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改错辨析题题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6417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改错辨析题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历史改错辨析题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历史改错辨析题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历史改错辨析题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历史改错辨析题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改错辨析题题库.docx

《历史改错辨析题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改错辨析题题库.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改错辨析题题库.docx

历史改错辨析题题库

班级:

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

座号:

____________

金石中学中考历史改错、辨析题题库

七年级全册2015-05-18

改错题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经开始使用铁器和牛耕,使集体耕作成为可能,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把“集体耕作”改为“个体生产”

2、忽必烈即位后,大力推行改革。

他效仿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了郡县制度。

把“郡县制度”改为“行省制度”

3、长城是我国现在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

把“长城”改为“故宫”

4、姆渡聚落地处河湖密布、潮湿炎热的江南地区,所以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半地穴式的。

把“半地穴式”改为“干栏式”

5、半坡居民普遍使用打制石器,说明他们已处在新石器时代。

把“打制石器”改为“磨制石器”

6、相传黄帝尝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医药学的创始人。

把“黄帝”改为“炎帝”

7、舜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成为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把“舜”改为“禹”

8、距今约6000多年的河姆渡聚落是黄河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

把“河姆渡聚落”改为“半坡聚落”

9、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洛邑,史称西周。

把“洛邑”改为“镐京”

10、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汤把都城迁到殷,所以后代又把商朝称为殷。

把“汤”改为“盘庚”

11、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是河姆渡聚落,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前的浙江元谋村。

把“元谋县”改为“余姚河姆渡村”

12、公元前1046年,周平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把“周平王”改为“周武王”

13、商朝的四羊方尊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把“四羊方尊”改为“司母戊鼎”

14、西域开通之后,中国的丝绸最远可销往西亚。

把“西亚”改为“欧洲”

15、作为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秦驰道遗迹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把“秦驰道遗迹”改为“秦始皇陵兵马俑遗迹”

16、秦始皇在位时,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的是御史大夫。

把“御史大夫”改为“丞相”

17、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都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把“三国时期”改为“东汉末年”

18、北方移民南下后,主要分面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移民到达海南一带。

把“海南”改为“岭南”

1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南方的商品经济得到初步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当时南方经济最活跃的都市是杭州城。

把“杭州”改为“建康”

20、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五胡”中的匈奴族。

把“匈奴”改为“鲜卑族”

21、王羲之的绘画“以形写神”,他特别注重点睛传神和表现人物的特征。

把“王羲之”改为“顾恺之”

22、在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中,曹操打败了刘备之后,又率军北渡黄河,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

把“打败刘备”改为“打败袁绍”

23、王羲之的书法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其行书代表作是《洛神赋图》。

把《洛神赋图》改为《兰亭序》

24、商鞅变法使楚国日渐富强,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把“楚国”改为“泰国”

25、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把“西藏”改为“新疆”

26、唐朝进社会经济繁荣。

在农业生产方面,曲辕犁和翻车灌溉技术的发明、使用,促进了土地的开发,增加了粮食产量。

把“翻车”改为“筒车”

27、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苏轼,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把“苏轼”改为“关汉卿”

28、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清明上河图》。

把《清明上河图》改为“《窦娥冤》”

2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是“诗圣”李白的诗句。

把“李白”改为“杜甫”

30、春秋战国时,我国已开始使用铁器和牛耕,使集体耕作成为了可能,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把“集体耕作”改为“个体生产”

31、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个统一的朝代是北周。

把“北周”改为“隋朝”

32、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下设六部,分管具体行政事务。

把“中书省”改为“尚书省”

33、唐太宗时,西北各部首领纷纷拥戴他为他们共同的君主,尊称他为“赞普”。

把“赞普”改为“天可汗”

34、唐朝时,洛阳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

把“洛阳”改为“长安”

35、世界上现在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诗经》。

把“诗经”改为《金刚经》

36、第一次把火药配方记录下来的医药家是华佗,记录在《丹经》中。

把“华佗”改为“孙思邈”

37、唐太宗统治时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把“唐太宗”改为“唐玄宗”

38、成吉思汗完成蒙古统一大来,并建立了元朝。

把“元朝”改为“蒙古政权”。

39、忽必烈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郡县制度。

把“郡县”改为“行省”

