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第五版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9179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3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热力学第五版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工程热力学第五版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工程热力学第五版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工程热力学第五版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工程热力学第五版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热力学第五版复习提纲.docx

《工程热力学第五版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热力学第五版复习提纲.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热力学第五版复习提纲.docx

工程热力学第五版复习提纲

第一章基本概念

1.基本概念

热力系统:

用界面将所要研究的对象与周围环境分隔开来,这种人为分隔的研究对象,称为热力系统,简称系统。

边界:

分隔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称为边界。

外界:

边界以外与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称为外界或环境。

闭口系统:

没有物质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闭口系统。

开口系统:

有物质流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开口系统。

绝热系统:

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热量传递,称为绝热系统。

孤立系统:

系统与外界之间不发生任何能量传递和物质交换,称为孤立系统C热力状态:

系统中某瞬间表现的工质热力性质的总状况,称为工质的热力状态,简称为状态。

平衡状态:

系统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如果宏观热力性质不随时间而变化,系统内外同时建立了热的和力的平衡,这时系统的状态称为热力平衡状态,简称为平衡状态。

状态参数:

描述工质状态特性的各种物理量称为工质的状态参数。

如温度

(T)、压力(P)、比容(U)或密度(P)、内能(U)、焓(h)、熵(s)、自由能(f)、自由焓(g)等。

基本状态参数:

在工质的状态参数中,其中温度、压力、比容或密度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用仪表测量出来,称为基本状态参数。

温度:

是描述系统热力平衡状况时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其物理实质是物质内部大量微观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的宏观反映。

注:

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273。

热力学第零定律:

如两个物体分别和第三个物体处于热平衡,则它们彼此之间也必然处于热平衡。

压力:

垂直作用于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力,也称压强。

相对压力:

相对于大气环境所测得的压力。

如工程上常用测压仪表测定系统中工质的压力即为相对压力。

注:

课本中如无特殊说明,则所说压力即为绝对压力。

比容:

单位质量工质所具有的容积,称为工质的比容。

密度:

单位容积的工质所具有的质量,称为工质的密度。

强度性参数:

系统中单元体的参数值与整个系统的参数值相同,与质量多少无关,没有可加性,如温度、压力等。

在热力过程中,强度性参数起着推动力作用,称为广义力或势。

广延性参数:

整个系统的某广延性参数值等于系统中各单元体该广延性参数值之和,如系统的容积、内能、焓、熵等。

在热力过程中,广延性参数的变化起着类似力学中位移的作用,称为广义位移。

准静态过程:

过程进行得非常缓慢,使过程中系统内部被破坏了的平衡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到新的平衡态,从而使过程的每一瞬间系统内部的状态都非常接近平衡状态,整个过程可看作是由一系列非常接近平衡态的状态所组成,并称之为准静态过程。

可逆过程:

当系统进行正、反两个过程后,系统与外界均能完全回复到初始状态,这样的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膨胀功:

由于系统容积发生变化(增大或缩小)而通过界面向外界传递的机械功称为膨胀功,也称容积功。

热量:

通过热力系边界所传递的除功之外的能量。

热力循环:

工质从某一初态开始,经历一系列状态变化,最后又回复到初始状态的全部过程称为热力循环,简称循环。

2.常用公式

温度:

T273t

式中

F—整个容器壁受到的力,单位为牛(N);f—容器壁的总面积(m2)。

2.pB

Pg(P>B)

P

Ff

式中B—当地大气压力

—高于当地大气压力时的相对压力,称表压力;

—低于当地大气压力时的相对压力,称为真空值。

比容:

Vm式中

m3

V—工质的容积

m—工质的质量

2.

式中

—工质的密度

v—工质的比容

m3

 

热力循环:

或u0,■du0

循环热效率:

七致彳亚1亚

qiqiqi

式中qi—工质从热源吸热;

q2—工质向冷源放热;

W0—循环所作的净功。

制冷系数:

q2q2

i

Woqiq2

式中qi—工质向热源放出热量;

q2—工质从冷源吸取热量;

W0—循环所作的净功。

供热系数:

qiqi

2

Woqiq2

式中

qi—工质向热源放出热量

q2—工质从冷源吸取热量

wo—循环所作的净功

3.重要图表

边界

/

尸•■•■-.■■”TH

1;j:

工;胡

h…・j

”活塞

匚:

系统:

L

1:

■/<:

叮八・・:

|

气缸、

1818**■Bad」

水平

图1-1热力系统

假想边界

图1-2边界可变形系统

控制界血

―i_1

冷空气|_

X

1—±

1热空气

1

1

1・

1

11

/

12

加热器

图1-3开口系统

外界

图1-4孤立系统

孤立系统边界

 

图1-5U形压力计测压

正压

p

大气圧力月

11

1

0」-

bn*

1

!

