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粘结预应力技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6723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粘结预应力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无粘结预应力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无粘结预应力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无粘结预应力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无粘结预应力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粘结预应力技术.docx

《无粘结预应力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粘结预应力技术.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无粘结预应力技术.docx

无粘结预应力技术

首体速滑馆综合施工技术

完成单位:

北京市第二城市建设工程公司;北京中建建筑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市机械施工公司;   北京市城市建设工程总公司科技处;中建一局集团机械化施工公司

获奖等级:

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

组织鉴定单位:

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建委

鉴定时间:

1990年11月1日

 

首体速滑馆综合施工技术是根据北京市科委确立的科研课题,在第十一届亚运会建设项目—首都体育馆练习馆(速滑馆)工程施工中,总结开发的一套特大型体育场馆结构工程施工综合技术。

首都体育馆练习馆(速滑馆)是亚洲最大的室内封闭型速度滑冰馆,也是世界三大同类场馆之一。

该馆建筑面积3.8万m2,结构外包尺寸长186m、宽90m,高出地面26.5m,整个建筑平面呈椭圆形,分地上地下两大层,地上为冰场,地下为设备、车库、舞蹈学校等。

该馆在结构设计中采用了多种先进技术,其中由门式柱、地下室整体预应力板柱结构(即冰层地面)和棱形钢屋架三大体系组成的结构形式,在国内外独树一帜。

其综合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门式柱托架体系成套施工技术。

由五项先进技术组成,即:

超高承重支撑系统、成套大型特种钢模体系、超高大体积混凝土整体一次浇灌技术、有粘结钢绞线预应力张拉工艺、测量偏差控制技术。

2.地下室整体预应力板柱结构成套施工技术。

由五大技术组成,即:

钢管扣件临时支撑、低温下接缝水泥砂浆、超长折线预应力筋张拉及冬季张拉技术、预应力张拉摩阻损失计算、半圆形连续多跨折线筋张拉技术。

3.屋盖空间棱形钢结构制作安装技术。

由顶推滑移新技术、焊接空心球制造工艺、球管焊接工艺、拼装及安装工艺组成。

其中北京中建建筑科学技术研究院在地下室整体预应力板柱结构体系施工中完成的地下室整体预应力板柱结构成套施工技术中的创新技术有:

1.系统提出并成功应用了超长预应力筋及冬季预应力施工技术;

2.通过试验实测,给出了折线配筋预应力张拉应力摩阻损失的计算公式,并首次在工程上完成半圆形连续多跨折线预应力张拉施工;

3.首次配制应用低温下板柱间接缝水泥砂浆,达到早强微膨胀性能,满足了工期要求;

4.采用钢管扣件脚手架设计成临时支撑系统,解决了大面积单层施工中的支撑技术,为工程节省投资5万多元;

5.首次采用先楼层预应力筋张拉,后浇灌接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为减少柱子预应力次应力及缩短工期提供了保证。

该工程1988年8月正式开工,施工工期仅650多天。

在工程施工中通过科研和生产相结合、设计与施工相配合,克服了技术新、造价低、时间紧、质量要求高等一系列困难,优质快速地完成了任务。

经国家检测机构测试,其主体结构质量达到优良,同时节省资金44.26万元,受到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好评。

1990年11月1日,首体速滑馆综合施工技术通过了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市建委共同组织的技术鉴定。

鉴定会评价:

首体练习馆门式柱托架体系,整体预应力板柱结构和屋盖棱形钢结构的综合施工技术,为我国大空间场馆建筑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属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首体速滑馆综合施工技术”1991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中建建筑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建一局集团机械化施工公司作为参予单位获奖,获奖人员:

束七元、孙春发、高振先。

六十五米长三跨预应力大梁施工

贵州省黔南烟草公司打叶复烤厂主车间工程,建筑面积16085m2,层高9m(单层,附跨局部2层),柱网尺寸为9m×26m及9m×13m,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混凝土强度为C40。

屋面为不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26+13+26)m及(26+13)m跨,共21榀,有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其中YL-1梁14榀,截面尺寸为350mm×1500mm,配置8束5Ф15钢绞线;YL-2梁4榀,截面尺寸为350mm×1300mm,配置4束5Ф15+1束6Ф15钢绞线,YL-3梁3榀,截面尺寸为350mm×1600mm,配置4束5Ф15+2束6Ф15钢绞线。

