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5233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研究报告.docx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研究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研究报告.docx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四川省“十二五”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科研结题课题资料二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

研究报告

中江县大西街小学校课题组执笔陈桂英唐志雄

【前言】为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及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依据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我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优势,于2011年2月申报了实验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力图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角度来观察、理解、阐发课堂各种教学活动,指导教师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有效地将网络资源与传统的教师、教材、学生三要素有机地整合成一个整体,构建新型的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努力实现学科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的整体改革,创设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实践、探究、发现,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科学研究的态度、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信息技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

引言

2011年7月,我校申报的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在中江县电教馆立项。

经过德阳市电教馆推荐,2011年6月该课题在四川省电教馆正式立项,成为四川省“十二五”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

2012年5月15日举行课题开题论证,接受了电教馆专家评审组评审,研究正式展开。

2013年8月通过四川省电教馆中期评估,2014年3月课题研究目标基本实现,历时3年多,现正式申请结题。

第一部分研究的问题

一、研究背景

21世纪,人类以惊人的速度步入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类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开始改变,这必将促使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发生深刻的变革。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创造性地发展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研究,目的正是为了有效地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精神,使我们的教育,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充分发挥基础教育的作用。

让这一代人能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激烈的国力竞争的挑战、科技知识爆炸的挑战、世界人口爆增的挑战和社会生态危机的挑战,从而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处于战略的主动地位。

这是我们提出上述教育科研的主导思想和意义所在。

伴随着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前进步伐,人类已进入信息社会。

所谓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

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到并深刻改变着教育的各个领域和环节。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现代教育观念强调:

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我校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和逐步推广,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已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近几年来,我校把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增添学校不断发展的后劲,进行了重点投入,添置了一些较为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学校建有较为规范的图书室和阅览室,藏书10000多册,教师用书、资料丰富。

学校的校园网络体系已经颇具规模,为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此外,我校的校本课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发展》的研究与探索,对学生的管理方式和学习方式我们已有了一定的关注与思考,这些为我们所要开展的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确立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课题。

通过本课题研究,旨在利用网络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述评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纪,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

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势促进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

国内,从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看,“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开展了多年,教育信息技术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

信息社会新型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学会高效率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状态变为学习的主体,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三、研究意义

1、学生创造性学习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的需要。

新课改明确提出:

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

现在,我校各班都配备了多媒体。

在这种环境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

利用课题研究提高教师以信息技术为辅助力量,与相关课程进行整合,促进其教学教研水平和专业化发展。

3、关注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为其终身学习及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使“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教学中,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构建高效课堂,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课题的界定

1、信息技术:

一切以数字形式处理信息的相关技术。

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

2、自主学习:

所谓的“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

有西方学者提出“当学生在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

”本课题所涉及的意义主要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本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恒学”。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以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比较深刻的理解与掌握的过程。

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每个学生积极承担在完成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地互相支持、配合,特别是进行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感,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

在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过程中,一般可采用竞争、辩论、伙伴与角色扮演等形式。

4、探究学习:

主要体现在自主合作中,探究的过程就是自己合作的过程。

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并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使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

5、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指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五、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

对此我们作如下理解:

其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与自主学习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在自主过程中获取知识的规律和研究的方法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自主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有益实践;其二,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与自主学习主张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重点引导者、帮助者、组织者、促进者相吻合。

其三,建构主义提倡“情境”,多媒体技术与网络的特性与功能也有利于情境的创设,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得已实现的物质基础,这也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广泛注意的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奠定了自主学习理论的基础,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科学学习观,使学生的学习能够面向未来的发展,是积极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学习的资源无限扩展,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进行意义建构提供了物质保障。

在当前社会和教育环境下,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突破口,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以获得直接经验和解决问题为主的学习模式,可以有效的改革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发展的要求。

本课题假设:

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实验,使学生扩展感知时空、激发质疑探索,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会分析问题并能及时反馈调节,引导学生善于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

2、多元智能与合作学习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多种智能,这些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体现,使得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

这些智能可以培养和加强,也可能被忽视或削弱。

多元智能理论突破了以往的智商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所认为的智能仅以语言能力和数学能力为核心、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局限性,对于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具有重大理论指导意义。

多元智能理论的实验研究在哈佛大学“零项目”的推进下,已建立了一套从理论到教学实践的完整操作模式,目前许多国家与地区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都采用这一模式开展实验,力图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方式。

第二部分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1、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探索一条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形成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2、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个性,让学生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材料、表达和交流研究成果的能力,形成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3、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通过实验,全体教师积极更新教育观念,迅速转变教学方式,提高专业技能,与新课程同行,随课程改革一起成长,形成一支具有较高业务能力和先进教育思想的高素质教育队伍,全面提升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

二、研究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关注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及问题解决,更关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关注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与主体性人格的培养。

同时,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以多元智能理论等为指导,使学生的多种智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因此本课题的基本内容是:

借助课堂课外良好氛围的创设,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各学科教学中,我们的研究思路是:

自主预习,提出疑问—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总结归纳,升华主题—拓展延伸,创新实践。

三、研究对象及时间

研究对象:

一至六年级各班学生

研究时间:

三年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在重视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强调实践和探索,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

2、案例研究法。

选取典型事例,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揭示普遍性的规律。

3、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平时实验过程中的资料和积累的经验不断分析、总结、提炼升华,归纳成文。

4、调查法。

对学生学习行为和效果进行问卷、座谈、咨询等方法作出客观和科学的分析。

5、自然实验法。

实验采用自然实验法,不设对比班,对学生、教师、教材不作任何别的选择,让实验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以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有效性。

第三部分研究过程与结果分析

一、课题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2010年12月至2011年8月)

