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心理学概念重点笔记整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5084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华大学心理学概念重点笔记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清华大学心理学概念重点笔记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清华大学心理学概念重点笔记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清华大学心理学概念重点笔记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清华大学心理学概念重点笔记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清华大学心理学概念重点笔记整理.docx

《清华大学心理学概念重点笔记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华大学心理学概念重点笔记整理.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清华大学心理学概念重点笔记整理.docx

清华大学心理学概念重点笔记整理

0.引言

0.1心理学是什么?

1.心理学家谱:

勒温KurtLewin→费斯汀格LeonFestinger→沙赫特StanleySchachter→尼斯贝特RichardNisbett→彭凯平KaipingPeng→你

2.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a.科学:

证伪、客观、预测、经验、观察、假设、测试

b.行为:

可以观察到的人类动作

c.心理过程:

人类的记忆、知觉、情绪、意识等活动

1.心理学研究的问题

a.自然世界与精神世界

b.人与社会的关系

c.人类的活动

d.人性的本质

1.心理学是科学:

a.用科学方法研究科学问题→原则:

证伪、实证、证据

b.用实验证据来说话→要点:

操纵、控制与观察

0.2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及基本观点

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开端;冯特(WilhelmWundt)和铁钦纳(EdwardTitchener)

∙关注人类的意识

o尝试发现意识过程的最基本元素

o发现基本的意识元素如感觉和情绪是如何相连的

o确定了联系的法则

∙研究方法:

内省法

功能主义——心理学的转向;詹姆斯(WilliamJames)

∙不管结构如何

∙只管功能怎样

精神分析——心理学的第一势力;弗洛伊德(SigmundFreud)

∙三我(本我、自我与超我)模型&冰山模型(意识、前意识与潜意识)

∙强调潜意识

∙强调内部冲突

∙强调早期经验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第二势力;华生(J.B.Watson)&斯金纳(B.F.Skinner)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第三势力;马斯洛(AbrahamMaslow)

∙真诚一致,以人为本

认知观——心理学的认知革命;信息加工理论(Simmon,1957;etc.)

附:

情感观——心理学的情感革命

文化观——心理学的文化革命

神经科学——心理学的神经科学革命

0.3心理学是科学吗?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四个维度

o研究对象:

群体、个体

o数据搜集:

观察、自我报告

o研究设计:

真实验、准实验、相关、描述

o研究场所:

实验室、现场

观察法的优势及劣势(不知)

∙第一,视觉观察

∙第二,听觉观察

∙第三,生理计量

自我报告法的优势及劣势

∙优点:

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人

∙缺点:

但实际上自己也不是很了解自己,即使了解了也可能不告诉你。

o朴素现实主义

o社会赞许性

实验研究的类型、优势及劣势

∙类型:

真实验(随机分派)、准实验(不随机分派)

∙优点:

想要什么就操纵什么

∙缺点:

不真实

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的确定

o求同法

o求异法

o求同求异共用法

o共变法

o剩余法

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的区别

∙因果关系比相关关系信息更多

∙可能存在一个第三变量

0.4心理学研究的伦理

∙知情同意

o需要自愿,不能强迫

o实验前应尽可能知道内容

o可以随时退出实验

o如有可能,尽量不欺骗

∙事后说明

o被试有权利要求事后说明

o如果实验中有不适,必须使其恢复

∙最小风险

o将研究的潜在风险降至最小;

o不能侵犯隐私;

o不能造成伤害;

o最低标准:

进实验室是啥样,出来还是啥样

0.5心理学如何在心理学体现?

(不懂想说什么)

1进化与意识

 

1.4基因与进化

 

1.5行为遗传学的研究方法:

选择性交配:

幸福与幸福、不幸福与不幸福,对比其聪明程度

双生子:

同卵双生子:

共享基因100%;异卵双生子:

共享基因50%;两者对比

收养研究:

失散双生子被不同父母抚养,对比

1.6进化选择学说

自然选择:

适者生存

性选择:

“美”者生存

文化选择:

匹配原则,美的标准不一样

1.7善良的进化

对进化论的误解?