40、南宋时,指南针经由日本人传到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把“日本人”改为“阿拉伯人”

41、南宋词人李清照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

把“李清照”改为“辛弃疾”

42、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

杨坚就是隋炀帝。

把“隋炀帝”改为“隋文帝”

43、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隋朝时期印制的《金刚金》。

把“隋朝”改为“唐朝”

44、明成祖杀掉丞相胡惟庸后,废除了实行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

把“明成祖”改为“明太祖”

45、明代,荷兰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沿海人民称他们为倭寇。

把“荷兰”改为“日本”

46、1662年,戚继光打败殖民者,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把“戚继光”改为“郑成功”。

47、明清时期,著名的古典小说有施耐庵的《水浒传》和罗贯中的《红楼梦》等作品。

把“罗贯中”改为“曹雪芹”或把“《红楼梦》改为《三国演义》”

48、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意在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一个多世纪。

把“一个”改为“半个”

49、《西游记》是根据北宋宋江起义的题材创作而成。

把“《西游记》”改为《水浒传》

50、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会议,推举忽必烈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

把“忽必烈”改为“铁木真”

51、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术。

把“雕版”改为“活字”

52、明朝末年,英国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

清朝初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把“英国”改为“荷兰”

辨析题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汉朝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中央政府正式统辖今新疆地区。

不正确,公元前60年,汉朝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中央政府正式统辖今新疆地区。

2、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推翻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

不正确,陈胜、吴广起义并没有推翻秦朝的统治,其作用是“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

3、中国社会进入近代以来,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日本。

不正确,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国。

4、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术是由北宋平民毕昇发明的。

不正确,毕昇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

5、清朝统治者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只是对少数民族上层进行册封。

不全面,措施还应包括平定少数民族上层的叛乱和抗击外来侵略等。

6、三国时期,为躲避战乱,北方人民开始南迁。

不正确,东汉末年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比较安定,为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号开始南迁。

7、东周开始于公元前7世纪70年代。

不正确,东周开始于公元前8世纪70年代。

8、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灌溉水利工程。

不正确,把“浇灌水利工程”,改为“灌溉防洪水利工程。

”灌溉和防洪是都江堰具有的双重功能。

9、《西游记》描述了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这些故事真实可靠。

不正确,《西游记》是神话小说,很多故事不可信。

10、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外来侵略的优良传统,在与外国侵略势力作斗争的过程中,曾经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小明同学把新学到的历史知识朝廷整理归纳,把戚继光、岳飞、郑成功等人物列为民族英雄。

不正确,岳飞不能算是民族英雄,因为中华民族内部战争中的杰出人物不能称为民族英雄。

11、唐太宗统治时期,社会生产继续发展,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有“贞观遗风”。

不正确,“贞观遗风”应该指的是唐太宗之后的事。

12、指南针一经发明,很快就应用到军事上。

不对,指南针首先应用到航海领域上。

13、遣唐使是日本派遣到唐朝的旅游使团,对日本社会发展影响不大。

不正确,遣唐使是由日本政府派遣的,主要是来学习的,对日本影响深远。

14、雍正时期,中央设立军机处,专门得理军事事务。

不正确,军机处还处理其他政务。

15、宋代时期,我国煤炭开采量居世界第一,但主要用于冶铁等手工业生产。

不正确,当时老百姓也用煤烧饭等。

16、元杂剧是一种把诗歌、音乐、舞蹈、宾白相结合,演出一个完整故事的戏曲艺术,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开始起步。

不正确,元杂剧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

17、清朝在伊犁、吉林、黑龙江、盛京、西藏等地设立将军,加强中央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不正确,西藏不设将军,设驻藏大臣。

18、《资治通鉴》对中国史学的发展影响不大。

不正确,《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可见影响很大。

19、元朝时,朝廷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市舶司”。

不正确,市舶司是南宁时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

20、宋代时期,中国誉为“瓷之国”。

这说明瓷器制作是当时唯一的手工行业。

不正确,“瓷之国”是对瓷器制作的赞美,而非只生产瓷器。

21、人们喜爱唐诗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唐朝留下最多的诗作。

不正确,主要是因为唐诗写作好才流传至今。

22、“太宗皇帝真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此诗句中的“长策”指的是民族政策。

不正确,这个“长策”指的是科举制度。

23、电视剧《西游记》深受青少年学生的喜爱。

有同学认为,那都是神话故事,一点都不可信。

不正确,唐僧有其人。

24、日本学习唐的先进的经济文化制度,但由于照抄照搬中国的制度,对日本社会的进步影响不大。

不正确,日本通过遣唐使学习中国,回国后积极传播,对日本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25、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唐朝在西藏设置行政机构进行有效管辖。

不正确。

这时的西藏还不属于中央政府。

八年级上册2015-05-20

(注:

小字的改错题为了解题,可以不用背!

