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辅导学习进度建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7222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心理辅导学习进度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生心理辅导学习进度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生心理辅导学习进度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生心理辅导学习进度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生心理辅导学习进度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心理辅导学习进度建议.docx

《小学生心理辅导学习进度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辅导学习进度建议.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心理辅导学习进度建议.docx

小学生心理辅导学习进度建议

小学生心理辅导学习进度建议

本门课程的课外阅读推荐

第一周学习进度

第一章:

心理卫生概述

第二章: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基本知识点:

心理卫生心理卫生心理卫生的内涵保持心理卫生应该遵循的原则管仲著作中体现的心理卫生观点孔子著作中体现的心理卫生观点古代西方心理卫生思想的主要特点中国古代心理卫生思想的主要特点西方心理卫生运动心理卫生对生理健康的意义学校心理卫生的教育与发展意义

健康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影响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心理冲突挫折与心理防御机制人格类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重难点

心理心理卫生保持心理卫生应该遵循的原则学校心理卫生的教育与发展意义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

考点分析

健康的涵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健康的解释是:

  ①(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

②(事物)情况正常,没有缺陷。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成立宪章中指出: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躯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全安宁状态。

”它明确地告诉人们,我们必须与传统的“无病即是健康”的生理学上的健康思想区分开来,健康不仅意味着具有健全的体魄,还必须具有健全的心理。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将健康定义为:

“一个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等四个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

健康对于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应当全面理解健康概念,树立正确的健康思想:

  (1)全面理解健康的含义,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四个方面。

  (2)健康是人的基本人权,它与人的“生命、财产”一样不容侵犯。

健康是每位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因此要求个体具备主宰自己命运的能力。

  (3)健康不仅仅是个体的一种需求,也是保证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社会是由人构成并通过个体发挥作用的,人是构成社会存在的先决条件。

因此,社会必然要通过个人的健康来支持,以保证社会健康稳定地发展,这样维护和保证社会的健康也就成为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我们不仅要提高健康的社会地位,而且在价值取向上需要培养人们共同的社会健康观

  (4)在社会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健康意识,提高活动效率和生活质量,促进个体身心和谐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教育手段来促进人们心理健康发展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从学生心理实际出发,运用有关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多种途径、方法与手段,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教育与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的标准

 所谓心理健康,其实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当事人能够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具有生命的活力,并能发挥本身的能力和潜力。

心理健康具有下面7个具体的标准

理解自我,悦纳自我;接受他人,善与人处;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工作;能适当地表达情绪;健全的人格;心理行为符合年龄与性别特征。

第二周学习进度

第三章:

学校心理辅导

第四章:

学校心理辅导的操作过程

基本知识点:

心理辅导学校心理辅导及其类型、原则心理辅导应具有哪些特征学校心理辅导的重要性适应性辅导的内涵及特点发展性辅导的内涵及特点

心理辅导与政治教育之间的差异性及其结合学校心理辅导目标应具备的特征

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具体目标、内容、特征、原则、途径学校心理辅导的步骤如何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

重难点:

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学校心理辅导的重要性适应性辅导的内涵及特点发展性辅导的内涵及特点心理辅导与政治教育之间的差异性及其结合如何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内容、特征、原则、途径

考点分析:

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学校心理辅导是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指导、协助和服务,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当我们对全体学生的辅导工作做得有成效时,学生的问题便少发生,或容易解决。

因此我们在制订辅导计划时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确定心理辅导活动内容时要考虑大多数学生共同需要与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少先队活动时要创造条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其中,特别是要给那些内向、沉静、腼腆、害羞、表达能力差、不太引人注目的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使全体学生都得到有效的心理辅导。

2、矫治、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学校心理辅导分为三个层次:

矫治、预防和发展。

矫治,是矫治学生不适应的行为,帮助学生排除或化解持续的心理紧张或各种情感冲突。

预防,则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学会人际交往;学习自主地应付由挫折、冲突、压力、紧张等带来的种种心理困扰,减轻痛苦、不适的体验,保持正常的生活秩序与学习效率。

