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横岗街道康艺学校初中部功和机械能中考综合专项复习训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5162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5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横岗街道康艺学校初中部功和机械能中考综合专项复习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深圳横岗街道康艺学校初中部功和机械能中考综合专项复习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深圳横岗街道康艺学校初中部功和机械能中考综合专项复习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深圳横岗街道康艺学校初中部功和机械能中考综合专项复习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深圳横岗街道康艺学校初中部功和机械能中考综合专项复习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圳横岗街道康艺学校初中部功和机械能中考综合专项复习训练.docx

《深圳横岗街道康艺学校初中部功和机械能中考综合专项复习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横岗街道康艺学校初中部功和机械能中考综合专项复习训练.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圳横岗街道康艺学校初中部功和机械能中考综合专项复习训练.docx

深圳横岗街道康艺学校初中部功和机械能中考综合专项复习训练

深圳横岗街道康艺学校初中部功和机械能中考综合专项复习训练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重为G的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v匀速运动距离为s,已知物体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为物重的n分之一,不计绳重、轮与轴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该滑轮组一定省力B.拉力的功率为Fv

C.额外功为

(2nF﹣G)s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2.用图3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已知滑轮重20N、绳重和摩擦力不计.则

A.手的拉力:

F甲=F乙;机械效率:

η甲=η乙

B.手的拉力:

F甲<F乙;机械效率:

η甲<η乙

C.手的拉力:

F甲>F乙;机械效率:

η甲<η乙

D.手的拉力:

F甲>F乙;机械效率:

η甲>η乙

3.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与物重G物的关系,改变G物,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计算并绘出η与G物关系如图乙所示,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滑轮组动滑轮的重力为2N

B.当G物=6N时,机械效率约为η=66.7%

C.同一滑轮组η随G物的增大而增大,最终将超过100%

D.G物不变,改变图甲中的绕绳方式,滑轮组机械效率将改变

4.如图所示,重为12N的物体A放在足够长的水平桌面上,通过轻质细绳与滑轮相连,不计绳重与滑轮间的摩擦,动滑轮重为2N,重为6N的物体B通过滑轮拉动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0.2m/s,2min后,物体B着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3N

B.1min内拉力对物体A做功为36J

C.2min内B物体的重力做功为144J

D.若用一个向左的拉力F使A向左匀速运动,则F=8N

5.如图人们用木棒撬石块,在C点沿不同方向施加作用力F1或F2或F3,这三个力的大小关()

A.

B.

C.

D.无法判断

6.关于定滑轮、动滑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用定滑轮虽然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B.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而动滑轮实质是不等臂杠杆

C.又省力又少移动距离的动滑轮是无法实现的

D.使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只能省一半力

7.如图所示是某建筑工地用升降机提升大理石的滑轮组示意图。

滑轮组通过固定架被固定住,滑轮组中的两个定滑轮质量相等,绕在滑轮组上的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000N.大理石的密度是2.8×103kg/m3,每块大理石的体积是1.0×10﹣2m3,升降机货箱和动滑轮的总重力是300N.在某次提升15块大理石的过程中,升降机在1min内将货箱中的大理石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了15m,绳子末端的拉力为F,拉力F的功率为P,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不计绳子的重力和轮与轴的摩擦,g取10N/kg.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升降机一次最多能匀速提升40块大理石

B.拉力F的大小为1300N

C.拉力F的功率P为1125W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为85%

8.如图,粗细均匀木棒AB长为1m,水平放置在O、O'两个支点上.已知AO、O'B长度均为0.25m。

若把B端竖直向上稍微抬起一点距离,至少需要用力40N;则木棒的重力为()

A.160NB.120NC.80ND.4ON

9.用4只完全相同的滑轮和2根相同的绳子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在绳的自由端用大小分别为F1和F2的拉力,将同一重物在相同的时间内,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两滑轮组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若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相同