1

1

贝Lk

0绝对真空

 

图1-6各压力间的关系

 

图1-14任意循环在

pv图上的表示

 

A、绝热系统B、孤立系统

3、从大气压力算起的压力为(

A、表压力B、绝对压力

4、强度性参数与系统的质量(

C、闭口系统D、开口系统

C、真空度D、标准压力

),()可加性

(a)正循环;(b)逆循环

A、有关/不具有B、无关/不具有C、有关/具有D、无关/具有

5、在工质热力状态参数中,属于基本状态参数是()

A、压力B、内能C、焓D、熵

6工质经过一个循环,又回到初态,其焓值()

A、增加B、减少C、不变D、变化不定

7、系统进行一个过程后,如能使()沿着与原过程相反的方向恢复初态则这样的过程为可逆过程

A、系统B、外界C、系统和外界D、系统或外界

第二章气体的热力性质

1.基本概念

理想气体:

气体分子是由一些弹性的、忽略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不占有体积的质点所构成。

比热:

单位物量的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1K(「C)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物体的比热。

定容比热:

在定容情况下,单位物量的物体,温度变化1K(1C)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物体的定容比热。

定压比热:

在定压情况下,单位物量的物体,温度变化1K(1C)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物体的定压比热。

混合气体的分压力:

维持混合气体的温度和容积不变时,各组成气体所具有的压力。

道尔顿分压定律:

混合气体的总压力P等于各组成气体分压力之和。

混合气体的分容积:

维持混合气体的温度和压力不变时,各组成气体所具有的容积。

阿密盖特分容积定律:

混合气体的总容积V等于各组成气体分容积之和。

混合气体的质量成分:

混合气体中某组元气体的质量与混合气体总质量的比值称为混合气体的质量成分。

混合气体的容积成分:

混合气体中某组元气体的容积与混合气体总容积的比值称为混合气体的容积成分。

混合气体的摩尔成分:

混合气体中某组元气体的摩尔数与混合气体总摩尔数

的比值称为混合气体的摩尔成分。

2.常用公式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pvRT

式中p—绝对压力

v—比容m3

T—热力学温度K

适用于1千克理想气体。

2.pVmRT

式中V—质量为气体所占的容积

适用于m千克理想气体。

3.pVMR0T

式中一气体的摩尔容积,m3;

Ro—通用气体常数,•K

适用于1千摩尔理想气体。

4.pVnRoT

式中V—气体所占有的容积,m3;

n—气体的摩尔数,n晋,适用于n千摩尔理想气体。

5.通用气体常数:

Ro

Ro8314•K

Ro与气体性质、状态均无关。

6.气体常数:

R

R匹业•K

MM

R与状态无关,仅决定于气体性质。

7pV1_pzVz

.TT2

比热:

1.比热定义式:

cd?

表明单位物量的物体升高或降低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其值不仅

取决于物质性质,还与气体热力的过程和所处状态有关。

2•质量比热、容积比热和摩尔比热的换算关系:

c'竺

22.4

式中c—质量比热,•kc'—容积比热,3•k—摩尔比热,•k

3.定容比热:

cv

dTdT

表明单位物量的气体在定容情况下升高或降低

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

4.定压比热:

Cp

qpdhdTdT

表明单位物量的气体在定压情况下升高或降低

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

量。

5.梅耶公式:

CpCv

oR

McpMcvMRR0

6.比热比:

cv

Cv

cp

c'p

c'v

nR

Mcp

Mcv

道尔顿分压定律:

pp1p2p3

n

PnPi

i1T,V

阿密盖特分容积定律:

vwv2v3

Vn,「P

质量成分:

gig2LL

gn

gi1

i1

容积成分:

ri

Vi

V

n

rri$

L

rn

i1

ri1

摩尔成分:

Xin

n

n

X

Xi

X2

L

LXnXi

1

gi—

m

n

i1

容积成分与摩尔成分关系:

质量成分与容积成分:

Xi

gi

Mi

Mi

Xi-

M

M

mniMimnM

Miri

gi

分压力的确定

Pi知rip

Pi

M

giggpgigMP

Ri

忖P

例题:

 

1、气体的定容比热较定压比热(

A、大一些B、大很多

2、理想气体的比热()

A、与压力和温度有关

C、与压力和温度都无关

C、小D、相等

B、与压力无关而与温度有关

D、与压力有关而与温度无关

第三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1.基本概念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系统转移到另一个系统,而其总量保持恒定,这一自然界普遍规律称为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

把这一定律应用于伴有热现象的能量和转移过程,即为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一类永动机:

不消耗任何能量而能连续不断作功的循环发动机,称为第一类永动机。

热力学能:

热力系处于宏观静止状态时系统内所有微观粒子所具有的能量之和。

(状态量)

外储存能:

也是系统储存能的一部分,取决于系统工质与外力场的相互作用(如重力位能)及以外界为参考坐标的系统宏观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宏观动能)。

这两种能量统称为外储存能。

轴功:

系统通过机械轴与外界传递的机械功称为轴功。

(过程量)流动功(或推动功):

当工质在流进和流出控制体界面时,后面的流体推开前面的流体而前进,这样后面的流体对前面的流体必须作推动功。

因此,流动功是为维持流体通过控制体界面而传递的机械功,它是维持流体正常流动所必须传递的能量。

(状态量)焓:

流动工质向流动前方传递的总能量中取决于热力状态的那部分能量。

对于流动工质,焓=内能+流动功,即焓具有能量意义;对于不流动工质,焓只是一个复合状态参数。

稳态稳流工况:

工质以恒定的流量连续不断地进出系统,系统内部及界面上各点工质的状态参数和宏观运动参数都保持一定,不随时间变化,称稳态稳流工况。

技术功:

在热力过程中可被直接利用来作功的能量,称为技术功。

(过程量)动力机:

动力机是利用工质在机器中膨胀获得机械功的设备。

压气机:

消耗轴功使气体压缩以升高其压力的设备称为压气机。

节流:

流体在管道内流动,遇到突然变窄的断面,由于存在阻力使流体压力

降低的现象

2.常用公式

外储存能:

宏观动能:

12mc

2

重力位能:

1.

Ek

2.

Ep

mgz

式中

g—重力加速度。

系统总储存能:

1.E

UEkEp

或E

12Umcmgz

2.e

12

u2cgz

3.E

U或eu(没有宏观运动,并且高度为零)

热力学能变化:

2

1.ducvdT,ucvdT

1

适用于理想气体一切过程或者实际气体定容过程

2.u5仃2TJ

适用于理想气体一切过程或者实际气体定容过程(用定值比热计算)

t2o

XL

ho

XL

cvd

m

适用于理想气体一切过程或者实际气体定容过程(用平均比热计算)

2

4.把cvfT的经验公式代入ucvdT积分。

1

适用于理想气体一切过程或者实际气体定容过程(用真实比热公式计算)

nn

5.UU1U2UnUimiui

i1i1

由理想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的热力学能等于各组成气体热力学能之和,各组成气体热力学能又可表示为单位质量热力学能与其质量的乘积<

2

6.uqpdv

i

适用于任何工质,可逆过程。

7.uq

适用于任何工质,可逆定容过程

2

8.updv

i

适用于任何工质,可逆绝热过程。

9.U0

适用于闭口系统任何工质绝热、对外不作功的热力过程等热力学能或理想气体定温过程。

10.「UQW

适用于质量工质,开口、闭口,任何工质,可逆、不可逆过程。

11.uqw

适用于1质量工质,开口、闭口,任何工质,可逆、不可逆过程

12.duqpdv

适用于微元,任何工质可逆过程

13.uhpv

热力学能的变化等于焓的变化与流动功的差值。

焓的变化:

1.HUpV

适用于m千克工质

2.hupv

适用于1千克工质

3.huRTfT

适用于理想气体

2

4.dhCpdT,hCpdT

i

适用于理想气体的一切热力过程或者实际气体的定压过程

5.hCp(T2Ti)

适用于理想气体的一切热力过程或者实际气体的定压过程,用定值

比热计算

6.

t2t2t1t

hCpdtCpdtCpdtCpm0t?

ti00

适用于理想气体的一切热力过程或者实际气体的定压过程用平均比热计算

2

7.把CpfT的经验公式代入hCpdT积分。

1

适用于理想气体的一切热力过程或者实际气体的定压过程,用真实比热公式计算

nn

8.HHiH?