发展,是指导学生树立有价值的学习与生活目标,认清自身的潜力和可利用的资源,承担生活责任,发挥个人潜能,使生活过得健康、充实、有意义。

这三个层次,就整体而言,应该是预防、发展重于矫治,预防、发展比矫治更具有积极意义。

在预防的同时要追求发展(发展也是积极的预防),三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因为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行为符合规范,而且意味着积极的理想追求、良好的社会功能、高效率的学习状态、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独立自主的人格和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等。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尊重与理解”,是心理辅导过程中对待学生态度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平等的权利。

理解,则要求教师以平等的态度,按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所感受的本来面目去了解学生。

做到了尊重和理解,师生之间达到心灵沟通,从而产生一种“遇到自己人”的感觉。

只有教师尊重学生时,学生才会尊重自己,珍惜自己的成绩和进步,体验到做人的尊严感。

而自尊、自重、自信正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征,是心理辅导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学生如果被教师尊重和理解,他就会信任教师,愿意向老师倾吐内心的思虑、惶恐、苦闷。

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心理辅导获得成效的基本条件。

4、学生主体性原则。

即要求我们在心理辅导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为a、心理辅导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而成长与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自觉的和主动的过程。

b、心理辅导是一种助人自助的过程。

“助人”只是手段,让学生“自助”才是目的,目标是发展学生自我理解与自我指导的能力。

c、青少年时期是学生自我意识、独立倾向快速发展时期,学生渴望通过自己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索解决面临的问题,此时,他们对外界的压力和成人的过度保护往往表示反感。

在辅导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形成独立个性的需要而得到满足。

5、个别化对待原则。

重视学生个别差异,强调对学生的个别化对待,是学校心理辅导的精髓

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健康的心理,不仅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也是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虽然青少年的本质基本是好的,但如果忽视青少年人格素质的提高,青年的正当需要得不到解决,将会表现在对社会的反抗上,诸如青少年犯罪率增高问题。

因此,我国青少年人格发展中的问题是不容低估的。

此外,健康的心理,还是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

在这方面,青少年心理障碍问题表现是多方面的。

如:

与老师、同学、父母的关系,友谊、恋爱挫折,以致罹患焦虑症、恐惧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均与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社会适应不良有关。

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指导也是心理卫生教育、心理咨询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青少年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和谐发展以及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

而青少年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和谐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这既是青少年现时学习、工作之必须,也是社会对未来建设者、参与者的素质的要求,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目的。

总之,青少年的心理卫生事业是关系到振奋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事业,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任务完成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事业。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1.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这是学校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工作重点,也可以说是主要任务。

2.面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与辅导要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恢复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对于极少数有严重心理疾患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专业心理治疗机构,同时予以密切配合,以尽快治愈疾患,帮助学生重返校园生活。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的方式和途径。

(一)全面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和融合到整个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育,各项教育活动,德育和班主任等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和最基本途径。

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辅导员、思政教师和政工团队干部,要增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能自觉地使教育教学活动和德育工作,成为有助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载体。

一般的学科教师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学科的特色和优势,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正常的学科教学中,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学生群体组织和社团应该为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

另外学校还要注意美化环境和开发隐性教育资源,把环境熏陶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重要途径和渠道。

(二)开设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是学校开展这项工作的制度保证。

开设相关课程,丰富学生必要的一般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与原有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生理卫生和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外,还可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等其他形式,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报告、讨论、座谈等。

对年龄较小的青少年儿童,还可通过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游戏、娱乐、竞赛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一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

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和任务,是达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目标的重要途径。

学校通过建立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或专门活动室,配备相应数量的专兼职教师,就可以对少数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恢复心理健康,增强心理素质。

除此之外,通过心理测量和调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提高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效果。