B.F1大于F2

C.v1大于v2

D.F1和F2做的功不相等

10.关于功率和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B.做功时间长的机械,功率一定小

C.所有机械的机械效率都小于1

D.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

11.分别用如图所示的两个滑轮组,将同一物体提升到相同高度.若物体受到的重力为100N,动滑轮的重力为20N.在把物体匀速提升1m的过程中,(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都是100J

B.甲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200J,乙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300J

C.甲、乙滑轮组中绳子的自由端的拉力相等

D.甲、乙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相等

12.如图所示,一轻质杠杆支在支架上,OA=20cm,G1为边长是5cm的正方体,G2重为20N,当OC=10cm时,此时G1对地面的压强为2×104Pa,现用一水平拉力,使G2以2cm/s的速度向右匀速速运动,当G1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0时,经过的时间是()

A.25sB.30sC.35sD.40s

二、填空题

13.如图为吊装工具示意图,M是重5000N,边长为0.5m正方体的配重物体,杠杆AB的支点为O,OA∶OB=1∶2,当重为700N的工人用300N的力竖直向下匀速拉动绳子时,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为______N,物体M对地面的压力为______N,压强为______。

(滑轮、杠杆及绳的自重、滑轮组摩擦均不计)

14.一个带有刻度的均匀杠杆,在中点支起,如图所示,当在B处挂3N钩码时,应在A处挂________N钩码,杠杆才能平衡。

若平衡后在A、B两端再加挂1N的钩码,则杠杆将______(填“A端下沉”、“B端下沉”或“保持平衡”)。

15.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料(圆柱形的),重是100N,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将它的一端微微抬起,所需的最小力是_______N。

16.如图所示,利用轻质滑轮组匀速拉动水平地面上重为200N的物体,拉力F的大小为20N,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30N,物体运动的速度为0.5m/s,运动时间为10s。

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___________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__,10s内所做的额外功为_________J。

17.如图所示的装置中,重600N的人用力拉绳,使装置处于静止。

装置中的滑轮A重500N,滑轮B重200N,底板C重100N。

不计轴摩擦及绳重,人对底板C的压力为________N。

18.如图所示,一长为3m的粗细不均匀的水泥电线杆,用竖直向上的力F1=1200N可将A端抬起(B端仍在地面上),用竖直向上的力F2=600N可将B端抬起.则该水泥杆重G=_____N,重心与A端距离x=_____m.

19.如图是用高枝剪修剪树枝的情景,仔细观察高枝剪头部的结构和使用情况,发现高枝剪头部有_____和滑轮组两类简单机械.当园林工用30N的力向下拉绳时,因拉绳而使图中A处受到的作用力大约增加____N.

20.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救援队利用各种器材展开抢险救灾工作.

(1)利用如图1所示的钢丝钳,救援队吧钢筋剪断,钢丝钳是杠杆.

(2)使用撬棒,救援队员吧滚落在公路上的石块撬起,如图2所示,若救援队在撬棒D点沿DM方向用来撬起石块1,撬棒的支点是点,若救援队员在撬棒D点沿DN方向用力撬起石块1,撬棒的支点是点.沿方向撬起石块1更省力.

三、实验题

21.小红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忽略绳重和摩擦).

(1)实验中,应该在___________时(选填以下正确选项前的字母),读取测力计示数;

A.竖直匀速拉动B.竖直加速拉动C.静止D.任意方向匀速拉动

(2)若重物以0.l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则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移动的速度为_______m/s.

(3)改变动滑轮重,提升同一物体进行多次实验,获得数据并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图象,分析可知:

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相同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_____.

(4)分析图象中的A点可知,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为_________N.

(5)小红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多使用一个滑轮再次做了实验,如图丙所示.小红多使用一个滑轮,目的是_____.(选填以下选项前的字母)

A.可以省力B.可以省功C.可以省距离D.可以改变拉力的方向

(6)小红同学分别使用动滑轮重相同的甲、丙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甲、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22.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钩码的重力G/N

钩码提升高度h/m

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2

0.05

1.0

0.15

66.7

2

2

0.1

1.0

0.3

66.7

3

4

0.05

1.7

0.15

78.4

4

6

0.05

0.15

 

(1)第4次实验时的情景如图丙所示,则表格中①处的数据应为______,②处的数据应为______;

(2)比较______两次实验,小组同学发现:

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重物被提升高度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3)分析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与______有关;

(4)将滑轮组换另一种绕绳方法,提升相同的物体时,若不计摩擦和绳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3.如图甲所示是某一学习小组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装置.小名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跟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小悦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跟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表格是其中一位同学在其他条件一定时的实验数据.