改错题:

(考试说明2013年)

1、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创造中国乃至世界多项史上的纪录。

学过历史,我们知道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京九铁路。

它的建成曾经为中国工程界赢得了荣誉。

把“京九铁路”改为“京张铁路”

2、魏源编著的《奏定学堂章程》,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地理、历史和科技发展状况。

把《奏定学堂章程》改为“《海国图志》”

3、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廖仲恺独立团为北伐先头部队,率先北伐。

把“廖仲恺”改为“叶挺”

4、淮海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数量上的优势。

把“淮海战役”改为“辽沈战役”

八年级上册导学

5、《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之一,开放广州、厦门、杭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把“杭州”改为“福州”

6、夺回被英国侵占的伊犁,为近代中国人争一口气的人物是左宗棠。

把“英国”改为“俄国”

7、甲午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最后一次大规模侵略战争。

把“最后”改为“第”

8、在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

把“黄海海战”改为“威海卫战役”

9、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目的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把“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改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0、《海国图志》一书的主要观点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它的作者是林则徐。

把“林则徐”改为“魏源”

11、英美联军是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

把“英美”改为“英法”

12、台湾地区曾在1894年被日本割走,台湾同胞深受其害。

把“1894年”改为“1895年”

13、顽固派共筹建了三支海军,分别是北洋、南洋和福建海军。

把“顽固派”改为“洋务派”

14、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属于民用工业。

把“民用工业”改为“军事工业”

15、严复撰写的《天演论》一书,震动了当时的思想界。

把“撰写”改为“译述”

16、维新变法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把“维新变法运动”改为“辛亥革命”

17、胡适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对繁荣文学创作起了重要作用。

把“胡适”改为“陈独秀”

18、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是在洋务运动期间发布的。

把“洋务运动期间”改为“1904年”

19、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新青年》。

把《新青年》改为《定军山》

20、1895年春,康有为和梁启超发起的“公车上书”。

标志着“百日维新”正式拉开了序幕。

把“百日维新”改为“维新变法运动”

21、1905年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把“兴中会”改为“中国同盟会”

22、鲁迅创作的《阿Q正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把《阿Q正传》改为“《狂人日记》

23、1840年6月,法国般队侵入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把“法国”改为“英国”

24、康有为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称“太平军”,建立政权称为“太平天国”。

把“康有为”改为“洪秀全”

25、《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把“《马关条约》”改为“《辛丑条约》”

2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封建落后的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第一次较量。

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改为“鸦片战争”

27、剪发辫发生在洋务运动之后。

把“洋务运动”改为“辛亥革命”

28、1935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把“1935年”改为“1936年”

29、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现代史的开始。

把“中国现代史”改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30、1922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把“1922年”改为“1921年”

31、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周恩来担任校长。

把“校长”改为“政治部主任”

32、秋收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动派的第一枪,它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把“秋收正义”改为“南昌起义”

33、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第一军。

把“第一军”改为“第四军”

34、1919年初,法、英、美等国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代表提出的合理提案遭到和会拒绝,由此,引发了新文化运动。

把“新文化运动”改为“五四运动”

35、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在“民主主义革命”前加一个“新”字

36、1927年4月18日,汪精卫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统治。

把“汪精卫”改为“蒋介石”

37、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初步形成,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

把“第一次”改为“第二次”

38、1937年,日本侵略军向卢沟桥发动突然袭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把“九一八事变”改为“七七事变”

39、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论持久战》的报告。

把“《论持久战》”改为“《论联合政府》”

40、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中华民族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把“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改为“抗日争战的胜利。

41、七七事变之后,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把“七七事变”改为“九一八事变”

42、田汉词、聂耳曲的《黄河大合唱》,是一首不朽的民族战歌。

把《黄河大合唱》改为“义勇军进行曲”