HnHimihi

i1i1

由理想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的焓等于各组成气体焓之和,各组成气体焓又可表示为单位质量焓与其质量的乘积。

9.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方程

1212

Qh2-C2gz2mi?

h12°1m)1W$dE“

适用于任何工质,任何热力过程<

12

10.dhqdCgdzws

2

适用于任何工质,稳态稳流热力过程11.dhqws

适用于任何工质稳态稳流过程,忽略工质动能和位能的变化。

2

12.hqvdp

1

适用于任何工质可逆、稳态稳流过程,忽略工质动能和位能的变化。

2

13.hvdp

1

适用于任何工质可逆、稳态稳流绝热过程,忽略工质动能和位能的变

14.hq

适用于任何工质可逆、稳态稳流定压过程,忽略工质动能和位能的变化。

15.h0

适用于任何工质等焓或理想气体等温过程。

熵的变化:

1.

适用于任何气体,可逆过程2.sSfSg

Sf为熵流,其值可正、可负或为零;Sg为熵产,其值恒大于或等于

零。

3.scvln^(理想气体、可逆定容过程)

T1

4.sCpln^(理想气体、可逆定压过程)

T1

5.sRln^Rln丛(理想气体、可逆定温过程)

V1P2

6.s0(定熵过程)

scvln卫Rln空

T1V1

Cpln2Rin-P2-PT1P1

.V2P2

Cpln—Cvln——

V1P1

适用于理想气体、任何过程。

功量:

膨胀功(容积功):

2

1.wpdv或wpdv

1

适用于任何工质、可逆过程

2.w0

适用于任何工质、可逆定容过程

3.wpv2v1

适用于任何工质、可逆定压过程

4.wRTln-

Vi

适用于理想气体、可逆定温过程

5.wqu

适用于任何系统,任何工质,任何过程

6.wq

适用于理想气体定温过程。

7.wu

适用于任何气体绝热过程。

2

8.wCvdT

i

适用于理想气体、绝热过程

9.

 

PM

P2V2

 

RT,

P2k

P1

适用于理想气体、可逆绝热过程

P1V1P2V2

10.—RT1T2

n1

RT11P2

n1P1

适用于理想气体、可逆多变过程

流动功:

Wfp2v2p1v1

推动1工质进、出控制体所必须的功

1.Wt

技术功:

gzWs

热力过程中可被直接利用来作功的能量,统称为技术功。

2.wt^dc2gdz

2

Ws

适用于稳态稳流、微元热力过程

3.wtwp1v1p2v2

技术功等于膨胀功与流动功的代数和

4.wtvdp

适用于稳态稳流、微元可逆热力过程

2

5.wtvdp

1

适用于稳态稳流、可逆过程

热量:

1.qTdS

适用于任何工质、微元可逆过程。

2

2.qTds

1

适用于任何工质、可逆过程

3.QUW

适用于质量任何工质,开口、闭口,可逆、不可逆过程

4.quw

适用于1质量任何工质,开口、闭口,可逆、不可逆过程

5.qdupdv

适用于微元,任何工质可逆过程

2

6.qupdv

1

适用于任何工质可逆过程。

h2

如2

gZ2m2

hi

如2

gZimi

Ws

dEcv

适用于任何工质,任何系统,任何过程

12

8.qdhdcgdzws

适用于微元稳态稳流过程

9.qhwt

适用于稳态稳流过程

10.qu

适用于任何工质定容过程

11.qCvT2T1

适用于理想气体定容过程。

12.qh

适用于任何工质定压过程

13.qCpT2T1

适用于理想气体、定压过程14.q0

适用于任何工质、绝热过程

15.

nk

CvT2n1

T1n1

适用于理想气体、多变过程

3.重要图表

控制体界面

图3-1轴功

图3-2流动功

图3-3闭口系统的能量转换

图3-7技术功

 

/控制体界面

OO

开口系统(控制体)