实验

次数

斜面的倾

斜程度

物块重

G/N

斜面高

度h/m

拉力

F/N

斜面长

度s/m

机械效

率η

1

较缓

10

0.2

5.5

1

36.4%

2

较陡

10

0.4

7.0

1

57.1%

3

最陡

10

0.6

8.5

1

70.6%

(1)实验时,沿斜面拉动木块时,为使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应尽量使木块做____________运动.

(2)通过比较表格中“物块重”和“____________”两栏对应的数据,可知斜面是一种省力的简单机械.

(3)表格实验数据验证了__________(填“小名”或“小悦”)的猜想,结论是:

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斜面___________,机械效率越高.

(4)第一次实验中,物块所受斜面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_N.

(5)请你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并结合所学物理知识,解决下列关于斜面的物理问题.图乙中斜面1的长度小于斜面2的长度,木块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后沿着斜面下滑,该过程中斜面对木块的支持力______(填“做功”或“不做功).木块到达斜面1、2底端时的速度分别为v1、v2,若斜面光滑,则v1______v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斜面粗糙程度相同,则v1______v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4.某同学用定滑轮和弹簧秤完成了以下几个实验:

(1)如图A所示,甲物体重3N,乙物体重10N,用绳绕过定滑轮相连(不计绳重与摩擦).乙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则a绳对甲的拉力为______N.

(2)在分析b绳对乙的拉力时,小明认为是3N,小慧认为是7N.

a.小明做了以下实验: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某物体的重力(如图B);然后将绳子靠着定滑轮(不计绳重与摩擦),如图C所示,弹簧测力计依次放在A、B、C、D位置时,其示数保持不变.由此可见,定滑轮只改变了力的____,不改变力的_____(均选填“大小”或“方向”).所以,小明认为图A中b绳对乙的拉力为3N.

b.图A中b绳对乙的拉力和乙对b绳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为了探究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再做如图D的实验:

将弹簧测力计丙与丁相互对拉,它们的示数相等.

于是可以得出,b绳对乙的拉力______乙对b绳的拉力(选填“等于”或“不等于”).由此可知,图A中b绳对乙的拉力为______N.

25.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同样的滑轮安装了如图甲、乙所示的滑轮组,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

次数

物体的重力G/N

提升的高度h/m

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机械效率

1

2

0.1

1

0.3

66.7%

2

3

0.1

1.4

0.3

71.4%

3

4

0.1

1.8

0.3

74.1%

4

2

0.1

1.5

0.2

(1)表格内的第4次实验中应补充的数据是______(结果精确到0.1%)。

这次数据是用图中_______(填“甲”或“乙”)所示的滑轮组测得的。

(2)分析比较第1、2、3次实验数据可以判定,若要增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该________。

在第1次实验中,当拉着物体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拉力F的功率为________W。

(3)某同学认为,使用相同的滑轮所组成的滑轮组提升同一个重物时,越省力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越大,他的想法正确吗?

________。

请你利用补充完整后的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________。

26.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小明用如下的装置进行实验(杠杆自重忽略不计):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如图甲所示,此时杠杆______(填“是”或“否”)处于平衡状态。

为了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节;

(2)实验时,在杠杆两边挂不同数量的钩码并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目的是______;

(3)小明调节杠杆平衡后,通过加挂钩码分别改变F1和F2,做了图乙的实验,并测出对应的力臂l1和l2,记录了如表中所示的实验数据。

(每个钩码重0.5N)

次数

F1/N

l1/cm

F2/N

l2/cm

1

0.5

20

1

10

2

1

10

2

5

3

1.5

10

1

15

分析这样几次实验后小明得出的杠杆平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

下列能帮助他得出正确结论的操作是(_______)

