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和反思.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54743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和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和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和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和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和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和反思.docx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和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和反思.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和反思.docx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和反思

第六单元

第一课时 

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8中的主题图。

教学目标:

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乘法。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能熟练用乘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6×4    8×5  9×7  7×5  6×8  9×7

二、结合生活情况使学生加深体会乘法的含义。

1、教学p68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科书p68中情境图。

思考:

①、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

②、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游戏项目。

(2)、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

(3)、各小组代表汇报。

(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5)、师:

根据你们提供的信息(条件),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大家在小组里议一议。

2、感知生活中有乘法。

(1)、学生汇报。

(略)

(2)、师:

这些活动,你们在哪亲身体验过呢?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

除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使用乘法计算?

学生通过思考,自由回答。

三、练一练

  ⊙⊙⊙  ⊙⊙⊙  ⊙⊙⊙

   ⊙⊙    ⊙⊙    ⊙⊙

 ⊿⊿⊿⊿  ⊿⊿⊿⊿  ⊿⊿⊿⊿ ⊿⊿⊿⊿

 ¤¤¤¤¤¤¤¤¤  ¤¤¤¤¤¤¤¤¤

 以上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小结。

(略)

教学反思:

如何有效的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用于教学,是值得我今后努力的。

第二课时

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8——69,练习十五1、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

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会进行相应的口算。

2、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① 6个十是多少?

   ② 8个百是多少?

  ② 40是几个十?

10个十是多少?

     10个百十多少?

    1200是几个十?

12个10是多少?

    12个百是多少?

    800是几个百?

二、探究新知。

1、示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2、出示例1,进行教学。

⑴、出示情境图1。

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

10人要多少钱?

   师:

有谁想解决这个问题?

你是怎样解决的?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自由汇报。

   生1:

9个2的和是18,再加上一个2是20。

   生2:

10个2相加是20。

   生3:

也可以把2×10看成2个10。

   。

   ③、教师肯定,鼓励说得好的学生,然后板书。

    2×9﹦18(元)

    2×10﹦20(元)

             答:

9人要18元。

10人要20元。

   ⑵、出示情境图2。

    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

①师:

这个问题,小精灵问同学们会做吗?

,你是怎样想的?

同桌互相讨论并计算。

②学生汇报,上台板演,学生评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69“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同桌订正答案。

通过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有什么发现?

2、完成练习十五中的第一题口算,学生独立完成。

3、练习十五的第2、3题,分小组讨论完成,汇报。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教学反思:

口算乘法的方法是这节课的重点,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特别是在教学口算方法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经验独立口算,在交流反馈中,引出学生不同的口算方法,意在通过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特点,让他们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运用。

再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这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口算的方法,但算理的理解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能理解。

另外课堂的机智度还不够,缺乏这方面的经验,经后应该在课上后,课后多看些有关的书籍,不断的总结经验,以求进步。

第三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5,6题。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

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

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问题。

内容:

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

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合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2主题图:

 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

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

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

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

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4、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

我们可以列成8×29≈240。

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伸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

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

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教科书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同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4、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

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教学反思:

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

“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

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维习惯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十五中的第7、8、9、10、11、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训练,体会到乘法在生活中,能初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略)

二、解决问题。

1、出示教科书p73第8题,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订正答。

2、出示教科书第73页第9题。

①先由一名学生读题。

②师:

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

你会列算式吗?

然后学生独立完成。

3、教科书p73第11题为开放题,学生能写多少算多少写对既可。

4、出示教科书p73第7、10题

①分小组讨论,由组长将讨论结果记下。

②小组汇报,说说是怎样想的?

③小组派代表上台板演。

学生评议。

5、出示教科书p73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并说一说。

三、课堂小结

1、今天的训练,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2、教师小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

如何有效的设计练习课?

练习课该如何选择习题?

如何开始?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

在不断的尝试,也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与交流。

第五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4页例1,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出示例1情境图。

 师:

元旦到了。

小明、小华和小丽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

他们

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

 师:

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合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师:

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

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

 师:

1、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师:

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1、让学生思考,计算摆一摆小棒或画图等。

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写出来。

   2、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4、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5、全班汇报。

教师将汇报板演在黑板上。

三、介绍竖式。

12 。

因数        

×3 。

因数      

——               

36。

积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

每道题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五、小结(略)  

教学反思: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重点是让学生会用笔算来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并用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因为由前面的乘法学习作基础,这一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所以通过一节课的师生互动学习、讨论以及各种练习,学生对本节内容掌握较好并完成教学任务。

虽然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授课过程中也有很大的失误。

一是在计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的例题中,让学生列出算式(横式)最后利用各种方法算出结果后而结果未写到横式上,致使这类笔算题很不完整。

对于这个失误我的本意是让学生发现教师出的问题,从而强调学生注意这个问题,结果学生并没有发现也未指出,自己最后也忘记处理这个问题,导致这节课总体上很不圆满(这类问题在平时教学中学生可能会指出而在公开课中学生可能因拘束不想说,因为这个问题平时经常强调)。

二是在练习巡视中发现了此问题,当时只对个别学生指出而没有集体强调,这一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应集体强调一下而我没强调,这也是使自己忘记处理此问题的原因。

在以后教学中我一定多加注意减少失误,使课堂教学更加圆满。

第六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6例2,练习十七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知乘法处处在生活中。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略)

二、探讨交流

1、学生观察情境图。

⑴、这幅图是在什么地方?

⑵、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2、教学p26中的例2。

 师:

这道题应该怎样算?

你有什么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