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与分析练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9015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与分析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与分析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与分析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与分析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与分析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与分析练习题.docx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与分析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与分析练习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与分析练习题.docx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与分析练习题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与分析练习题

一、1.简述开展交通事故研究的意义

(1)汽车给人类以舒适和便捷等正面效应的同时,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交通事故就是其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负面效应之一。

在当今世界上,道路交通事故与战争、疾病、自然灾害一样,不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且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给人类生活笼罩上一层浓重的阴影。

(2)汽车交通事故是设计千家万户乃至每个人生命财产的社会不幸事件。

交通是现代社会每个人最重要和必须参与的生活、社交和生产的活动,只要人参与交通,就存在设计交通事故的危险性。

(3)汽车保有量和交通运输周转量增加,交通事故也日益增加。

(4)保证汽车行驶安全性一直是人们追求的根本目的,开展交通事故研究更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交通事故:

一般是指在人和物的运输过程中所发生的人员伤亡和财物损毁事件。

3、具备交通事故的要素是

(1)行为的特定性。

交通事故是发生在道路上。

(2)车辆。

交通事故各方当事人中,至少有一方使用车辆,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3)行为人主观上常常存在着过失。

(4)行为的违法性。

(5)造成损害后果。

4、机动车事故是指事故当事方中汽车、摩托车、拖拉机等机动车负主要以上责任的事故。

但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发生的事故中,机动车同等的也视为机动车事故。

5、轻微事故是指造成重伤1至2人,或者财产损失机动车事故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元的事故。

事故等级划分标准中的死亡事故是指因道路交通事故而当场死亡和受伤后7天内抢救无效死亡的。

6、违反规定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观因素之一,违反规定的表现酒后开车、超速行驶、非机动车走快车道

7、疏忽大意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观因素之一,疏忽大意的表现酒后开车、超速行驶、非机动车走快车道

8、按事故的对象分类,交通事故可分为那几类?

(1)、车辆间的交通事故

(2)、车辆与行人的交通事故

(3)、机动车辆对飞机动车的交通事故

(4)、车辆自身事故

(5)、车辆对固定物的事故

9、交通事故的形式包括碰撞碾压挂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

10、驾驶员对任何一个信息的处理都要依次经过信息感知、分析判断、操作3个阶段。

(答案二:

观察、推断和决策、执行)

11、行车错觉包括距离错觉、速度错觉、坡度错觉、宽度错觉、颜色错觉、光线错觉、时间错觉

12、简述影响汽车安全性的主要因素。

车辆技术状况的好坏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直接因素。

影响汽车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有转向、制动、行驶和电器4个部分。

13.机动车在潮湿、泥泞路面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表现为哪几方面?

(1)发生在制动前,路面附着能力低使驾驶员控制不住汽车;

(2)发生在制动后,在预定的距离内不能减少乃至停车。

(3)

14.简述交通环境对交通事故的影响。

(1)交通量的大小直接影响驾驶员的心理状态,也影响交通事故率的高低。

(2)车速与交通事故由密切关系。

车速太快或太慢均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而顺应交通流的行驶速度最安全。

(3)限制车速能使交通事故率降低。

(4)

15.酒后30~60min间发生交通事故多,肇事者占60%。

16.简述交通事故分析的目的?

交通事故分析的目的在于,在繁多的个性特殊性之中,找出共性,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减少交通事故,提高交通安全水平。

通过对交通事故的大量分析,进行交通事故预测,得出规律性的结论,为采取决策提供依据。

同事,也可对现行的行政政策进行研究和比较,即对所所采取政策的有效程度和道路安全设施的投资效率等进行具体分析。

17.驾驶员对不同颜色产生不同的生理与心理作用。

红色显(近),绿色显(远)。

18.驾驶员对不同颜色产生不同的生理与心理作用。

明度较高的物体(似大显轻),明度低的物体(似小显重)。

19.饮酒后对驾驶员机能的主要影响是视力减低,视野变窄,色彩感觉能力降低。

20.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方法的过程分为:

调查、整理和分析。

21.因果分析图适用于分析交通事故的原因,因果分析图的特点是直观、逻辑性强、因果关系明确。

22.交通事故统计分析的特点是总体性定量性

23.导致交通事故的原因中,无证驾驶、酒后驾车、超速行驶、违章超车、违章装载占据了相当比例。

24.交通事故直接损失包括财产损失、急救和交通紧急级服务费用、医疗费用

25.交通心理学:

是系统地研究汽车驾驶员和行人等交通参与者在交通过程中的行为及其心理活动规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科学。

26.视觉器官从交通环境中获得的交通信息约占信息来源的80%。

听觉器官给驾驶员提供的交通信息约占14%。

27.我国驾驶员的体检视力标准规定:

两眼视力均在标准视力表4.9以上,或两眼视力不低于0.4,但矫正视力达到0.7以上,无红、绿色盲。

28.动视力随着车速的提高而明显提高

29.夜间行车,白色、红色和黄色容易辨认,绿色次之,蓝色最不易辨认。

30.引起炫目的光线消失后,通常需要3~10s的时间,眼睛才能够恢复至原有的视力。

31.驾驶员的视野随着车速的提高而变窄。

32.对于驾驶员来说最重要的空间知觉是距离知觉和立体知觉。

33.注意:

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件或物体的指向和集中,即对外界事务和现象有选择的感知。

34.车辆行驶速度越快,驾驶员的反应时间越长。

35.如何预防疲劳驾驶?

(1)预防驾驶员疲劳的根本方法是劳逸结合,特别是在长途行车、高速行车和夜间行车时,更应该注意工作与休息的适当安排。

(2)对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驾驶员,应采取不同的预防疲劳措施。

年龄大的驾驶员,回复精力比年青人慢,疲劳时要比青年人多安排一些休息时间,妇女特殊情况下的休息时间比同龄男性稍长为宜。

(3)若在行车中发现疲劳或困倦时应采取措施,如停车做一些轻微的运动,或采取驾驶室通风,驾驶员洗脸、喝清凉饮料等办法以利于提神醒脑,或在十分困倦的情况下,设法睡眠一会儿,然后行车。

36.气压制动系的协调时间为0.2~0.5

37.绝对安全距离等于停车距离。

38.行车时的车间距离以保持每秒车速的3~4倍为好。

二、交通事故现场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1、交通事故现场是指发生事故的路段和地点,以及与事故有关的车辆、人员、牲畜以及其他事物、痕迹、无证所占得空间和时间。

任何交通事故都有现场存在。

交通事故现场的客观存在,是分析事故过程的依据和判断事故原因的基础。

2、交通事故现场的特点:

(1)现场存在的客观性和现场状态的可变性。

即使当事人为了逃避责任,改变或毁灭交通事故现场,也只能掩盖和改变事故现场的某些现象和状态,这是由于交通事故现场存在的客观性所决定的。

但是事故现场的某些现象、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人为地原因或天气及其他自然条件的影响,现场会发生变化甚至消失,及事故现场状态具有可变性。

(2)事故现场的暴露性和因果联系的隐蔽性。

交通事故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必然引起周围环境的一系列变化。

事故现象明显地显露于外,凭借忍着勘查,完全可以发现,这是现场现象的暴露性。

但这些能看得见、感觉到的现象,知识事物的外部形态。

个别现象只能反映事物的某一侧面,而不能反映事物的整体和本质。

这是因果联系的隐蔽性。

(3)、事故现场的整体性和形成过程的阶段性。

交通事故现场时一系列过程演变后的静态表现形式,它体现了整个事故演变过程的整体性。

交通事故分析的过程必须由终结的静态表现倒推其演变过程,以便再现事故的发生和演变情况。

交通事故现场的形成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即事故发生前的动态阶段、发生时的变化阶段和发生后的静态阶段。

3个阶段过程依次衔接,最后形成具有整体性的交通事故现场。

各个阶段性特点对交通事故现场的整体性产生重要影响。

(4)、同类事故现象的共同性和具体事故现象的特殊性。

交通事故是千差万别的。

由于交通事故现场的构成条件原因,有常表现许多相同的现象。

相同的事故现象即为事故现场的共同性。

交通事故处理人员可将一类事故现场区别于另一类事故现场。

由于交通事故当事人自身条件的不同,时空条件的差异,决定了同类事故中每起具体事故现场的差异,构成了其特殊性。

具体事故的特殊性,是事故处理人员对具体情况具体处理、正确认定责任的条件和依据。

3、根据交通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通常将现场分为3大类,及原始现场、变动现场和再造现场。