(四)建立家、校沟通渠道

建立家庭和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所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积极相互配合,将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因此,学校要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改善家庭环境,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和谐的气氛去影响和教育子女,这样有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第三周学习进度

第五章:

学校心理辅导的评估技术

基本知识点:

心理评估心理测量心理评估的类型智能评估人格评估学习评估行为评估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心理测验心理评估与医学评估的区别心理评估与心理测量的区别学校心理评估的价值心理评估的过程、原则在心理评估过程中如何贯彻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观察法的优点、缺点、操作步骤谈话法的优点、缺点、操作程序问卷法的优点、缺点如何编制问卷心理测验的特点、分类

重难点:

心理评估心理测量心理评估的类型学校心理评估的价值心理评估的过程、原则在心理评估过程中如何贯彻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观察法的优点、缺点、操作步骤谈话法的优点、缺点、操作程序问卷法的优点、缺点如何编制问卷

考点分析:

心理评估

应用多种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这一过程称为心理评估(psychologicalassessment)。

心理评估的种类:

主要有观察、调查、心理测验(psychologicaltest)和实验等

心理测量

关于人的个体心理差异的测量或诊断。

人们在能力、学识、技能、兴趣、态度及人格特征等方面各不相同,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

心理特征总会在行为上有所反映。

心理测量是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对他的某种心理特征作出数量化的解释。

任何一种心理属性在数量变化上都可构成一个连续统,如记忆力的强弱、运算速度的快慢、性格从极端内向到极端外向的变化等都各自成为一条连续统,测量的结果就是确定一个人的某种心理特征在相应的连续统上的相对位置。

心理评估的类型

一、常模参照评估与标准参照评估

二、正式评估与非正式评估

三、筛查性评估、诊断性评估和治疗性评估

心理评估的过程

一、确定评估目的和评估对象

二、设计评估方案

三、实施评估

四、评估结果的应用

心理评估的注意事项

一、目的要明确

二、从多条途径、用多种指标来收集资料

三、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来收集资料

四、注意静态评估与动态评估的结合

五、将评估与教育训练结合

六、遵守职业道德

心理健康教育评估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收集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客观资料,对其所取得的成效及不足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评估是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通过评估可以了解教育目标的达成情况,得到一定的反馈信息,就能更明确地了解下一步的教育重点,决定下一步的工作或活动,改进工作成效。

其二,对于学校自身来说,一方面通过评估可了解工作的困难,获得更多的支持,另一方面,通过校外专家的参与评估,可使学校工作人员获得理论探讨的机会,促使课程、教材、教法得以不断改进。

其三,评估工作的集体参与过程,往往还能促进校内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分工与合作,为日后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应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一)评估过程的客观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宜根据所拟定的评估计划,设定客观的评估标准与明确的评估步骤来客观评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不应有主观偏见或受以前评估结果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晕轮效应”。

(二)评估标准的可操作性

评估标准应注意有可操作性。

例如:

我们通常谈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达到自我的充分发展,但这一点如果作为评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标准就显得过于抽象而难以操作。

到底什么是自我充分发展,如何判断学生达到了充分自我发展,对此有必要制定具体而可操作的评估标准。

如评估学习辅导的效果,可制定如下标准:

参加辅导的学生学习成绩在一段时间内比辅导前提高10%并且比较稳定;通过辅导,学生能够掌握如何做笔记,对学习中的困难有比较明确的理解等等。

这样的标准就比笼统地用“获得最大的学业成就”来评价心理健康教育成效显得更为准确而有效。

(三)评估内容的实质性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着重实质教育效果的评估。

了解学生从中获益的大小,而不应只注重外在的条件。

如各种统计图表制作的精美与否、心理测验实施数量的多少等等。

虽然许多外在条件会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比如教育者的素质、设备、经费、学生资料与测验的齐备等,但教育效果的评估更应通过各种有效的科学方法,深入了解实质性的教育成效。

