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国高教改革与发展网.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5304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国高教改革与发展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国高教改革与发展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国高教改革与发展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国高教改革与发展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国高教改革与发展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国高教改革与发展网.docx

《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国高教改革与发展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国高教改革与发展网.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国高教改革与发展网.docx

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国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

周红春

(暨南大学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广东广州510632)

【摘要】当前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相对不足,不但影响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如何快速提升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文章阐述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内涵、方法与措施,结合暨南大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实践,从培训目标和内容的重新设置、培训的模式与评价方式的改革、培训的组织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内涵;方法;培训模式

【文章来源】现代教育技术Vo1.202010年第6期

【基金来源】本文受广东省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加强教师教育技术队伍建设,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编号:

BKJG200712)资助。

信息化环境下,社会需要高科技、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高校教师作为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者,学习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必须适应信息时代发展与终身学习能力的要求,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高低已成为影响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因素,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新知识、新观点,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并将新知识渗透到教学中,以适合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

但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教师本人和学校的努力,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一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目前虽然大部分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已趋完善,但是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相对不足,这不但影响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如何快速提升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1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信息化”不仅标志知识经济的到来,也已经成为教育发展和教育创新的载体。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先后提出了“大力提高教育技术运用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等重大发展战略。

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指出: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并把信息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作为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一项重要手段。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提出要用教育技术支持引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2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建设的发展,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同样得到了极大的关注。

教育部2002年3月提出《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建设目标和措施,并先后成立了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建立了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教师[2004]9号),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教师[2005]5号)等。

但是,当前对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与实践还不尽如人意,还没有形成一套适合于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这给高校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当前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

但是,信息技术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这就需要教师掌握信息技术这个工具,具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技术/信息化教学(EducationTechnology&e-Teaching,ET)能力,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要,成为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新教师。

[1]

3多元化的时代背景呼唤高校教师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

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主要体现在:

社会文化的“多元化”、价值观的“多元化”、社会信息环境的“多元化”、信息技术的“多元化”、学生生源的“多元化”等方面,众多高校与国外大学的联合办学或者独立办学的机会大大增加,越来越多的海外学生到我国高校学习;这些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由于社会制度、文化背景、教育基础、思想意识、生活习惯、就业出路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在基础知识、接受能力、学习需求等方面表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态势,给高等教育增加了复杂性和艰巨性。

因此,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是一项意义重大、富有挑战性的长期使命,应该纳入到教师专业发展的大框架中来思考和实施。

对高校教师个体而言,应该做好迎接这一新挑战的心理准备,并且善于利用教育技术为自己的专业发展助力。

[2]

二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内涵

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不仅指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EducationTechnology),也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E-Teaching),是教师在现代教学的理论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利用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它要求教师在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教学相关因素上设计与创新,适应时代的需求,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

信息时代的高校教师应该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较强的信息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反思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具有合作精神和深厚的人文素养。

具体来说,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包括现代教育理念、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应用研究能力三大方面,核心是信息素养。

广义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四方面的素质,狭义的信息素养通常指信息能力。

而信息能力是指对信息的获取、分析、综合、创新、利用、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是随着理论与技术、策略与方法、能力与素质三个层次不断提升与发展(纵向),把这三个层次分别用三个向上的三角形来表示,横向的目标层次可以分为知识、技能、方法三个方面的要求,即经过教育技术理论与技术的学习(包括一般理论知识、一般技术、基础研究方法、通用工具等)、转化为教育技术的策略与方法,通过不断凝练、扬弃与提升,形成有用的策略与方法(包括比较专业的理论知识、研究方法、教学设计、认知工具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凝练、提升、参与教学改革的试验、研究与实践,从而形成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与素质(包括教育技术的专业能力、素质与科学研究方法等),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型如下图1所示:

三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方法与措施

当前,我国高校的教师工作压力比较大,因此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以满足需求。

1方法

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应从教师个人、教师组织、学校管理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组织多个层面入手进行组织。

(1)充分利用本校教育技术中心的力量与资源组织校本培训

各高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利用本校教育技术中心的力量与资源,通过组织教育技术等级培训、专家专题讲座、召开教育技术成果交流展示会、观摩示范公开课、组织教师到外校参观交流等多种形式组织校本培训。

(2)以教育技术项目为导向组织项目培训

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可以通过设立教育技术项目的方式组织基于项目建设的培训,通过完成立项项目以达到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目的。

如广东省教育厅“九五”期间的“五个一百工程”、“十五”期间的“151工程”项目促进了一大批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

同时一些高校也分别设立了教育技术的项目,如中山大学的“博学工程”、暨南大学的“创新工程”、华南师大的“求实工程”等,并组织校级立项项目培训,大大促进了本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

(3)发挥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开展协会培训与学术交流

通过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各二级学会、省级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等行业协会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与交流,可以较好地促进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