43、台儿庄战役,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把“台儿庄战役”改为“百团大战”

44、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向山东解放区发起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

把“山东解放区”改为“中原解放区”

45、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东北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

把“东北野战军”改为“晋冀鲁豫野战军”

46、重庆谈判中,国共两党全部达成协议,最后签署了《双十协定》。

删掉“全部”两字

47、林彪、罗荣桓指挥西北野战军,发起了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

把“西北野战军”改为“东北野战军”

48、九一八事变中,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民放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了。

把“九一八事变”改为“七七事变”

辨析题(考试说明例题2014年)

1、鸦片战争是封建落后的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较量,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不正确。

五四运动才是中国新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三权分立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

不正确,三权分立是启蒙运动时期提出的思想,孙中山借鉴这种思想,并加以改造,提出自己的思想。

3、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不正确。

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4、“九一八事变”又称为“卢沟桥事变”,这一事变唤醒了一个民族,中国人开始了一场伟大的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不正确,“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当时国民党蒋介石实行的不抵抗政策,未能使之成为全国性抗日战争的起点。

(考试说明练习题2014年)

5、1956年底,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2011中考题)

不正确,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6、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终于结束。

不正确,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中国的封建制度一直到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时才被废除。

7、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不正确,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8、抗战全面爆发后,蒋介石仍然一直坚持不抵抗政策。

不正确。

因为抗战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

9、中国近代史上,美国发动了第一次对华侵略战争,从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不正确,近代史上第一次发动侵华战争的是英国。

10、南京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全歼国民党残余部队,解放全中国。

不正确,国为国民党有部分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11、黄埔军校的全称是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这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

不正确,黄埔军校于1924年成立,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创办的。

12、辽沈、淮海、平津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战略大决战。

其中基本上解放华北全境的战役是辽沈战役。

不正确,基本上解放华北全境的是平津战役。

八年级上册导学

13、《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从此,古老的中国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不正确,不是“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旋涡”。

因为中国失去了独立的发展道路,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4、太平天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不正确。

太平天国只是动摇清政权,而没有推翻它。

15、《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不正确,《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的工具。

16、鸦片战争的爆发完全是由于清政府的无知所导致的。

不正确,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国急于打开中国市场。

17、《南京条约》规定开放整个香港岛为通商口岸。

不正确,条约的内容是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而不是开放。

18、戊戌变法最终由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海外而宣告失败。

不正确。

戊戌变法主要是因为慈禧太后的镇压而失败的。

19、戊戌以失败而告终,没有给后人留下任何成果,不值得纪念。

不正确,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

20、中华民国临时政令成立后,人们尊称孙中山为“孙中山大人”。

不正确,把“大人”改为“先生。

”孙中山是一个民主主义者,不会接受这一称呼。

21、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从而促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不正确,洋务运动促进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着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终于结束。

不正确,封建帝制与封建制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华民国的成立只是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

23、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不正确,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是鸦片战争,因为它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24、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伟大旗帜,从此,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不正确,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只是进入一个新阶段。

25、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提倡文学革命。

不正确,文学革命只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一部分。

26、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不正确,中华民国于1912年就成立了。

27、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主要是因为会议彻底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所有问题。

不正确,这次会议主要是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8、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运动取得胜利奠定基础。

不正确,只是为北伐胜利进军奠定基础。

29、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不正确,这次会议主要是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0、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同时,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不正确,抗日战争并不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31、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标志。

不正确,五四运动才是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

32、重庆谈判中,国共双方没有达成任何协议,谈判破裂,不欢而散。

不正确,双方达成了《双十协定》。

33、1947年3月,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在毛泽东、周恩来的率领下撤离延安。

有人认为此举不妥。

不正确,这一做法是保存实力,为日后的胜利奠定基础。

34、“大军合力战淮海”,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国民党政权倾刻瓦解。

不正确,国民党政权瓦解是在渡江战役之时。

35、和平解放北平最关键取决于在平津战役中采取了“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战略方针。

不正确,北平和平解放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6、俄国当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所以成为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不正确,俄国并不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37、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抗日战争,中国战胜,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不正确,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38、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成为救治中国的唯一出路。

不正确,新文化运动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

39、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不正确,辛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