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市场钢铁行业材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6852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30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矿石市场钢铁行业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铁矿石市场钢铁行业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铁矿石市场钢铁行业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铁矿石市场钢铁行业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铁矿石市场钢铁行业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矿石市场钢铁行业材料.docx

《铁矿石市场钢铁行业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矿石市场钢铁行业材料.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铁矿石市场钢铁行业材料.docx

铁矿石市场钢铁行业材料

2005.09质疑铁矿石“涨价论”

2005-9-7

对国际铁矿石市场而言,2005年可谓是多事之秋,年初涨价71.5%所引起的供求双方纷争尚未平息,进入八月份,有关必和必拓、淡水河谷等公司谋求2006年进一步涨价的消息又传扬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

近日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CEOGoodyear称,2005年,该公司未能实现旨在弥补运费差价的提价措施,但仍设法提高2006年向亚洲钢厂出口铁矿石的合同价格。

该CEO称,中国市场现货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涨,尽管今年二季度曾出现回落。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公司财务主管巴尔沃萨(FabioBarbosa)在上周表示:

“你可以从我们的发货情况中看到,我们没有足够的产能。

在市场如此强劲的情况下,我们对于我们在谈判中的地位很有信心。

”根据巴尔沃萨的数字,目前淡水河谷85%的铁矿石产量用于满足合约供应,公司已在考虑目前是否继续承接更多的长期合约。

两公司涨价的理由不外乎有二,一是铁矿需求异常火爆,铁矿生产能力不能满足需求;二是中国市场现货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涨。

情况果真如此吗?

首先分析全球铁矿石的需求状况,据国际钢铁协会公布的数据,全球40个产高炉生铁的国家和地区,今年1—7月产生铁44669.6万吨,同比增加4099.7万吨。

如果扣除中国的高炉生铁产量,中国以外39个国家、地区生铁产量为26372.9万吨,同比减少390.9万吨;其中,北美下降198.2万吨,欧盟25国下降156.3万吨,韩国下降43.7万吨,日本上升59.4万吨。

上述情况说明,今年我国高炉生铁在增加产量,相应增加铁矿石消耗量,而全球除中国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总体上高炉生铁产量是下降的。

所以,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量的增量总体上流向了中国,而欧盟、日本、美国、韩国等主要消耗进口铁矿石的国家和地区,总体上进口铁矿石的数量略有下降。

那么,通过对中国铁矿石生产、进口、消耗及价格行情进行分析,基本上就能够反映今年以来全球铁矿需求变化动态。

1、2月份,铁矿原矿产量2164和2071万吨,1—2月同比增长20%;进口铁矿数量分别为2086和1816万吨。

但是,同期生铁产量增长幅度为27.1%,成品矿新增资源量赶不上生铁增产速度,头两个月矿石缺口合计约280万吨,不足部分依靠库存来弥补。

由于资源偏紧,尤其2月底,日本与淡水河谷达成2005年度矿石价格上涨71.5%协议,刺激了国内铁矿价格上涨,以河北唐山、迁安地区为例,一月初66%干基出厂含税价750-760元/吨,到2月底,价格达到870元/吨,上涨幅度超过100元/吨。

受进口矿即将涨价的影响,3、4月份铁矿石进口大幅度增加,3月份进口2422万吨,比2月份增加606万吨,4月份亦进口了2426万吨。

与此同时,国内铁矿生产开始发力,3月份原矿产量2987万吨,4月3161万吨,同比增长了21.1%和29.7%。

3—4月成品矿新增资源量超过消费量530万吨。

澳矿、巴西矿涨价消息明确后,国内铁矿价格高位涨幅有限,上涨动力不足,如唐山、迁安地区66%干基出厂含税价在900元/吨波动。

由于本期成品矿资源量大于消费量,加之3月底钢材价格开始下调,对钢铁炉料价格产生很大压力,铁矿价格应声而落,从3月中旬的900元/吨下跌到4月底的730元/吨(唐山地区出厂价格)。

这一时期,港口铁矿石囤积现象更为突出,4月底全国铁矿石压港已高达4000多万吨,比2004年底压港最严重的时候还要高出400万吨,压港铁矿石相当于两个月的矿石进口数量。

进入5月份,进口铁矿形势有所转变,进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5月进口2175万吨,6月2199万吨,分别比4月份下降251和227万吨;5、6月份原矿产量为3187万吨、3513万吨。

