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资料III.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7336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0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II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II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II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II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II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III.docx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II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复习资料III.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III.docx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III

第三部分物质的化学变化

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一.我们学了什么: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根本特征

(判断依据)

没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

构成物质的粒子间距离改变

构成物质的粒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伴随现象

([判断参考]

形态变化、状态变化、形态变化和状态变化

伴随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举例

水变成水蒸汽、石蜡熔化成蜡油

镁带燃烧、铁生锈

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不一定伴随有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物质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溶解性等。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二、中考怎么考

<1>会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对化学反应现象简捷,正确描述。

<2>会识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根据短文判断两类不同性质.

<3>会区别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4>实验探究是命题的方向。

考题类型: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

题、探究性题。

三、这些容易错

例1:

(2005年.四川自贡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北方频繁出现的沙尘暴天气B燃烧煤最终形成酸雨的过程

C温室气体使地球气温上升的过程D夏秋之交天空突然降冰雹的过程

[解析]上述现象中只有B项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而其它现象都是物质形状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选B。

例2:

(2004吉林)“有其它物质生成”是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

但实际化学反应中常根据反应伴随的现象来确定化学反应是否发生。

请根据你对化学变化的理解填写下表

实验内容

主要现象

1、盛有硝酸汞溶液的试管里侵入一根洁净的铜丝

2、

有白色沉淀产生

3、

有气泡产生

[解析]本题为有关化学反应实质的结论开放性试题。

铜与硝酸汞发生置换反应,析出银白色汞,溶液变为蓝色;产生白色沉淀的反应很多,如可溶性钡盐与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发生反应均有白色沉淀产生等;有气泡产生的反应同样很多,如较活泼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发生的置换反应;电解水等。

[解答]

(1)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无色溶液变成蓝色;

(2)向氯化钡溶液中滴入稀硫酸;(3)向盛有锌粒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

(2、3答案开放)

例3: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密切相关的是()

A干冰用于降雨B液氢作为航天燃料

C石灰石用于生产生石灰D制糖工业用活性炭作脱色剂

[解析]干冰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用于人工降雨;液氢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产物不污染,常用作航天燃料;用石灰石生产生石灰是因为它高温时易分解;活性炭因面积较大,具有较强的吸附性。

以上分析可知,A、D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应属于物理性质。

B、C两组涉及的可燃性、不稳定性、都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而属于化学性质。

[答案]A、D

四、动动手、动动脑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B食物腐败C冰雪消融D白磷自燃

2、物质久置于空气中,因发生物理变化而质量减少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B浓硫酸C碳酸钠晶体D浓盐酸

3、下列著名诗句隐含化学变化的是()

A白玉做床,金为马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2004沈阳中考题)当你在复印社复印材料时,经常闻到一股特殊气味,这种气味就是臭氧(O3)的气味。

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

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臭氧与氧气是同一种物质D臭氧与氧气的性质完全相同

5、(2002湛江)化学家在当今环境问题上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

例如燃料(CH4、CH3OH等)→

(1)燃烧产物(CO2、H2O等)→

(2)太阳能或生物能燃料(CH4、CH3OH等),这样既可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上述构想中

(1)

(2)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为()

A均为物理变化

B

(1)为物理变化,

(2)为化学变化

C

(1)为化学变化,

(2)为物理变化

D均为化学变化

6、下列描写事物的一些诗句。

其中所述事实肯定包括化学变化的是()

A、北国风光,千里兵封,万里雪漂(引自毛泽东诗次词)

B、白玉为床,金做马(引自《红楼梦》)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引自唐朝李白诗)

D、前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引自明朝于谦诗)

6.下列现象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是()

A.白磷露置于空气中会冒白烟B澄清石灰水敞口置于空气中变浑浊了

C.浓盐酸敞口置于空气中产生冒白烟D.生石灰遇水放出大量的热

7、(2005宁夏)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及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乙醇用作汽车燃料

C、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        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8、下列物质的用途只与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于雨       B、用熟石灰中和土壤的酸性

C、液氧用作火箭的助燃剂       D、氢氧化钠可用于制肥皂

9、(2005江西)生活中许多变化都产生热量,下列防热现象主要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是( )

A、木炭的燃烧放热     B、生石灰与水混和放热

C、白炽灯泡通电发热    D、苹果腐烂发热

10、“真金不怕火炼”这句广为流传的俗语,能充分体现金具有的性质是()

A、硬度较小B、密度较大C、导电性好D、化学性质稳定

11、下列变化及性质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填序号)

