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特大桥上承式移动模架制梁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5922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2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铁特大桥上承式移动模架制梁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铁特大桥上承式移动模架制梁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铁特大桥上承式移动模架制梁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铁特大桥上承式移动模架制梁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铁特大桥上承式移动模架制梁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铁特大桥上承式移动模架制梁方案.docx

《高铁特大桥上承式移动模架制梁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铁特大桥上承式移动模架制梁方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铁特大桥上承式移动模架制梁方案.docx

高铁特大桥上承式移动模架制梁方案

目       录

 

1编制依据

1.1编制依据

1.1.1石武客运专线湖北段TJⅠ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1.2石武客运专线湖北段TJⅠ标段桥梁施工图;时速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双线)图跨度:

31.1m、23.1m,图号:

通桥(2008)2322A-Ⅵ、Ⅶ等相关文件及审核情况。

1.1.3国家、铁道部现行的有关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

1.1.4本单位现有施工经验和施工水平。

1.1.5MZ900S型移动模架说明书。

1.2采用的规范及标准

TB10424-2004铁路混凝土及砌体工程施工规范

TZ213-2005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

TB10424-2003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时速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桥面附属设施图

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粱暂行技术条件

1.3编制原则

(1)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

在编制方案时,认真阅读核对所获得的技术设计文件资料,了解设计意图,掌握现场情况,满足设计标准和功能要求。

(2)遵循“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确保质量”的原则。

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安排各项施工活动和设备配置,并严格按照合同文件要求采用的施工规范、标准、安全操作规程,从制度、管理、方案、资源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及安全。

(3)强化组织指挥,加强管理,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

(3)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动态管理。

(4)重视生态环境,遵循施工生产与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

在施工期间及竣工通车后保证不发生水土流失,保证不破坏当地环境。

(5)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施工方案中,坚持施工技术先进、施工方案可行、重信誉守合同、施工组织科学合理、按期优质安全高效、不留后患。

1.4编制范围

小邓家湾1#大桥和小邓家湾2#大桥的梁部施工。

2工程概况

由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石武线二项目部施工范围为DK1066+325~DK1081~170段,全长14.185m。

现浇简支梁高3.05m,跨度分别为23.1m、31.1m,梁顶宽12m。

二项目部现浇梁主要在蒋家楼隧道以南至山背冲明洞段的10座桥梁,共计84孔,其中有50孔采用移动模架施工,34孔采用支架法现浇。

MZ900S型上行式移动模架主要施工施工小邓家湾1#大桥(13孔)和小邓家湾2#大桥(10孔,其中2孔24m),共计23孔梁。

小邓家湾1号大桥中心里程:

DK1077+172.66,全长438.77m,全桥孔跨布置:

2(13-32)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双线简支箱梁,梁体现浇,钻孔桩和明挖扩大基础,圆端型实体桥墩和圆端型空心桥墩,空心桥台;固定支座位于每孔梁郑州端,桩基按摩擦桩设计。

小邓家湾2号大桥中心里程:

DK1078+197.97,全长324.62m,全桥孔跨布置:

2(2-24+8-32)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双线简支箱梁,梁体现浇,钻孔桩及扩大基础,圆端型空心、实体桥墩,空心桥台;固定支座位于每孔梁郑州端,桩基按柱桩设计。

2.1地理位置

小邓家湾1#大桥和小邓家湾2#大桥位于孝感市所辖的大悟县高店乡境内。

2.2自然地形地貌特征

石武铁路客运专线DK1066+325~DK1081~170段穿越大别山脉西段,属低山及丘陵地貌,沟谷纵横交错,北东向、北西向沟谷较发育,地形险峻,自然坡度25°~40°,地势起伏较大,植被发育,地面高程150~600m,相对高差100~400m。

2.3工程地质、水文及气象特征

湖北省境内属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冬季受西北冷气团影响,夏季受东南、西南季风控制,具有冬冷夏热、冬干夏湿、温和多雨、无霜期长、光照充足的特征。