∙经济学:

理性人假设,个人利益最大化,市场竞争,

∙社会科学:

阶级斗争你死我活

∙心理学等:

精神分析,性和死本能

∙社会达尔文主义:

自私的基因,丛林原则

形态学的变化

∙竖直的体态(两足动物)

∙狭短的骨盆

∙不成比例地硕大的大脑

∙裸露的皮肤

1.8心理进化的基本观点及对其的批评

∙基本观点

o所有心理机制,都会是进化的结果:

o自然和性选择是心理机制产生的进化原因

o进化产生的心理机制是对外在环境条件的反应

o进化产生的心理机制在人的大脑中

o进化产生的心理机制是功能性的,是为了解决反复出现的适应问题

∙进化理论有些循环论证

1.9心理的物质基础

∙脑结构:

大脑皮层的比例最大

∙脑形成商数

∙脑功能不对称性

1.10弗洛伊德意识论

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模型——冰山模型

 

三我结构模型

∙本我id——人格中最原始、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

意识“快乐原则”

∙自我ego——在与现实接触中分化出来的那部分人格结构:

前意识“现实原则”

∙超我superego——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监督的自我协:

潜意识“道德原则”

本能论

∙本能是一种决定心理过程方向的先天状态

∙每种本能都有根源、目的、对象和强度四个特征

o早期:

性本能(里比多,libido)和自我本能

o后期:

生本能和死本能

发展阶段论

∙口唇期:

出生-1岁

o性本能的主要区域集中在口唇,因为婴儿从吮吸、咀嚼、咬等口唇活动中可以获得快感。

喂食是特别重要的。

例如,婴儿突然断奶或断奶太早,后来可能会过分纠缠配偶或者过分依赖配偶。

∙肛门期:

1-3岁

o自发排便是满足性本能的主要方法。

大小便训练可能引起父母与儿童之间大的冲突。

父母创造的情绪氛围有持久影响。

例如儿童如果因上厕所时发生的意外而受到惩罚,就可能会变得抑制、肮脏或浪费。

∙性器期:

3-6岁

o愉快来自于性器官的刺激,儿童对异性父母有乱伦的愿望(恋母情节或恋父情节)。

这种冲突引发的焦虑,会导致儿童内化性别角色的特征,和与之竞争的同性父母的道德标准。

∙潜伏期:

5-11岁

o性器官的创伤引起性冲突的压抑,性冲动转移到学习和充满活力的游戏活动中。

随着儿童在学校获得更多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对社会价值的内化,自我和超我持续不停地发展。

∙生殖器期:

12岁以后

o青春期的到来唤醒了性冲动,青少年必须学会以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表达这种冲动。

如果发展是健康的,婚姻和抚养孩子能够满足这种成熟的性本能。

防御机制论

∙压抑:

将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和欲望冲动排遣到潜意识中去

∙反向作用:

用相反的行为方式来替代受压抑的欲望

∙投射:

把自己内心中的不为社会接受的欲望冲动和行为归咎于他人

∙否认:

个体拒绝承认引起自己痛苦和焦虑的事实的存在

∙移置:

个体的本能冲动和欲望不能在某种对象上得到满足,就会转移到其他对象上,或是转变驱力

∙升华:

将本能冲动转移到为社会赞许的方面

附: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弗洛伊德)

∙不成熟防御机制:

o否认(通过拒绝承认一件不愉快的事)

o幻想(幻想获得了某种成就来满足自己未实现的愿望)

o倒退(倒退到早期幼稚时期)

o压抑(潜意识想防止痛苦或危险的想法进入意识)

∙中性防御机制:

o补偿(通过强制某些有价值的特质来补偿自己现存的缺陷)

o投射(把自己的感觉、缺点或罪恶的冲动投射到别人身上)

o分离(通过严密逻辑归纳,在认识上把矛盾的思想或感觉相互分开)

o合理化(寻找“合理的”但不真实的理由)

o反向表达(通过夸张的与自己实际意义相反的行为来防止某些危险冲动在自己行为出现)

∙成熟防御机制:

o升华(将个体的欲望和冲动转化为和所容许和赞许的目标和对象中去)

o幽默(通过运用幽默语言来化解个人心理的焦虑与烦恼)

o亲社会行为(通过做对社会有益的事化解个人内心的烦恼与焦虑)

1.11自由意志

科学与哲学的争论

意识的反弹

 

2感觉和知觉

2.1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直接的反映

o心理现象

o未经加工

o生物过程

o简单

2.2感觉有什么用?

感觉剥夺

∙感觉告诉我们世界的模样

∙感觉告诉我们自己的模样

2.3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对刺激物的整体觉察,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指的是是由主观经验产生主观现实的过程。

o以感觉为基础

o再加工

o不只是对应着单个刺激物或者单个刺激物的属性

o感觉被动,知觉主动

2.4知觉有什么用?

