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衍生产品生产现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8314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币衍生产品生产现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民币衍生产品生产现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民币衍生产品生产现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民币衍生产品生产现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民币衍生产品生产现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币衍生产品生产现状.docx

《人民币衍生产品生产现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币衍生产品生产现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币衍生产品生产现状.docx

人民币衍生产品生产现状

 

人民币衍生产品的现状、发展及前景分析

摘要I

第1章绪论2

1.1选题背景及意义2

1.2文献综述2

1.3研究的内容框架及方法3

第2章人民币衍生产品的现状4

2.1人民币衍生产品在国内外的现状4

2.1.1国外的现状4

2.1.2国内的现状5

2.2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品种5

2.2.1人民币衍生产品三个品种的定义5

2.2.2人民币衍生产品三个品种的表现形式6

第3章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发展7

3.1中国发展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必要性8

3.1.1发展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原因8

3.1.2发展人民币衍生产品原因的具体表现8

3.1.3发展我国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体系的必要性9

3.2国内人民币衍生产品前景中可能面对的问题10

3.2.1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前景的劣势分析10

3.2.2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前景的威胁分析10

3.3中国汇改后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发展和完善11

3.3.1汇改后我国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的新发展11

3.3.2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发展机遇与挑战分析12

第4章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前景分析13

4.1人民币衍生产品业务未来的创新13

4.1.1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和货币市场的发展14

4.1.2对人民币衍生产品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14

4.1.3完善外汇衍生产品业务的外汇管理法规束14

4.1.4商业银行要面对开展人民币衍生产品存在的变化14

4.1.5培育和发展境内人民币NDF交易市场15

4.1.6积极推出境内人民币衍生产品15

第5章结束语16

参考文献:

17

 

摘要

2008年,一场始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席卷全球,人们随之对危机的成因、影响及对策进行了深入思考,其中金融创新、金融衍生产品等问题最为引人注目。

银行间交易的衍生产品品类众多,各类活跃于国际市场的金融衍生产品多则几十年,少则至少也有十几年的历史。

就中国而言,境外的人民币衍生产品形成于1996年,与境外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相比,境内的人民币衍生产品交易还比较落后,除了商品期货外,国内最早的金融衍生产品是1997年4月开始的人民币远期结售汇,目前我国国内的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还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发展阶段,远远不能满足各个经济主体的需要。

所以,必须促进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发展。

本文主要分析人民币衍生产品的现状,包括国内现状和国外现状,重点探讨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发展,如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品种、发展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必要性、中国汇改后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发展和完善等,最后结合我国情况分析我国发展人民币衍生产品可能面对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

金融,衍生产品,人民币衍生产品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2008年,一场始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席卷全球,人们随之对危机的成因、影响及对策进行了深入思考,其中金融创新、金融衍生产品等问题最为引人注目。

银行间交易的衍生产品品类众多,各类活跃于国际市场的金融衍生产品多则几十年,少则至少也有十几年的历史。

境外的人民币衍生产品形成于1996年,与境外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相比,境内的人民币衍生产品交易还比较落后,除了商品期货外,国内最早的金融衍生产品是1997年4月开始的人民币远期结售汇,我国国内的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还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发展阶段,远远不能满足各个经济主体的需要,而各大银行在人民币业务上的竞争将是非常激烈的,人民币衍生产品业务是当前国内金融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必须继续深化改革,促进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发展。

首先,发展人民币衍生品市场是健全和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国银行业与世界各地银行业竞争所应该具备的武器。

其次,发展人民币衍生产品是企业和金融机构规避汇率风险的实际需要。

再次,发展人民币衍生产品也是我国外汇储备保值的要求。

最后,发展本币与外币间的衍生产品能够拓展金融机构服务范围,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因此,在金融风暴肆虐全球的今日,我国不仅不能减缓人民币产品创新,而且还要继续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等政策环境,努力促进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健康发展。

只有这样,我国才能有效提升银行以至整个金融业的创新能力,为创新性国家的建设做出金融业应该做出的贡献。

因此,本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2文献综述

王晓娟(2007)介绍了人民币衍生产品发展的现状,并介绍了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品种。

张光平(2008)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国内金融市场必须继续深化改革,促进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发展观点。