5—6月成品矿新增资源量与消费量基本平衡。

国内铁矿价格继续下跌,唐山地区铁精粉价格由5月初的730元/吨下降到6月的650元/吨,港口库存有所减少,6月底港口库存3700万吨。

7月进口铁矿1865万吨,比上月下降了334万吨,当月成品矿新增资源量低于消费量350万吨,缺口部分通过库存来解决,据交通部门统计,7月底主要港口进口矿库存下降到3300万吨。

随着7月份钢材价格企稳反弹,铁矿价格也大幅度反弹到760元/吨。

中国铁矿石进口量的变化,引起全球海运市场大幅波动。

今年年初,巴西至中国航线的铁矿石海运费高达46.565美元/吨,西澳至中国航运线运费高达22.644美元/吨。

由于中国铁矿石的进口量自4月份逐月减少,对国际海运市场带来较大影响,导致海运价格下跌,到今年8月上旬,巴西至中国航线海运费为18.445美元/吨,较年初下降了28.12美元/吨;西澳至中国航线海运费降至7.115美元/吨,下跌15.529美元/吨。

预计中国2005年生铁产量可能达到31500万吨,原矿产量38000万吨,加上未统计在内的地方群采矿,国内可提供成品铁矿资源量约为24100万吨,需进口铁矿25000万吨,即今年后5个月进口数量可能为10000万吨,月均2000万吨。

鉴于目前港口积存进口矿远远超过正常周转量,如果港存矿石数量能够下降,进口矿数量可望进一步减少,预计中国全年进口矿数量24500—25000万吨,比上年进口量增加3700—4200万吨。

展望2006年,中国经济将逐步从加速增长期向稳定增长期转变,明年经济增长速度可能出现明显下降。

钢铁产量增长也将减缓,如果明年钢铁生产按15%、20%两种增长率测算,生铁产量将增加5000和6300万吨,国产矿保持2005年增长率,那么需要增加进口矿2000万吨和4000万吨。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

①5月份以来,铁矿进口呈逐月下降趋势;②在丰厚利润刺激下,国产铁矿(尤其是地方群采矿)大幅度增产,有效缓解了铁矿石供应紧张局面;③国内铁矿市场价格受巴西、澳矿涨价影响,短暂冲高至900元/吨后大幅震荡回落,到八月底,价格维持在760元/吨,与年初持平;④预计全年进口数量比上年增加3700—4200万吨。

⑤预计2006年进口矿增量为2000—4000万吨。

从供应情况看,今年上半年,淡水河谷公司铁矿石产量为1.158亿吨,铁矿石和球团矿成交量同比增长11.2%,达到1.206亿吨。

必和必拓公司2季度共生产铁矿石2550万吨,同比大增23%。

上半年力拓矿业集团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巴西三地的铁矿石总产量为7687万吨,同比增长15%;销售量为7285万吨,同比增长11.7%。

澳大利亚农业及经济局专家预测,今年全球海运铁矿石贸易量同比将增加4700万吨,增长8%,达到6.38亿吨;预计到2006年将会增长8%,达到6.86亿吨。

其中今年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量将增加2900万吨,达到2.4亿吨,预计在2006年则增加到2.74亿吨。

巴西2005年铁矿石出口量将上涨8%,增加1800万吨,达到2.19亿吨,预计到2006年将增加12%,达到2.45亿吨。

总体来看,今明两年世界铁矿石供求基本平衡。

供求关系的变化决定价格走向,2004年全球钢铁市场价格达到历史高位,钢铁企业利润大幅增长,国际铁矿石市场由长期供大于求转为供不应求,国际矿业巨头把握这一难得历史机遇,狮子大张口,在连续两年铁矿涨价的基础上,2005年再次提价达71.5%,尽管钢铁业对此强烈不满,但最后不得不按受这一价格。

然而,正如市场经济法则决定了铁矿石上涨不可避免一样,2005年国际钢铁市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市场规律作用下发生了重大变化。

首先,经历了三年的上涨周期,国际钢材价格转入新一轮下降时期,一季度末,国际钢铁市场全面走软,从一季度末至8月初,CRU北美钢材指数下跌21.6%、欧洲指数下跌20.7%,中国国内钢材指数下跌15.7%,在未来两年里,产能过剩将是钢铁市场的主基调。