(四)评估对象的整体性与特殊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不只是某几个指导教师的工作,必须经过学校各部门的全力配合,才能达成预期的目标。

因此,需要考察学校其他部门对指导教师工作的配合,综合地下结论。

由于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不尽相同,重点也不一样,因此,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评估也应注意各校的个别需要,评估的项目与方式都应保留一定的弹性,不要只求表面上的一致或公平。

例如:

普通中学对学生进行职业辅导、学习辅导的实施方式,便与职业中学有所不同。

同时,不同地区的学校也会有其不同的需要,在评估过程中不能千篇一律,而要特殊对待

第四周学习进度

第七章中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的目标与方法

第八章中小学生的认知卫生与辅导

基本知识点:

中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的总目标小学低年级心理辅导的目标小学高年级心理辅导的目标初中心理辅导的目标角色扮演法及其原则、常用方法、理论基础价值观辨析法及其原则、常用方法、理论基础榜样引导法及其原则、常用方法、理论基础行为强化法及其原则、常用方法、理论基础小学生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发展的特点初中生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发展的特点如何进行训练

重难点:

中小学心理辅导课程的具体目标体现中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的总目标角色扮演法及其原则、常用方法、理论基础价值观辨析法及其原则、常用方法、理论基础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

 

考点分析:

中小学心理辅导课程的具体目标体现在:

(1)自我意识方面

(2)认知方面(3)情绪情感方面(4)意志方面

(5)个性方面(6)学习方面(7)交往方面

中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的总目标

结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和训练,调节中小学生的心理机能,开发其心理潜能,让学生懂得自我心理保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促使其人格健全发展和心理素质全面提高,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要求。

阶段性目标包括什么

1、自我意识方面

2、认知方面

3、情绪情感方面

4、意志方面

5、个性方面

6、学习方面

7、交往方面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

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扮演活动中的角色,进行现场表演,通过观察、体验,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

在排演时,要求学生扮演他们所想的所感觉或在某情境他们会做什么?

另一方面是反角色扮演,即要求他们猜测与自己不同角色的观点,通过两种角色扮演鼓励他们同理、同情,增进双方的了解。

运用角色扮演法的原则。

由于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当众表演,需要有较强的参与意识,所以,对于那些随和、性格外向、有安全感的学生易做到,而对于害羞、性格内向、防御心理强的学生,角色扮演相对显得困难。

而安全的、接纳的、信任的气氛及教师的鼓励有助于学生的参与。

在运用角色扮演法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假如学生明显地表现出害怕,不要勉强让他们扮演,而是分给他们一些其它任务,直到他们自动参与。

(2)鼓励学生把角色扮演当作一种游戏。

(3)把注意力集中在所扮演的角色而不在学生身上。

注重角色所表现出的意义和感觉,而不是学生表演得

多么好。

创造一种非批判的气氛,使学生有信心,喜欢表达他们自己。

(4)应使课堂气氛活跃,非表演同学积极关注表演者,给予表演者更多的支持和激励。

常用角色扮演法及适用对象

(1)相声表演。

此种表演可以是一人的单口相声,也可以是两人的对口相声或多人的众口相声。

表演者以通俗、幽默的话语向学生展示深刻的心理学道理。

例如:

想让学生认识到“注意”这一心理状态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作用,就可以让一名学生进行注意的自述“我叫注意”。

进行情绪调控教育时,可让两位同学说对口相声“我不生气”等等。

由于此类表演需要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其它表演技巧,故较适合于中、高年级学生。

教育活动内容可以是所有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心理训练。

(2)哑剧表演。

这种表演是一种非言语性的。

教师根据活动内容,让学生充分利用肢体、面部、身段等进行表情达意,学会非言语交往。

表演可以是一人或多人,如表演“同学见面”、“生气时”、“幸福时刻”、“等待”等等。

此类表演难度稍低,适合于小学各年级学生。

从教育内容来说,主要适用于情感教育和交往指导,也可考虑实际情况运用于其它教学内容。

(3)角色互换。

此方法是让学生先后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分别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促使彼此了解,学会不同角色应有不同的社会言行,每个人的言行应符合他所承担的角色。