∙知觉给我们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2.5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自上而下

∙对刺激的分析始于感觉受体,然后再上升至大脑和心理的

∙层次。

o直接知觉论

自下而上

∙往往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和预期,先从较高水平的心理过程来完成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进而形成感官认识。

o假设检验知觉论

2.6感觉的机制

神经特殊能量学说

∙各种感觉神经的质互不相同,每种感觉神经都具有特殊的能量,只能产生一种感觉,而不能产生另外的感觉

2.7心理物理学

两种感觉阈限的概念及区别

∙绝对阈限:

指刚刚能引起有机体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相对阈限:

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传统阈限三法:

极限法、平均差误法、恒定刺激法

∙极限法:

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平均差误法:

平均差误法的特点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

∙恒定刺激法:

根据出现次数来定阈限,即以次数的整个分布求阈限。

∙信号检测论:

信号检测论方法

心理数据的类型

∙类别

∙等级

∙等距

∙等比

心理量表制作的方法

∙顺序量表的制作:

等级排列法、对偶比较法

∙等距量表的制作:

感觉等距法、差别阈限法

∙比例量表的制作:

分段法(加倍、减半)、数量估计法

韦伯定律、费希纳定律、斯蒂文斯定律

∙韦伯定律:

同一刺激差别量必须达到一定比例,才能引起差别感觉

oΔI(差别阈限)/I(标准刺激强度)=k(常数/韦伯分数)

∙费希纳定律:

感觉量是以算术级数增加,而刺激量则是按几何级数增加。

oP=klogI

∙斯蒂文斯定律:

知觉到的大小是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例的

oP=

2.8视觉

视网膜的两种细胞

∙棒体细胞负责夜视,感受明暗

∙椎体细胞负责昼视,感受物体的细节和色彩

∙中央凹只有锥体细胞,没有棒体细胞,离开中央凹棒体急剧增多;网膜边缘只有少量的椎体细胞。

视交叉

 

视觉感受野

 

 

特征觉察器

∙视觉皮层的高级神经元能对特定刺激特征进行反应,如角度、运动、边缘等等

可见光谱

视觉适应及其原因

PURKINJE现象

∙当人们从昼视觉向夜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向波短方向移动

o中午红花比蓝花亮

o傍晚蓝花比红花亮

颜色三要素

∙色调:

波长

∙明度:

明暗程度

∙饱和度:

纯净程度

颜色混合的两种方式

∙色光混合混合光透镜聚集光波长相加越混越白

∙颜料混合混合颜料颜料相叠加波长相减越混越黑

色盲

∙全色盲和局部色盲

三色说和四色说

∙三色说:

o人的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

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

o三色说不能解释红绿色盲

∙四色说:

o对立过程理论

o在视网膜上的视素是成对的,一共有三对,即红-绿视素、黄-蓝视素、白-黑视素

视觉的空间效应和时间效应

2.9听觉

听觉的特征与声波的特征

∙声波的特征

o频率16Hz-20000Hz

o增幅

o音色

听觉理论

∙频率说

o频率理论

∙内耳的基底膜的振动频率与声音的频率相同,从而决定了神经冲动的发放频率

∙人耳基底膜不能做每秒1000次以上的快速运动

o行波理论

∙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运行到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振幅达到最大值。

然后停止前进而消失

∙声音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底

o神经齐射理论

∙当声音频率低于400Hz以下时,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是和声音频率对应的

∙声音频率提高,神经纤维将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

∙地点说

o共鸣理论

∙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

声音定位

2.10其他感觉

嗅觉感受器

∙嗅球——嗅觉感受器,嗅觉感受器将信号传导至大脑时会经过丘脑(记忆)与边缘系统(情绪)

嗅觉理论

∙“钥匙-锁”理论,认为嗅觉细胞上的受体分子像锁,而气味分子像一把把钥匙,当分子形状契合时钥匙就打开锁,产生特定的嗅觉

∙“信用卡与刷卡机”理论:

在某些情况下,气味分子和受体分子之间会通过量子效应发生电子转移,因此打开受体分子的开关,产生嗅觉

嗅觉与记忆

∙嗅觉经常产生情绪记忆(与丘脑相关)

味觉感受器

∙味蕾——味觉感受器

五味?