A.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B.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上拉

C.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D.增减钩码个数,再多次实验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

C

【详解】

A.当动滑轮的重力超过物体受到的摩擦阻力,使用该滑轮组也可能费力,故A选项不正确;

B.根据滑轮组特点可知,绳子的运动速度为2v。

由P=Fv得,拉力的功率为2Fv,故B选项不正确;

C.根据滑轮组特点可知,绳子的运动的距离为2s。

由W=Fs得,总功为2Fs、有用功为

W有=fs=

所以额外功为

W额=W总-W有=2Fs-

=

(2nF﹣G)s

故C选项正确;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故D选项不正确。

故选C。

2.D

解析:

D

【详解】

由图可知,甲滑轮是定滑轮,使用该滑轮不省力,所以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乙滑轮是动滑轮,使用该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即拉力等于物体和滑轮总重力的一半,则手的拉力:

F甲>F乙;两幅图中的W有是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是相同的,但乙图中拉力做功要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做功,比甲图中做的总功要多,所以结合机械效率公式

可知,有用功相同时,总功越大的,机械效率越小;

所以选D.

3.B

解析:

B

【分析】

(1)结合图中信息,根据

求得动滑轮的重力。

(2)当G物=6N时,根据

求得机械效率。

(3)使用机械时,人们为完成某一任务所必须做的功叫有用功;对完成任务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叫总功。

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4)G物不变,改变图甲中的绕绳方式,改为2段绳子承担,分别将同一物体匀速提高到相同高度,做的有用功相同;由题知,忽略绳重及摩擦,所做的额外功为提升动滑轮做的功,由W额=Gh可知额外功相同,又因为总功等于有用功加上额外功,所以总功相同,所以可以得出两图的机械效率相同。

【详解】

A.由图象可知,当G=12N时,η=80%,不计绳重和摩擦,则

解得

G动=3N

故A错误;

B.当G物=6N时,此时的机械效率

故B正确。

C.由图象可知,同一滑轮组η随G物的增大而增大,由题知,不计绳重和摩擦;使用滑轮组时,克服物重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克服动滑轮重做额外功,所以总功一定大于有用功;由公式

知,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即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η随G物的增大而增大,但最终不能超过100%,故C错误;

D.G物不变,改变图甲中的绕绳方式,如下图所示,

因为此图与题中甲图将同一物体匀速提高相同的高度,所以所做的有用功相同,忽略绳重及摩擦时,额外功:

W额=G动h,则额外功W额相同,又因为W总=W有+W额,所以总功相同,由

知,两装置的机械效率相同,即

η1=η2

所以,G物不变,改变图甲中的绕绳方式,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4.D

解析:

D

【分析】

本题考查了动滑轮绳子拉力公式、速度公式、做功公式以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等,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强,有一定的难度。

【详解】

A.连接动滑轮绳子的股数n=2,不计绳重与滑轮间的摩擦,绳子的拉力

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和向右绳子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则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

故A项错误;

B.由

可得,1min内物体A移动距离

拉力对A物体做的功

故B错误;

C.2min内物体A移动距离

B物体下降的距离

B物体的重力做功为

故C错误;

D.若用一个向左的拉力F使A向左匀速运动,此时A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受到的摩擦力不变仍为4N,以A为研究对象,A受到向左的拉力F、向右的绳子拉力

和摩擦力f处于平衡状态,其合力为零,则有

故D正确。

故选D。

5.B

解析:

B

【详解】

以B点为支点,在C点用F1或者F2向下撬,从图中可以看出,F1的力臂小于F2的力臂,在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1>F2;若以A点为支点,相比以B点为支点来说,动力臂变长,阻力臂变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3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6.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关键了解动滑轮和定滑轮以及滑轮组的工作特点,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

【详解】

动滑轮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定滑轮是等臂杠杆,使用定滑轮虽然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故A、B正确,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所以说又省力又少移动距离的动滑轮是无法实现的,故C正确。

