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全部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5890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8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全部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全部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全部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全部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全部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全部新.docx

《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全部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全部新.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全部新.docx

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全部新

 

ISO14001内审员培训目录

一、

术语及定义……………………………………………………………………

1

二、

如何进行内部环境审核………………………………………………………

3

2.1内审的目的与范围………………………………………………………

3

2.2内审的基本原则…………………………………………………………

3

2.3内审的形式………………………………………………………………

3

2.4内审的过程与方法………………………………………………………

4

2.5确定不符合项和编写不符合报告………………………………………

9

2.6审核的控制………………………………………………………………

11

三、

ISO14001标准与审核要点…………………………………………………

12

四、

审核案例剖析——常见缺陷…………………………………………………

24

五、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36

5.1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区分……………………………………………

36

5.2环境保护法律介绍………………………………………………………

36

六、

污染的分类与定义……………………………………………………………

40

6.1空气污染的定义…………………………………………………………

40

6.2水污染定义………………………………………………………………

40

6.3废弃物之定义……………………………………………………………

40

64噪音之定义………………………………………………………………

41

6.5化学物质的传布…………………………………………………………

41

6.6主要环境污染种类………………………………………………………

41

一、术语和定义

组织:

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业、政府机构或社团,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否法人团体、公营或私营(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

相关方:

关注组织的环境绩效或受其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环境:

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环境管理体系(EMS):

全面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环境影响:

全部或部分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益或有害的变化。

环境因素:

一个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环境绩效:

一个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指标、控制其环境因素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结果。

持续改进:

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改进环境绩效。

污染预防:

采用防止、养活或控制污染的各种过程、惯例、材料或产品,可包括再循环、处理、过程更改、控制机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替代等(污染预防的潜在利益包括减少有害的环境影响、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

环境方针:

组织对其全部环境绩效的意图与原则的声明,它为组织的行为及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框架。

环境目标:

一个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如可行应予以量化。

环境指标:

直接来自于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环境绩效要求,它们可适用于组织或其局部,如可行应予以量化。

环境管理方案:

为明确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所制定的管理方案。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客观地获取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断一个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该组织所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一个系统化,并形成文件的验证过程,包括将这一结果呈报给管理者。

审核组:

被委派承担审核的一组或一名审核员,其中可包括技术专家和见习审核员。

环境审核员:

具备从事环境审核资格的人员。

受审核方:

受审核的组织。

审核结论:

审核员关于审核主题事项的专业判断或意见,它应基于并仅限于审核员根据审核发现所做的论证。

审核准则:

审核员用来作为参照,与所收集的关于主题事项的审核证据进行比较的方针、惯例、程序或要求。

审核证据:

关于事实的可验证的信息、记录或陈述。

审核发现:

将收集的审核证据与审核准则进行比较所得出的评价结果。

二、如何进行内部环境审核

2.1内审的目的与范围

(1)内审的目的就是改进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

具体实施应对照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准则,判断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确保组织环境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判断环境管理体系是否正确的实施和保持;发现环境管理体系中可予以改进的领域,并将其明确;评审以前审核的结果;向环境管理者报送审核结果。

内审的目的同外部审核的不同之处,不是在于指出不符合,而是基于对发现的不符合致力于改进。

(2)内审的范围内部环境审核的范围应覆盖组织所有认证范围的部门,范围大于等于认证范围,是对全部门、全要素的审核。

实施就是将其具体化,如明确组织的活动、产品、服务所涉及的范围及由此引起的重大环境因素和相关的环境影响。

将有重大环境因素和相关环境影响的部门作为重点审核对象。

并考虑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

2.2内审的准则:

审核员用来作为参照,与所收集到的关于该组织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证据进行比较的方针、惯例、程序或要求,如:

ISO14001标准;组织的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组织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为了确保审核的客观性,审核员应独立于他们所审核的活动,不应审核自己本部门的工作;依程序的规定和策划的安排,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

收集、分析、说明并记录所需信息,为审查和评价过程提供审核证据,以判定是否符合环境管理工作的计划安排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是否得到了正确的实施和保持以及改进的可能。

审核的结果应做好记录。

审核结束应编写内审报告交领导审批。

2.3内审的形式:

一是集中式审核,集中采用几天时间,分为几个内审小组审核所有部门、项目及要素。

优点为效率高,问题可集中解决。

二是滚动式,在一年内分段进行,覆盖所有部门、项目及要素。

二种形式都有其优缺点,组织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2.4内审的过程与方法

(1)内审准备阶段:

依程序所规定的审核计划的安排,审核组长应于审核前召集所有审核员进行审核前会议,互相交换信息及讨论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明确各审核员的职责范围,编制内审日程表、审核计划表,调查规定的要求如环境方针、环境手册、程序、标准及上次内审报告等,明确对象范围(设施、受审部门等),确定组织内的重大环境因素和相关环境影响等。

进行文件预审,编制检查表。

确认内审时间后,应提前2星期通知受审部门,以便受审部门安排好工作配合内审。

A审核计划的编制:

组织的审核计划在年初要制定年度审核计划。

年度审核计划要符合管理体系的要求及组织的实际情况。

一般来说,环境管理内部审核一年一次,但在以下特殊情况下应追加审核:

发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相关方有严重的抱怨、组织的领导层、隶属关系、内部机构及设施工艺等发生了重大改变;即将进行第二方、第三方审核。

内审计划的编制一般包括:

内审的目的、范围、审核准则、内审的时机和频次。

审核计划表的一般可依标准条款和部门二种形式进行编制(见例一、例二)。

审核计划表(例一)

受审核部门

制造部

编制日期

2000年3月10

审核日期

2000年4月8-9日

编制人

审核标准

ISO14001:

1996、环境管理体系文件、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审核组成员

组长:

王双庆

组员:

李宝钢、张学良

陈惠明

审核时间

甲班:

王双庆、李宝钢

乙班:

张学良、陈惠明

9:

00

首次会议

9:

30

环境因素一(4.3.1)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4.3.2)

11:

00

环境因素二(4.3.1)

目标和指标(4.3.3)

12:

00

午餐

13:

00

环境管理方案(4.3.3)

组织结构和职责(4.4.1)

14:

00

培训、意识和能力(4.4.2)

信息交流(4.4.3)

15:

00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4.4.4)

文件控制(4.4.5)

16:

00

审核组会议

17:

00

总结会议

9:

00

运行控制(4.4.6)

运行控制(4.4.6)

10:

00

应急准备和响应(4.4.7)

监测和测量(4.5.1)

……

……

……

……

……

末次会议

审核计划表(例二)

审核日期

2000年4月8-9日

编制人

审核标准

ISO14001:

2004、公司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审核组成员

组长:

王双庆

组员:

李宝钢、张学良

陈惠明

审核时间

第一组:

王双庆、李宝钢

第二组:

张学良、陈惠明

9:

00

首次会议

9:

30

总经理

企管办

10:

00

环境管理者代表

技术部

10:

30

质量部

制造部

12:

00

午餐

13:

00

安保部

制造部

……

……

……

……

……

总结会议

末次会议

B文件预审:

审核的文件主要是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包括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清单、环评报告及“三同时”验收报告、场区平面图、工艺流程图、内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等。

审核的要点:

文件内容是否覆盖所有要素、文件是否存在内部的逻辑性、连续性;文件是否有可操作性、适宜性;文件是否现行有效,是否符合文件控制要求。

了解体系情况,为编制检查表等工作文件作好准备。

C检查表的编制:

检查表的作用——保持审核目标比较清晰明确,保持审核内容周密完整,保持审核进度和节奏,减少审核员的偏见和随意性,审核过程的规范化。

检查表的编制方法——确认要求事项,确认为满足要求事项而展开的内容,确定检查项目,也可设定提问内容。

内审检查表(例一)

序号:

(A0)

编制人/日期

审核依据

ISO14000环境管理文件体系

受审部门

陪同人

审核人

要求事项

检查项目

提问

记录

是否适用

文件

审核

现场

审核

说明

1.大气污染

控制

确认法定排放标准值、内部排放标准值

 

确认控制体制、职责

 

确认污染源

(烟、尘排放及处理)

 

确认设备的保养

 

……

排放标准是多少

何处决定的

何时决定的

谁负责

决定在哪里

何时决定的

怎样决定的

在哪里

谁确认的

何时确认的

谁进行设备保养

何时进行

怎样进行

有记录吗

……

 

 

 

 

确定法规是否有变化

问管理者代表

 

查看一览表

现场确认

询问负责人

查看记录

2.水污染控制

确认有什么样的报告体制

 

确认法定排放标准及内部排放标准

 

确认控制体制职责

何时报告

谁报告的

报告到何处

怎样报告

排放标准是多少

何处决定的

何时决定的

谁负责

决定在哪里

何时决定的

怎样决定的

 

 

……

……

……

内审检查表(例二)

序号:

(A0)