包柳(2005)针对中国汇改情况,从发展人民币汇率衍生产品市场的必要性、目前国内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现状、汇率改革背景下国内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等三方面,对发展和经营人民币汇率衍生产品提出初步意见,并认为人民币衍生产品必须加强有效的风险管理。

汤艳(2007)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背景下,提出国内商业银行需要提高自主定价能力、对人民币衍生产品的风险控制能力。

这些能力的提高对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健康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崔萌、陈烨、黄梅(2008)结合汇改后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分析了境内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的基础金融环境,并就进一步完善和推动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朱玥玥、郭蔚婷(2008)建立了对汇率的回归模型,验证了利率变动对汇率的显著影响。

他们还利用方差分解分析和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分别探究了利率变动在即期汇率、相同期限不同人民币衍生品、不同期限的NDF合约间的信息传递效率。

姚秦、陈晓平(2007)介绍了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推出的背景与运行情况,并详述了SHIB0R对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的机遇。

1.3研究的内容框架及方法

本文研究的内容框架是:

第一部分分析人民币衍生产品的现状,包括国内现状和国外现状。

第二部分探讨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发展,如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品种、发展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必要性、中国汇改后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发展和完善等。

第三部分结合我国情况,简要分析我国发展人民币衍生产品可能面对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本文采取数量分析、归纳分析、描述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将西方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借鉴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结合中国的实际来分析我国发展人民币衍生产品可能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第2章人民币衍生产品的现状

境外的人民币衍生产品形成于1996年,与境外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相比,境内的人民币衍生产品交易还比较落后,除了商品期货外,国内最早的金融衍生产品是1997年4月开始的人民币远期结售汇,我国国内的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还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发展阶段,远远不能满足各个经济主体的需要。

汇改以来,随着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程的不断实施,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创新的步伐明显加速,人民币衍生产品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然而,与活跃的境外市场相比,国内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发展仍然相对滞后。

2006年3月中旬,银监会向取得衍生产品交易资格的57家中外资银行印发了市场风险检查问卷和表格,对这些银行的风险管理政策、程序及其执行情况和各类衍生产品的交易量进行了摸底,并对8家中外银行进行了市场风险的现场检查。

通过报表问卷检查和现场检查的数据结合来看,银行间的金融衍生产品,从交易量、交易金额、交易品种各个方面来看,都有了相当大的发展。

从产品的类型来看,银行交易的金融衍生产品还是以外汇类型为主,其次是利率类型的衍生产品,而其他产品做得相对较少。

此外,也有几家国内银行和外资银行开始进行交易信用衍生产品。

几年来,国内衍生品市场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这个市场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

我国银行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依然很不活跃,外汇交易很有限等,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对于有效分析相应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2.1人民币衍生产品在国内外的现状

人民币衍生产品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大不相同,例如人民币衍生产品形成的时间、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的规模、人民币衍生产品交易的规模等。

2.1.1国外的现状

境外的人民币衍生产品形成于1996年,交易品种为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

形成初期的流动性很差,2002年以后交易量开始上升。

到2003年,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合约交易额已达到1500亿美元左右。

其中主要交易品种有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无本金交割期权(NDO)、无本金交割远期期权(NDFO)、无本金交割掉期(NDS)、结构性票据(StructuredNotes)、与人民币升值挂钩的外汇存款等。

这其中,交易最活跃的为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主要发生在香港、新加坡等地的金融市场。

随着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进行,人民币开始面临着巨大的升值压力,国际金融市场对人民币汇率产品也日益关注。

2006年1月14日,恒生银行和东亚银行等香港11家银行推出零售人民币NDF。

2006年8月28日,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在其GLOBEX电子交易系统上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和期权交易。

2.1.2国内的现状

与境外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相比,境内的人民币衍生产品交易还相当落后。

1997年4月,中国银行首家获批开展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2003年4月,农行、工行、建行三家也开始涉足人民币远期业务,不过成交规模一直很小,2004年其成交量尚不足即期市场的十分之一;其交易量占中国贸易总额的比例不足2%,在亚洲国家和地区中居于很低的水平(张光平,2006)。

到2005年8月,只有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获准开办此项业务。

人民币汇率改革后,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和国内企业的避险需求使得大力发展人民币汇率衍生产品具有了很强的迫切性。