①铁生锈②水是无色液体③矿石粉碎④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

⑤酒精挥发⑥食物腐败⑦汽油易挥发⑧在常温常压下水的沸点是100℃⑨电灯丝通电发光发热⑩纸张燃烧

12、2001年中国消协对部分装修后的室内环境状况抽样测试后发现,近半数在

苯污染。

国际卫生组织已把苯定为强癌物。

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液

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

1℃,熔点是5。

5℃。

苯的化式

是C6H6。

在一定的条件下,苯分别能与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化

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苯的物理性质有:

苯的化学性质有:

13、(2004北京海淀)2003年12月,重庆某气矿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

本事

故喷发出大量硫化氢(H2S)气体,造成了上百人死亡。

在通常状况下,H2S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有剧毒。

请回答:

(1)硫化氢由种元素组成,每个分子中有个原子。

(2)事故发生后,抢险人员在井口通过点火燃烧的方法消除硫化氢毒气,已知硫化氢燃烧生成两种常见的氧化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如果你遇到类似的事故,应采取的措施是A(填字母)

A、用纯碱溶液浸泡的毛巾捂住口鼻,及时转移的上风口B、用食醋浸泡的毛巾捂住口鼻原地趴下

14、(2005山东)人类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体内的物质都在不断的发生着各种各样复杂的变化(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些变化的实质就是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离子的运动与变化,并通过微观粒子的运动与变化跟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你可能不会想到,今天你泼出一盆污水中的水分子,很可能在将来的某一天会再次被你“喝”下去。

有人分析测算,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可能有数百个原子是来自爱因斯坦的身体。

试从微观搞成的观点和物质变化的观点简要解释一下,为什么说我们的身体里有许许多多个原子可能是来自爱因斯坦的身体?

15、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它可以和冷水直接反应生成氢气,2Na+2H2O==2NaOH+H2↑,但是它与煤油不会发生反应。

图3-1-1,

 

用小刀切割一小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投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如图,可以看到钠块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钠熔成小球,甚至会使钠和生成的氢气燃烧。

如果在上述盛蒸馏水的烧杯中先注入一些煤油,再投入金属钠,可以看到金属钠悬浮在煤油和水的界面上如图3-1-1,同样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但是不燃烧。

(1)钠的物理性质有,,,。

(2)钠的化学性质是。

16、2004年4月15日重庆市天原化工厂发生了氯气(Cl2)泄露事故。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有剧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并能与水、碱发生反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HCl)和次氯酸(HClO)。

氯气被吸入人体后,会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事故发生后,附近一公里范围内的居民被紧急疏散,戴防毒面具的消防人员不停地向空气中喷射水幕,喷射碱溶液,及时有效地控制了氯气的扩散。

就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信息,氯气的物理性质有。

(2)实验室收集氯气的常用方法是。

(3)抢险中将储气罐中剩余的液氯抽出排放到含Ca(OH)2的水池里,使氯气不再对四周居民造成危害。

已知氯气与Ca(OH)2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X,则X的化学式为。

(4)液氯泄露时,下列防御自救措施合理的上是(填序号)

A、立即用浸过水的毛巾或碱性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

B、逃生时应往高处逆风跑

B、逃生时应往高处逆风跑

17.实验探究:

点燃的蜡烛和沸腾的水有什么不同?

步骤1:

将一个装有半杯水的小烧杯放在酒精灯上,点燃酒精灯,加热将水煮沸;步骤2:

将半杯冷水倒入一个空金属饮料罐中;

步骤3:

将一根蜡烛固定在桌面上,点燃;

步骤4:

用钳子夹住饮料罐,放到燃烧的蜡烛的正上方(主意不要接触到火焰,大约离3cm左右)约1分钟;

步骤5:

移走饮料罐,冷却后观察起底部有什么现象。

再取一个金属饮料罐,重复上面的步骤2盛上冷水,用钳子夹住后,放到沸腾的水上方,1分钟后移走,并放置冷却后观察其现象

思考:

比较两次实验时从饮料灌底收集到的物质,分析你所观察到的物质变化,并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两个变化有什么不同。

答案:

1.C2.D3.C4.B5.D6.C7.D8.A9.C10.D

11.③⑤⑦;①⑥⑩;②⑦⑧;④

12.:

(1)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是

80.1℃,熔点是5.5℃。

(2)在一定的条件下,苯分别能与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3.