2促进措施

(1)营造良好的信息教育环境与信息化校园文化[4],促进教师提高教育技术能力

在重视学校信息技术软硬件建设的同时,还应充分重视信息技术文化氛围的形成。

通过举办各类信息技术的学术讲座,使师生不断地充实和更新信息知识,了解信息法规以及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沿,鼓励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扩展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扩大信息技术在校园服务体系的应用面、使广大师生在充分享用各类信息资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学会使用信息技术。

(2)建立基于教育技术的学习共同体,提高教师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利用网络进行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是教育现代化对教师提出的最基本要求,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高校教师的合作与交流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在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教研活动中的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现代教育空间的网络合作与交流。

建立一个基于教育技术能力提升为目标,以学科教师、教育技术专家和学科专家共同组成的学习共同体,通过这个学习共同体开展团队学习,分享各种学习资源,交流教学工作经验和方法,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分享教学工作的心得体会,具有相同知识背景的教师还可以通过学习共同体将自己的知识、观点、技术、专长等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和讨论,共同促进知识进步和能力的发展,进而形成基于教育技术的合作共同体,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改革研究能力。

(3)通过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完善培训管理与保障体系,促进教师提高教育技术能力

建立一个好的培训制度是保证培训得以顺利进行,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

学校制定《教育技术培训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培训规章制度,鼓励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应用教育技术,对教育技术成果予以认可,将培训工作作为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并将教师是否参加并通过培训作为教师上岗和职称评定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4)通过评奖、评比等活动,促进教师提高教育技术能力

开展各项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与教育技术应用(试验课程等)的评奖和评比工作,奖励先进,树立典型,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培训和应用教育技术的积极性。

(5)建立跟踪回访制度,促进教师提高教育技术能力

建立跟踪回访制度,采用问卷调查、网络答疑交流、回访座谈等多种形式,设法了解接受培训的教师参与培训后的感受与收获、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存在问题等,更好地改进培训的内容与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环节。

四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实践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最主要方法就是组织校本培训,这也是教师能力提高和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那么各个高校应如何做好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呢?

下面结合暨南大学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实践进行探讨,希望能给兄弟院校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1当前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培训目标、内容设置上,注重技术层面的培训,忽视观念层面和理论层面的学习,忽视技术与教学整合方面的指导。

在培训形式上,以短期集中培训为主,主要采取讲授与上机实习相结合的模式,形式单一,不利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内涵中综合目标的实现。

在培训效果转化上,缺乏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使得培训成果向教学实践的转化链条中断,不利于促进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持续有效实施。

[5]

2重新设置培训的目标与内容

(1)培训的目标。

培训的目标是整个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整个培训都有调控和指导作用。

根据图1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型,校本培训的总体目标是树立教师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使教师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提高教育技术实践与应用能力,促进教师教育技术素养与专业能力的提升,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服务。

在遵循总的培训目标的前提下,强调目标的务实性、个性化和人本化,就是说在培训过程中不仅要提升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更要考虑如何促进教师自身素养与专业能力的全面健康发展,允许受训教师根据自己的内在需求,分层次、分阶段地确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培训目标。

(2)培训内容。

根据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重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即现代教育理念、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研究能力。

现代教育理念部分具体又分为教育技术导论、学习理论、信息环境下的教与学等。

信息素养部分则细化为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网络教育资源制作、信息化教学环境与工具、知识管理等,教育技术研究能力则包括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化教学评价与方法论、参与网上优质示范课程项目教改实践、合作研究能力培养等。

目前我校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教育技术能力等级培训内容定位于全国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二级要求,同时兼顾一级和三级的内容,总学时约53学时,其中43学时为集中授课。

具体培训内容见下表1:

表1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研究能力培训内容

能力要求

培训内容

现代教育理念

教育技术导论:

学校教育技术开展的状况、有关政策文件和发展规划等

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与应用概述、学习理论

信息环境下的教与学

信息素养

多媒体技术与教学

电子教案的设计与技巧

网络教育资源制作

Photoshop图像处理基础

视音频制作

Flash动画制作基础

信息化教学环境与工具

网络基本技术

信息发布与知识管理

暨南大学资源中心的建设与使用

暨南大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与课程设计

利用多媒体开发工具进行网络课程与精品课程的建设

教育技术研究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化教学评价与方法论

参与网上优质示范课程项目教改实践、合作研究能力培养等

3改革培训的模式

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校本培训中,应以基于集中组织的“面对面”培训模式为主线,以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协作学习模式为补充,以基于课题带动的研究模式促深入的思路,构建多种培训模式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复合培训模式,形成新型的高校教师校本培训体系。