2005年8月9日,央行发布《关于扩大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扩大外汇指定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8月10日又发布实施《关于加快发展外汇市场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参与银行间外汇市场,并在银行间市场引入了远期和掉期交易。

2.2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品种

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品种主要有三种:

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交易(NDF)和人民币无本金交割期权(NDO)。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发展日益繁荣,品种也逐渐多样化。

2.2.1人民币衍生产品三个品种的定义

远期结售汇业务,是指外汇指定银行与境内机构签订远期结售汇协议,约定将来办理结汇和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日期,到期时按照协议约定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汇和售汇业务。

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交易(NDF)是指交易对手之间约定远期汇率和交易名义本金金额,并于未来指定期日,就先前约定汇率与即期市场汇率之差价,履行差额拨付之承诺。

NDO即非交割期权,是指期权买方向期权卖方支付一定的期权费,拥有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后按照约定的汇率向期权卖方买进或者卖出约定数额的货币的权利;同时,期权买方也有权不执行上述交易合约。

2.2.2人民币衍生产品三个品种的表现形式

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交易期限从7天至12个月共分14个档次,并允许择期交易和展期交易。

交易币种包括美元、欧元、日元等9个币种。

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工具,远期结售汇业务提供了规避外汇风险、锁定汇率成本的功能。

通过办理该项业务,境内机构可在涉及外汇资金的投资、融资以及国际结算等经营活动中实现避险保值的目的。

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交易(NDF)于1996年在新加坡形成,形成初期发展十分缓慢,交易不活跃。

随着2002年以来境外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产生,人民币无本金交割市场从贬值转向了升值,交易日趋活跃。

人民币NDF交易主要集中在香港、新加坡。

主要参与者是大银行和投资机构,客户主要是那些在中国有大量人民币收入的跨国公司,这些跨国公司通过参与人民币的NDF交易规避人民币收入和利润的汇率风险。

随着经济和金融市场全球化的加速,国际贸易和跨境投资的增加,国际市场对新兴市场货币规避风险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导致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更加活跃。

人民币无本金交割期权(NDO)是仅次于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的最活跃的产品。

它在人民币NDF出现后不久在香港出现,随后不久便在新加坡出现。

人民币NDO初期的交易量很小,2002年境外人民币升值压力产生以来,其交易量才开始有了显著的上升。

人民币NDO的参与者和人民币NDF的参与者很大程度上却是相同的,这是因为大多数参与者运用人民币NDO的各种交易策略来对冲其在人民币NDF市场上的头寸。

早期人民币NDO的主要参与者是在我国有投资或有贸易及其他业务往来的国际企业,他们担心人民币会像其他亚洲货币一样贬值,导致在我国的投资会遭受损失。

 

本章小结

本章介绍了人民币衍生产品的现状,与境外的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相比,国内的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发展还是比较落后的。

汇改以后,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人民币衍生产品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然而,从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看,我国还应继续发挥好金融衍生产品的经济功能,重点发展好人民币衍生产品。

 

第3章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发展

3.1中国发展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必要性

3.1.1发展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原因

随着一国外汇管制逐步放松,汇率形成机制由固定汇率逐步向浮动汇率转变,市场对衍生产品的需求将日趋强烈。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启动后,人民币汇率逐渐市场化,波动性明显增加,由此引发的汇率风险也更加突出,加上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而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为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发展外汇市场,放宽汇价管理,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渐增大,微观经济体面临的汇率风险不断增强,客观上增加了市场对人民币衍生产品的需求。

同时,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银行对衍生产品的开发和供给能力及外汇监管的要求,使得国内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既存在机遇又面临挑战,这使不同的经济主体对人民币衍生产品都存在着很大的需求。

3.1.2发展人民币衍生产品原因的具体表现

(一)进出口企业急需人民币衍生产品进行避险。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越来越多。

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越来越大,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数据,2004年我国的贸易依存度已经超过了七国集团的所有发达国家,我国的进出口企业所面临的外汇风险越来越大,为这些企业提供能够规避风险的人民币衍生产品,成为当务之急。

(二)经营外汇业务的银行需要人民币衍生产品进行避险。

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一些从事人民币远期业务的银行,例如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都积累了很多的美元多头头寸。