预应力筋采用高强低松驰钢绞线,连续曲线布置,设计强度标准值fpu=1860N/mm2,d=15.24mm,As=140mm2。

采用金属波纹管、OVM型锚具、YCW150及YBDC240千斤顶及高压油泵、混凝土灌浆机。

一、钢绞线下斜、编束、穿束

钢绞线的实际下料长度为预应力孔道的实际长度加端头张拉预留长度750mm,每5根或6根编为1束,编束后编号挂牌。

本工程曲线孔道长,预应力筋在梁外侧的板面上先穿入波纹管,然后按梁侧模上弹出的曲线位置由下顺序向上埋设,焊1层筋(Ф10@600~800mm),布设1层波纹管:

①39m跨先将梁上下钢筋、腰筋绑扎好,再将波纹管逐根从梁钢绞线固定端一头穿入梁中;②65m跨波纹管从梁钢筋骨架顶部放入就位,箍筋做成开口式,大梁底筋、腰筋及梁面两边的2根纵筋先绑扎,以利于固定支架。

梁柱接头处的柱子箍筋根据不同部位采取先套上最后绑扎的方法,与波纹管、钢绞线有矛盾的采取开口箍的形式绑扎或焊接。

波纹管按曲线固定,两端部留在孔道外的钢绞线长度基本相同,用彩色布条将每束钢绞线的两端扎好,以利于区分,并用塑料布包好。

 

二、锚垫板及钢筋网片的安装

波纹管在进入喇叭口与锚垫板的接口前应有约1500mm的直线段,确保其与垫板锚具垂直,进入喇叭口的接合处裹1层海绵,铁丝绑扎牢固后用胶带密封,以防漏浆入管内。

锚垫板上的

预留孔中心位置必须与钢绞线束轴心线吻合,锚垫板承压面与钢绞线束垂直,经校正后将垫板

锚脚与梁筋焊接固定在梁端。

Ф8@100mm双向钢筋网片按设计位置用22号铅丝固定在大梁主筋或箍筋上,点焊牢固,确保振捣混凝土时不产生位移。

 

三、浇捣预应力大梁混凝土

混凝土使用石子粒径为0.5~3cm,砂子为中山砂,水泥用量430kg/m3,掺10%的U型膨胀剂,并掺泵送剂,混凝土采用泵送施工。

严格控制下料厚度,振捣混凝土时要特别注意振捣棒不得触及波纹管,振捣密实,不得有空鼓。

浇筑过程中,派专为值班,已浇灌混凝土的钢绞线每隔0.5h用手拉葫芦来回抽动一次,直至大梁混凝土终凝。

四、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与锚固

YL-1、YL-2梁两端张拉。

YL-3梁一端张拉,一端固定,固定端为挤压后的钢绞线加锚垫板。

张拉前检查大梁混凝土质量,特别是承压板后面的混凝土,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上才能张拉。

确定张拉控制应力σcon=0.7ƒpu,超张拉3%。

张拉控制以应力为主,伸长值为辅。

预应力张拉程序:

0→10%σcon(读数)→103%σcon(读数)→一端锚固→另一端应力补足后锚固。

现场实测钢绞线张拉伸长值与计算伸长值误差在-5%~+10%之间。

五、孔道灌浆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24h内,检查钢绞线和锚具无异常现象,即可灌浆,灌浆前用清水冲洗孔道。

水泥浆中掺木钙以增大流淌及延缓凝结时间,保证强度。

水灰比0.4~0.45,灌浆压力0.6Mpa,灌浆孔高出梁上表面20cm。

从一端开始加压灌浆,至另一端出浆口冒出浓浆后,停止灌浆1h浆左右二次灌浆。

最后割除多余钢绞线,端头留出350mm钢绞线,加钢筋网片,用C30细石混凝土封闭梁端锚具与钢筋

 

恰希玛核电站安全壳预应力孔道灌浆 

 

龚振斌  倪绍文 

 

[摘要]  介绍在高温环境下,为保证核电站安全壳预应力孔道灌浆施工的质量,所进行的室内浆体配合比试验、接收试验和全比例模拟试验,以及孔道灌浆施工的工艺流程。

[关键词]  核电站  预应力  灌浆工艺  水泥浆  配合比  试验

恰希玛核电站核反应堆厂房安全壳采用了法国FREYSSINET公司K系列后张预应力体系。

由于地处沙漠边缘,且预应力施工正值高温季节,昼夜温度均在30℃以上,不能执行本工程主要参考标准法国《90万干瓦压水堆核电站土建设计和建造规则》(RCC—G)中灌浆时对环境温度小于30℃的要求。

