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州大学诊断学题库问答题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9645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州大学诊断学题库问答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最新苏州大学诊断学题库问答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最新苏州大学诊断学题库问答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最新苏州大学诊断学题库问答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最新苏州大学诊断学题库问答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苏州大学诊断学题库问答题答案.docx

《最新苏州大学诊断学题库问答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州大学诊断学题库问答题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苏州大学诊断学题库问答题答案.docx

最新苏州大学诊断学题库问答题答案

1.腹部常见的体表标志包括哪些

1)肋弓下缘:

8-10肋软骨构成,腹部上界,肝脏脾脏测量点和胆囊定位

2)剑突:

腹部上界,腹中线标志,肝左叶测量

3)腹上角:

两侧肋弓的交角,腹部上界,体形鉴别

4)腹直肌外缘:

锁骨中线延续,手术开口点,与肋弓下缘为胆囊点

5)肚脐:

腹部中心,四分法标志,易发生脐疝

6)腹中线:

前正中线,四分法标志

7)髂前上棘:

九分法标志,骨髓穿刺点

8)肋脊角:

肾脏触诊压痛点,十二肋与脊柱的交点

9)腹股沟韧带:

腹部下界,股动静脉寻找标志,腹股沟疝经过处

10)耻骨联合:

腹下界。

2.述病例情况下全腹膨隆常见于哪些情况及其常见病因

(1)腹水:

腹腔内有大量腹腔积液,平卧时腹水转移到腹壁两侧,导致腹壁松弛,腹壁两侧明显膨出,扁而宽,称蛙腹;坐位时腹水下移使腹下部膨出。

常见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肾病综合症;·腹膜转移癌等

腹膜炎症或肿瘤浸润时导致腹部尖凸型,称为尖腹。

(2)腹内积气:

通常位于胃肠道内;全腹膨隆,不随体位改变,称球腹;

常见于肠梗阻或肠麻痹

积气位于腹腔内,称为气腹,常见于胃肠道穿孔和人工气腹。

(3)腹腔内大肿块:

常见于腹内肿瘤、足月妊娠、卵巢囊肿、畸胎瘤等

3.试述肝脏触诊的常用方法

(1)单手触诊法:

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放在右上腹部,估计肝的下方,随患者呼气,手指深压向腹深部,吸气,手指缓慢抬起,朝肋缘向上迎触肝下缘,如此反复,手指逐渐向肋缘移动,直到触到肝缘或肋缘为止。

(2)双手触诊法:

右手同上,左手放在患者背部12肋和髂嵴间脊柱旁肌肉外侧,触诊时左手向上推,使肝脏紧贴腹前壁,并限制右下胸扩张。

增加膈下移动幅度。

吸气时更容易碰到右手。

(3)钩值触诊法:

适用于儿童或者腹壁薄者。

医师位于患者右肩旁,面向其足部,右手搭在前胸下部,右手2-5指弯成钩状,祝福患者做深腹式呼吸,随吸气进一步屈曲指关节,使更容易触碰到下缘。

4.述肝脏触诊的注意点

1)主要以食指前外侧腹接触皮肤

2)对于腹肌发达者,常在腹直肌鞘外侧梢上方触诊以免误诊

3)触诊时需要密切配合呼吸运动,吸气时下沉的速度快于腹壁,呼气时上升速度慢于腹壁

4)如遇腹水患者可用浮沉触诊法,并拢三脂垂直在肝缘附近连续按压,导致脏器重新浮起常可被触及

5)如右手已经到达肋缘仍未触及肝脏,则可考虑肝肿大,向下继续触诊肝缘

6)鉴别易被误诊的脏器如横结肠。

右肾下级

5.脾脏触诊应注意描写哪些内容

6.肝浊音界正常位置,变大变小上移下移的临床意义

正常位置:

在右锁骨中线上,一般其上界在第五肋间,下界在右季肋下缘。

二者之间的距离约为9-11cm

临床意义:

变大:

肝癌、肝炎、肝淤血、肝脓肿

变小:

急性肝坏死、肝硬化晚期、胃肠胀气

上移:

右肺纤维化、右下肺不张

下移:

肺气肿、右侧张力性气胸

7.大量腹水时可出现哪些腹部阳性体征

蛙腹,直立时下腹饱满、听诊时移动浊音、压迫下腔静脉导致下肢水肿、部分伴有胸水

8.肾压痛点以及其对应的体表位置?