按照国际会计准则,银行持有的敞口外汇都要折成人民币来计算,因此每年都会出现汇兑损失。

为了在升值时获利,大量客户到银行进行人民币远期交易,而在目前美元一直低迷的状况下,银行要在市场上找到合适的交易对手进行平盘是很困难的。

(三)发展人民币衍生产品是我国外汇储备保值的要求。

因为外汇储备大部分都是美元资产,所以高额的外汇储备在人民币升值的形式下面临着很高的风险。

(四)发展人民币衍生品市场是健全和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国银行业与狼共舞所应该具备的武器。

我们已经实现了入世承诺,根据WTO的协议,外资银行已经获许向中国客户提供人民币业务服务。

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国内的人民币衍生产品就显得更加急迫。

(五)发展品种多样、交易灵活的人民币衍生产品对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形成机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3.1.3发展我国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体系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资本项目逐步开放,人民币汇率由盯住美元制转向较为灵活的爬行盯住,这增加了汇率波动的风险性,从而增强了利用衍生工具来规避外汇风险的需求。

从发展我国外汇市场和完善汇率形成机制角度看,筹备发展我国人民币和外币间衍生产品市场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发展人民币与外币间衍生产品是我国完善汇率制度构成,实现人民币可兑换的客观要求和基础。

从目前的单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过渡到更加灵活的浮动汇率制度,这就需要建立一个成熟的外汇市场。

一方面,外汇市场工具不足,市场规模狭小,阻碍了开放计划的进展。

更加灵活的浮动汇率,需要有相应的衍生产品支持作为避险工具。

另一方面,外汇市场中存在足够的市场工具和产品,才能吸引更多的市场主体来规避风险或投资,从而最终确定较为均衡的人民币汇率;同时央行也可借助衍生产品更有效地调节汇率波动。

其次,发展人民币衍生产品是金融机构和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实际需要。

尽管规定可以通过外汇指定银行办理远期买卖及其他保值业务,但受风险意识、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等影响,国内企业未能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随着我国外汇资产总量增大,交易规模快速增加,银行等金融机构面临汇率风险的可能也越来越大,对人民币与外币间衍生产品需求越来越强烈。

再次,适时推出人民币外汇间衍生产品,有利于占领市场先机,掌握未来人民币汇率的定价权。

由于中国经济在国际上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许多国家或地区的市场都试图开发与人民币有关的品种以拓展其金融业务。

可以想象,如果人民币实现了自由兑换,周边国家或地区对中国“人民币产品”的积极性会更高,若未来离岸人民币衍生品市场规模超过国内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那么央行将可能失去对人民币的定价能力,从而失去汇率调节这一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

最后,发展本币与外币间的衍生产品能够拓展金融机构服务范围,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如果能够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相协调的发展本外币间衍生产品市场,我国金融机构将可以利用其本币优势,在增加表外利润的同时,提高自身运用和管理衍生产品的能力。

总之,随着中国对人民币汇率的管理朝着真正的管理浮动的既定目标过渡,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范围势在必行,同时也意味着市场要有相应的避险工具。

因此,无论是从培养国内企业的汇率风险意识,还是顺应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来说,逐步筹备发展人民币与外币间衍生产品市场体系都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

3.2国内人民币衍生产品前景中可能面对的问题

3.2.1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前景的劣势分析

1.人民币利率的未完全市场化和人民币未完全可兑换制约了远期汇率的形成。

目前,国内的远期结售汇市场的定价是根据抛补利率平价理论设计而来,远期外汇汇率的形成实际上就是两国货币的利率差。

而由于我国人民币未实现完全自由兑换,所以即期外汇市场上的需求没有充分反映,这样形成的远期结售汇价格和即期结售汇价格之间存在一定的偏离。

这些因素都制约了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创新,令国内企业无法充分享受到衍生产品带来的避险和保值功能。

2.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单边预期强烈,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供给与需求不匹配。

目前市场上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预期可概括为两种,一是短期稳定,二是长期升值,反映在外汇衍生产品的供求关系上,就是短期衍生产品供给多、需求相对不足,长期产品供给缺乏、难以满足长期需求。