被审核部门

审核依据文件

ISO14000环境管理文件体系

陪同人

审核人

日期

序号

要素条款

应查

项目

结论

备注

证实

内容

1

4.2环境方针

*组织是否建立了与其活动、产品、服务相适应的环境方针

*环境方针是否由最高管理者参与制定、批准

*环境方针是否授权某人监督与实施

*环境方针是否对组织的目标和指标给予指导

*环境承诺是否符合组织的实际情况

*环境方针是否反映了组织保护环境的基本准则和指导原则

*环境方针是否已经以某种形式被公众所获取

*环境方针是否被员工所理解

2

4.3.1环境因素

*组织识别环境因素的程序是否正确

*组织识别环境因素的程序能否满足和适应现场的客观存在

*该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是否产生某些重大环境影响

*该组织是否具备评价新项目环境影响的程序

*该组织的现场是否有特殊的环境要求

……

(2)实施阶段:

首先向受审部门说明内审的目的、要求,然后根据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抽样审核,通过现场检查、提问等方式,收集审核证据,决定不符合项,编制内审报告。

其过程如下:

A.首次会议:

和受审核部门沟通,介绍内审员、内审目的和范围、协商实施办法、确认总结会议和末次会议时间。

B.审核实施:

向受审者说明内审宗旨,根据检查表实施审核,通过观察、提问并验证受审者的回答,检查文件记录来收集证据,判定不符合,请受审部门负责人确认。

观察——通过观察收集证据。

提问——可按重要程度、业务流程、场所顺序、时间顺序来进行。

提问方式——开放式的问题(容易回答,可获得大量信息,过程流畅,受被审者控制)、封闭式的问题(截断受审者,获得特定的信息,有压力感,审核者控制)、引导式的问题(引导受审者按所设定的内容收集证据)、多重式的问题(多重问题放在一起,分析其中要点与关联,找出问题所在)。

提问内容——用5W1H方式:

做什么what、何时做When、哪里做Where、谁在做Who、为何做Why,怎样做How。

记录——审核实施过程对所收集的审核证据必须进行记录,包括审核中的作业的名称、文件编号、产品部件编号、设备、设施编号等。

C.审核组会议:

决定不符合,编制内审报告。

D.总结会议:

听取受审部门意见,阐明不符合的依据。

E.末次会议:

宣布内审结果(用客观证据进行说明,总结不符合,协商纠正和预防措施)必要时确定跟踪内审日期,双方确认内审报告,做好记录。

(3)不符合项的判定与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

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由审核组统一意见,判定不符合项,与受审部门共同确认事实,尽量征得受审部门认可。

提出纠正措施的要求和期限,交受审部门。

受审部门应分析不符合项的原因,提出解决措施交审核组进行确认后,受审部门进行整改,整改完成由内审员跟踪复查,做好审核记录,提交纠正措施跟踪报告。

2.5确定不符合项和编写不符合报告

现场审核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编写不符合报告。

审核中一旦发现不符合,就应编写不符合报告。

不符合定义

不符合可理解为“没有满足某个规定的要求”,这里的规定可以理解为审核原则,即在前面提到的三条审核准则:

A.ISO14001;

B.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其其他相关环境管理文件。

C.适用于组织的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不符合的类型

不符合通常按性质可分为两大类:

严重不符合项和轻微不符合项。

分类的原则有两个,其一是不符合项情节的严重程度和造成的后果,其二是如果不纠正,会产生何种问题。

A、严重不符合项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即构成严重不符合项:

1)体系运行出现系统性失效。

如某一要素、某一关键过程重复出现的失效现象,即多次重复发生不符合现象,而又未能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加以消除,形成系统性失效。

2)体系运行出现区域性失效。

如某一部门,要素的全面失效现象。

例如各层次中各部门的培训出现失效或污水处理站长期超标,但没有纠正措施。

3)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

B、轻微不符合项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即构成轻微不符合项:

1)对满足环境管理体系要素或体系文件的要求而言,是个别的、偶然的、孤立的性质轻微的问题。

2)对保证所审区域的体系有效性而言,是个次要问题。

严重不符合项和轻微不符合项性质的判定,对审核结论有决定性影响,对受审核方能否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有关键性作用,因此审核员在作判断时应非常谨慎。

C、观察项

指系统或程序有潜在的不恰当以及具有潜在的环境影响的事项,这些事项有变成不符合的趋势,只是掌握的证据暂时不足。

这类问题可作为“观察项”处理,可用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向受审核方提出。

观察项一般不计入审核报告和审核结论中。

不符合报告的编写

不符合报告应有如下内容:

1.受审核部门及负责人姓名;

2.审核员姓名;

3.审核准则;

4.不符合事实的描述;

5.不符合类型;

6.建议采取的纠正措施计划及完成日期;

7.纠正措施完成情况及验证。

包括上述内容的不符合报告的事例见表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不符合报告

受审核部门:

一车间

部门负责人:

张琳

审核员:

陶生

审核日期:

2000.2.10

不符合事实陈述

不符合类型

审核原则

建议的纠正措施计划

纠正措施完成情况

纠正措施的验证

发送:

2.6审核的控制

对审核过程的控制,是审核工作顺利完成的关键。

2.6.1选择样本的控制:

选择样本首先应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复杂性。

在审核中重点应涉及到组织的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和对重大环境因素的控制。

抽样要依据受审部门的规模大小,保证选择样本数量的充足性;

针对不同产品、设备和操作岗位记录等选择样本,具有层次性;

抽样时做到在各个部门抽取时具有均衡性。

2.6.2分析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审核发现进行深入分析,从体系运行中去寻找答案。

将重点放在可能造成管理混乱、影响体系运行、会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甚至使体系失效)的问题上,如文件的有效版本、文件的更改和外来文件的控制等。

2.6.3关注相关结果:

对每个部门的审核只是环境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因此审核员不仅要分析各部门观察结果对环境管理体系的影响,还应根据各要素、各部门和活动的相互关系,分析观察结果的相互影响、因果关系、共性问题等,以便作出正确评价。

2.6.4确保客观性:

审核员应保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审核,以确保审核的客观性。

判定不符合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以审核准则为依据。

 

三、ISO14001标准与审核要点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共由环境方针、规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及管理评审五个一级要素组成,每个一级要素又可可分成若干个小要素,就构成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其标准要求内容如下(按标准程序):

4.1总要求

4.2环境方针

4.3规划(策划)

4.3.1环境因素

4.3.2法律与其他要求

4.3.3目标和指标

4.4实施与运行

4.4.1机构和职责

4.4.2培训、意识和能力

4.4.3信息交流

4.4.4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4.4.5文件控制

4.4.6运行控制

4.4.7应急准备和响应

4.5检查和纠正措施

4.5.1监测和测量

4.5.2合规性的评价

4.5.3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4.5.4记录

4.5.5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4.6管理评审

标准要求的逻辑框图

 

环境管理

文件控制

规划

实施与运行

应急准备和响应

运行控制

信息交流

培训、意识和能力

管理评审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记录/合规性评价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监测和测量

目标与指标

法律与其他要求

环境因素

环境方针

检查和纠正措施

 

环境管理方案

 

机构和职责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文件

 

ISO140014.1总要求

标准条款:

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并确定它将怎样满足这些要求。

组织应确定环境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

ISO140014.2环境方针

标准条款:

最高管理者应制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确保它在环境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内:

a)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

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c)包括对遵守适用的环境法律要求和组织应遵守的其他环境要求的承诺;

d)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并予以保持;

f)传达到所有为组织工作或代表它工作的员工

g)可为公众所获取。

审核要点:

1)组织是否建立了与之活动、产品、服务相适应的环境方针。

2)环境方针是否由最高管理者参与制定、批准、是否授权某人监督与实施。

3)环境方针是否对组织的目标和指标给予指导。

4)环境方针采取何种形式被公众所获取。

5)环境方针中包含那些承诺,是否符合组织的实际情况,是否反映了组织保护环境的基本准则和指导原则。

6)环境方针采取何种使全体员工理解。

ISO140014.3规划(策划)

ISO140014.3.1环境因素

标准条款: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

―识别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它能够控制或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此时还应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

―确定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

组织应将这些信息纳入文件并及时更新。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

审核要点:

1)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因素是什么。

2)组织识别环境因素的程序是否正确,能否满足和适应现场的客观存在。

3)该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是否产生某些重大环境影响。

4)该组织是否具备评价新项目环境影响的程序。

5)该组织的现场是否有特殊的环境要求。

6)该组织环境因素识别程序是否考虑了供应商和合同方的问题。

7)对活动、产品或服务的任何可能的更改或补充,将如何改变环境因素和与之相关的环境影响。

8)可能导致重大环境影响的事件发生的频次如何。

9)考虑其影响、可能性、严重程度和频次的情况,来评价什么是重大环境因素。

10)重大环境影响的范围是地方性、区域性和全球性。

ISO140014.3.2法律与其他要求

标准条款: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确定

1.Ⅰ)适用于组织环境因素的法律要求;

Ⅱ)组织应遵守的其他环境要求。

并建立获取这些法律和要求的渠道。

2.这些要求对其环境因素的适用性。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它应遵守的环境法律要求和其他环境要求加以考虑。

审核要点:

1)组织如何获取和确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2)组织是否建立和保持了适合本组织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程序。

3)组织采取何种方法定期跟踪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变化。

4)组织如何向员工传达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方面的信息。

5)组织是否建立了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