使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动滑轮上最多可以有3段绳子,也可以说拉力是物体重力的

,故D错误。

故选:

D。

7.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1)已知大理石的密度和体积,利用m=ρV求质量,再利用公式G=mg得到重力;由图知,作用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有3段,已知钢丝绳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升降机货箱和动滑轮的总重力和作用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可以得到动滑轮能够提升的最大重力;已知动滑轮提升的最大重力和货箱的重力,可以得到大理石的总重力;已知大理石的总重力和每块大理石的重力,两者之比就是大理石的数量;

(2)利用F=

(G+G0)求拉力;

(3)利用s=3h求拉力端移动的距离,利用W=Fs求拉力做的功;已知做功时间,利用公式P=

求拉力的功率.

(4)求出有用功,再利用效率公式η=

×100%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详解】

(1)由ρ=

得每块大理石的质量:

m=ρV=2.8×103kg/m3×1.0×10-2m3=28kg

每块大理石重:

G=mg=28kg×10N/kg=280N;

升降机一次能够提起的总重为G总=3×F最大=3×2000N=6000N

升降机一次能提起的大理石的总重为G石=G总-G0=6000N-300N=5700N

升降机一次能提起的大理石的块数为n=

=

≈20(块),故A错;

(2)提升15块大理石的过程中,钢丝绳端移动的距离:

s=3h=3×15m=45m

F=

(G+G0)=

(15×280N+300N)=1500N,故B错;

(3)把货物提升15m拉力做的功:

W=Fs=1500N×45m=6.75×104J

升降机的功率为P=

=

=1125W;故C正确;

(4)W有用=Gh=15×280N×15m=6.3×104J,

η=

×100%=

×100%≈93.3%,故D错.

故选C.

8.B

解析:

B

【详解】

设木棒AB的重心在C点,抬起B端时的支点为O,由于AO=0.25m,则抬B端的力的力臂

OB=AB−AO=1m−0.25m=0.75m

木棒AB的重心距离支点的距离,即重力的力臂

木棒平衡,则有

F×OB=G×OC

木棒的重力

故B正确。

故选B。

9.B

解析:

B

【解析】

A.如图,甲滑轮组由两段绳子承担物重,则F1移动的距离为:

乙滑轮组由三段绳子承担物重,则F2移动的距离为:

,所以

,故A错误;

B.在不计绳重和摩擦时,

,所以F1大于F2,故B正确;

C.在相同的时间内,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由于

,根据

得,v1小于v2,故C错误;

D.在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和F2做的功都为:

,即做功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10.C

解析:

C

【解析】

A.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机械效率表示一次做功中有用功占的比,所以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没有直接的关系,故A错误;

B.功率是功与时间的比,与单独的时间没有关系,故B错误;

C.使用任何机械时,都不可避免要做额外功,所以所有机械的机械效率都小于1,故C正确;

D.根据

,做功多少不仅与功率有关,还与时间有关,故D错误;

故选C.

11.A

解析:

A

【详解】

(1)甲乙两滑轮组所提的重物相同、上升的高度相同,

根据W=Gh可知两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相同,则

W有=Gh=100N×1m=100J,故A正确、B不正确.

(2)由图可知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n甲=2,n乙=3,

∵动滑轮的个数和重力以及物体的重力相同,

∴根据

可知,两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不相等,故C不正确,

(3)不计绳重和摩擦时,滑轮组的额外功是由克服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

根据W=Gh可知,动滑轮重和上升高度相同时,两者的额外功相等,

即W额=G动h=20N×1m=20J,

∵W总=W有+W额,∴两滑轮组的总功相同,即W总=100J+20J=120J,

根据

可知,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等,均为

,故D错误.

故选A.

12.A

解析:

A

【详解】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当OC=10cm时,G2×OC=F×OA,即

20N×10cm=F×20cm

所以F=10N。

此时G1对地面的压强为2×104Pa,即

=2×104Pa

其中

S=0.05m×0.05m=2.5×10-3m2

代入前面的式子得,G1=60N。

当G1对地面的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