①成立课题组,落实课题组成员,构建子课题,制订研究方案。

②组织学习相关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③选择实验班,进行前测,了解学生实际,做出相应分析。

2、实施阶段:

(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

①按方案制订各学期课题实验工作计划,开展研究。

②定期开展了课题研究研讨活动,比如观摩实验课,论文和评优课竞赛,以及其它研究交流活动等。

注意研究活动后的总结分析,定期进行阶段性小结。

③每学期末进行阶段总结,在此基础上调查、规划下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要点,继续深入开展实验。

3、总结阶段:

(2013年8月至2013年12月)

主要工作内容:

整理课题研究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调研报告,进行反思,以备以后继续深入研究。

二、研究成果

1、教师论文集。

2、课堂教学研究个案集。

3、研究报告、工作报告、调研报告。

4、课题有关影像、课件。

研究课、汇报课、示范课案例教学设计。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

三、研究效果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

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信息技术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的双重优化,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学生从单一、被动、接受式学习慢慢转变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学生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更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具体表现为:

对学习有兴趣,会选择学习内容,会与他人合作与分享,会自主查阅、搜索资料,并学会对自主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等等。

他们正逐步掌握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技巧、规律,获得终身学习的习惯和方法。

(二)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尼葛洛庞帝提出:

面对无际的信息海洋,人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掌握所有的信息,而应该掌握的是“关于信息的信息”。

当人们处于学习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均达到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信息处理能力”就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等重要的生存能力之一。

在课题研究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使学生能从搜集的材料中,最大限度地抽取出对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

目前,学生已初步掌握从丰富多多样的信息中选择、分析和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并能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激发创造信息的潜能。

(三)完善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皮亚杰认为,在有关教育和教学的问题中,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和教师有联系的。

本研究课题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育,但需要通过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创造性指导,才能实现课题研究的目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也同时获得了自我发展。

课题研究近三年来,我校教师各方面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主要表现在:

1、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显著提高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也有显著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对课堂的组织和调控方面。

教师能从学生自主求知创新的角度出发,设计出有新意、效果好的教育教学方案,借助多媒体和网络,通过引导、点拨、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特别是有意识地留出“时间、空间”,让学生充分地进行思考、质疑等自主性活动。

在教学中,对随机出现的问题能灵活处理,对课堂可整体驾驭。

这在我校的课例中有很好的见证。

2、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提高

我校要求课题组成员人人都能结合自己所教授学科制作教学主页,并用于课堂实践,教师能熟练上网搜集资源与课程整合。

目前,我教师90%已能熟练使用PowerPoint、Photoshop等常用软件,能熟练地从网络等各种载体中获取信息,并有效地用到教学中去,掌握了电脑备课技术,能独立制作课件、网页。

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教学课件及主页。

3、教师科研能力正逐步提高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实验教师在从事探索性研究活动的同时认真学习先进理论,课题论文、教学设计多次获奖。

通过研究本课题,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有所提高,开发了一批课件。

多名教师参加市、县级公开课获奖,具体情况如下表:

开课人

开课内容

级别

获得荣誉

1

向萍

画家和牧童

国家、省级

三等奖

2

谢菲

圆明园的毁灭

省级

四川省骨干教师示范课

3

向萍

画家和牧童

市级、县级

一等奖

4

唐玉霜

慈母情深

县优质课

一等奖

5

曾红梅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市级

示范课

6

游涛

秒的认识

县优质课

一等奖

7

唐志雄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县优质课

二等奖

(四)提高了领导及教师队伍素质

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文化环境,促使教师投身科研,创造出高水平、高效益的崭新学习模式。

如何尽快适应和驾驭这种新环境与学习模式,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一场激烈竞争。

我校有幸参与了这场竞争实验,锻练了大家参与竞争的胆识、意志;增强了教师战胜困难的勇气、毅力;激励了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技术的决心、恒心。

开题以来,学校教师,特别是课题组的实验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更新,在我校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教研教改之风,可以说,这项实验研究对我校的整体工作有非常明显的促进,在学校课堂教学比赛中,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作为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

我校有多位教师和学生在全国省市县的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突出成绩,课题组主研教师有多篇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具体如下表:

作者

题目

刊物或交流范围

获得荣誉

时间

1

陶立新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初探》

在《德阳日报.教育周刊》发表

2014年

2

许谦

《浓浓书香满园飘》

发表于《四川科技报》

2013年

3

唐志雄

《信息技术下的数学教学》

发表于《教育学刊》

2012年

4

陈桂英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发表于《四川科技报》

2011年

5

吕剑涛

《论未成年人的成长》

发表于《德阳宣传》

2011年

6

黄琼

《让小学数学教学与美同行》

发表于《四川教育》

2011年

在课题组的带动下,学习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探究性学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风气在我校已蔚然成风。

其它学科的教师也积极尝试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

教师参与实验的能力、水平不断提高,软件制作水平愈来愈高。

第四部分结论与思考:

1、硬件欠缺。

(1)校园网络资源有限,各种教学软件不配套,不能满足师生上网查阅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料的需要。

(2)没有实现校校通和校园网络与本地区网络的互通互联,给教学的多向开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师资不足。

现有教师层面对计算机知之不深,尤其是缺少专门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人员和专门的网络管理员,这些都给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教学整合研究和实践带来了实际困难。

3、资金紧缺。

学校信息网络设备的不断更新、添置和长期维护需要一笔巨大的投入,从学校有限的资金挤出小部分是远远不够的,致使信息技术实验的进程难以畅行。

4、课题研究,需群策群力,学校领导在调配师资方面做得及时,在全局统筹落实方面还要进一步多落实,多跟踪。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2、祝智庭《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模式》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训丛书《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4、实验学校课题组《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中江县大西街小学校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课题组

二O一四年三月十三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