(1)季肋点(前肾点):

第十肋前端,右侧位置较低,相当于肾盂的位置

(2)上输尿管点:

脐水平线,腹直肌外缘。

(3)中输尿管点:

髂前上棘水平线,腹直肌外缘。

相当于输尿管第二狭窄点。

(4)肋脊点:

12肋和脊柱夹角的顶点

(5)肋腰点:

十二肋和腰肌外缘的夹角顶点

季肋点压痛提示肾脏病变;

上中输尿管点压痛提示输尿管结石、结合或炎症;

肋脊点和肋腰点压痛提示肾盂肾炎、肾脓肿和肾结核等疾病

9.正常腹部可及包块有哪些?

1)腹直肌肌腱以及腱划

2)腰椎以及骶骨尾骨

3)乙状结肠粪块

4)横结肠

5)盲肠

10.下腹部包块有那些可能及鉴别要点

11.大量腹水与巨大卵巢囊肿应如何鉴别

(1)卧位时,腹水的浊音区在腹壁两侧,鼓音区在腹壁中部;而卵巢囊肿则相反

(2)卵巢囊肿的浊音不移动

(3)压尺试验:

患者仰卧位时,一横尺横放于腹壁上,医生双手将尺下压,如压尺能随腹主动脉搏动发生节奏性波动则为卵巢囊肿;否则为腹水。

12.简述脾肿大的测量法

1)第一线测量:

锁骨中线和肋交点到脾下缘的距离,轻度肿大时只用该法

2)第二线测量:

锁骨中线和肋交点到脾最远端的距离

3)第三线测量:

脾右缘和和前正中线的距离,如果脾右缘超过腹正中线,则测其右缘和正中线的最远距离,并用+表示;若未超过,则测最小距离,并用-表示。

2、3测量用于脾明显肿大时。

13.腹壁静脉曲张的原因及鉴别方法

原因:

常见门脉高压和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而有效侧枝循环形成时导致的腹壁竞买明显迂曲变粗。

门脉高压时,腹壁静脉常以脐为中心向四周伸展,呈海蛇头状,血液经脐静脉流向四周

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时,曲张静脉通常分布在腹壁两侧,血流向上或向下。

14.简述APTT的临床意义

受检血浆中加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试剂和钙离子后,凝血所需时间。

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

临床意义:

延长

1)8,9,11明显减少

2)凝血酶原重度减少,如严重肝损伤

3)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如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4)应用肝素、口服抗凝药以及循环抗凝剂增多时

5)纤溶亢进使纤维蛋白原降解增加时

缩短:

处于高凝状态时

15.简述PT的临床意义

血浆中加入钙离子和组织凝血活酶或TF,测量凝血时间,外源性凝血途径

(1)延长:

1)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

1,2,5,7,10;

2)严重肝病、VK缺乏、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后天凝血因子缺乏

(2)缩短:

血液高凝状态:

如DIC早期、心梗、脑血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3)检测口服抗凝剂的指标

16.发生DIC时,实验室诊断标准中多种实验结果发生异常,请列举四项?

血小板计数减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PT缩短、3p实验阳性、FDP增高

17.试述APTT与PT联合测定的临床意义

二期凝血障碍筛选实验,分为四种情况

1)APTT和PT都正常,除了正常人,仅见于遗传性和获得性因子8缺乏

2)APTT延长,PT正常,内源性凝血障碍,如遗传和获得性8,9,11,12因子缺乏

3)APTT正常,PT延长,外源性凝血障碍,如遗传和获得性7因子缺乏

4)APTT和PT都延长,多数是共同凝血途径导致的出血病,如获得性和遗传学5、10因子缺乏和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缺乏。

TT凝血酶时间的临床意义

1)先天性、后天性纤维蛋白原减低、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血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高(FDPs),血中有肝素等抗凝物质存在

纤溶亢进:

1)原发性:

tPA和uPA原发性增多,纤维蛋白原没有被转化为纤维蛋白就被降解,DD二聚体不增高

2)继发性:

血栓性疾病、DIC等由于前期凝血机制增强,纤维蛋白大量生产,引起继发性纤溶亢进。

DD增多。

3)DD是纤维蛋白降解的特异性产物,可判断纤维蛋白是不是已经生成,

18.试述DIC过筛试验和确证试验的检测项目与判断标准

D-D阴性、FDPs阴性,即可排除DIC

DIC阳性参考指标:

D-D阳性、FDPs阳性、3p实验阳性、血清FDPs定量测量>5mg

19.简述PLT减少的临床意义。

(1)血小板消耗或破坏增多:

如DIC、SLE、血小板减少原发性紫癜、恶性淋巴瘤、上呼吸道感染等

(2)血小板生成障碍:

再障贫、放射性损伤,急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晚期等

(3)血小板分布异常:

肝脾肿大肝硬化,大量输入库存血等

20.列表说明咳血与呕血的鉴别

咯血

呕血

病因

肺结核、支扩、肺癌、肺炎

肺脓肿、心脏病

消化性溃疡、胃壁静脉曲张、食管静脉曲张、胃癌、急性胃黏膜病变、胆道出血。

胃癌

出血前状

喉部瘙痒,咳嗽

恶心呕吐

出血方式

咳出

呕出

血的颜色

多为鲜红

多为暗红或者咖啡色,也可为鲜红

血PH

碱性

酸性

血中物质

痰、泡沫

食物残渣、胃液

黑便

通常无,咽下足够血可有

有,通常为柏油样便,可持续数日

出血后痰

常可有血痰数日

无痰

21.试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

1)睡眠时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收缩冠脉导致心肌血供减少,心功能下降

2)气管支气管收缩,肺泡通气量减少

3)卧位时回心血量增多,增加心脏负担,肺淤血加重

4)睡眠时呼吸中枢敏感性降低,对缺氧反应迟钝

22.列表说明心源性水肿与肾源性水肿的鉴别

肾源性

心源性

病因

各种肾炎、肾病

心衰、缩窄性心包炎、重症心肌病、心梗

发生机制

肾小球滤过减少,钠水潴留,细胞外液增加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导致醛固酮分泌增加,钠水潴留

静脉回流受阻,静脉静水压增高,组织间液回收减少

开始部位

眼睑、颜面等疏松部位

足部和下肢

水肿速度

水肿性质

凹陷性水肿,移动性大

坚实,移动性小,对称,凹陷型

伴随症状

高血压,尿常规改变,肾功能受损

颈静脉怒张,肝肿大,门静脉压力升高,胸腹水

23.心源性哮喘定义及发生机制

急性心衰时,常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严重者有高度气喘、面色发绀、大汗、呼吸有哮鸣音,肺底多有湿锣音,心率加快,可有奔马律。

这种呼吸困难又称心源性哮喘。

机制:

1)肺淤血,使气体弥散减低。

2)肺泡张力增高,刺激牵张感受器,迷走神经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

3)肺泡弹性减退,肺活量减小

4)肺循环压力升高对呼吸中枢的反射性刺激

夜间容易左心衰发生的机制:

1)睡眠时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收缩冠脉导致心肌血供减少

2)气管支气管收缩,肺泡通气量减少

3)卧位时回心血量增多,横隔上移,呼吸受限,增加心脏负担,肺淤血加重

4)睡眠时呼吸中枢敏感性降低,对缺氧反应迟钝

24.简述水肿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1)毛细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

1)血管内流体静水压升高

2)血管内胶体渗透压减低

3)血管外流体静水压降低

4)血管外胶体渗透压升高

5)血管通透性增加

(2)钠水潴留:

1)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2)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增加

(3)静脉、淋巴回流障碍

临床表现:

全身性水肿、局部性水肿

25.请列表说明三种黄疸的胆红素代谢检查结果

 

血清胆红素μmol/L

尿胆色素(μg/L)

UCB

CB

CB/TCB

尿胆红素

尿胆原

正常人

1.7-17.1

0-3.42

0.2-0.4

阴性

少许

溶血性

显著增高

轻度增高

<0.2

阴性

明显增高

肝细胞性

中度增高

中度增高

0.2-0.5

阳性

轻度减少或正常

梗阻性

轻度增高

显著增高

>0.5

强阳性

减少或缺如

26.类表说明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要点

漏出液

渗出液

原因

非炎症所致

炎症、肿瘤或理化因素的刺激

外观

橙黄,浆液性

不定

透明度

透明或微混

混浊

比重

多<1.018

高于1.018

凝固

不自凝

自凝

粘蛋白定性

-

+

蛋白质定量

25

大于30

葡萄糖含量

与血糖类似

常高于血糖

细胞计数

淋巴细胞为主,可有间皮细胞

根据不同的病因分为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为主

细菌学检查

可有

积液/血清总蛋白

<0.5

>0。

5

积液/血清LDH

<0.6

>0。

6

Ldh

200IU

>200IU

27.肺源性呼吸困难的类型及特点

(1)吸气性呼吸困难:

吸气显著费力,典型者可有三凹征,即锁骨上窝、胸骨上窝,肋间隙凹陷。

主要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