(1)基于集中组织的“面对面”的培训模式。

就是将教师一定程度地集中起来,进行分层次的、系统的“面对面”的培训,授课地点选在网络多媒体教室,人手一机,让教师边学边练,执行真实任务,具体操作,反复练习。

在授课过程中,施训教师比较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采用示范教学、小组协作、案例教学、任务驱动、行动研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受训教师切实感受到教育技术的魅力。

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对培训主线的系统设计、对单次培训的教学设计等,根据培训目标对教师进行整合的培训,将所倡导的理论、应用技术和研究方法整合于培训过程之中。

这种培训模式的优点是整个培训过程便于施训教师和专家进行指导,既节省了时间和经费,又结合了本校的教学实际,时间不长但效果显著。

但这种模式因培训内容与方案相同,有个性化不足的缺点,并不能满足每位教师的需求。

(2)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协作学习模式。

这一模式是模式

(1)的有力补充,选择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为支持工具,建设网络课程,以任务为驱动,利用平台的交互功能组织小组协作学习,并聘请教育技术应用方面非常有经验的学科专家参与网上指导,与施训教师一起对受训教师进行网上答疑与点评、可以大大扩展培训的时空范围,克服教师时间分散、群体差异大的局限。

同时也可以加强受训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实现个别化学习、协作学习等方面有很大的优越性。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学习时间与学习方式自主、灵活,比较适应高校教师的特点,缺点是培训组织和管理较为松散,效率不高。

目前我们正在建设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网上优质示范课程,已获得学校教育技术“创新工程”项目立项,学校给予经费支持和项目保证,争取更大范围的共享。

(3)基于课题带动的研究模式。

就是通过组织教师参与各级各类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在课题的“选题—>实施—>研究—>检查—>结题—>反馈”过程中,主动参与教育技术的研究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以课题研究和教学实验的形式培养教师的研究能力、信息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协作精神,并不断地反思培训学习中的不足,促进教育技术与教学研究的整合实践向更深、更高层次发展。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将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相结合,促进教师的教学从经验型向研究型、专家型发展,但对于这种方式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4改进评价的方法

对于培训的评价,我们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将受训教师平时学习的表现、任务完成的情况和学习的论文、电子作品等结合起来,通过教师自我作品展示,采取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任课教师评价、专家评价有机结合的评价方法。

在培训过程中,聘请有经验的学科专家与培训任课教师一道进行网上点评和现场点评、学员小组之间网上互评等。

5完善培训的组织与管理

加强教育技术中心与人事部门、教务部门的合作,开展分层次、分类型、分阶段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校本培训,采取“长短结合”、“课内培训与课外指导相结合”、“课堂集中授课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培训的类型包括教育技术等级培训、项目培训、专家讲座、优秀教学资源成果研讨交流等,促进学科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进一步推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提升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与专业素养,为高校教学改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服务。

多年来,我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

在主管校长领导下,由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人事处、教务处等部门组成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领导小组,负责对本校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指导和建议。

教育技术培训领导小组下设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常设机构),负责教育技术日常培训工作的开展和管理等具体事务,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条例》、《教育技术培训管理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学校正式文件的形式下发,将培训工作作为我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人事处师资科负责做计划、发通知、发放证书(考核通过者)、解决培训经费等,并将教师是否参加与通过培训作为新教师上岗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制定培训大纲、培训内容、安排授课教师、解决培训环境、培训过程管理、网上培训课程的设计制作、成绩管理、证书申请等,并进行分工合作。

近十年的合作非常默契,已取得明显成效。

共开设了22期教师教育技术等级培训班和几十期的短期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班,培训教师2900多人次,提高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五实施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思考

1应建立和完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进修的制度。

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高校的各种资源,从政策、人员、设施等方面积极创设参加培训的氛围和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和相应的激励措施,营造有利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高的氛围,促进教师主动参与培训。

2在培训内容设置上,既要重视技术培训,又要重视教育技术理论的培训,还要重视把培训与教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讲授技术的同时,要注重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整合,143要渗透教育思想、教育技术理论,强调方法论的指导,做到技术和理论并进。

并把培训与教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参与教改研究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深刻地理解教育技术,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和层次,促进教育创新。

3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和教学方法。

不仅可以方便受训教师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且可以让教师置身于一个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情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今后自己在教学中应用这些模式和方法打基础。

4要以教师为主体、以任务为驱动。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要从教师教学实际出发、切实考虑到培训对象的特点与需求,要能够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5应建立以学科教师、教育技术专家和学科专家共同组成的学习共同体。

建立一个基于教育技术能力提升为目标,以学科教师、教育技术专家和学科专家共同组成的学习共同体,交流教学工作经验和方法,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分享教学工作的心得体会,可以有效促进知识进步和能力的共同发展,进而组成基于教育技术的合作共同体,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研究能力。

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科技不能取代教师,但是使用科技的教师却能取代不使用科技的教师”。

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对于促进高校教师深入开展教学观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整体改革,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与专业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