(1)原始现场是指事故发生后,现场上的相关车辆和伤亡人员以及有关遗留物、痕迹均保持原始状态,没有被变动和破坏的现场。

原始现场可为分析事故原因和鉴定事故责任提取客观依据。

(2)变动现场是指事故发生后,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事故现场原始状态的部分或全部状态发生了改变的现场。

变动现场根据变动原因又分为正常变动现场、伪造变动现场和逃逸现场。

(3)、再造现场是办案人员根据有关证据材料重新布置的现场,表现未回复现场和布置现场。

回复现场是根据现场勘查记录等材料,重新恢复现场,共事故分析或案件复查使用。

布置现场时根据募集证人或当事人的指定,对由于各种原因,已经不存在的原始现场进行重新布置的现场。

它仅被用来再现现场情况,不具有勘查价值。

4.交通事故现场的要求是什么?

5.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的目的是什么?

(1)了解主要情节。

通过现场勘查,办案人员了解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情节,为进一步分析、研究和掌握交通事故发生的全部过程提供依据。

(2)发现和提取证据。

办案人员通过现场勘查,发现、提取、收集可判断事故发生的原因、责任以及确定交通肇事罪与非罪界限的痕迹、物证。

(3)、判断肇事车辆的特点。

通过现场勘查,办案人员能根据了解的情况和收集的痕迹、物证等证据,判断肇事逃狱车辆的种类、特征和逃狱方向,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和证据。

6、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的方法有哪些?

(1)对交通事故发生地点痕迹清除,参与交通车辆行驶路线确定的事故现场,可以沿着车辆行驶路线勘查。

(2)对伤亡人员及各种痕迹比较集中、范围不大的现场,可以以肇事车辆或尸体接触方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由中心向外围进行勘查。

从中心向外勘查的方法适用于现场范围不大,痕迹、物体集中,中心明确的现场。

(3)对伤亡人员及各种痕迹比较分散、范围大的现场,为防止远处痕迹被破坏,可以从周围向中心,由外向内进行勘查。

这种方法适用于范围大,痕迹分散的现场。

(4)对比较分散的重大伤亡现场,可以从事故发生起点向终点进行分段调查或从容易被破坏的位置开始进行勘查。

这种方法适用于范围大或潜逃、伪造的现场。

具体勘查应视现场情况而定,有时可以结合几种方法进行。

7.静态勘查:

静态勘查是事故现场的初步调查。

按勘查人员到达现场时的状态,不触及物体和改变其位置进行现场丈量并绘制现场草图,对痕迹、血迹、散落物、车辆状态、尸体等进行拍照(录像)和记录。

尤其是对受害人的位置、姿势以及血迹分布情况,进行详细观察和记录。

8.动态勘查:

动态勘查也称为详细勘查。

运用各种技术方法对有关物体进行逐一仔细检查,发现和提取有关痕迹及物证,如皮肤、血迹、毛发、印痕等。

在采取物证前进行细目或比例拍摄。

9.静态勘查的要求

10.在现场查勘工作中要求确定以下5个基本点:

发现对方地点,感到危险地点,采取紧急措施地点,接触地点和停止地点。

前2个点由当事人陈述,后3个点是客观存在的,可有现场勘查确定。

11.发现对方地点,用以判断当事人的疏忽程度,用以确认当事人的判断是否正确。

12.接触地点的确定是现场勘查乃至事故处理的关键。

13.判断接触点的主要以及有哪几点?

(1)事故现场的物理(力和运动)现象,双方损坏的部位及受力情况。

(2)事故现场的各种散落物,如车体上的泥土、玻璃碎片等。

(3)轮胎的地面痕迹,如车辆制动印迹、侧滑印迹。

(4)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理论(运动轨迹和碰撞损坏情况)。

(5)交通事故千变万化,应对现场进行科学、全面的勘查和分析,并能做出明确的、符合事实的解释,才能确定出真实的接触点。

14.现场实验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必须明确需要查明的问题可以通过实验得到解答,并且实验要由专业技术人员主持进行。

