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数第七单元计划与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6604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1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下数第七单元计划与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三下数第七单元计划与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三下数第七单元计划与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三下数第七单元计划与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三下数第七单元计划与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下数第七单元计划与教案.docx

《三下数第七单元计划与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下数第七单元计划与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下数第七单元计划与教案.docx

三下数第七单元计划与教案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内容: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二、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

这部分内容结构如下:

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2.教材编写特点。

(1)联系儿童的生活认识小数。

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儿童,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

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数的大小,学习小数的加减计算。

可以说,本单元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2)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

为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学生易于接受,本单元的小数都结合元、角、分或常用的长度、质量单位出现,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来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进行小数大小比较和学习小数加减法。

到以后系统学习小数时,再作抽象。

(3)引导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与整数加减法联系紧密,这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小数加减法的有利条件。

据此,教材创设的问题情境(文具商店一角)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以看图提出很多小数加减计算的问题,一般学生都能运用原有知识,尝试计算,得出答案。

三、单元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其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要深刻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教学中应允许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重视直观引导,注重启发,利用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亲历小数的形成过程。

四、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

联系儿童的生活认识小数,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数的知识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单元教学重、难点:

小数的读、写法;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小数的含义的理解。

联系现实背景,结合具体内容,帮助理解小数含义。

六、单元教学措施: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前面所学的整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都恩能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

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

2、把握好小数初步认识的学习要求。

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其教学要求应当注意把握三点:

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观察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二是小数的认、读、写,仅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三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原则上仅限于一位小数,而且结合元、角进行计算。

3、放手让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法。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一个比较适合学生自行探究的学习内容。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潜能要有信心。

教学时,应尽可能的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计算,验证答案,并引导他们自己总结计算要点。

从而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七、单元课时安排:

约5课时

1、认识小数 ……………………………………………… 约3课时

2、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约2课时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1节认识小数

第一课时:

小数的初步认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认识小数(教材P91-9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能读、写两位小数。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小数的实际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小数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小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

引导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

教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新,认识小数

师:

同学们,看这幅主题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生:

我知道了阿姨挑选了3.45千克的西红柿;铅笔每支0.85元;圆珠笔每支2.60元;男孩体温36.6摄氏度;女孩的身高在1.2米到1.5米之间。

2.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将小数分别出示

3.45千克0.85元2.60元36.6摄氏度1.2米1.5米

3.师:

像3.45、0.85、2.60、36.6、1.2、1.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小数有什么特征?

关于小数你想提什么问题?

小数怎样读,怎样写,表示什么意思呢?

二、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小数

1.小数的读法

师:

请你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读出这些小数的?

学生先说,师生总结。

中间的这个圆点在小数中叫什么?

总结读法:

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部分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读出每个数字。

请你试着读读上面的这些小数,学生两人一小组互相检查读。

2、生活中,你在哪见过小数?

3、小数的写法

学生每人写一个小数,反馈。

三、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1.复习长度单位和人民币之间的进率

1米=()分米1分米=()厘米1米=()厘米

1元=()角1角=()分1元=()分

师:

今天我们就要利用这些老朋友间的关系,来学习一些新知识。

2.引导理解小数的意义

(1)出示测量身高图:

王东身高1米3分米,只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

(2)学生两人一小组讨论

(3)汇报讨论结果

(4)出示线段图,你看懂了什么?

生:

把1米平均分成了10份,1份是1分米。

生:

1分米是1米的十分之一,3分米是1米的十分之三。

师:

十分之一米还可以写成0.1米。

(板书:

米=0.1米)

十分之三米还可以写成0.3米。

(板书:

米=0.3米)

学生汇报:

米=0.3米……

不够1米时,10分之几米,也可以写成0点几米。

(5)请你试着用小数表示王东身高1米3分米

生:

1.3米

师:

你是怎样想的?

3分米是0.3米,1米和0.3米合起来就是1.3米。

(6)小丽的身高是1米5分米,用小数表示是什么?

请你说说你的身高是1米几分米,并且用小数表示。

同桌互相说一说。

3.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出示图片:

P92做一做

(1)学生试着写一写

(2)两个人交流,并汇报。

(3)归纳:

小数点左边部分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几角。

四、巩固练习:

1.阅读信息感受小数。

(1)出示P94练习二十1读出下面小数

(2)学生读一读。

追问:

你是怎样理解这些小数的?