因此必须针对高温条件进行浆体配合比试验,并模拟现场条件进行孔道灌浆试验,选择满足技术要求的浆体配合比和相应的灌浆工艺,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

1  浆体室内配合比试验

本工程的预应力施工在综合了法国RCC—G(80版)、美国《混凝土反应堆容器和安全壳规范》ACI一359(89版)和有关中国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PC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

施工规定》。

预应力孔道灌浆用水泥浆体的试配,主要针对浆体的流动度、泌水率、凝结时间、化学成分及强度等展开。

1.1  水泥浆体原材料选择

水泥选择核岛主体混凝土使用的按英国标准生产的枫叶牌525号硅酸盐水泥;水是符合饮用水标准的地下水。

相应的水泥和水的化学成分分析符合技术条件的要求。

经过对相同配合比、出机温度、贮存条件的多种不同外加剂的水泥浆体的流动度、泌水率和凝结时间等浆体性能方面的分析比较,最后缓凝浆选用FOSROC公司生产的缓凝型减水剂COMPLAST423,膨胀浆选用CONBEX—100为膨胀剂。

1,2  温度对水泥浆体性能的影响

环境温度分别为2l℃、36℃时,水泥浆体不同出机温度对出机流动度和存放6h后的流动度影响的试验情况显示,相同环境温度下,出机温度不同,对浆体的流动度影响很小;但在贮存6h以后,浆体出机温度不同,其流动度的变化就很大,出机温度越高流动度下降越快(秒数增加),但出机温度20℃时浆体的流动度损失较小。

而浆体的出机温度可以通过降低水泥温度,使用冷却水来解决。

据此,选定浆体出机温度20℃,将其置于20、35、40、45℃的环境下贮存并观测其流动度随时间发展的变化。

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在20一40℃时,相同贮存时间的浆体,温度越高,流动度也高,当温度为45℃时,流动度有所下降,6h为12.8s,但幅度并不大,仍可使用。

即在高温条件下,只要控制出机温度在20℃以内,就可以正常进行孔道灌浆施工。

1.3  从标准浆和缓凝浆试验得到的规律

在做了大量的配合比试验基础上,我们得到如下规律:

①水灰比愈大,流动度愈大,同时泌水率也愈大;②减水剂掺量增加,流动度明显地增大(秒数减少),同时泌水率也增大;③只要浆体的出机温度控制在20℃以下,对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温度可以不必控制得太严格,施工时的环境温度可以放宽至40℃;④水泥浆的水灰比与水泥细度有密切关系,为保证一定的流动度,越细的水泥所需的水灰比愈大;⑤在配合比和浆体出机温度已定的情况下,影响水泥浆泌水率的最主要因素是贮存时间,贮存时间愈长,泌水率愈大,所需的泌水吸干的时间也愈长;⑧各种材料在搅拌时的掺加次序严重影响水泥的泌水率。

1.4  膨胀浆配合比试验

为找出影响膨胀浆的流动度、膨胀率和泌水率的因素及其规律,做了大量试验,简要摘录如下:

(1)水灰比直接影响流动度、膨胀率和泌水率,水灰比增加,泌水率和流动度加大,而膨胀率明显减少。

在膨胀剂掺量一定时,水灰比是决定流动度的最重要因素,因此与缓凝浆不同,只要求其流动度在一定范围内即可。

(2)温度高的水泥浆由于水泥和膨胀剂的反应速度快,故其膨胀率也最大,正因为初期反应剧烈,在反应后期相对减缓,所以在水泥浆贮存0.5h,再测定其膨胀率时,温度高的水泥浆膨胀最低。