全年平均气温在16~18℃之间。

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为32.5℃,极端最高气温43℃,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为6.8℃,最高气温-3℃左右。

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毫米左右。

最大风速可达20米/秒。

湖北省境内雨季期5个月,集中在每年的4~8月间。

洪水由暴雨形成,洪水特征与暴雨关系十分密切,长江流域汛期平均降雨量占全年平均降雨量的46.7%,洪水多集中在7月份。

2.4技术指标及主要工程数量

2.4.1主要技术指标

①梁跨:

31.1m、23.1m;

②梁高:

3.05m;

③设计速度:

200km/h及以上,基础设施350km/h;

④梁宽:

12.0m,双线;

⑤建筑限界:

轨面以上净高7.25m,中心外侧净宽2.44m。

⑥轨道结构:

适用于CRTSⅡ型板。

2.4.2主要工程数量(每孔)

跨度23.1m简支梁:

梁体C50混凝土260.26m3;梁体钢筋Q2351.57t,HRB33544.087t;钢绞线фj15.2计4.3t。

跨度31.1m简支梁:

梁体C50混凝土334.71m3;梁体钢筋Q2352.267t,HRB33556.056t;钢绞线фj15.2计9.9t。

3施工方法及工艺

3.1MZ900S型移动模架概况

3.1.1MZ900S型移动模架优点

采用MZ900S型移动模架进行桥梁施工,该移动模架为上行式(下行式另附方案)。

主要以下优点:

上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具有下列优点:

①采用上形式移动模架造桥机能自行完成支腿过孔移位,无须地面其它辅助吊机设备,机械化程度高,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②主梁两侧挑梁顶部设置防雨、防晒顶棚,能保证移动模架造桥机全天侯工作,以提高造桥机总体工作效率,确保总工期的要求。

③当通过连续梁或连续刚构等桥间转场时,只需展开侧模架和底模,即可方便通过,减少整机拆除工作量,提高转场作业效率。

④主梁及模架采用对称设计原理,只需调换前导梁、前后支腿及辅助支腿安装位置就能满足双向施工的要求。

⑤主梁及支腿结构无须改造即能满足32m整孔节段拼装箱梁架设工艺,综合利用率高。

3.1.2MZ900S型移动模架主要技术参数

①一次现浇梁片重量:

约900t;

②现浇梁片:

32.6m(及24.6m等高)铁路客运专线双线整孔箱梁;

③整机自重:

450t

④整机纵移速度:

0.5m/min;

⑤整机功率:

50kw(不含混凝土箱梁施工用电);

⑥工作时支点最大支反力:

5805KN

⑦整机外形尺寸:

62.5m(长)×20.6m(宽)×5.6m(桥面以上高);

⑧平均施工速度:

12天/孔(施工熟练后可达11天/孔);

⑨适应曲线半径:

R>2000m;

⑩适应纵坡/横坡:

2%/2%;

3.1.3工艺流程图

 

 

3.2MZ900S型移动模架主要结构及功能

本移动模架造桥机分为承重主梁及其导梁、前后支腿、纵移辅助支腿、挑梁和吊臂及轨道、外侧模板及底模、底模架及吊杆、外侧模架、拆装式内模、模架防护棚、爬梯及走道结构、液压及电气系统等几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承载结构体系。

详见《MZ900S型移动模架造桥机总图》。

工作原理:

主梁在支承油缸及托辊轮箱的作用下,可实现升降及纵移动作;模架及模板在模架开启机构的作用下完成底模架横移开启及闭合的动作;模架通过挑梁、吊臂及吊杆悬挂在主箱梁底面,利用可调撑杆调节模板的预拱度,按设计要求调整梁底的线型高程。

3.2.1承重主梁及导梁

承重主梁及导梁结构及分节情况见下图3-1。

①钢箱梁

承重主梁含5节(8m+3×7m+8m)承重钢箱梁(图中1、2、3号主梁)、1节2.5m辅助钢箱梁(图中6号主梁)和5组接头(图中B1、A1、A2、A3、A4接头),各节间以双拼接板+精制螺栓连接,单节最大重量19.8t。