∙酸甜苦咸鲜

嗅觉与味觉

∙味觉和嗅觉联系在一起,两者的神经冲动在一定程度上传导至一定的脑区。

温度觉

∙冷觉和温觉是两套系统

痛觉理论

∙适应价值

∙gate-controltheory

触觉的价值

∙奖励Reward

∙强化互惠ReinforceReciprocity

∙安全信号SignalSafety

∙缓和Soothe

2.11知觉的整体性

格式塔知觉原理

∙主观轮廓:

gestaltperceptionsofvision

o分组grouping

∙Proximity接近性

∙Similarity相似性

∙Continuity连续性

∙Connectedness连通性

2.12知觉选择性

注意的文化差异

o中国人偏好多数偏差,“法不责众”

o美国人偏好少数偏差,“个人主义”

∙东方和西方人关注点的不同

∙东西方对变化的敏感性

∙启动可以改变关注点.

变化盲视

∙东西方对变化的敏感性

文化与思维方式

∙“场依存”和“场独立”fielddependenceandindependence

∙绝对判断与相对判断

文化与美学

∙东方审美观同时强调对象和背景

o俯瞰技术

o长卷技术

o“留白”的概念

o移步换景

o散点透视

∙西方艺术强调对象而非背景

o对象放大,背景放小

o焦点透视技术

o背景黑暗,甚至去掉

2.13知觉理解性

深度知觉

∙Visualcliff视崖

∙Binoculardisparity(双眼线索)

∙Monocularcues(单眼线索)

oMotion(运动线索)

oTexturegradient(纹理梯度)

oLinearperspective(线性透视)

运动知觉

∙Objectsthatgrowinsizeareperceivedtotraveltowardsusandonesthatshrinkinsizeareperceivedtomoveaway

oPonzoillusion

线性透视

∙相对运动relativemotion

∙似动现象apparentmotion

∙相对大小relativesize

似动现象

∙PhiPhenomenon:

Whenlightsflashatcertainspeedtheytendtopresentillusionsofmotion.

视错觉

∙插入interposition——挡人者更前

∙相对清晰relativeclarity

∙相对高度relativeheight

∙LightandShadow(光线和阴影)

2.18视觉恒常性

恒常性的种类

∙形状恒常Shapeconstancy

∙大小恒常Sizeconstancy

∙大小-距离关系Size-DistanceRelationship

∙颜色恒常Colorconstancy

∙明亮度恒常Lightnessconstancy

知觉定势

∙ experiences,assumptions,andexpectations

3记忆与学习

3.1自传体记忆与最初的记忆

∙最初的记忆几乎是以图像而不是嗅觉和声音的形式来存在着的

∙看到自己为假

∙一般没有情绪

3.2失忆与超常记忆

∙失忆

o生理的:

脑中某种生理结构被破坏

o心理的:

不愿意记起某种东西,压抑的防御机制

∙童年失忆

o童年的记忆被储存了起来,但是它们却无法提取

o生命头几年根本就没有记忆被储存下来

∙大脑在几岁前尚未发育健全,无法持久存留记忆痕迹

∙储存记忆需要语言的帮助

∙自我意识尚未产生

3.3遗觉像

∙在刺激停止作用后,脑中继续保持的异常清晰、鲜明的表象

3.4记忆的闪光灯效应

∙对引入震撼的事件,容易使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3.5记忆的信息加工三过程

∙编码

∙储存

∙提取

3.6自动编码与意识编码

∙自动编码

o空间、时间和频率会自动编码

o自动编码一旦开始,难以停下来

o对自己熟悉的东西更容易自动编码

o自动编码可以习得

∙审慎加工

o需要注意与意识的参与

3.7复述

∙有意识地重复信息

∙为了储存而编码

3.8系列位置效应

∙首位效应primacyeffect

∙近位效应recencyeffect

∙逼近效应

∙间隔效应

3.9逼近效应

3.10间隔效应

3.11记忆编码类型

∙语义编码

∙视觉编码

∙组织性编码

3.12记忆的储存

∙LTP(长时程增强效应)药物

∙激素

∙杏仁核:

强化记忆

3.13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

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参与的条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o海马

∙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o小脑

3.14记忆提取的方法:

回忆、再认、内隐方法

∙回忆

o系列回忆法:

顺序回忆

o对偶回忆法:

词对回忆

o自由回忆法:

随便回忆

∙再认:

把识记过的材料(亦称旧材料)和未识记过的材料(亦称新材料)混合在一起,要求被试者把两种材料区分开来

∙内隐

3.15三类记忆系统的概念、容量、时间、遗忘等比较

 

感觉记忆

工作(短期记忆)