(3)膨胀率和泌水率随时间发展的规律为膨胀浆从制备到lh左右,膨胀率增长较快,lh后膨胀率逐渐减慢,至3h已极慢,如果浆体贮存0。

5h后再测,其规律也如此,只是膨胀

减少,泌水增大。

(4)膨胀浆的流动度随时间发展的关系为膨胀浆的流动度的下降在初期较快,接近30min时明显减慢,只要尽量做到在0.5h内将浆体用完,其技术性能完全符合要求。

2  浆体的接收性试验

 在完成试验室各种试验并得出浆体配合比后,模拟现场施工,验证生产出的浆体是否具有试验室相同的特性,并对其配合比进行修正、确认。

2.1  缓凝水泥浆

缓凝水泥浆由涡轮式搅拌机生产,该机功率4.5kW,转速1450r/min,附1个J7型搅拌器(功率1.5kW,转速1450r/min)。

取样测得出机流动度9.7s,出机温度18.2℃,3h泌水率为0.6%,并在24h内泌水被吸干。

2.2  标准水泥浆

标准水泥浆搅拌设备和制浆工艺同缓凝浆,出机流动度9.2s,出机温度19.6℃,3h泌水率为0.3%,并在24h内泌水被吸干。

2.3  膨胀水泥浆

膨胀水泥浆使用1个J7型搅拌器在直径600mm、高900mm的罐中生产。

试验过程中发现浆体粘底,拌合不匀,流动度损失较快。

为此对配合比进行了调整,增加了缓凝型减水剂COMPlAST423,修改了搅拌程序。

经对修改后生产出的浆体性能进行系统测试,结果是满意的。

2,4  接收试验结论

 经现场搅拌的接收试验检验,得到如下3点结论:

①确定了标准浆、缓凝浆和膨胀浆3种浆体的配合比,它们的性能良好,满足要求,且与试验室的一致;②确认标准浆、缓凝浆的出机流动度可在9一l 3s之间,突破RCC—G中l3—19s的限制,膨胀浆突破18—24s的限制;②建议3种浆体的使用范围为标准浆用于起拱不大于1.2m的水平孔道,缓凝浆用于所有预应力孔道,膨胀浆用于弯顶和起拱大于1.2m需二次灌浆部位。

3  全比例模拟孔道灌浆试验

3.1  孔道选择

为能真实地反映出灌浆后孔道内浆体的充实程度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灌浆工艺,选择5根最具代表性且灌浆难度相对较大的孔道作全比例模拟灌浆试验:

①H85号水平孔道,位于设备闸门下方,向下弯曲3.5m,是水平管中向下弯曲最大的一根;②H88号水平孔道,位于设备闸门上方,上供3.5m,是向上拱高最大的水平管,需在拱起处二次灌浆;②DBl8、l 9号穹顶孔道,是拱高最大(7.52m)的穹顶孔道;④垂直孔道,因受条件限制,只搭设了12m高的架子,孔道高度为10m。

3.2  主要灌浆设备

①法国产灌浆泵PHl25,最大压力11MPa,泵送量14m3/h,用于泵送缓凝浆;②法国产灌浆泵P200l,最大压力3MPa,泵送量3m3/h,用于泵送膨胀浆;②空压机6m3/min,用于密封性试验及吹风。

3.3  孔道密封性检查

在孔道内穿完钢绞线,并切割完后(不张拉),安装灌浆帽和各灌浆口的球形阀,进行孔道密封性检查。

关闭所有阀门以压缩空气对孔道加压,持压1min,检查灌浆帽、阀门等各处是否密封,同时观察压力表,如降压速度小于0.1MPa/min,该孔道的密封性符合要求,可以进行灌浆。

3.4  孔道灌浆

(1)H88号水平孔道灌浆  采用缓凝水泥浆,灌浆方向从最接近拱起端向另一端进行。

灌浆泵出口处浆体流动度达到9—13s时,连接进口端,注意控制灌浆速度,当出口端出现匀质浆体,流动度达到9一l 3s时,关闭出口端。

升高泵压,持压30s,检查压力稳定性。

待缓凝浆灌入若干小时后,用压缩空气对拱起段反复进行吹风,以吹掉该段的全部浆体和水,保持畅通。

在缓凝浆硬化后对拱起段灌注膨胀浆。

进浆口处浆体流动度在11—24s时,将浆体灌入孔道,直到出浆口处流出匀质浆体,流动度达到11—24s时关闭出口端,保持压力数秒,打开出口端,让孔道内水-浆悬浮液自由地从出口端流出。