2.P94练习二十2学生独立完成,再反馈。

五、全课小结

师:

你有什么收获?

在我们的生活中,小数无处不在。

希望你能用善于观察的眼睛去发现小数,用今天学的知识去理解小数,应用小数。

六、课堂作业:

P94:

3家作:

P94:

1,P95:

4

板书设计:

 

小数的初步认识

像3.45、0.85、2.60、36.6、1.2、1.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米=0.1米

米=0.3米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比较小数的大小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P93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探究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增强数感。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方法,发现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尝试有条理的进行总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完整表达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发现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尝试有条理的总结。

教学方法:

点拨法、启发法、发现法等。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们感知

出示主题图,

看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

有四名学生参加跳高比赛,小明跳了0.8米,小刚跳了1.2米,小强跳了1.1米,小林跳了0.9米。

要给他们四个同学排出名次。

(1)你能给他们排名吗?

说说你的想法。

(2)在排列名次的过程中,你知道用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小数的大小。

板书课题:

比较小数的大小

二、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比较小数大小

1.尝试比较小数大小

(1)学生小组讨论,比较这四个小数的大小。

(2)学生汇报:

生:

把他们的成绩都化成分米来比较。

0.8米=8分米1.2米=12分米

1.1米=11分米0.9米=9分米

所以1.2>1.1>0.9>0.8。

生:

0.8里面有8个0.1;1.2里面有12个0.1;1.1里面有11个0.1;0.9里面有9个0.1.所以1.2>1.1>0.9>0.8.

生:

我观察米尺,找到0.8、1.2、1.1、0.9的位置,从而比较出它们的大小。

2.出示比较结果:

三、巩固练习

1.看图比较下面小数的大小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

0.4里面有4个0.1,0.6里面有6个0.1,所以0.4小于0.6.

2.5里面有25个0.1,1.8里面有18个0.1,所以2.5大于1.8.

2.根据数轴比较小数大小。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我们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由高位到低位,相同计数单位相比较。

四、质疑、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P95:

5家作:

P95:

6,7

 

板书设计:

 

比较小数的大小

 

0.8里面有8个0.1,0.9里面有9个0.1,所以0.8小于0.9.

1.2里面有12个0.1,1.1里面有1个0.1,所以1.2大于1.1.

由高位到低位,相同计数单位相比较。

1.2>1.1>0.9>0.8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小数初步认识及大小比较练习课

课型:

练习课.

教学内容:

P94-95练习二十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读、写小数。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读、写小数。

教学方法:

复习法、练习法、比较法等。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梳理有关小数的知识

师: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小数,它虽然叫小数,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复习小数。

师:

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小数的知识?

生:

认识了生活中的小数;怎样读写小数;小数的意义;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二、复习小数的读写法

1.请你试着读一读:

出示图片

(1)先两个人互相读一读,再指名读。

(2)写几个小数让你的同桌读一读。

(3)你想提醒大家在读小数时应该注意什么?

2.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小数?

(1)学生带来准备好的生活中的小数,如:

超市购物小票、包装上小数等。

(2)实物投影展示,找其他学生读一读。

三、复习小数的意义:

1.学生说一说,怎样理解“0.1米”、“0.5米”“0.9米”。

如:

0.5米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5份,用分数表示是5/10米,用小数表示是0.5米。

2.你能说出几个小数吗?

并说一说它表示什么?

(1)两个人互相说一说

如:

0.8元就是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占其中的8份,用分数表示是8/10元,用小数表示是0.8元。

(2)再指名说

3.师:

观察以上小数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1)0.1、0.5、0.9、0.8、

生:

他们的整数部分都是“0”

(2)师:

除了这些小数,还学习了什么样的小数?

请你举个例子。

生:

我的身高是1.4米

师:

你说说这个小数表示什么?

4.师:

我们除了用语言来描述小数之外,还可以用画图方法来描述。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说一说怎样想的

(3)学生相互检查

四、复习比较小数大小

师:

怎样比较两个小数大小?