 

2P

基准面

图3-5开口系统

例题:

1外界对系统输入功80同时系统向外界放热20则系统的热力学能变化量

A、20

B、100

C、60

D、100

2、的适用范围是闭口系统(

A、理想工质,可逆过程

B、

任意工质,可逆过程

C、理想工质,任意过程

任意工质,任意过程

3、热力学一般规定,系统向外界放热为(

),系统对外界做功为()

A、正/负

B、负/负

C、正/正

D、负/正

 

第四章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及气体压缩

1.基本概念

分析热力过程的一般步骤:

1.依据热力过程特性建立过程方程式,(v);

2.确定初、终状态的基本状态参数;

3.将过程线表示在图及T—s图上,使过程直观,便于

分析讨论

4.计算过程中传递的热量和功量。

绝热过程:

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情况下所进行的状态变化过程,即q0

或q0称为绝热过程。

定熵过程:

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情况下所进行的可逆热力过程,称为定

熵过程。

多变过程:

凡过程方程为|pvn常数的过程,称为多变过程。

定容过程:

定量工质容积保持不变时的热力过程称为定容过程。

定压过程:

定量工质压力保持不变时的热力过程称为定压过程。

定温过程:

定量工质温度保持不变时的热力过程称为定温过程。

单级活塞式压气机工作原理:

吸气过程、压缩过程、排气过程,活塞每往返一次,完成以上三个过程。

活塞式压气机的容积效率:

活塞式压气机的有效容积和活塞排量之比,称为容积效率。

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

为了安置进、排气阀以及避免活塞与汽缸端盖间的碰撞,在汽缸端盖与活塞行程终点间留有一定的余隙,称为余隙容积,简称余隙。

最佳升压比:

使多级压缩中间冷却压气机耗功最小时,各级的增压比称为最佳增压比。

压气机的效率:

在相同的初态及增压比条件下,可逆压缩过程中压气机所消耗的功与实际不可逆压缩过程中压气机所消耗的功之比,称为压气机的效率。

热机循环:

若循环的结果是工质将外界的热能在一定条件下连续不断地转变为机械能,则此循环称为热机循环。

课本P79结论。

1各级气缸的进出口温度(进气温度、排气温度)相等。

2、各级所消耗的轴功相等。

3、每级向外散出的热量相等。

2.常用公式

气体主要热力过程的基本公式

过程

定容过程

定压过程

定温过程

定熵过程

多变过程

过程指数

n

OO

0

i

K

n

过程方程

常数

常数

常数

K

=常数

n=常数

P、v、T

关系

T2p2

TiPi

T2V2

T1V1

PiWP2V2

PiViP2V2

i

T2V2

TiVi

i

P2'

p

nn

PiViP2V2

ni

^2V2

TVi

ni

P2F

u、h

、S

计算式

uCv(TT)

hCp(TT)

ScjnET

uCv(?

2Ti)

hCp(T2Ti)

ScpIn——Ti

u0

h0

SRlnV2Vi

RlnB

P2

uCv(TaTi)

hCp(T2T)

S0

uCv(T2Ti)

hCp(T2Ti)

EV2

SCvIn—Rln—

TVi

cpInJ2RlnE

PTPi

cpln芒cvlnEViPi

膨胀功

2

wpdv

i

0

wp(v2vi)

R(T2Ti)

wRTInV2Vi

RTInR

P2

1

wu(PiVP2V

1

1—R(TiE)

1

1

RTP'

—LiJ

iP

2)

whi%P2VJ

1

—R(TiT2)ni

ni

竺i£

niP

热量

2

qcdT

i

2

Tds

i

qu

Cv(T2T1)

qh

Cp(TzTi)

qTs

w

q0

n

q齐

Cv(T2Ti)

(ni)

比热容

Cv

CP

0

n

CnCv

ni

备注表中比热容为定值比热容。

(技术功Wtnw)

多变指数n:

z级压气机,最佳级间升压比:

两级压缩时,最有利的级间压力

多变压缩轴功:

N级压气机所需的轴功

=

Jpz±i

Pi

P2

PiP3

n

1

P2

n11

Pi

n

N

n

PiM1

0

:

Ws.n

n

T2

3.重要图表

图4—2绝热过程图

7h

n

P2n1

Pi

ol

 

图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