其次,国际铁矿市场由供不应求转向基本平衡,预示铁矿价格失去上涨动力,买方的谈判地位得到加强。

从今明两年看,世界铁矿石供求总体上基本平衡,长期趋势将是供大于求。

总量基本平衡是一种脆弱的、短期的过渡状态,它对市场价格走向不起决定性作用;矿山生产成本、钢厂盈利状况等因素将对铁矿价格变化起主导作用。

在铁矿价格远远高于生产成本的情况下,成本变动对价格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2005年8月的CRU全球钢材指数已下跌至2004年2月份水平,钢厂盈利预期下降,消化铁矿涨价的能力大为减弱,为了应对目前困局,一方面国外各大钢铁公司纷纷减产保价,另一方面要求铁矿石降价呼声渐高。

在此市场背景下,“铁矿供应紧张、价格上涨”言论的出台显得有些不合时宜,这或许是国际铁矿生产商施放的烟幕弹而已,目的是想在2006年继续维护铁矿高价位。

对钢厂而言,所关心的是铁矿价格将下调多少美元,可以预料双方谈判将异常激烈,鹿死谁手,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作者: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徐向春来源:

国研网

2006.09铁矿石价格:

中国钢企之痛(上)

2006-9-25

  在与国际铁矿石生产商经过了七个多月共计五轮的“拉锯式”谈判之后,以宝钢为代表的中国钢铁企业还是在日前放弃了自己所坚守的最后防线,并齐刷刷地被动接受了对方再次提价19%的蛮横要求。

这种凄凉的结局带给中国钢铁企业的也许不仅仅是难以名状的扼腕长叹,更是深度审视和纠正自我的开始。

  无奈的败局

  2005年3月,中国钢铁企业在失去一切话语权的竞争生态中走进了陌生的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阵营。

面对着淡水河谷(CVRD)、必和必拓(BHP)这些经过25年行业谈判史摔打出来的超级对手,中国钢企在没有任何招架之功中接受了对方提价71.5%的市场安排。

  “不能忘记历史但不能被历史所摧毁。

”面对着国际铁矿石巨头们今年再度架起的价格屠刀,雷马克在《西线无故事》中的那句经典语录几乎成为了中国钢企所恪守的信条。

而为了能够影响谈判结果,中国政府和钢铁企业几乎使出了浑身解数:

成立了以宝钢为谈判代表的并有16家钢铁企业参加的中国钢协进口铁矿石工作委员执委会,以协调企业间不同的谈判诉求;由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挂帅,牵手巴西成立了中巴高层能源协调与合作委员会,以对谈判形成有力地策应;而当谈判进入胶着状态时,国家商务部顶着国际舆论质疑的压力公开向CVRA、BHP等强烈喊话……所有的这一切只为着一个目标:

将“中国声音”变成“中国价格”。

  道高一尺,魔高一仗。

老辣而狡猾的谈判对手一方面与态度强硬的中国企业打起了时间战和心理战,另一方面又转身与欧美、日韩钢铁企业频繁接触,并采取了各个击破、分而食之的进攻策略。

第一个向CVRD投城缴械的是欧洲最大的钢铁企业、德国蒂森一克虏伯公司。

按照双方达成的协议,蒂森一克虏伯接受了对方19%的提价要求。

紧接着,新日铁、阿塞洛、韩国浦项等国际知名钢铁生产商相继俯首称臣,中国钢铁企业在“多牌效应”中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孤岛”。

  国际市场中铁矿石谈判遵循着这样一种惯例:

当任一供需方就铁矿石价格达成协议后,其他供需方皆以此价格作为参照。

的确,相对于第一次谈判,中国钢企在与对手展开的新一轮过招中展示出了较为成熟的谈判技巧和强大的掰腕力量,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可以通过一次回合就可以改变几十年形成的国际游戏规则。

在拿下了一个又一个比中国钢企还要老道的谈判对手后,CVRD向中国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中国企业马上接受涨价,否则将把原定销往中国的铁矿石转卖到其他国家。

中国钢铁企业除了接受19%的涨价事实之外已经没有退路。

  反复受伤的中国钢企太需要得到抚慰和鼓励了。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一个乔装成慰问者身份来到中国钢铁企业面前的竟然是对中方出手最狠的CVRD。

该公司铁矿石部的执行主管近日接受国外媒体采访时说,按照中国的采购量,中国明年可以制定铁矿石基准价格。

其言辞凿凿,好不感人。

然而,就是这种纯粹做秀式的空头许诺还引来了国内不少权威媒体和人士的纷纷附和。

他们普遍幼稚地认为,中国是全球铁矿石的最大进口国,并且明年的谈判中国会以老大的身份出现,中国钢铁企业完全可以拿到铁矿石价格的发球权。

  诸如此类的设想作为一种长期的目标诉求也许无可厚非,但要在短期内改变中国钢铁企业受制于人的命运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可能。