再次泵浆,直到出口端有匀质浆体流出,此动作可重复1—2次。

将两端的灌浆管延伸高出孔道的最高点,保持两端出口处于开放状态,让浆体能自由膨胀和泌水自由流出。

(2)H85号水平孔道灌浆  采用标准水泥浆,灌浆由最低点向两端分别进行。

先由最低点向最接近出口端灌浆,此时关闭另—端,当出口端流出匀质浆体,流动度达到9—13s时,关闭该端,打开另一端,直到该处也流出匀质且流动度9—13s的浆体。

为防止在先灌段浆体返流,再次打开先灌段出门阀。

泵浆,使该处再次流出匀质浆体。

(3)DB18、19号穹顶孔道灌浆  采用缓凝水泥浆,灌浆顺序为从一端到另一端。

二次灌浆方法同H88号水平孔道。

(4)竖向孔道灌浆  采用缓凝水泥浆,自下往上压力灌浆。

当上端流出勾质、流动度9—13s的浆体时继续泵压,直到顶部重力罐溢浆口有浆体流出。

孔道内的泌水往上排入重力罐中,同时重力罐中的浆体对孔道内进行补充,12h后或重力罐内浆体开始变硬时,取下灌浆罐。

3.5  灌浆结果分析

水平和穹顶孔道每5m剖一截面,在二次灌浆区则加密剖面并开设200mm长的观察窗。

垂直孔道在顶部承压板往下500mm内每100mm开一剖面,再往下每2.5m剖一截面。

水平孔道剖33个截面,所有空隙高度均小于5mm,在二次灌浆区的月牙空隙较明显,但小于5mm,其余部位的空隙小于3mm;穹顶孔道剖22个截面,在拱顶处有2mm左右的空隙;垂直孔道剖7个截面,包括上部端盖在内均为100%充填。

5根孔道共剖62个截面,其中100%充填42个,占67.7%;A=3mm以下17个,占27.4%;A=5mm以下3个,占4.9%。

参照法国电力公司EDF对大亚湾核电站预应力孔道灌浆的技术条件,月牙形空隙不超过5mm即为合格。

据此,本次试验的孔道灌浆充填度为100%,按合格予以验收。

4  预应力孔适灌浆施工

4.1  浆体工程量

由于标准水泥浆仅用于水平或微弯的孔道,且与缓凝浆的区别仅在于外加剂掺量的不同,为便于操作,减少施工时出错,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所有孔道(共485束)一次灌浆均  使用缓凝浆,二次灌浆为膨胀浆,共灌注孔道长度约3.3万m、245m3水泥浆。

4.2原材料控制

对浆体原材料进场除进行正常的验收外,必须进行每种成分的CL ˉ和NO3ˉ的分析以确定浆体中的含量,特别注意水泥有无假凝现象及水泥细度的检查,贮存时间以不超过3  个月为宜。

4.3  温度控制

预应力施工经历了819、lo三个月的高温季节,其日间最高温度曾达46℃,因此,这段时间的灌浆施工均安排在夜间气温较低时进行。

为保险起见,尽量安排灌浆时的环境温度不超过35℃,并严格控制浆体的出机温度不超过20℃,这是保证灌浆质量的关键。

为此,专设水泥(袋装)存放仓库,并加装空调以降低水泥温度;设临时贮冰库和贮水罐,使搅拌水温度不超过4℃。

同时尽量缩短浆体的贮存时间,使灌浆时的浆体温度不超过38℃。

4.4  结论

根据全比例模拟试验的结果,制定了一系列预应力孔道灌浆工作程序。

对所有参加灌浆施工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模拟操作,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督控制,特别是浆体出机温度不超过20℃,灌浆口和出浆口的流动度不超过规定范围,缓凝浆在制浆完1.5h内、膨胀浆在0.5h内灌注完毕,泵送时的压力控制和灌浆速度控制等,保证了预应力孔道灌浆的施工质量。

5  体会

5.1  有关浆体的技术指标

法国RCC—G(80版)、美国ACI一359(89版)对预应力孔道灌浆用浆体的技术要求比较具体、全面,相对而言,我国《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中对此无具体指标要求。

比如,除考虑了施工的可操作性、浆体强度、环境条件外,还考虑了浆体中有害成分对钢绞线的腐蚀问题,但法国RCC—G对此显得比较笼统,而美国ACI—359(89版)对浆体中有害成分比较明确,特别是针对核电站安全壳预应力孔道灌浆,作为补充的R.G导则1.107“安全壳预应力束水泥浆的质量规定”中更是明确:

C1ˉ≦100×l0ˉ6或200×l0ˉ6(如果pH≥12),NO3ˉ≦l00×l0ˉ6、SO42ˉ≦250×l0ˉ6、S2ˉ≦2×l0ˉ6。

5.2  影响浆体性能的因素

为找出影响浆体性能的因素及规律,在试验室内做了1200多组2000多次试验,周期很长,由于影响因素多,而且必须考虑其单独和各种因素叠加后对浆体性能产生的影响,故试验必须留有充足的时间,并应制订全面详细的试验方案。

5。

3  浆体接收性试验

水泥浆体室内配合比确定后,必须在现场环境—厂,按实际生产方式进行接收性试验。

 

恰希玛核电站安全壳预应力张拉施工 

 

