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至长沙铁路路基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7305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门至长沙铁路路基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石门至长沙铁路路基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石门至长沙铁路路基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石门至长沙铁路路基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石门至长沙铁路路基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门至长沙铁路路基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

《石门至长沙铁路路基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门至长沙铁路路基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门至长沙铁路路基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

石门至长沙铁路路基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石门至长沙铁路K190+040-K196+806段路基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概况

1.1编制依据

1.1.1石门至长沙铁路增建第二线站前工程SCFX-3标施工合同;

1.1.2石门至长沙铁路增建第二线站前工程招标文件;

1.1.3石门至长沙铁路增建第二线站前工程投标文件;

1.1.4石门至长沙铁路增建第二线站前工程《路基工点施工图》;

1.1.5施工调查资料及当地的地质水文资料;

1.1.6石门至长沙铁路增建第二线站前工程SCFX-3标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1.2编制范围

石门至长沙铁路增建第二线站前工程SCFX-3标K190+040-YDK196+806段路基,全长4023.51m。

1.3设计概况

该段路基位于益阳市赫山区沧水铺镇既有石长铁路右侧,基床由基床表层和基床底层组成,基床表层厚0.6m,采用A组填料填筑;基床底层厚1.9m,采用A、B组填料或细粒改良土填筑;基床以下路堤采用A、B、C组填料或改良土填筑。

路基工后沉降:

一般地段20cm,桥台尾过渡段10cm,沉降速率5cm年。

二、工程概况

2.1线路概况

K190+040-K190+800与既有线并行不等高,线间距12m;K193+800-K195+700与既有线并行,线间距4.2m;其他地段为绕行地段。

2.2.主要技术标准

线路等级:

Ⅰ级;

正线数目:

单线;

设计速度:

160km<31%的要求。

过渡段路堤与其连接的路堤同时进行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的路堤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

7.2.3.2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置方式如图所示。

过渡段填料及压实标准,符合设计及《暂规》的相关规定。

横向结构物顶距轨底距离小于1.5m,其顶面填筑A组填料。

过渡段的基坑以A组填料分层填筑,并用小型平板振动机压实。

地基系数K30不小于60MPam。

过渡段采用倒梯形过渡。

当构筑物轴线与线路中线斜交时,首先采用A组填料填筑斜交部分,然后再设置过渡段,以减小路基与涵洞横向刚度的差异。

 

7.2.3.3路堤与路堑过渡段

1)路堤与土质、软质岩及全风化硬质岩路堑过渡段

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软质岩石、全风化硬质岩或土质路堑时,顺原地面纵向挖成1:

2的坡面,坡面上开挖台阶,台阶高度0.6m左右。

开挖台阶段与相邻路堤采用同种填料同步填筑、压实,靠近路堑坡面大型机械碾压不到的部位采用小型机具碾压,增加碾压遍数,提高碾压质量。

过渡方式如图所示。

 

2)路堤与硬质岩路堑过渡段填筑

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坚硬岩石路堑时,在路堑一侧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台阶,台阶高度0.6m左右,硬质岩石过渡段台阶采用浅孔松动爆破,机械配合人工清理,保证台阶几何尺寸。

过渡段与相邻路堤同步填筑、碾压密实。

并在路堤一侧设置过渡段。

过渡方式如图所示。

 

3)横向半堤半堑及不同岩土组合

半填半挖路基轨道下横跨挖方与填方两部分时,自线路中心向挖方部分挖宽度不小于2.0m、高不小于1.0m台阶,换填与路堤相同填料,并设置4%向外排水坡。

7.2.3.4路堤与隧道过渡段

土质、软质岩及强风化硬质岩路堑与隧道连接地段,设置长度不小于20m的过渡段,并采用渐变A组填料填筑。

过渡段混凝土依照设计采用填筑施工,过渡段与相邻路基段基床表层同步填筑施工。

7.2.4路堑

路堑开挖采用挖掘机、装载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辅助作业。

较平缓地段上短而浅的路堑采用不分层全断面的开挖方式;当路堑中心高度大于5m时,采用分层逐层顺坡开挖或纵向台阶法方式开挖。

路堑开挖前,先做好堑顶截、排水设施,堑顶为土质或有软弱夹层的岩石时,及时铺砌天沟或采取其它防渗措施。

开挖区保持排水系统通畅,临时排水设施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并与原有排水系统相适应。

