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与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538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40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与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与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与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与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与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与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与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与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与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与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

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

技术推广及服务平台建设

项目编号:

项目组织单位:

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六年六月

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与服务平台建设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摘要

以行业和区域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主体,选择有代表性的机械、化工、轻工、建材等行业,围绕以源头控制为核心的节材节能、清洁生产、废物回收利用与再制造等内容,建立与完善可持续制造的技术体系、技术支撑网络、技术服务体系和网络平台,构成面向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制造的技术服务平台,大力提升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综合技术服务能力和整体社会影响。

开展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联合行动,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洁生产的技术推广、技术方案咨询、生产过程审核、产品评价、管理咨询与认证、标准与政策咨询、技术培训等有特色的技术服务,服务企业不少于5000家;开展技术推广,在企业实施技术和项目不少于100项,取得良好的节能节材减污利废的资源环境效益;开展系统的应用示范工程,重点示范工程不少于10家。

通过技术服务、应用和示范,引领中小企业走上可持续制造的道路,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二、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1)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开展以源头控制为特征的可持续制造,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之一。

发展可持续制造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可以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已经存在的尖锐矛盾,达到两者之间和谐。

1.可持续制造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内容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发展目标中,第三、四条明确指出:

“三是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取得突破,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四是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城市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持。

”在制造业的发展思路中提出“积极发展绿色制造。

加快相关技术在材料与产品开发设计、加工制造、销售服务及回收利用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形成高效、节能、环保和可循环的新型制造工艺。

制造业资源消耗、环境负荷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纲要》把解决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作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予以重视。

开展资源、能源节约和清洁生产技术的技术选择、技术推广、技术服务和示范工程是落实《纲要》发展目标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2.我国的环境和资源状况形势严峻,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势在必行

(1)我国是能源和资源贫乏的大国,制约了经济发展

我国属于能源、资源的贫乏大国,但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石油、铁、铜、铝等重要资源的消费量大幅增长,矿石进口量持续增加,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我国的资源、能源难以支撑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变为能源和矿产品进口大国。

2004年我国原油进口量突破1.2亿吨,增速为4年来最快,达到34.8%,进口达45%。

我国铜矿资源的开采程度已经超过50%,我国铜精矿60%依赖进口,铁矿石50%以上依赖进口。

我国能源和资源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能源和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会严重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由于能源和资源紧张,价格增长速度惊人。

2004年石油价格增长21%,我国由于涨价进口多支付70亿美元,4年间从27$/桶狂增到70$/桶;铁矿石国际市场价格连续3年猛增18%、70%、19%,2005年我国动力煤价格上涨12-15%,冶金煤价格上涨幅度20-25%,某煤矿2005年签销售合同价格比2004年上升32.7%。

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增长会严重制约经济增长和持续发展。

(2)我国能源和资源消耗大,有很大的节能降耗减排余地

不仅能源资源贫乏和需求量快速增长,我国的粗放式生产造成资源和能源的过量消耗和浪费。

2004年我国万元GDP能耗1.58吨标准煤,世界先进水平是250公斤,是发达国家的5—10倍。

万元GDP的水消耗,国际先进水平是7—8吨,而我国全国的平均是55—75吨,是7—10倍。

说明我国的能源消耗和资源消耗过大仍然没有得到控制,“高消耗、低效益、高排放”式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称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约束。

(3)我国的环境污染依然十分严峻,急需改善

一是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总量大,超过环境自净能力;水和大气环境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有些地区相当严重。

二是由工业、城市生活及农村面源带来的水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和大气二氧化硫及颗粒物污染等老环境问题还没有解决,诸如危险废物、微量有机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土壤污染、汽车尾气污染等新的环境问题已经出现,环境污染呈现复合型和压缩型特点。

三是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尚未得到遏制。

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和草地退化、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水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城市空气质量和生态状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部分城市污染仍然严重,酸雨污染略呈加重趋势,东海和渤海污染严重。

2004年七大水系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

41.8%、30.3%和27.9%,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水质差。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

在47个重点城市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99.9%~80%、79.9%~60%、59.9%~0.1%和0的城市分别为25个、8个、3个、10个和1个。

2004年监测的342个城市中,132个城市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占38.6%,比上年减少3.1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为三级的城市有141个,占41.2%,比上年增加9.7个百分点;劣于三级的城市有69个,占20.2%,比上年减少6.6个百分点。