龚振斌  李一农  倪绍文 

 

 [摘要]  恰希玛核电站安全壳预应力应用了19Tl6后张群锚体系,单束张拉力约3800kN,分5级张拉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伸长值校核的双控措施,严格遵循对称施工的原则。

[关键词]  核电站  后张预应力体系  预应力张拉  钢绞线

恰希玛核电站核反应堆厂房安全壳为后张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安全壳筒身外径38m,高57m,设有互成120º的3个扶壁柱,筒身和穹顶壁厚为1m。

安全壳混凝土为C40,预应力为法国FREYSSINET公司K系列19T16后张群锚体系,每束l 9根Ø1 5.7低松弛钢绞线,单束张拉力约3800kN。

预应力筋布置为垂直、水平和穹顶束共485束,孔道总长  33km,共用钢绞线765t,其中垂直束锚固于环梁顶和筏基张拉廊道上,沿半径18.60m,间距696mm均匀布置,共l 68束;水平束锚固于绕2/3圆周的2个扶壁柱上,沿半径,  18.72m,间距有175、350、525mm3种,共206束;穹顶束锚固  于环梁段上,互成60。

角,3层,每层37束,共111束(见  图1)。

1  预应力材料及张拉设备

1.1  埋管

垂直束和穹顶束采用Ø101.6mm×2mm钢管成孔,水平束采用78mm×0.6mm镀锌钢带卷制而成的内径Ø×0.6mm波纹管,但在扶壁柱区域、闸门以及孔道曲率半径小1于7m区段仍采用Ø101.6mm×2mm的钢管成孔。

1.2  钢绞线及锚具

预应力筋采用按英国标准5896—1980制造的Ø15.7低松弛钢绞线,截面积l 50mm2,抗拉强度l 770MPa。

锚具由19Tl 6型锚固块和三片式楔形夹片组成。

根据国际预应力混凝土协会(FIP)制定的《后张预应力体系的验收和应用建议》及设计院编制的《PC工程钢绞线锚具技术条件》的规定,在FREYSSINET公司做了预应力束—锚具组装件静载试验。

得到的3组锚具效率系数为0.967、0.972和0.966,以及相应的极限总应变分别为2.11%、2.66%和2.70%,满足了锚具效率系数大于0.95,极限总应变大于2%的要求。

1.3  穿束机

FREYSSINET公司81型双速电动穿束机,共2台,有0.60m/s和2.40m/s两档穿束速度,将单根钢绞线穿入孔道内,自重600kg。

1.4  千斤顶

前置式K500F型液压千斤顶为双向穿心式结构,配以P6M型油泵,如图2所示。

其主要参数如下:

最大工作油压65MPa;最大张拉力4905kN;最大行程250mm;拉伸(回复)活塞面积769(367)cm 2;顶进活塞面积253cm 2;外径尺寸Ø565mm×10l 6mm;重量970kg;楔入钢绞线长度420mm。

另外,配备了M23—SC2/180BH型单根钢绞线张拉千斤顶,  可与P6M油泵配套使用,也可以配手动油泵。

其最大拉力2l 2kN,最大油缸行程180mm,重l 7kg,可用于钢绞线滑丝时的补张拉。

2  预应力筋张拉施工

2.1  施工工艺

(1)当安全壳混凝土浇筑完毕强度达到40MPa后,即可进行预应力张拉施工,并遵循先垂直束,再水平束,最后穹顶束的施工顺序。

每种钢束也应遵循对称施工的原则。

(2)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σcon=0.75fptk=0.75×l 770=1328MPa。

(3)预应力筋张拉采用应力控制、伸长值校核的双控措施。

根据千斤顶和油泵配套校验得出的张拉力与油泵压力表读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油泵压力表读数控制预应力钢绞线的应力值。

从6个千斤顶与配套油泵之间的关系曲线得出当达到张拉控制应力时,油泵压力表读数在49.5—49.8MPa之间,为便于操作控制,统一取为50.0MPa。

钢绞线的实际伸长值是在第1级张拉应力时开始测量,但必须加上第l级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

如果钢绞线实测伸长值大于理论值的l0%或小于5%,应暂停施工,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

为调整伸长值,最大张拉应力应控制在1.05σcon之内。

(4)分5级张拉预应力筋。

(5)锚具的净内缩量应不大于7mm,如测得的内缩量超过此值,可在2根或更多的钢绞线上测量,如第2次合格,就予接受,否则应更换夹片。

2.2  垂直束张拉施工

垂直束是在环梁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