(2)必须在多个相同条件(道路、车辆,气候等)或少数相近条件(如果肇事车损坏无法行驶,则可以使用同一类型、性能尽可能相近的车辆)进行。

按当事人、证人陈述情况进行实验。

并用被碰撞或碾压的物体进行对比验证,以便确定某个痕迹的形成是否符合事故发生的实际情况。

(3)实验应反复地进行多次,亦可按不同的推断,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反复实验,以求得到较准确的结论。

(4)注意安全,不做冒险的实验和不人道的实验(如重新碾压尸体等),并做好现场实验情况和结论意见的文字记录,有主持人和被邀请参加的当事人、证人签字。

现场实验的内容一般是确定肇事车辆的车速与制动距离,验证肇事车辆的技术性能,确定车身、路面、衣着痕迹的形成原因,确定车辆接触部位和方位。

15.现场复核是为了避免现场勘查时可能产生的遗漏和差错,是完善现场勘查资料的有效手段。

16.现场勘查项目包括:

痕迹检验、车辆检验、道路检验和人的身体状况检查。

17.汽车制动初期,轮胎又滚动和滑动,使印迹中的胎面花纹在车辆行驶方向上被拉长,此时的印迹称为制动压印。

18.汽车在制动后期车轮抱死后,产生纯滑动时,路面上的花纹已无法辨认,称为一条连续的实心印迹,称为制动拖印

19.在汽车制动过程中,前轮印迹变宽,甚至由胎肩形成双线拖印。

20.大强度制动时,轿车后轮印迹变淡,甚至浅淡的无法用肉眼辨别。

21.有的载货汽车后轮先于前轮制动,先出现的制动印迹多为后轮印迹,故现场制动印迹的长度也多从后轮与地面的接触点,丈量到印迹的起点。

22.根据制动印迹可以判断车辆的行驶路线、方向、和车速以及驾驶员所采取的措施等情况。

23.根据挫压痕迹的起点和车体、人体上的碰撞痕迹的位置,可以判断碰撞时的接触点。

24.刮擦痕迹一般是深浅、宽窄及颜色不一的条状,其痕迹反应车辆或滑动物体的运动情况

25.车体刮擦痕迹一般呈长条状,除可能具有凹陷和破损的特征外,还可能是车身灰尘、泥土被刮落,现场勘查应注意记录器宽度和长度,以及端点在空间的坐标。

26.行人被车辆碾压时,外衣上常留有车辆的轮胎花纹印,且在人体接触地面的一方,衣服将向车辆驶来的方向发生皱褶。

27、对车辆安全装置技术情况的检验包括制动、转向、悬架、轮胎、刮水器、后视镜、防护网、保险链

28、从灯丝的颜色或断口特征判断车灯被撞破时是否点亮。

29、《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笔录》主要内容包括现场查勘起止时间、受害人的抢救情况、现场摄影或录像的内容

30、交通事故一般可分为车辆与行人事故、车辆与车辆事故、车辆自身事故机动车碰撞自行车锁形成痕迹的部位,一般多发生在车辆的前保险杠、叶子板、车厢前角

31.机动车与自行车事故现场勘查的重点

32.机动车与机动车事故现场勘查的重点

33.他杀交通事故一般分为伪造交通事故和蓄谋驾车杀人两种情况。

34.现场摄影的内容及要求

35.直线分段摄影法:

是沿着平行于被拍客体前沿的直线,移动照相机的位置,逐段拍摄。

这种方法使用语拍摄狭长的现场或平面物体。

36.回转分段拍摄法:

是把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至转动照相机的角度,不改变拍摄位置,使拍摄范围横向扩大。

这种方法容易使被拍摄影像变形,只宜用来拍摄大现场的方位照片和概览照片。

37.确定机动车位置的测量点

取车辆前后轴同侧轴心到地面垂线的论坛接地点为测量点

取位于同侧的前后轴轴端点为测量点

对于翻车事故,可选择车体的接地点为测量点

对于挂车,一般测量3个点定位,主车前后轴端取两点,挂车取一个轴的端点。

38.以制动拖印推算事故车速度:

39.汽车侧滑时的初速度计算公式为:

40、碰撞恢复系数可表示为:

弹性碰撞e=1;塑性碰撞e=0;非弹性碰撞0

41.两车发生正面碰撞时,车辆的变形量与碰撞前两车相对速度成正比。

42.两车发生正面碰撞时,自己车辆的变形量与对方车质量成正比。

43.车辆碰撞后的运动轨迹取决于碰撞冲量、撞击部位、车辆结构及质量分布、操纵系统状态、附着系数等。

44.汽车圆周滚动阶段车轮阻力主要有滚动阻力、前束阻力、侧偏阻力

45.机动车碰撞能量的吸收与其质量的平方成反比。

46.追尾碰撞的特点是很少采取回避措施、被追尾车辆变形量大

47.自行车发生交通事故的成因主要有哪几方面?