土质路堑基床处理采用“路堤式路堑”结构形式。

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对基床土采用土工试验、静力触探或载荷试验对基床土的土质特征及强度进行检测,不满足基床动态稳定性要求的地段,按设计对基床范围内地基土进行加固处理。

路堑石方爆破采用预留隔墙法的浅孔控制爆破技术,非电毫秒微差起爆网络,临光面沿线路方向,多台阶施爆作业,纵向拉槽,槽底采用纵向台阶法施工。

当台阶形成后,先爆底层台阶至设计标高,再逐层向上。

此法工作面大,进度快,槽底放炮可适当加大药量,飞石滚入槽内,爆碴集中槽底,便于出碴。

拉槽形成后,靠既有线预留2~3m厚的隔墙,防止飞石和滑石进入既有线,同时隔墙能保证排架稳定。

若隔墙2~3米高时,便将隔墙爆除,以免形成陡高工程面。

在处理隔墙时,必然会出现滑石,可在山体岩石或锚杆上固定手动单轮铁滑车,配钢丝绳套住危石拉入槽内进行二次破碎。

7.2.4.3施工质量检测

施工的质量检测要求,按照施工设计图纸以及《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的“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压实质量标准”进行检测。

7.2.5基床

7.2.5.1基床底层A、B组填料填筑

首先对基床底层中线、高程、平整度、几何尺寸及压实度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进行基床底层填筑。

A、B组填料根据土石方调配方案,尽量利用路堑或隧道开挖弃方,集中场地对开挖土石方进行破碎、筛分及级配改良加工。

填筑前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

填筑土石方采用“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组织,填料用自卸汽车运到摊铺现场,根据计算好的每车填料的摊铺面积,等距离堆放,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进行摊铺、碾压。

已填筑完成的基床底层限制车辆通行。

7.2.5.2基床底层改良土填筑

基床底层改良土全部采用稳定土拌合站场拌合施工。

1)改良土施工的一般要求

填筑前按设计提供的配合比进行室内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当土源发生变化时必须按要求重新做配合比试验。

施工用水符合工程用水标准。

改良土的施工要做好场地的临时排水和防雨措施,严禁雨天作业。

改良土正式施工前,进行试验段填筑,确定施工技术参数。

分层填筑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

改良土拌合符合有关环保要求。

2)改良土场法拌施工

施工区段划分为底层准备区段、拌合摊铺区段、碾压整形区段和检测报验区段;场拌采用具有自动计量的专用场拌混合料搅拌机械拌合;土源的土质符合设计要求。

拌好的混合料尽快运送到铺筑现场。

运输过程中注意减少水分损失。

底层平整、密实,具有规定的路拱,根据摊铺厚度计算每车混合料摊铺面积,确定堆放密度,混合料先初平,后精平,全断面均匀摊铺。

混合料摊铺完后,先用平地机初平和整形,再用压路机快速碾压1-2遍,对于出现的坑洼进行平整,必要时要补料或减料。

当混合料接近最佳含水率时,用重型压路机在路基全宽内压至要求的压实密度,且表面无明显轮迹。

碾压时纵向重叠40cm。

碾压过程中,表面始终保持湿润,严禁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发生。

碾压结束之前,用平地机终平一次,使其纵向顺适,符合设计要求。

两作业区段之间的衔接处搭接拌合。

7.2.5.3基床表层填筑

基床表层填筑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施工工艺组织施工。

严格对基床底层进行验收,检验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

用平地机摊铺时,在路基上采用方格网控制填料量,方格网纵向桩距不大于10m,横向分别在路基两侧及路基中心设方格网桩。

含水量控制在施工允许含水量范围内。

碾压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

前两遍行驶速度为1.5~1.7k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大于40cm,上下两层接头错开不小于3m。

7.2.5.4路堑基床

不易风化硬质岩石基床,将表面做成向两侧的4%排水坡,做到表面平顺,肩棱整齐,对凹凸不平处用不小于C25混凝土补齐。

强风化硬质岩石、软质岩石及土质路堑基床表层换填级配碎石,并且符合设计要求。

基床底层表面做成向两侧4%的排水坡,其上保留0.1~0.2m厚土层待基床表层施工之前开挖,并避免对基床底层原地层产生扰动。

当基床范围内有Ps<1.5MPa或[ó]<0.18MPa的土层时,按设计进行土质改良或加固处理。

土质路堑地基土质不符合填料条件时,按设计要求进行换填。

7.2.5.5基床施工质量检测

1)基床底层

(1)基床底层填料的质量压实标准、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符合设计及规范规定。

(2)路堑基床底层为软质岩石,全风化硬质岩及土层时,路基基床厚度范围内的地基土实测不满足动态稳定性,继续开挖至基床底层厚度满足2.3m的要求。

检验数量:

全部检验。

检验方法:

静力触探试验。

(3)路堑基床底层换填时,换填深度及宽度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检5个断面。

检验方法:

尺量,水准测量。

2)基床表层

检验数量:

沿线路纵向每100m每压实层抽检动态变形模量和孔隙率各6点,其中:

左、右距路肩边线1.5m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抽检地基系数(K30)4点,其中:

左、右距路肩边线1.5m处各1点,路基中部2点。

检验方法:

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方法检验。

(3)路堑基床表层换填深度及宽度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检5个断面;检验方法:

尺量。

3)路基面

路基面中线高程、路肩高程、中线至路肩边缘距离、宽度、横坡、平整度的允许限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符合设计及规范规定。

7.2.6路基排水

7.2.6.1地表排水

土质地段边沟挖基人工进行,砌筑时采用人工挂线砌筑,搅拌机拌制砂浆,挤浆法施工,砌筑完毕,用草袋覆盖,洒水养生。

路堤地面排水在枯水季节施工。

护坡排水槽在预制场集中预制,汽车运至现场人工安装。

排水槽与路基防护圬工同步砌筑,排水坡度、沟槽断面满足要求。

路堑开挖前,首先进行排水设施施工,按照“永临结合”的原则避免积水冲刷边坡、浸泡边坡坡脚,并于路堑开挖施工前完成所有临时排水设施的施工,保持边坡的稳定。

7.2.6.2地下排水

1)边坡支撑渗沟

路堑边坡支撑渗沟设置间距一般为10~15m,当渗沟加固与截水骨架护坡同时采用时,渗沟设在主骨架处。

渗沟中部采用干砌片石充填,底部采用M7.5浆砌片石封闭,厚0.3m。

边坡渗沟的排水层采用筛选洗净的碎石、砾石,若路基边坡较陡时采用片石充填;排水层与渗水的沟壁之间设置反滤层,反滤层采用砂砾石和卵砾石,各层厚0.15m。

渗沟顶部覆以单层干砌片石,表面用水泥砂浆勾缝。

2)渗水盲沟

路基横向及纵向盲沟高1.5m、宽1.0-1.2m,采用土工布包裹碎石,渗沟底部设置直径315PVC软式透水管,底部为C25混凝土基础。

渗沟的出水口设置端墙,端墙排水孔底面高于排水沟沟底不小于0.2m;端墙出口的排水沟进行加厚加固。

渗沟的开挖宜自下游向上游进行,间隔开挖,随挖随支撑并迅速回填。

7.2.7路基边坡防护

7.2.7.1路堤边坡防护

路堤边坡高度小于3m时,边坡采用间植灌木防护;路堤边坡高度大于等于3m时,采用拱型截水骨架内间植灌木防护。

1)拱型截水骨架护坡

支骨架净间距3.0m,厚0.6m,顶面留截水槽,骨架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截水槽采用C20混凝土砌筑,并注意路基面排水与坡面排水的衔接,路基边坡平台设截水沟。

2)间植灌木、植草防护

灌木及草种由附近采购、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灌木、草种于适宜季节栽种,并派专人进行浇水养护,保证成活率。

7.2.7.2路堤边坡加固

当路堤边坡高度较高或帮宽既有路基时,路堤边坡间距0.6m铺一层25KNm双向土工格栅,格栅幅宽3m用于边坡加固的双向土工格栅沿线路方向铺设,两幅搭接长度不小于0.5m;施工中铺设土工格栅时,土层表面平整,不容许有褶皱,尽量拉紧,用U型钢钉固定。

谨防碾压机械直接在土工格栅表面进行碾压。

铺设多层土工格栅时,其上、下层接缝交替错开,错开距离不小于0.5m,间距满足设计要求。

7.2.7.3路堑边坡防护

1)砌筑骨架护坡

土质及风化极严重岩石路堑边坡防护采用拱型截水骨架内喷播植草间植灌木防护或锚杆框架梁内喷薄植草间植灌木防护。

强风化硬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