表演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互相配合,如“我来当教师”、“失败时的我”、“三人座谈”、“假如我是他”等等。

此类表演适合于小学各年级学生。

教育内容主要适用于自我意识训练,情感教育、个性塑造和交往指导。

(4)小品表演。

这种方法是把幽默、讽刺或赞许的语言与滑稽的动作结合起来,展示生活、学习中的一些事情,告诉同学们其中的道理及处理问题的方式等。

小品表演大多为多个同学参与,以期接近生活,情境显得较真实,富有感染力,如“同学病了”、“同学来我家做客”、“给妈妈过生日”等内容。

此类表演有一定难度,适用于中、高年级学生。

从教育内容上看,适用于自我意识、情感、个性、交往等方面的训练。

角色扮演法的理论基础。

关于角色扮演有一经典性实验研究,研究者先测量被试对某一事物的态度,然后要求几个被试扮演演说家,按照事先规定好的要求发言,每次发言所表达的是一种比被试本人原有态度更为极端的态度,其他被试充当听众。

扮演结束后,实验者对被试的态度重新作了测量,结果发现,扮演演说家角色的被试的态度沿着发言时表现的态度方向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听众的态度却很少受影响。

价值观辨析法

什么是价值观辨析法。

价值观辨析法就是在教师的安排下,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方法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并把自己的行为模式与他人的行为模式进行比较,解决价值冲突,进而按照自己较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观支配自己的言行。

运用价值观辨析法的原则。

(1)教师首先必须诱发学生的态度和价值陈述。

(2)教师必须无批评地和无批判地接受学生的思想、情感、信念和观点。

(3)教师必须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帮助学生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念。

常用价值观辨析法及适用对象。

(1)小组讨论法。

针对某一问题设置情境(问题应为开放性问题),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分组方式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匹配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每个小组内成员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最后形成小组意见。

接下来小组与小组讨论或辩论,最后由老师做总结。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主要功能是应用问题,使讨论顺利进行并使讨论不离开主题,鼓励成员多贡献意见。

此方法需要一定的认知基础,较适合于中、高年级学生。

教育内容适合于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态度、个性、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教育。

(2)两难问题法。

教师利用假定的、设计的或真实的两难问题,让学生进行判断,激起内心价值冲突,触动原有的心理认知结构,产生不满足感,以达到改变自己原有认知结构的目的,从而提高心理水平。

教师应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或辩论,作出判断,寻找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

此方法根据问题设置可适合于不同年级学生。

在教育内容方面,适用于小学生个性塑造和品德形成等。

(3)脑力激荡法。

此方法允许学生对一个问题能自由地考虑可采用的方法。

脑力激荡法可以帮助学生产生很多的概念,它的目的是在一种兴奋、有趣、安全及接纳的气氛下产生一般与非惯例的概念,鼓励学生真诚地贡献意见,不管有无价值,甚至类似开玩笑或引人注意的意见,还是要接纳它,应特别鼓励有创意的学生。

在讨论时,教师不作评价,只在最后作以总结。

该方法适合于各年级学生。

在教育内容方面多适用于学生智力训练。

除以上方法外,还有排序与选择,敏感性训练与倾听技术,歌唱与美术,游戏与刺激,以及个人日记等价值辨析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灵活使用。

价值观辨析法的理论基础。

价值观辨析法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纽约大学的拉斯(L.Raths)和他的两名学生西蒙(S.Simon)与哈明(M.Harmin)。

1966年他们出版的《价值与教学》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价值辨析基本原理。

他们认为,价值观念是个体的一种内在价值,往往不能清晰地意识到,因而难以指导人的行为。

为了让这些潜在的价值观念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