箱梁采用Q345B钢制造,宽2500mm,高3200mm,下翼缘设2根80mm(宽)×50mm(高)轨道方钢,供整机纵移使用,轨道方钢中心距2400±2mm;腹板根部设有吊挂角钢及加劲,作为支腿吊挂的轨道,同时起到保证腹板根部的在轮压作用下局部不发生变形。

主梁一般载面见图3-2。

辅助钢箱梁横截面见图3-3。

主梁牛腿安装截面见图3-4。

辅助支腿箱内填充沙袋25吨作为整机纵移过孔时的配重,以保证纵移过孔纵向抗倾覆稳定系数大于1.6。

②导梁

导梁(图3-1中的4、5号梁)由2节11.5m长空腹箱形梁组成,为辅助整机过孔的结构。

各节间以双拼接板+精制螺栓连接,单节最大重量15t。

导梁是整机过孔纵移过程中重要的受力结构,在纵移过孔

过程中,导梁结构正负弯矩交替出现,容易造成接头螺栓松动

故要求在前三次过孔前务必对导梁螺栓进行全面复拧,以后施工

中经常检查。

导梁截面面图3-5。

3.2.2MZ900S型移动模架造桥机前支腿

前支腿支承于主梁前端、施工跨的前墩处,为整个造桥机的前端支点,主要包括以下部件:

①立柱;②横梁;③滑动横梁;④托辊轮箱;⑤支承油缸;⑥吊挂装置;⑦垫块;⑧剪刀撑;⑨斜拉索等。

①立柱

前支腿有两根箱形支腿立柱支承于施工跨的前墩,将主梁支承于工作标高,其中心距为3300mm,上、下部分别与支腿横梁和支腿垫块栓接,两立柱间由剪刀撑联接为整体,见图3-6。

②横梁

支腿立柱上部安装前支腿横梁,横梁为箱形结构。

其上部有一可滑移的横梁,横梁上设置有横移油缸,可推动滑梁横向移动,以适应曲线箱梁施工的需要。

横梁结构见图3-7。

③滑动横梁

滑动横梁位于支腿横梁上部,箱形结构,其上部有支腿油缸座、托辊轮箱支座等机构,下部设置有铜质滑板,通过横移油缸作用,滑梁可横向移动。

滑梁结构见图3-8。

④托辊轮箱

共两组,安装于滑动横梁两侧。

一组托辊轮共有四只钢制轮,支承于大轮箱支座上,由此二组托辊形成桥式支承,可保证各轮均等受力。

托辊轮箱外侧设有两组支腿走行吊挂轮导向套及销轴,以便转移支腿至指定位置。

托辊轮箱结构见图3-9。

⑤支承油缸

支承油缸,位于造桥机主梁牛腿和支腿横梁之间。

其结构型式有别于普通液压油缸,为旋转螺母式双作用油缸。

工作时,它支承于主梁牛腿和支腿滑动横梁之间。

支承油缸结构见图3-10。

⑥吊挂装置

支腿走行吊挂轮:

见图3-11。

前支腿共四组此吊挂轮,由吊杆和钢轮箱铰接组成,两个一组分别吊挂于两大轮箱外侧导向套内。

在过孔作业时,支腿油缸收回,走行吊挂轮下落至指定位置,穿入吊杆与导向套之间的联接销轴,使之与大轮箱联为一体,便可吊起整个前支腿并走行至下一施工桥墩处。

支腿吊挂轮属从动机构,靠纵移机构的卷扬机牵引来移位。

吊杆两侧还设置有一对导向轮,可保证吊杆平直地滑动。

吊挂板:

见图3-12。

位于滑梁与横梁之间,其下部分与横梁由紧固螺栓联接,为永久性联接;其上部通过压板与滑动横梁发生关系:

一方面,在正常的施工作业时,可作为吊挂装置和压紧装置,以保证施工作业各部件的位置关系,此时应将吊挂板压板上的锁定螺栓拧紧压死;另一方面,是作为滑动横梁横向滑移时的导向机构。