  作为铁矿石价格年年看涨的最大受益者,铁矿石生产商肯定不会放弃自己手中可以支配市场的权力。

资料显示,仅2005年,澳大利亚的力拓(Tinto)公司的利润增长就达204%,BHP净利润同比增长48%,而包括CVRD在内的世界三大铁矿石巨头在全球所获得的利润中就有60%来自中国,如此丰盛的资源大餐是他们任何一方都不会轻易错过的。

显然,在今后与中国的谈判中,这些既得利益者只会加大要价的筹码,而不会给中国钢企留出任何可以夺权的机会。

  不错,中国确实是最大的铁矿石需求者,但这并不等于中国钢企就具备了最终左右铁矿石价格的权力;相反,正是中国钢铁产量爆发式增长对铁矿石产生的巨大需求才为对方制造了可以催涨价格的空间。

据预测,2010年世界海运铁矿石需求量9.45亿吨,其中中国进口铁矿石5.24亿吨,占未来增量的89%。

需求增加必然拉动价格的上升,这一不可颠覆的经济学原理也在不断强化未来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卖方市场的力量。

  即使我们不考虑需求,仅从供给因素分析,中国钢铁企业所面临的谈判变数同样也不乐观。

目前全球铁矿石产量的74%为三大巨头所控制,而且这种情况还会继续恶化。

研究表明,2010年全球铁矿石供应量9.38亿吨,其中三大铁矿巨头占供应增量的78%。

只要这种市场垄断状况不被改写,铁矿石生产商要价的资本就不会轻易地被削弱。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中国钢铁企业可能要在铁矿石价格的未来利益博弈之中与对手进行更加艰苦的鏖战,。

  滴血的梦

  不断地遭遇盘剥,不断地饮恨含悲。

中国钢铁企业在国际铁矿石价格的上涨行情之中似乎从来没有过上一天的轻松日子。

2005年铁矿石谈判的告败,中国为此支付了高达57亿美元的额外账单,中国钢铁企业出现了34.43%的大面积亏损,全行业利润急剧下降约30%。

  同样残酷的结果在今天得到了复制。

有人用19%的新增价码为中国钢企算了一笔明细账:

2005年,铁矿石原离岸价平均为36美元/吨,但涨价之后每吨增加了6.84美元,若以2006年合约年度进口2亿吨长单矿石量为基准,国内钢铁行业将因此多支付矿石成本13.7亿美元。

  不仅如此,中国钢铁企业在过去几月中形成的两大市场兴奋点也会因为铁矿石价格的上涨一扫而光。

2006年国际铁矿石海运价格比往年同期下降了近一半的幅度,全年可以为中国钢铁企业节约运输成本约4亿美元,但现在看来,这部分还未到手的利润将为铁矿石的涨价力量所蚕食。

无独有偶,受国内需求拉动,国内钢材在过去数月中出现了6%至8%的上涨行情,可现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尚未捂热的钞票被他人掳掠而去。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由于去年铁矿石价格上涨给中国钢铁工业造成的创伤面还没有完全修复,加之新一轮上涨力量的冲击,国内钢企的预期赢利能力将被大大弱化,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月度形势报告显示,在去年钢铁行业全线亏损的基础上,今年1~5月份,我国钢铁行业的利润再次同比下降37.4%。

无独有偶,来自中国证监会的统计资料表明,今年前5个月,全国绝大部分钢铁上市公司收入下滑10—25%,其主营业务利润率也同比下降50%左右。

由于新的铁矿石价格倒推到今年4月1日开始执行,在上涨因素的作用之下,国内钢铁业未来发生重灾的可能性很大。

  留给中国钢铁工业的唯一出路就是通过提高钢材价格从而稀释铁矿石的涨价压力。

不过,如前所述,由于钢价在过去几个月中已经出现了一定幅度的扬升,因此其继续大涨的空间十分有限。

另一方面,与去年相比,今年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幅度虽然要小得多,但就是在去年铁矿石上涨了71.5%的行情下,国内钢价出现数月的下跌,直到9个月之后才开始回稳。

因此,今年是否还会出现如同往年一样的变数,就直接影响着钢铁企业的市场命运。

  排除一切偶然性因素,即使钢铁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还拥有价格操作的工具和上升的空间,但作为钢材价格进一步上升的接棒者,国内的许多行业都将承受钢铁行业的价格转移之痛——