(1)2,3

(2)H2S+O2===SO2+H2O(3)A

14.答案要点1、包括人体在内,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则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要点2、物质世界时时刻刻在发生着不计其数的复杂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任何化学变化的参与者就是原子分子离子这些微观粒子(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要点3、存在于爱因斯坦身体里的原子就是通过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传递到我们的身体。

15.⑴.银白色质软(或硬度小)密度比水小熔点较低

⑵.钠可以和冷水反应生成氢气,

16.⑴.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⑵.向上排空气法⑶.H2O⑷.A

.17.通过实验可知:

蜡烛燃烧有黑色碳粒(不完全燃烧的结果)和水生成,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水沸腾后变成水蒸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物质变化后,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不会使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

化学变化:

物质发生变化后,该物质就变成了具有不同性质的另一种物质。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

知识网络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按反应形式置换反应

(基本反映类型)复分解反应

⑴化学反应的分按得氧失氧法氧化变化

分类还原反应

按能量变化放热反应

分类吸热反应

一、我们学了什么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含义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一种单质给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和单质的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交换成份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翻译

特点

多种生成一种

一种生成一种

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单质化合物

化合物和化合物生成化合物和化合物

通式

A+B---AB

AB---A+B

A+BC----B+AC

AB+CD----AD+BC

(2)氧化还原反应

在化学反应中

得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失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二、中考考什么

会判断和选择反应类型,并按要求熟练地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会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等。

注重分析能力的培

常见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

三、这些容易错

例1:

(2005天津)汽车尾气中的NO和NO2是大气污染物,产生这些氮的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为:

N2+O2

2NO;2NO+O2

2NO2

这两个反应所属的反应类型是()

A置换反应B分解反应C化合反应D复分解反应

[解析]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反应物均为两种,而生成物只有一种。

根据化合反应的特征可知这两个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答案]C

例2、(2004淮安市)钢铁是现代生产和生活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多的金属材料。

<1>铁匠师傅常采用将红热的铁水浸入水中急速冷却冷的方法来增加铁器的硬度,此法被称为“淬火”。

红垫的铁与水可发生如下反映;3Fe+4H2O高温Fe3O4+4H2,该反应类型是反应,其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

2、据报道,某钢厂一炼钢车间发生爆炸。

消防部门的专家调查后认为,爆炸与炼钢炉产生的高温钢水和水相遇有关。

试写出爆炸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分析题给反应:

3Fe+4H2O

Fe3O4+4H2知反应物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Fe和H2O)反应生成另种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Fe3O4和H2),因此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在该反应中Fe是得氧的物质是还原剂,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2)由题给的信息知高温钢水和水相遇产生大量的氢气,氢气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而发生爆炸事故。

[答案]

(1)置换Fe

(2)2H2+O2

2H2O

例3、(2004广东市)初中化学涉及到许多化学反应类型,请你整理归纳,按以下化学反应类型选择合适的反应物质,各举一里,要求有二氧化碳生成,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并注明反应条件。

⑴化合反应

(1)⑵分解反应

(2)⑶置换反应

(3)⑷复分解反应

(4)⑸属于上述反应类型

[解析]初中所学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比较多,题上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然后根据反应类型不同写出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按照反应的四大基本反应的概念和特点,碳、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燃烧都属于化合反应;碳酸的分解、石灰石高温煅烧等都属于分解反应;碳高温下还原氧化铜、氧化铁等属于置换反应;碳酸盐与盐酸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不能归如任何一个基本反应类型中。

[答案]

(1)C+O2

CO2或2CO+O2

2CO2

(2)H2CO3=H2O+CO2↑或CaCO3=高温CaO+CO2↑

(3)C+2CuO

Cu+CO2↑

(4)Na2CO3+2HCl=2NaCl+H2O+CO2↑或CaCO3+2HCl=CaCl2+H2O+CO2↑

(5)CO+CuO

Cu+CO2

(三)动动手、动动脑:

1、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氢气还原氧化铜B.CO和赤铁矿反应冶炼生铁

C.制取水煤气D.我国古代湿法冶铜

2、某一反应的产物中有单质和化合物,则该反应()

A.一定是复分解反应B。

不可能是分解反应

C.一定是置换反应D。

不可能是化合反应

3、某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则该反应()

A.一定是中和反应     B.一定是置换反应

高温

C.不可能是复分解反应   D.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4.下列关于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单质不能用分解反应制取B.单质可以用化合反应制取

C.单质不参加复分解反应D.单质只能用置换反应制取

5.下列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但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B.氧化铜加入到盐酸中

C.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D.高温煅烧石灰石

6.过氧化氢(H2O2)在MnO2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若把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二氧化锰、氧化钠、氯化镁混合后,发生的反应均不属于下列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7.下列反应中,能表明CO2具有氧化性的是(  )