⑦垫块

在立柱下端设置有上下两层钢垫块,上层垫块高度200mm,下层垫块高400mm。

为方便转运,每个立柱垫块分为四块。

施工安装时应注意垫块的安装顺序,按要求施工前墩顶预埋件。

⑧剪刀撑

前支腿立柱间由一组剪刀撑联接起来,以增强支腿立柱的横向刚度。

⑨斜拉锁

3-13:

前支腿斜拉锁

为抵消主梁过孔走行时对前支腿产生的水平力,保证支腿稳定,在前支腿横梁与墩顶预埋件之间设置了四根斜拉索。

斜拉锁主体为起重链条,每根链条之间有一个螺旋扣,可通过适当调节螺旋扣长度为张紧链条。

斜拉锁仅在过孔作业时使用,墩顶散模安装前可拆除其下端联接座,将其收起存放。

3.2.3后支腿

后支腿支承于主梁尾部、已建成箱梁的前端顶面,为整机浇筑混凝土施工时的后支点,其上部与前支腿的上部基本相联系同,主要包括①横梁②滑动横梁③托辊轮箱④支承油缸⑤吊挂装置⑥垫块等结构。

后支腿的滑动横梁、托辊轮箱、支承油缸、吊挂装置与前支腿完全相同,仅横梁和垫块有所不同。

①横梁

后支腿横梁长度大于前支腿横梁,因为它的支点跨度大于前支腿,除此之外,两支腿结构基本相同。

横梁结构见图3-14。

②垫块

后支腿垫块分为四组独立的小块,以便于转运,垫块高210mm,横梁两侧各两个,通过螺栓联接,将横梁支承于桥机或桥台胸墙顶面。

后支腿转移前应将垫块分别拆除,以让出一定的净空。

垫块见图3-14。

3.2.4辅助支腿

辅助支腿只用于造桥机整机过孔作业工况,由支腿、滑靴、支腿纵移机构、顶推油缸、支腿油缸等组成。

①支腿:

共有两组,以六米跨度支承于主梁尾部,是整机过孔时的后部支点,支腿下部槽内安装有滑靴。

支腿结构见图3-15。

②滑靴:

矩形钢箱结构,整体可在顶推油缸控制下在支腿下滑槽内水平前后滑动,与支腿油缸配合,分别完成支承、滑移、回位等动作。

滑靴结构见图3-15。

③前后支腿纵移机构:

采用无极绳卷扬机为动力,是前后支腿转移到下一个施工站位的操作机构。

④辅助支腿油缸:

与滑靴交替支承主梁尾部,来配合完成整机过孔的动作。

辅助支腿油缸与前后支腿的支承油缸结构完全相同。

⑤辅助支腿纵移油缸:

双作用油缸,行程为800mm,推力、拉力分别为502.6KN和265KN。

油缸两端分别与支腿和滑靴铰接。

此油缸与辅助支腿油缸配合来完成辅助支腿油缸配合来完成辅助支腿的过孔移位。

3.2.5挑梁、吊臂及轨道

挑梁和吊臂是造桥机重要的传力结构,负责悬挂整机模架、模板等混凝土成型结构。

过孔走行过程中,挑梁和吊臂悬挂所有外模板及模架;混凝土施工状态,为吊杆分担部分模架、模板及混凝土重量,并传递至造桥机主梁。

为满足桥位上钢筋及混凝土施工小起重量吊装工作的需要,在挑梁下弦悬挂5吨电动葫芦轨道。

①挑梁

挑梁为三角形桁架结构,安装在造桥机主梁的两侧,纵向2.5米间距的相邻两根为一组,每组中间设有竖向及水平联结系。

整个造桥机含挑梁系统10组,上下游各5组,每组中心距7米。

每组挑梁由4个点与主梁联结,上下弦各2个点,其中上弦与主梁相应部位铰接,下弦为端板与主梁腹板栓接。

挑梁竖向及水平联结系均为焊接桁架结构,与挑梁间为螺栓联结。

②吊臂

吊臂为焊接空间桁架结构,纵向间距为2.5m的两片主桁架通过空间联结系杆件组成整体。

吊臂是重要的传力构件,同时具有整机模架模板预拱度调节及整体横向微调的功能。

吊臂上部与挑梁通过销轴连接,内侧中间节点与挑梁下弦弯折点间设有斜向可调撑杆,可实现侧模架及侧模在横向整体微调。

吊臂下端通过可调撑杆、调节螺杆及小斜撑等调节机构吊挂侧模架,可实现侧模架在竖直方向整体调节,方便地实现模架及模板预拱度的设置。

③电动葫芦吊挂轨道

挑梁下弦安装有纵向的电动葫芦吊挂轨道,用于安装5t电动葫芦,以完成钢筋、内模等施工的小起重量吊装工作。

轨道采有用136a热轧普通工字钢,上下游各一根,中心距6m,以螺栓吊挂安装在挑梁下弦相应部位。

3.2.6外模

整台造桥机的外模包括底模、侧模、墩顶散模和端模。

①底模

底模是箱梁混凝土的直接支承及成型体系,由8mm面板和型钢组焊而成,底模在纵桥向和横桥向均与底部模架对应分块制造,其中横桥向对接处设置有拼接板,现场拼装时要用螺栓将底模板以及拼接板、底模架的连接桁架连接起来。

为使底模开启方便并能调节预拱度,在纵桥向两相邻模板间留20mm的缝隙,施工时可用木条填充,再用腻子抹平。

除拼接板外外,底模的封板及肋板上的螺栓孔与底模架顶面的螺栓孔间也有螺栓连接固定,以利于脱模及过孔。

底模外侧底部连接有油缸耳座,开模油缸筒上的销轴固定在油缸耳座上。

②侧模

侧模包括腹板模板、翼板模板以及异形模板、末跨施工异形模板,其中末跨施工异形模板为24m梁施工专用模板,它们均由8mm面板和型钢组焊而成,腹板模板和翼板模板在纵桥向和横桥向均与底模及侧模架对应分块制造,异形模板、末跨施工异形模板与墩顶散模对应分块制造。

为脱模方便及调节预拱度的需要,在纵桥向两相邻模板间留4mm的缝隙,施工时可用木条或海绵填充,再用腻子抹平。

腹板模板、异形模板及未跨施工异形模板与侧模架下弦杆之间设有螺旋支承,以利于调节模板的位置及抵抗浇注混凝土时的侧压力。

翼板模板、异形模板及未跨施工异形模板与侧模架上弦杆之间设有可调撑杆,用于调节模板的角度。

翼板模板、异形模板及未跨施工异形模板的外缘面板上有螺栓孔,这些螺栓孔与端模8、9的螺栓孔连接。

③墩顶散模

墩顶散模由5mm面板和钢板肋组焊而成,考虑到方便拆装,墩顶散模均分成小块制作,分配梁共分为两层,两层之间通过垫块连接,底层分配梁与桥墩顶面预埋件的螺杆相连。

散模和支承于支座垫石上,该支承由现场自行设置,要保证支承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④端模