  ●造船业:

以中国大量制造的17.5万吨散货船为例,其船身要用到2.3万吨的钢板,钢板采购成本在整船成本当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

如果钢铁企业只转移一半的价格上涨因素,该类船只的制造成本将提高1/5。

不仅如此,中国造船业的毛利润目前不足10%,而且行业需求正步人下降通道,因此,上游任何原材料价格的上升运动都可能将其打回到零利润的尴尬状态。

  ●工程机械钢材在工程机械行业原料成本中所占比例较高,部分企业已经达到90%以上,平均在70%左右,因此钢铁价格上涨对机械行业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成本方面。

以三一重工为例,据其月度报告显示,受钢材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今年前5个月其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

  ●家电业:

以钢材等为代表的关键性原材料成本至少占据白色家电整机成本的三分之一,因此,钢材价格的起落将直接牵动着家电企业的生产利润。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家电行业的利润一直处于下滑状态,至今年5月底,全行业利润增速为一6.4%,这种情况将随着钢价的上涨继续恶化。

  ●汽车制造:

资料表明,一辆轿车重量的近70%是钢铁,商用车、重型卡车和大客车更是浑身钢筋铁骨,因此,钢材价格上涨将使目前平均利润只有4%的中国汽车业日子更加难熬。

  ●房地产:

钢材涨价对下游的房地产业将产生直接的“传导效应”。

专家分析,以用钢量较少的砖混结构房屋计算,每平方米用钢量在10公斤至30公斤之间,而框架结构的房屋用钢量则较大,每平方米用钢量在40公斤至50公斤之间。

因此业内人士认为,一吨钢材每涨100元,房地产开发成本就上涨10元。

当然,房地产开发商绝对不会将价格风险锁定在自己的身上,其一贯做法就是推高成品房价格。

诚如此,其很可能销蚀目前试图打压过高房价的宏观调控力量,从而增大房价进一步上涨的危险性。

  当然,生产资料的价格运动过程不会仅仅停留在本身。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日前警示,进口铁矿石涨价带来的连锁反应,可能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增大通货膨胀。

虽然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经济数据显示1~5月份CPI上涨幅度只有1.2%,但在笔者看来,由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居民消费类类价格并不包括房地产价格在内,而铁矿石、钢材价格的上涨对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推动也是显而易见,因此,目前的通胀存在着被低估的嫌疑。

不仅如此,由于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最后传导到消费资料一般需要3~4个月的时间,因此铁矿石以及钢材价格上扬对于CPI的实质性影响还在后头。

2006.09铁矿石价格:

中国钢企之痛(下)

2006-9-25

  靠自己张扬话语权

  作为个上个世纪50~80年代世界钢铁业重心的欧盟和日本在长达30年的时间内一直共同垄断着与国际铁矿石生产商的谈判权。

这种局面直到2005年才被中国改写。

但按照惯例,国际铁矿石生产商与欧洲、日本等的谈判往往在中国之前进行,而且日本历来是被看成是亚洲国家的重要“代表”,与日本谈判达成的价格也被确定为铁矿石生产商对亚洲地区的最后供应价格。

也正是如此,中国钢铁企业含恨而又无奈地接受了铁矿石生产商对自己第一次的蛮横“绑架(价)”。

  愤懑之中的中国钢企攥紧了颠覆传统游戏规则的拳头,而且这种欲望伴随着中国钢铁产量和铁矿石进口的放量增长在不断地膨胀。

资料显示,2005年,中国钢铁产量是3.4亿吨,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相应进口铁矿石2.75亿吨,占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量的43%,占亚洲进口量的70%左右。

无论从哪一个方面分析,国际钢铁及其原料市场都不应该忽略来自中国的声音。

但是,正当国内许多人对于新一轮铁矿石谈判充满胜算希望时,失败再一次降临到我们的头上。

  中国已经取得了博弈对手的谈判席位,但中国却缺乏撼动国际铁矿石价格市场的话语权——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参与谈判的代表企业,抑或是专家学者,他们在分析中方再度落败的原因时,得出的结论竟然出奇的一致。