3.银行对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定价能力弱。

从事衍生产品业务时间较长的银行,产品较为丰富,能够更好地通过市场信号进行成本核算,制定最优价格,价格传导较为及时。

而从事时间较短的银行在测算成本时,往往参考其他银行定价,表现出较弱的定价能力。

4.银行远期结售汇风险的控制手段不足。

目前银行对该业务风险控制的日常做法是实时掌握市场动向,测算出远期敞口综合成本,对敞口变化进行严格的监控。

从理论上讲,远期结售汇头寸可以直接在银行间远期市场平盘及在即期市场反向操作等两种方式控制风险,但是,目前这两方面都不能完全满足银行风险控制的需要。

3.2.2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前景的威胁分析

1.对市场参与主体存在交易限制和管制。

由于目前企业在交易品种、寻找外汇衍生产品交易对手等方面受到市场环境的限制,银行在交易规模、选择规避风险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在远期市场尚未引入做市商制度等,导致外汇衍生产品市场上参与者有限、交易量不大、报价受限、流动性不足。

2.企业对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功能定位的认识存在偏差影响了参与外汇衍生产品交易的积极性。

汇改以来,国内大多数企业正在逐步适应汇率变动的现实,但国内企业对运用人民币衍生产品交易规避汇率风险大部分停留在了解阶段,实际使用不够普及,对衍生产品的了解程度、理念、经验与跨国企业相比有一定差距,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

3.境外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NDF)市场对国内外汇衍生产品市场的定价权的牵制。

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国内外市场的关联日益密切,竞争也日趋激烈。

一旦境外相关市场发展成熟起来,国内市场的后发劣势很难逆转,在规则标准、市场管理等方面将陷入被动。

4.企业采取的其它规避汇率风险措施对人民币汇率衍生产品需求产生分流。

汇改以来,企业避险手段日趋多元化。

这些措施的功能和外汇衍生产品相似,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汇率风险进行管理。

因此,对企业采用外汇衍生产品的市场需求产生替代效应,影响了进一步做大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

3.3中国汇改后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发展和完善

3.3.1汇改后我国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的新发展

(一)外汇市场参与主体不断扩大,为市场的进一步繁荣奠定了基础。

体现在这四方面:

一是从事外汇衍生产品交易的银行不断增多。

截至2006年底,具有远期结售汇业务资格的中外资银行达到54家,其中汇率改革后新批准的有47家。

二是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参与者在逐步增加。

汇率改革后允许符合条件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进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

截至2006年底,会员总数达到262家(重新登记后会员数),其中包括150家外资银行、111家中资金融机构和1家企业会员。

三是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主体增加。

2005年8月8日起,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远期外汇业务,符合条件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会员均可参与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

四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汇率风险,寻找规避汇率风险的途径。

汇率改革后,企业有关外汇衍生产品的咨询不断增加,部分商业银行也有针对性地拓展了外汇衍生产品业务。

(二)扩大外汇市场交易品种和业务范围。

在原有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基础上,2005年8月2日银行获准对客户在外汇零售市场开办人民币对外币掉期业务。

2005年8月8日,银行间市场推出远期外汇业务,符合条件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会员经国家外汇局备案后可参与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

截至2007年5月末。

已有83家中外资银行会员进入银行间远期外汇市场。

(三)正式引入做市商制度。

2006年1月4日,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人民币对外币交易做市商制度。

做市商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持续提供买卖双边报价,能加强市场流动性,平滑市场价格波动,提高交易效率,分散风险,同时做市商也集中了市场供求信息,成为重要的定价中心。

截止2007年5月末,国家外汇管理局共核准做市商22家,其中中资银行13家,外资银行9家。

做市商交易量约占询价和竞价市场总成交量的90%以上。

(四)实施银行结售汇头寸管理政策改革。

2005年9月2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调整了银行结售汇头寸管理办法。

实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统一了中外资银行头寸的管理方法。

(五)增加了交易方式。

2006年初,即期外汇市场引入了询价交易方式,银行间外汇市场会员可自主决定采取询价或竞价交易方式,提高了交易灵活性,同时,交易费用大大降低。

3.3.2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发展机遇与挑战分析

2005年7月的汇率改革措施概括起来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建立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第二,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后者主要包括对结售汇制度的完善。

表对当前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的SWOT分析矩阵

优势(Strength)

机遇(Opportunity)

汇改后形成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向波动明显

经济体对汇率避险产品的需求增加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