端模由5mm面板和型钢、钢板肋组焊而成,按使用的梁型不同,端模分为32m箱梁端模和24m箱梁端模。

为适应施工需要及满足运输要求,端模分块制造,端模节段之间通过螺栓相连。

3.2.7底模架及吊杆

造桥机的模架系统包括底模架和侧模架,是箱梁混凝土的直接支承体系。

工作时,左右两组底模架用8.8级精制螺栓对拉,形成整体。

底模架的上弦杆通过吊杆吊挂在挑梁下弦节点上,其上弦最外侧两个节点设置有吊挂滚轮,吊挂滚轮与侧模架的下弦杆连接,实现底模架的横移开启。

造桥机过孔时,底模架对位螺栓解除,拆除吊杆,底模架以侧模架的下弦杆为依托通过液压系统向外顶推滑动,到达理想位置后与侧模架临时固定。

①底模架

底模架共8组,左右各4组,左右两组之间通过8.8级精制螺栓对拉连接成整体,构成一个工作单元。

底模架外侧通过吊挂滚轮吊挂在侧模架的下弦杆上,内侧通过吊杆吊挂在挑梁上。

每组底模架由2片主桁架、3片连接桁架连接成整体,构成空间桁架结构。

主桁架和连接桁架顶面均有螺栓孔,这些螺栓孔与底模封板、拼接板的螺栓孔对照连接。

当造桥机纵移过孔时,先后拆除吊杆和左右底模架之间的对接法兰螺栓,再拆除腹板模板与底模之间的连接螺栓,此时底模架由吊挂滚轮支承,在液压油缸的作用下,底模架相对侧模架的下弦杆向外滑移,实现了底模架向左右开启,每组底模架的滑移距离为4.5m。

1个底模架工作单元相对于侧模架有两个滑道(滑道中心距离为4.5m),由于安装偏差、吊挂滚轮摩擦阻力存在差异等原因,滑移过程中要有专人观察,若出现偏位情况,应马上停止液压油缸操作,使用辅助工具配合液压油缸对底模架进行纠偏,以免因吊挂滚轮别卡而继续操作导致模架杆件变形及吊挂滚轮损坏。

现场拼装时应注意先将底模架吊挂滚轮套在侧模架下弦滑道内,然后再安装侧模架端部油缸支座结构。

②吊杆

吊杆是附属在挑梁上的传力构件,顶端与挑梁间用销轴相连,下端与底模架上弦锚固。

为便于安装、拆卸,吊杆分为上、中、下本节,其中中节和下节完全相同,设计带有安装时向上的标志,安装过程中要注意将有标记的一端向上。

吊杆的上、中、下三节间通过连接器连接,连接器腹板上开有圆孔,现场使用时可以使用圆钢插入圆孔,以固定连接器。

吊杆拆除时,上节不动,旋动中、下节的螺母即可。

吊杆的螺杆及螺母材质均为40Cr,并经过调质处理。

3.2.8侧模架

侧模架共10组,每组侧模架由主桁架、连接桁架连接成整体,构成空间桁架结构。

因靠近梁端处腹板模板可调撑杆的角度略有差异,所以主桁架上与可调撑杆连接的耳板焊接方向有差异,故主桁架分为A型和B型两种,侧模架也因此分为A型和B型两种(靠近混凝土箱梁端部的为B型)。

侧模架上弦杆通过上弦杆通过销轴及可调撑杆与吊臂连接。

侧模架上、下弦杆均设置有可调撑杆,分别支承翼板模板和腹板模板,下弦杆靠近腹板模板端还设置有螺旋支承,螺旋支承的螺杆部分相对于侧模架可以水平移动,以调节模板的位置并辅助拆模。

此外,侧模架下弦杆靠外侧部位与油缸支座相连,开模油缸的活塞杆端头用销轴固定在油缸支座的耳析能上能下。

3.2.9拆装式内模

造桥机内模采用拆装式组合钢模板结构体系,按使用部位的不同,32m混凝土箱梁所用内模划分为标准节段、吊杆节段1、吊杆节段2、过渡节段1、过渡节段2及加厚节段。

24m混凝土箱梁所用内模分为标准节段、吊杆节段1、吊杆节段2、过渡节段1、过渡节段2、加厚节段、增加节段、新制模板1和2,其中除增加节段和新制模板1、2为新制部分外,其余均倒用32m箱梁的相关节段。

除使用上述钢模板外,过渡段2、吊杆段2的局部使用了木模,该木模由现场自行设置。

内模设有模板带、可调撑杆和水平撑杆,以承受混凝土荷载及便于内模的调整定位。

模板与模板带之间、可调撑杆与模板带之间以及可调撑杆与水平撑杆之间均采用螺栓连接。

3.2.10模架防护棚

主梁两侧挑梁顶部设置防风、防雨、防晒的顶棚,能保证移动模架造桥机全天侯工作,以提高造桥机总体工作效率,确保工期的要求。

3.2.11爬梯及走道

为方便施工人员通行及操作,MZ900S型移动模架造桥机在挑梁、模架等结构上设置了8条纵向通长的人行走道,并在前后两端通过若干爬梯及平台连通。

3.3预埋件

为满足造桥机工作要求,需在已建成主体结构上设置预埋件(墩身、垫石在施工时已埋设)。

根据安装位置及施工阶段的不同,将预埋件共四种,分别为

(1)墩顶预埋件;

