:

服药后头晕减,饮食稍好转,有少量黄而灰的痰咯出,仍耳鸣,睡眠不好,左关微弦细数,余脉同前,原方去丹参加桑寄生三钱,石决明六钱,七剂。

  1964年4月9日三诊:

上药共服二十多剂,诸症悉减,心前区疼痛亦已大减,发作次数已不频频,每日二~三次,未再发生类似休克样的表现,但自觉最近进步较前一段为慢,胸膺尚发闷,手臂伸举无牵制,但尚有放射性酸痛,睡眠略有进步,已能平卧,睡后亦觉舒适,饮食、二便皆正常。

脉沉细涩,舌质色正,中心微有薄黄腻苔,近日因气候变化,可能影响疾病的转变,原方去大枣,西洋参改用白人参二钱,加宣木瓜一钱,血琥珀粉三分(分两次冲服)续服。

  1964年5月7日四诊:

一般情况已很好,心区仅偶然闷痛,但发作疼痛时间已很短,睡眠已好,手臂尚微痛,腰及腿部也微酸痛。

脉沉细,舌正常,苔中心白腻,宣原方去竹茹、石决明加萆薢二钱,怀牛膝二钱,狗脊(炮)二钱,除感觉则停服外可常服。

此后病情遂趋稳定。

  按:

心绞痛一证,在祖国医学应如何辨别,目前尚在探索,有按胸痹论治的,有按心动悸论治的,本例曾用括萎薤白半夏及炙甘草汤,亦即根据这些观点出发的。

但已服药五百多剂,卒未见效,证明不能再按胸痹、心动悸论治。

蒲老分析其症状及病情经过,结合脉涩唇紫,断为营卫不调,心气不足,痰湿阻滞,以心主营,营不调则卫亦滞,故重在通心气以调荣卫,用十味温胆,通其心气,兼化痰湿,加川芎,丹参和营,营气和则卫亦利,仅四诊而病情即能稳定,心绞痛亦能控制。

从这里可以看出,运用祖国医学,治疗现代医学确诊的疾病,不要拘泥某证即现代医学的某种病,必须充分根据辨证论治的方法,区别对待。

 

心气虚痛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金X,男,52岁,1963年10月9日初诊。

  去年九月发生心绞痛,一度严重,住某医院治疗七个月,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迄今未上班。

心绞痛发作无规律,近来发作频繁,胸痛彻背,胸闷,心慌,血压偏高已多年,达180/130毫米汞柱,现稳定在130/80毫米汞柱,睡眠很不好,每晚皆服安眠药片。

平时不吐痰,饮食、二便尚正常,面色灰暗,脉右沉濡,左沉弦细,舌正无苔,属心气不足,营气不调,治宜调和营卫,补益心气。

处方:

  茯神二钱党参一钱枳实(炒)八分炙甘草五分法半夏一钱五分远志(炒)一钱九菖蒲八分枣仁(炒)三钱柏子仁一钱五分浮小麦三钱大枣(劈)三枚七剂,隔日一剂。

  1963年10月21日二诊:

开始服两剂药后心慌及心区疼痛未犯,继服则仍有心前区疼,可能因寒流气候突然转变而又诱发之故,脉舌如前,原方去法半夏加香橼皮一钱,黄芪一钱五分,血琥珀粉(另包冲服)三分,七剂。

  1963年12月5日三诊:

心慌已很轻微,心绞痛未发,睡眠亦略好转,但不能多看文件,脉见上盛下不足,仍宗原意,易汤为膏缓缓服之。

处方:

  茯神二两党参一两黄芪一两半炙甘草五钱远志一两九菖蒲八钱枣仁三两柏子仁一两半浮小麦三两大枣(劈)十五枚枳实(炒)五钱香橼皮一两血琥珀粉(另包)三钱慢火浓煎,去渣加蜜熬成膏,和入琥珀粉,早晚各服一小匙。

  1964年2月18日四诊:

膏剂已服完,春节外出活动较多,尚能适应,唯劳累后胸膺尚觉不舒,心绞痛已很少发,发时亦轻,脉转缓和,舌正无苔,原方加龙骨一两,沉香粉一钱,为膏继服。

  1964年4月6日五诊:

药效甚著,平时胸膺已舒,工作繁忙或久坐之后,仍有胸闷现象,睡眠尚可,面色较前好转,精神亦较佳,食纳、二便皆正常,有时发风疹。

脉弦缓有力,左寸仍不足,舌质正常无苔,原方加龟板(打)四两,胡麻仁(炒)二两,以后诊治,皆以此方略予增减,暑天则改为粗末,每包四、五钱,每日煎服一包,由是病情日渐好转和稳定云。