生: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一定要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

1.

2.下面是4位同学在学校运动会上的50米跑步成绩统计表,你能从中找出名列前三的运动员的名字吗?

出示图片:

追问:

统计跳远成绩与统计短跑成绩有什么不同?

五、小结:

回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2节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第一课时:

小数的加减法

第3课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1)

教学内容: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材第96页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点。

2.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3.能根据创设的现实生活情境,灵活地运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正确计算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教师谈话:

我们以前学习了整数加减法,那么,整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老师这里有2道题,请2个同学来做一做,其他同学一边看他们的计算过程,一边思考3个问题:

①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②计算是从哪一位先算?

③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指名计算:

48+9=,25-17=,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3.反馈题目是否正确,指名回答三个问题。

4.教师小结:

通过练习,我们知道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

①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低位开始计算。

②哪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1”当10再减。

这是以前学的整数加减法,那么小数怎么计算呢?

今天请你们来研究简单小数的加减法。

板书课题:

简单小数的加、减法

(1)

【新课讲授】

1.利用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1)出示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

通过观察你能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吗?

(开学了,同学们到文具店买学习用具,每个蓝色笔记本0.9元,每个书包25.8元,每个文具盒6.8元,每个红笔记本2.5元……)

(2)利用你获取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你会列式吗?

引导学生一人说提出的问题,一人说怎样列式,教师板书学生所说的算式,在学生提问并列式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主题:

如果一个同学买了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我们可以提出几个问题?

是什么问题呢?

(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共花多少元?

一个卷笔刀比一支铅笔贵多少元?

一支铅笔比一个卷笔刀便宜多少元?

)教师肯定他们的说法后反问:

你们会列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列式)“0.8+0.6=,0.8-0.6=”这2道题怎么算呢?

请你们来研究研究。

2.学生互动探究“0.8+0.6=,0.8-0.6=”。

(1)教师:

你打算怎样计算呢?

请你试着在数学作业纸上算一算,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同学说说。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交流。

(2)汇报反馈:

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

①学生用口算就算出结果了,但要让学生说明他是怎么想的;②把0.8元和0.6元改写成8角和6角,相加减后在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③按照前面复习整数加减法的方法写成竖式。

教师总结板书:

0.8+0.6=1.4(元)0.8-0.6=0.2(元)

答:

一共用了1.4元,卷笔刀比铅笔贵0.2角。

教师提问并说明:

在这里,“8”和“0.8”一样吗?

为什么?

所以在用小数直接加减时,在竖式上面也可以写上单位,元和元相加、减,角和角相加、减,目的是将相同数位对齐,这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是一样的。

3.学生互动探究“1.2-0.6=”。

(1)老师引导:

刚才同学提问带橡皮的铅笔比不带橡皮的铅笔贵多少元时,列式:

1.2-0.6=,请你根据刚才的学习经验自己试着列竖式计算。

学生完成后说一说不同的做法,教师总结板书。

方法1:

把1元看成10角,加上2角,12角减6角就是6角。

方法2:

2减6不够减,向他的前一位退1当10,加上原来的2是12,12减6得6,写在6的下面,前面0减0还是0,所以得0.6。

(2)你在计算时,怎样就保证元和元、角和角相减呢?

(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4.对比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

(2)都是满十进1,退1当十。

不同点:

做小数加、减法时,只要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了。

5.引导学生总结:

小数加、减法该怎样计算呢?

【课堂作业】

算一算:

0.8-0.5=0.7+0.4=1.6+2.3=

1.9-1.3=2.3-2.3=5.3+1.6=

0.5+3.1=0.8+1.5=3.6-0.6=

【课堂小结】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请你说说。

【课后作业】

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1、2、3题”。

教学板书:

第3课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1)

相同数位对齐

0.8+0.6=1.4(元)

答:

一共用了1.4元。

小数点对齐

0.8-0.6=0.2(元)

答:

卷笔刀比铅笔贵0.2元。

教学反思:

 

第4课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

教学内容: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材第97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让学生试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尝试精神。

3.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重点难点:

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复习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说算法。

师:

周末,丁丁和当当去超市购物,丁丁买的生活用品花了126.5元,当当买学习用品花了38.9元,你们能用竖式算出丁丁和当当一共花了多少钱吗?