长期记忆

概念

为便于工作记忆筛选信息而短暂保留

参与控制注意力,为刺激赋予含义,将想法和事物联系起来

存储信息

容量

12-16项

7±2个组块

无限

时间

约四分之一秒

约20-30秒

无限

生理基础

感觉通路

与海马体和额叶有关

大脑皮层

遗忘

 

干扰或消退

编码失败、存储消退

3.16整体报告法与局部报告法

∙局部优于整体

3.17短时记忆的组块论

∙工作记忆容量能被组块化,从而增加

3.18长时记忆的编码特异性

∙编码特异性原则:

当提取的背景与编码的背景相匹配时,记忆最为有效

3.19长时记忆的分类

3.20长时记忆的储存理论

∙网络模型

o层次网络模型

o激活扩散模型:

没有层次、语义相似性

∙语义模型

o谓语交叉模型

o特征比较模型:

比较强调定义性特征的作用

∙命题模型

oHAM模型:

语义记忆的基本表征单元是命题,而不是概念。

oELINOR模型:

长时记忆中存在三种信息类型:

概念、事件和情景

3.21艾宾浩斯曲线与其研究方法

∙先快后慢

a.音节组的长度与学习速度的关系

b.学习有意义的材料比学习无意义的材料速度要快得多

c.复述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记忆保持越久

d.学习后经过的时间越长,保持越少,遗忘越多,但遗忘的速度不是均衡的

e.分散学习比集中学习优越

f.音节组内各项的顺序和记忆保持的关系

3.22遗忘的七种方式及其例子

∙记忆消退——太久了,我忘了,一点都不记得

∙注意松懈——我的钥匙放哪儿了?

找不到了

∙干扰抑制——我明明知道,怎么就是想不起来怎么写

o考试的时候有的东西明明知道,但是就是想不起来这个概念叫什么名字;

o路上见到某个人,明明认识,但是一下对于他的名字语塞

∙错误归因——我记得我在迪斯尼乐园看过舞龙表演

o无意的剽窃

o把记忆的源头弄错了

∙易受暗示——很小的时候,保姆是不是猥亵过你

o两车重重撞击在一起时,他们的速度分别有多快?

o两车撞击在一起时,他们的速度分别有多快

∙主观偏向——我觉得她现在对我很好,从一开始就是这样

A想要孩子,B不想要孩子,两人最终结婚了

A想要孩子,B不想要孩子,两人最终分手了

∙记忆后滞——我无法摆脱对失恋景象的回忆

o抑郁症患者反复回忆令人不快的事情

o恐怖症患者反复回忆恐怖记忆

3.23记忆的策略

∙结果反馈

∙背诵

∙重复

∙选择

∙组织

∙整体学习与部分学习相结合

∙系列位臵效应

∙记忆线索

∙过度学习

∙间隔学习

∙保证睡眠

∙复习

∙回忆时使用策略

3.24什么是学习

∙学习就是变

o持久保持地变

o后天导致的变

3.25两类学习理论

∙唯物主义经验论

o感觉主义,认为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

o客观主义,经验源自客观实在;

o还原主义,认为复杂观念由简单观念构成,它们又可以还原为简单观念;

o联想主义,认为通过时空接近,一起出现的经验的联想过程、观念或心理成分可以联合起来;

o机械主义,认为人的心像一架机器,可以由简单成分构成,没有任何神秘的东西;

o工具主义,判断真假必须经由经验检验;

o实用主义,适应产物。

∙唯心主义理性论

o唯理论

∙先验论

∙心理的组织

∙解释主义

3.26试误联接说及桑代克的实验与学习率

∙把学习看作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S-R理论

∙猫碰机关吃鱼

3.27巴甫洛夫的实验

∙信号喂狗

3.28区分条件刺激、无条件刺激、条件反应和无条件反应

∙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

∙条件刺激—无反应

∙无条件刺激—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

∙条件刺激—条件反应

条件的=学习的

无条件的=不需要学习的

3.29条件反射的习得、恢复、分化与泛化

∙习得:

条件刺激的预示作用

∙恢复:

条件反射能重新建立起来

∙分化——辨别

o分化具有适应价值

∙泛化: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娃娃脸容易被信任

3.30华生的阿尔伯特实验

3.31对经典条件反射的批评

∙忽略认知因素

o期望的作用

o受制于生物体的特性:

人不会怕花;不会建立拉肚子不吃饭的反射

3.3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

∙应答性行为:

经典条件反射的基础,基于某种生理自然的反应,如看到食物流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