  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无此病名,但有类似此病的记载。

根据中医理论,辨证施治,本例属心气不足,故以枣仁、茯神养心气,菖蒲、远志通心气,甘麦、大枣甘缓悦脾宁心,即经所谓“虚则补之”之意。

然补中应有通,故又有枳实之降,法半夏之辛,同时,冬则用膏,夏则用散,使能与季节相适应。

心气痛夹痰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苏XX,男,45岁,于1963年12月30日初诊。

  1962年初,心前区有时闷痛,二月份至某医院检查,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而病情逐渐加重,心前区发作性绞痛,每二~三天即发一次,绞痛时间约四、五分钟,伴有胸闷憋气,经常服硝酸甘油片,但只能解决发作时的难受,如饮食不节或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即诱发,形体发胖,平时吐痰多,容易头晕心跳,大小便尚正常,脉弦滑,舌质正红,苔白腻边缘不齐,由本体湿盛,湿聚为痰以致影响心气运行,治宜温脾利湿,和胃涤痰,方宗湿胆汤加味。

处方:

  茯苓三钱法半夏二钱橘红一钱五分炙甘草七分炒枳实一钱竹茹一钱姜南星一钱白芥子(炒)一钱茅术一钱厚朴一钱五分生姜三片十四剂,隔日一剂。

  1964年1月24日二诊:

效果甚为明显,二十天来心绞痛仅发过三次,疼痛程度亦减,发病时未再服西药,咽间痰减少,头晕依然如前,平时胸尚憋闷,纳食、二便皆正常,脉沉弦滑,舌正红,苔中心黄腻,仍宜温化痰湿,原方去茅术加远志一钱,九菖蒲八分,五剂,隔日一剂。

  1964年4月10日续诊:

前方随证略予加减四次,心区疼痛一直未发,偶于饭后胸膺微闷。

最近消化微差一点,自觉饭后胃胀,大小便尚正常,晚间仍头晕,脉弦缓有力,舌淡红、苔秽腻,近来气候阴雨,湿热郁闭,外湿与内湿相应,故胸膈不利,治宜原法加开胸利膈,清利湿热之品。

处方:

  茯苓三钱法半夏二钱橘红一钱五分炙甘草七分枳实一钱竹茹一钱白芥子(炒)一钱远志一钱九菖蒲八分黄连(炒)五分薤白二钱厚朴一钱五分陈皮一钱麦芽二钱生姜二片三剂。

  1964年4月17日续诊:

十五号晚间心区疼痛又发作一次,最近两天一般情况尚好,饮食又转佳,二便正常,尚吐少量痰,胸膺发闷,脉沉弦,舌正苔薄黄腻,仍属痰湿阻滞,胸阳不畅,续宜温化痰湿。

处方:

  茯苓二钱法半夏二钱橘红一钱五分炙甘草一钱枳实(炒)一钱竹茹一钱五分桂枝(去皮)一钱白术一钱郁金二钱厚朴一钱五分五剂。

以后病情稳定,未再服药,嘱其善自颐养。

  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在中医辨证方面是多种的,本例心绞痛,不仅由一般心气作痛,而兼本体湿盛,湿痰阻滞,故重点温脾利湿,和胃涤痰。

 

胸痹(心绞痛等)

苏XX,女,36岁,于1964年4月29日初诊。

  发病已六年。

1958年因心前区阵发性剧烈绞痛住莫斯科医院检查诊为心绞痛。

经治疗未效。

1959年回国后渐觉腰部绞痛继起,向下放射,小便检查有红细胞,肾盂造影未发现结石,1962年初即住某医院,渐致不能起床,1963年初右胁下绞痛,化验检查谷丙转氨酶400单位,并经各种检查确认为:

1.心绞痛,2.慢性胆道炎、胆绞痛,3.慢性肾盂肾炎,肾绞痛。

其症:

心前区阵发性绞痛,发作频繁,每日五~七次,胸痛彻背,牵引肩背及上腹掣痛,胸感发憋气短,指甲发青,略有咳嗽,疼剧时有大汗出,据述前不久汗出浸湿之内衣拧出半盆汗液约2000毫升,右胁下绞痛及肾绞痛亦经常伴随而作,或单行发作性疼痛,有时恶心,口苦,大便偏干燥,睡眠亦差,形体尚胖,面色苍白,腹不满,卧床不能下地活动已年余,经用各种方法治疗均未见效,病情反日渐加剧而于1964年4月29日请蒲老会诊。