(2)标准跨施工后支腿桥面站位预埋件;(3)未跨施工前支腿桥台顶面站位预埋件;(4)首跨施工后支腿台顶面站位预埋件。

3.3.1墩顶预埋件

墩顶预埋件按其形状不同分为2种,分别称这为预埋件1、预埋件2。

预埋件1平面上总体为“L”型,安装在墩顶:

预埋件2平面上总体为“[”型,安装在支承垫石顶面。

墩顶预埋件功能有三:

(1)安装固定造桥机前支腿立柱。

位于墩顶前方的预埋件1、2结合墩顶垫块用于安装固定造桥机前支腿。

(2)安装固定造桥机墩顶散模。

墩顶前后的预埋件1兼作墩顶散模安装固定的预埋件,后方的预埋件在本跨使用,前方的预埋件在下一跨使用。

(3)安装固定前支腿斜拉锁联结座。

墩顶后方的预埋件可用于造桥机纵移过孔时前支腿斜拉锁下端联结座的安装固定。

3.3.2标准跨施工后支腿桥面站位预埋件

后支腿桥面预埋件在前一跨箱梁前端桥面安装,用于标准跨施工造桥机后支腿安装固定。

每跨需该种预埋件4件。

3.3.3末跨施工前支腿桥台顶面站位预埋件

末跨施工时,造桥机前支腿拆除立柱,支腿横梁直接支承在桥台胸墙顶面,该预埋件用于与前支腿横梁安装固定。

每跨需该种预埋件4件。

另外,桥台台身顶面仍设置有“L”型的墩顶预埋件1,用于末跨施工时造桥机前方墩顶散模的安装固定。

3.3.4首跨施工后支腿桥台顶面站位预埋件

首跨施工时,造桥机后支腿安装在桥台胸墙顶面,该预埋件用于与后支腿安装固定,其结构与桥机预埋件相同。

每跨需该种预埋件4件。

另外,桥台台身顶面仍设置有“L”型的墩顶预埋件1,用于首跨施工时造桥机后方墩顶散模的安装固定。

3.4移动模架组拼

移动模架造桥机采用支架法拼装,在搭建好的临时支架上逐节吊装造桥机主梁并拼接,主梁拼接完成后吊装挑梁、模架及模板等结构。

临时支架现场自行设计安装,要求:

每个支架承载力不小于25吨,沉降小于10毫米;根据需要拉设横向缆风绳;根据需要在支架顶设置调节千斤顶。

造桥机拼装单件最大起重量约19.8吨。

根据现场施工环境及条件的不同,有两种不同的拼装方案可供选择,分别为桥位上拼装和路基上拼装。

如首跨处在桥隧相连处,即桥台后方即为隧道口,则可采取桥位上拼装方案;如首跨桥台(或桥墩)后方为路基(大于30m长度即可)或已建成桥梁,则可采取路基上拼装方案。

3.4.1桥位上拼装

桥位上拼装造桥机的程序为:

在前墩安装前支腿,桥台处安装后支腿,按要求搭建临时支架→逐节吊装跨内1、2、3号主梁及后端6号主梁→逐节悬臂拼装4、5号主梁→拼装挑梁及模架模板结构→拼装走道等附属结构→完善液压电气等并调试→检查验收后投入使用。

桥位上拼装是在首跨施工的位置上拼装造桥机。

具体见附图1

主要步骤如下:

①按图中位置搭建临时支架,并根据需要拉设缆风绳;在桥台顶安装造桥机后支腿,并与预埋件锁定;在前墩顶安装造桥机前支腿,并与预埋件锁定,支腿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