(1)道路类型与交通流状况。

自行车交通事故主要出现在机动车交通量大和交叉路口多的道路上。

在交通管理不严或管理失控的城郊出入口处,车流量大,也容易发生自行车交通事故。

(2)交通参与者的行为。

自行车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违章骑车,当然也与机动车驾驶员行为有关。

(3)自行车交通事故与骑车人的性别、年龄等有关。

男性比女性骑自行车人的事故率高,特别是青少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4)交通环境,即天气与时间对骑自行车者的影响。

夜间比白天发生的交通事故多,雨雪天气发生的交通事故多。

48.汽车与自行车事故中,自行车的抛出机理比骑车人要复杂的多。

49.在碰撞速度低于30km/h的速度时,骑自行车者与乘自行车者的距离几乎不变。

50.汽车与自行车碰撞事故中,多数自行车的抛距大于骑车人的抛距。

51.行人与汽车相碰撞事故碰撞后行人的运动状态与汽车的外形、尺寸、汽车的速度、行人的速度、行人的身高有关。

52.交通肇事案件证据的获取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发现证据、固定和提取证据、检验证据

53.交通肇事案件侦查的原则是依靠群众、实事求是、把握破案时机、依法办案。

54.如何判断车辆行驶轨迹?

(1)车辆行驶时,由于轮胎滚动对路面的作用,常使轮胎侧面尘土、细砂等物质形成扇形,扇形展开面是车辆行驶的后方;

(2)车辆如果压折树枝、草棍等物,这些东西的断端常常志向行驶后方;

(3)从车上滴下来的油点、水点的痕迹形状判断,其尖端一般指向行驶的方向;

(4)车辆经过水沟或污泥的地方,常将水和污泥等待到干燥、清洁的路面上,留下水货泥土的痕迹,有这类痕迹路面的一方是行驶方向;

(5)畜力车还可以根据蹄迹的分布位置、形态分析车辆行进的方向和牲畜种类。

55.认定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责任主要有两个标准:

事故当事人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和当事人的过错程度

56.交通事故当事人各方均无导致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

57.路权:

是指交通参与者根据交通法规的规定在道路的一定空间范围和时间内使用道路进行交通活动的权利。

路权包括通行权和先行权。

58.简述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规则?

(1)当事人有过错行为,其过错行为与交通事故有因果关系的,应当负交通事故责任;当事人没有过错行为或者虽有过错行为,但过错行为与交通事故无因果关系的,不负交通事故责任。

(2)一方当事人的过错行造成交通事故的,有过错行为的一方应负全部责任,其他方不负交通事故责任。

(3)两方当事人的过错行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的,过错行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大的一方负主要责任,另一方负次要责任;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基本相当的,两方负同等责任。

(4)三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行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的,根据各自的过错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大小划分责任。

(5)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

但是,《道路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

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有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59.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15日以上、6个月以下拘役

60.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61.在追尾碰撞中若两车碰撞后没有分开,碰撞后两车的速度为:

62.在追尾碰撞中若两车碰撞后分开,碰撞后两车的速度为:

63.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原则是:

以责论处原则、全部赔偿原则、等价赔偿原则、酌情减免原则

64.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对方人员伤亡或重伤,机动车一方无过错的,应分担对方10%的经济损失,但是非机动车、行人一方故意造成自身伤害或进入高速公路造成损害除外。

65.残疾赔偿经的计算年限规定:

60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75周岁以上的,按5年算。

66.交通事故行政复议的原则包括:

合法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公开性原则

67.事故当事人对交通事故管理部门作出的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决定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可以自知道或其应当知道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上一级公安行政复议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