学生独立完成,并请个别学生上台算,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师:

那丁丁花的钱比当当花的钱多多少呢?

请同学们在草稿本上列竖式帮老师算一算。

个别同学上台算,并说说列加法或减法竖式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十分位算起,哪一位……)

【新课讲授】

1.出示:

文具商店图

观察文具商店图(见教材第96页例题图)。

小丽有10元钱,买了一个文具盒,还想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铅笔,她的钱够吗?

引导学生说出商品名称和价格,并要求学生独立在草稿本上算一算,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提问:

说一说从情境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1:

小丽有10元钱。

生2:

已经买了一个文具盒,还想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铅笔。

生3:

要解决小丽带10元钱够不够?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再全班交流。

2.分析解决问题。

方法一:

先算买了文具盒后,小丽还剩多少钱?

10-6.8=3.2(元)

接着可以算如果再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铅笔,则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铅笔一共多少钱。

可以算出:

2.5+0.6=3.1(元)。

而3.1<3.2,因此小丽的钱够了。

方法二:

可以先算买了一个笔记本后,还剩多少钱?

3.2-2.5=0.7(元),而0.7>0.6,因此再买一支铅笔钱够了。

3.提问:

如果将铅笔换成彩笔钱够吗?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再全班交流。

在上述方法一中,如果将铅笔换成彩笔,则2.5+0.8=3.3(元),而3.3>3.2,所以钱不够。

在方法二中,一支彩笔要0.8元,而0.7<0.8,所以再买一支彩笔钱不够。

4.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思考还能不能用其它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还可以把要买物品的价钱都加起来,看比10元多还是少?

同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互相检验。

【课堂作业】

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4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一”第6、7题。

教学板书:

第4课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

方法一:

10-6.8=3.2(元)

2.5+0.6=3.1(元)

3.1<3.2,因此小丽的钱够了。

如果将铅笔换成彩笔,2.5+0.8=3.3(元),而3.3>3.2,所以钱不够。

方法二:

3.2-2.5=0.7(元)

0.7>0.6,因此再买一支铅笔钱够了。

0.7<0.8,所以再买一支彩笔钱不够。

教学反思:

 

第5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课(教材第98~100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以及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使学生能形成比较正确、熟练的计算技能。

重点难点:

认识小数并熟练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技巧。

教学过程:

【练习讲授】

1.口算练习。

4.6+5.40.6+0.8

0.3+0.40.9-0.7

0.8-0.41-0.6

老师小结口算情况。

2.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文字题,讨论:

以下两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1)0.9比0.5多多少?

(2)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几?

学生列式计算后,老师进行简单小结:

(1)小题是比较两数大小,相差多少?

可用减法计算,列式计算0.9-0.5=0.4;第

(2)小题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多少?

(也就是乙数比甲数少1.3,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

)用减法计算,即:

7.4-1.3=6.1。

做这类文字题一定要弄清楚谁与谁比,谁大谁小,求大数还是求小数,要分析题中两数关系,然后选择正确的算法进行解答。

3.解决问题。

(1)食堂有65.4千克大米,后来又买28.2千克,现在一共有多少千克?

吃了50.6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棉纺厂1月份产棉布21.9万米,比2月份少0.6万米,2月份比3月份多生产0.9万米,1月份和3月份共产棉布多少万米?

这两个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可进行相应的指导,再全班交流,教师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分析:

(1)小题一共有65.4+28.2=93.6(千克);还剩93.6-50.6=43(千克)。

(2)小题3月份有21.9+0.6-0.9=21.6(万米),1月份和3月份共产棉布21.9+21.6=43.5(万米)。

【课堂作业】

1.完成课本第98页第4题和第5题。

(1)组织学生算一算,比一比。

(2)评讲时突出两个小数相减,且将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十分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整数部分的个位退一的计算方法作为重点评讲。

另外,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时,先要将单位统一,再比较大小。

2.完成课本第100页第9题。

(1)组织学生先看图,并在小组中议一议,相互说一说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2)此题比较活,答案不唯一,学生可以自由提问,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3.完成课本第100页第11题。

(1)引导学生读题,弄清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