A.CO2+Ca(OH)2=CaCO3↓+H2O   

B.C+CO2

2CO

C.CO2+H2O=H2CO3            

D.CaCO3+2HCl=CaCl2+CO2↑+H2O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C.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高温

D.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混合物

9.金属钛(Ti)是航空、军工、电子等方面的必须原料。

生产金属钛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TiCl4+2Mg==Ti+2MgCl2该反应属于()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10.“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

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的是(  )

A。

复分解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化合反应

11..气体X是一种纯净物,将X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由此可知气体X具有(选项可填“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若上述变化属于置换反应,则气体X是。

12.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氢氧化钾作漂洗剂。

前人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的固体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在水中相互作用,即可得氢氧化钾。

(1)上述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共有种。

(2)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如果要得到氢氧化钾溶液,还要经过操作。

13.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并注名反应类型:

(1)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

                          

(2)“曾氢得铁则化为铜”的原理

                          

(3)实验室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4)点燃镁条做信号弹

                         

14..元素M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金属元素,M单质是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谨金属,也是现实生产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

M的单质能在纯氧中燃烧;古时候曾用M的单质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生活中可以用稀盐酸除去M单质表面因锈蚀而产生的氧化物;M的碳酸盐(MCO3)在一定的条件下分解为M低价氧化物和另一种气态氧化物和另一种气态氧化物。

推断M元素,按要求写出上面叙述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

(1)化合反应

(2)分解反应

(3)置换反应

(4)复分解反应

15.在高温下普通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与铁在氧气中的燃烧产物相同)和氢气。

该氧化物在高温下宝贝纯净的氢气还原为颗粒很细的铁粉。

这种铁粉在空气中受撞击或受热时就会燃烧,俗称“引火铁”,是一种准纳米材料。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铁粉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这个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引火铁”在空气中受撞击或受热时燃烧,属于反应(“氧化”或“还原”)。

答案1)1.B2.D3.D4.C5.C6.C7.B8.B9.C10.D11.还原性;H212.

(1)3;

(2)Ca(OH)2+K2CO3==CaCO3↓+2KOH(3)过滤

.13.Al(OH)3+3HCl==AlCl3+3H2OFe+CuSO4==Cu+FeSO4

2KMnO4

K2MnO4+MnO2+O2↑2Mg+O2=点燃=2MgO

14.

(1)3Fe+2O2

Fe3O4

(2)FeCO3

FeO+CO2↑(3)Fe+CuSO4==Cu+FeSO4

Fe2O3+6HCl==2FeCl3+3H2O

15.:

3Fe+4H2O

Fe3O4+4H2置换氧化

(5)三.活动性顺序及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置换反应的进行情况

(6)一、我们学了什么

(7)1.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变为离子的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的应用,它可以给你以下一些判断的依据: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位于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它们在盐酸、稀硫酸中也不能溶解。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二、中考怎么考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根据实验结论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或设计、评证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方案或通过实验探究酸溶液、盐溶液分别跟金属发生置换反应规律。

三、这些容易错

例1、(2004山西)往AgNO3和Cu(NO3)3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渣中一定存在的金属是

A、Ag和FeB、Cu和FeC、Ag和CuDAg、Cu和Fe

分析:

此题考察金属与酸和盐的反应。

AgNO3。

Cu(NO3)2中。

AgCu的活泼性都比Fe的活泼性差;因此Fe可从与AgNO3和Cu(NO3)2反应得到金属

CuAg,由于FeCuAg中只有Fe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H的前面,可以与稀盐酸反应而产生氢气,因此说明Fe有剩余。

[答案]D

例2A、B、C三种金属,根据下列反应式的关系

A+B(NO3)2—A(NO3)2+B

C+B(NO3)2—C(NO3)2+B

A+H2SO4—ASO4+H2↑

C+H2SO4—不反应

试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AA﹥B﹥CBA﹥C﹥BCB﹥C﹥ADC﹥A﹥B

[分析]金属活动性是根据不同金属在溶液中得失电子的难易而判断在水溶液里越容易失电子,金属活动性越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反之金属位置越靠后。

分析上述反应发现A、C都可以从B(NO3)2溶液反应而置换出单质B,说明A、C的金属活动性都大于B,其中A能与酸反应生成H2,而C不能与酸反应。

因此,C的金属活动性小于A的金属活动性,所以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C>B。

答案:

B

例3(2003茂名市)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课本介绍的三种金属Mg、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