(4)制造业中小企业是污染和能源资源消耗大户,中小企业清洁生产势在必行

中小企业不仅占工业企业总数的99%,在资源利用和能源利用率更低,是消耗量大户和污染大户。

例如:

●机械工业不仅是耗能耗材的大户,而且也是排污的主要行业之一。

我国环境污染的70%是由工业生产造成的,而工业污染物中的大部分是由各种工艺装备或各类机电产品在生产运行中产生的。

技术装备的性能、质量和水平,对于企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及其周围环境,都会产生直接影响。

同时,机械工业本身又是耗能、耗材和排污大户,特别是金属热加工行业,包括铸造、锻压、热处理、焊接、电镀和喷漆等,是量大面广的行业。

目前,我国机械工业单位产值的能耗为工业发达国家的4倍,而金属热加工耗能量又占机械工业耗能总量的70%以上。

●轻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工业部门之一,也是对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几个行业之一,我国现阶段主要五个污染工业行业分别为:

造纸行业COD排放量2876730.64吨、食品烟草及饮料制造业COD排放量1623538.65吨、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COD排放量484700.98吨、纺织业COD排放量384612.66吨、制革毛皮羽绒及制品业COD排放量180168.47吨,其中轻工行业占据了污染的主要角色(轻工主要为造纸、食品酿造、皮革行业)。

●传统建材工业包括水泥、玻璃、陶瓷、耐火材料、建筑材料、非金属矿物制品等工业。

建材工业既是高耗能、高资源消耗行业,又是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行业。

在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的同时,所排放的粉尘、废气、废水又增加了环境的负荷。

●化工企业生产工艺粗放,技术水平落后,导致资源、能源消耗巨大,生产成本大增。

据统计,2003年化工行业排放工业废水35亿吨,工业废气12000亿立方米,产生工业固体废气物6800万吨。

其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工业排放总量的16%,居第一位;废气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的6.5%,居第四位;固体废物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的5%,居第五位。

在这几个行业中99%以上都是中小型企业。

由于企业缺乏可持续制造的资金和技术,又不太重视环境问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虽然环保部门组织进行了大量的环保监测、控制和治理工作,并取得举事注目的成就,但这些末端治理方法虽然可以暂时缓解了污染,但没有从生产过程中寻找根治的措施。

而且主要采用行政干预措施,对中小型污染企业,要么“关停并转”,要么“游击式”排放。

中小型污染企业没有得到应有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机构的强力推动。

因此解决好这些行业的污染问题对于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改善环境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首先推荐在这些行业的中小企业推行可持续制造。

3.可持续制造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面向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等两部法律,确定了生产力促进中心协助中小企业实施可持续制造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中小企业的清洁生产可以由生产力促进中心来广泛推动和服务。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和《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这三次联合国会议被认为是国际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性质的重要会议。

特别是1992年中国政府向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与发展报告》阐述了中国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立场和观点。

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的影响深远的《21世纪议程》,强调了清洁生产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992年我国制定了《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1994年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都强调了清洁生产的重要性。

之后,我国制定了多项环境保护和推进清洁生产的法律法规文件,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清洁生产推进措施。

2002年6月29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明确了我国清洁生产实施方法,成为我国的可持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措施。

但是,我国清洁生产的实施主要集中在末端治理、流域区域和大型企业,对污染大户的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推动和技术措施,成为推行清洁生产的盲区。

我国的环保体系是一个监测管理体系,着重在“末端监测、末端治理”的污染控制,缺乏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诊断和分析的技术集成和服务团队,不能提出从源头治理的企业技改和清洁生产的实施方案,无力展开广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我国的几家清洁生产中心,在清洁生产的技术宣传、培训和推动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并承接国际资助项目和进行了少量示范工程。

但因清洁生产中心组织体系不完善,势单力薄,缺乏技术依托,无力组织大范围的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实施,无力深入企业内部进行清洁生产的技术服务和推广。

而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机构,正有推行清洁生产的理想条件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4.生产力促进中心已成为中小企业技术服务的中坚力量,在推动中小企业清洁生产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生产力促进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桥梁和纽带,是先进生产力的传播者,肩负着提高中小企业生产力水平的历史使命,担负着新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技术培训、检测认证、人才服务和科技转化等技术服务工作,是面向中小企业的不可替代的技术服务中坚力量。

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科技中介机构的代表第一次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确立了法律地位,是我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的里程碑。

“十五”期间,各级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对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在政策、人才和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生产力促进中心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成为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一面旗帜。

生产力促进中心规模迅速扩大。

截止2005年初,数量由“十五”初期的580家增加至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