以此为基础对问题进行深入地探究,我们也不难发现,真正弱化和肢解中国谈判话语权力量的则是中国钢铁行业十分松散的组织结构。

  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排名前5名的钢铁企业产量占全国钢产量的21%,而俄罗斯是79%,日本是64%,欧盟是74%,韩国仅浦项一个企业就占据了韩国65%的份额,而法国的阿赛洛钢铁公司几乎囊括了法国的钢铁生产,但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宝钢也只有2200万吨左右,占全国总量的比例仅为7.8%。

  中国钢企布局的乱象直接恶化了铁矿石进口的供需矛盾。

观察发现,“十五”期间,我国钢铁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00亿元,是此前中国钢铁工业48年间总投资的1.3倍。

而且这种投资膨胀势头至今仍在蔓延。

巨大的产能需要进口大量的矿石,这是谁都知道的中国底牌。

而值得注意的是,进口到中国的铁矿石有很大一部分被用来制造钢坯、钢锭等粗钢产品,而生产这些钢铁初级产品的用户都是高耗能、高污染、面临淘汰的小企业,当作为初级产品的钢坯如果大量出口,铁矿石供需的矛盾就势必被进一步放大。

  商业谈判不仅是斗智斗勇,更是参与方实力的较量。

尽管参与谈判的宝钢等16家代表企业在钢铁行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却很难保证国内上千家企业能够“用一个声音说话”。

实际上,就在宝钢和外方谈判胶着的时候,国内就有些中小企业和铁矿石贸易商与国外铁矿石供应商“眉来眼去”,他们大量进口铁矿石的囤货行为导致了现货价格攀升,从而无形之中增加了谈判的难度。

  值得注意的是,从来不参与国际定价的印度铁矿石也在最近两年中与中国钢企红红火火地做起了生意。

由于多如牛毛的中小钢厂没有能力和资历“挤上”中国对澳、巴的谈判桌,以长期协议的价格去购买铁矿石,因此他们只能以零买零卖的形式现价采购印度的铁矿石。

尽管印度的铁矿石品位较低,但却成为了继澳大利亚之后中国进口矿的第二大卖方,乃至整个2005年印度矿以高于澳矿近50%的价格横行中国市场。

这种畸形的市场生态却让澳大利亚和巴西矿石企业份外眼红,并坚定了向中国钢企大胆索价的决心。

  不仅如此,中国钢铁阵营中企业间十分微妙的商业关系也给铁矿石生产商制造了有利可乘的机会。

在国内目前实行进口铁矿石的双重定价体系中,大型钢铁企业依靠同国外铁矿石巨头签署长期协议,从而能拿到优惠价,于是他们进口了远远超过实际需求的矿石,多余部分就囤积居奇,以高价卖给小钢厂和多如牛毛的经销商,从而哄抬了矿价。

而这种不正常的价格也刺激了国际市场卖家的胃口。

  一双筷子易折断,十双筷子抱成团。

中国钢铁企业要想彻底摆脱受制于人和屡遭阉割的被动与尴尬,必须进行产业组织的重新架构,提高行业的规模和集中度。

值得庆幸的是,根据《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要求,我国将在2006年底淘汰所有2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列入淘汰目录的生铁产能达到4300万吨以上,可相应减少铁矿石需求6000万吨左右。

与宏观产业政策有序诱导相同时,市场主导产业重组的力量日益上升到主导地位。

前不久,宝钢集团及旗下企业在证券市场上大手笔增持了18家公司近8亿元A股,这8亿元新增投资中有6亿元落在了钢铁股身上。

而根据最新的资料显示,宝钢系已经合计持有邯钢超过10%的股权或相关权利,当然,宝钢不仅仅持有邯钢,其在二级市场上吃进多家地方大型钢企股权的现象也频繁发生。

多路力量打造出的不仅是未来中国钢铁企业的巨人般身躯,而且定能聚合成撼动国际铁矿石价格的“中国声音”。

  打通上游渠道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拿来主义”在任何时候都要付出代价。

于是,许多人发问,为什么中国钢铁企业不能放弃使用国外铁矿石,而转为采购国内铁矿石原料呢?

的确,中国铁矿石资源并不贫瘠。

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已探明2034处铁矿石产地,铁矿石资源量581.19亿吨,居世界第四位;不仅如此,在原有铁矿加大产量的基础上,今年我国又有四处年产500万吨铁矿石的建设项目建成投产,还有两处600万到700万吨采选项目正在建设中。

但是,中国的铁矿绝大多数是属于低品位资源,其平均品位仅为33%,比国际上铁矿石要低11个百分点,同时,已经探明的铁矿石储量中97%为贫矿,品位大于50%的富矿只占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