脉象寸尺沉弱,右关动数,左关弦细,舌质略淡,后根苔薄秽腻,月经尚不大差,据病程已久,肝胃失调,心脾不和,阳气不宣,宗气阻滞,以致胸痹绞痛走窜,属胸痹,先宜通阳宣闭,降逆和中。

处方:

  全瓜蒌(打)六钱薤白三钱枳实(炒)一钱法半夏二钱柴胡一钱降香一钱三剂,每剂煎二次共取160毫升,分两次温服。

  1964年5月11日二诊:

药后心绞痛次减少,大发作仅两次,一般发于饭后,疼痛程度减轻,服药当天很少发,停药则发作尚频,胆绞痛发作一次,饮食稍增,大便每日一次,脉象寸尺沉细,右关弦缓,左关弦细,舌正红苔秽腻略减,续宜理心气,和胆胃。

处方:

  茯苓三钱法半夏二钱广陈皮一钱枳实八分竹茹一钱九菖蒲一钱远志一钱白芥子(炒)一钱五分高良姜一钱川楝子(炮焦)二枚麦芽二钱三剂,隔日一剂。

  

  1964年5月19日三诊:

服药后心绞痛很少发作,吃油腻物或吃牛奶后尚易诱发,右胁下疼痛阵发如前,伴有恶心,上肢及下肢经常起紫斑,大便已不干,精神更见好转,脉象左脉渐缓和,右沉细涩,舌正红、腻苔再减,续宜原方佐以行滞和络之品。

处方:

  茯苓三钱法半夏二钱广陈皮一钱枳实(炒)八分九菖蒲一钱远志(炒)一钱白芥子(炒)一钱五分川楝子(炮焦)二钱川芎八分桃仁一钱血竭五分血琥珀五分焦山楂一钱五分麦芽二钱三剂。

  四诊:

紫斑消退,心绞痛未犯,仍宗原方再服三剂。

  1964年6月22日五诊:

精神更见好转,能下床活动如散步等,前天进行肝穿刺,病理变化属迁延性肝炎,现觉胃不舒,泛酸嘈杂,口酸,呕吐一次,大小便正常,出汗较少。

脉象两寸尺沉细,右关沉弱,左关弦细涩,舌质正常无苔,由肝胃不调,心气未和,治宜调肝胃,降逆气佐以养血。

处方:

  党参一钱五分茯神二钱小麦(炒)三钱当归二钱白芍二钱熟地二钱狗脊(炮)一钱法半夏一钱五分代赭石三钱干姜四分黄连五分琥珀五分沉香三分第一煎煎一小时,取150毫升,分三次服。

  1964年9月3日来我院门诊:

出院已一个多月,住北戴河休养,心绞痛仅犯过三次,每次疼痛时间较短,疼痛程度亦轻,但仍彻背和向右手臂放射,伴有憋闷感,走路气短头晕,不发时已能稍微活动和散步。

右胁下绞痛比较稳定未发,有时腹胀及胃脘疼痛,心情依然很悲观,时时欲哭,睡眠不好,脉象沉细微弦涩,舌质正中心微有秽苔,脏腑失调,五气不和已久,但病情逐渐好转,宜续调肝胆,滋心脾。

处方:

  炙甘草一钱五分杭白芍三钱小麦(炒)四钱大枣(劈)四枚茯苓三钱枣仁三钱 香橼皮一钱 高良姜一钱 焦山楂二钱 麦芽二钱 血琥珀五分冲服,七剂,隔日一剂。

1964年10月23日再诊:

上方随症加减三次,症情趋向稳定,心绞痛很少发,饮食亦好转,唯少腹有时发凉,脉沉细舌正无苔,续宜强心气,养肝脾以资巩固。

处方:

  黄芪二钱党参一钱白术一钱茯苓二钱炙甘草一钱当归一钱五分白芍一钱熟地二钱五味子八分远志(炒)一钱陈皮七分肉桂(后下)二分七剂。

慢火浓煎二次,共取300毫升加蜜一匙,分两天四次服,最后改用丸剂,朝服养荣丸一丸,晚服左归丸一丸。

至11月底症情更为好转,食欲增加,精神大振,睡眠亦佳,体力增强,活动已不气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