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铁路项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4993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10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铁路项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xx铁路项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xx铁路项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xx铁路项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xx铁路项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铁路项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

《xx铁路项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铁路项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铁路项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

xx铁路项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xx段电气化改造工程

 

xx段

剩余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

审核:

审定:

xx有限公司

xx电气化改造工程项目部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五日

xx电气化改造工程

2012年剩余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概况

1.1编制依据

1、国家、铁道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等要求。

2、兰新铁路xx至xx段电气化改造工程招标文件

3、《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南》(铁建设[2009]226号)

4、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编制的xx段初步设计文件。

1.2编制范围

xxx段,线路全长30.06km范围内路基、桥涵、铺架工程。

1.3设计概况

(1)、2007年4月20日,完成了《改建铁路兰新线嘉峪关至xx段电气化改造预可行性研究》(方案竞选)。

(2)、2007年6月28日,完成了《改建铁路兰新线嘉峪关至xx段电气化改造预可行性研究补充资料》。

(3)、2007年11月14日,完成了《改建铁路兰新线乌西至阿拉xx段电气化改造预可行性研究》(送审稿)。

(4)、2007年12月16日,完成了《改建铁路兰新线嘉峪关至xx段电气化改造预可行性研究现状电化方案补充研究》。

(5)、2008年3月25日编制完成“改建铁路兰新线嘉峪关至阿拉xx段电气化改造可行性研究(送审稿)”(分基本建设、更新改造)。

(6)、2008年5月25日,完成了《改建铁路兰新线嘉峪关至阿拉xx段电气化改造可行性研究(补充修改)》。

(7)、2008年6月10日,完成了《改建铁路兰新线嘉峪关至xx段电气化改造可行性研究》、《改建铁路兰新线xx至阿拉xx段电气化改造可行性研究》,同时完成了《改建铁路兰新线xx至阿拉xx段电气化改造乌西至阿拉xx初步设计》。

2008年8月2~4日,铁道部组织在西安召开了“兰新线乌西至阿拉xx段电气化扩能改造工程初步设计预审查会”。

(8)、2008年11月6日,完成了《改建铁路兰新线嘉峪关至xx段电气化改造初步设计》、《改建铁路兰新线xx至阿拉xx段电气化改造xx至乌西初步设计》。

(9)、2008年11月18日~25日,铁道部组织在北京召开了“兰新线嘉峪关至xx段电气化改造初步设计审查会”;2008年12月10日,铁道部“铁鉴函〔2008〕1465号”文下发了《关于兰新线xx至xx西段电化改造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10)、铁道部《关于兰新铁路xx至xx段电气化改造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铁鉴函[2010]575号)意见。

2.工程概况

2.1线路概况

xx是xx的组成部分。

xx段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地处我国西部地区久负盛名的河西走廊西段、哈密-吐鲁番盆地北缘,自南向北穿越天山山脉后进入准噶尔盆地南缘,为欧亚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疆与内地联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xx方案线路从xx站西端引出,沿既有线南侧xx一路顺应自然地形以6‰足坡下行,在既有线xx附近跨越既有xx铁路,以最小半径为1600m曲线,以6‰足坡迂回展线,接入既有xx车站,之后继续展线在xx处与既有线相接。

线路总长154.725km,废弃既有线105.10km。

废弃xx四个车站。

新设xx中间站及新设xx越行站,利用xx既有车站;为满足近远期万t列车开行,结合沿线工程条件,将xx站预留1700m(2800m)条件。

(地理位置见附图)

2.2主要技术标准

1、铁路等级:

Ⅰ级。

2、正线数目:

双线。

3、限制坡度:

6‰。

4、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与最小曲线半径:

速度目标值

160km、困难1600m。

5、牵引种类:

电力。

6、牵引质量:

初期4000t、煤列5000t,部分车站预留10000t条件。

7、机车类型:

SS系列、和谐系列。

8、到发线有效长:

850m,部分车站预留1700m条件。

9、闭塞类型:

自动闭塞。

10、建筑限界:

满足开行双层集装箱建筑限界标准。

2.3(2012)主要工程内容和数量

1、路基工程:

xx段区间路基土石方设计xx万方,挖土石方共91.97万方,填土石方完成86.08万方,

2、桥涵工程

新建双线特大桥xx延长米x座,设计混凝土xx万m3。

xx特大桥合计墩台身xx个。

双线中桥、小桥各xx座,中桥设计混凝土方量xx方。

本段涵洞共11座,混凝土共计xx方。

3、附属工程

浆砌片石设计数量xx方;

桥涵附属及基坑回填用浆砌片石数量为xx方;

阻沙栅栏设计数量xx公里;

防护栅栏设计数量xx公里;

4、轨道工程

(1)、铺架

架梁累计完成xx孔,占设计的xx,剩余xx孔;铺轨累计完成xx公里,占设计的xx%。

(2)、梁场

哈密制梁场共预制32米T梁xx孔。

其中大桥、特大桥共xx座。

迄今,已灌注32mT梁xx孔,发运xx孔,还剩余xx孔。

2.4征地拆迁数量、类别,特殊拆迁项目情况

全线用地数量,是按新建单双线、双绕、改建及帮宽进行征收。

征收用地为xx亩其中路基本体用地xx亩,临时用地xx亩。

2.5工程特点

1、按照铁道部要求,工程施工总日历天为xx天,后根据建指xx对xx电气化改造工程工期做了调整,将原开通日期2011年xx日调整为2012年x月x日;后根据xx实际施工情况,xx铁路局报请铁道部将xx段开通时间调整至2012年xx月xx日(xx综函〔2011〕126号)。

本线位于干旱西部山区,缺水严重,环境恶劣,沿线荒无人烟,生态脆弱,施工条件特别艰苦。

工程涉及迁改、路基、桥涵、轨道、等专业,确保各专业工程在短时间内高质量的按计划有序推进,是施工组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由于线路沿途多走行于岩石地层,地质条件复杂,气候恶劣,此段线路路基工点类型有:

路堤坡面防护工程、路堑坡面防护工程、膨胀岩路堑工程、路堤挡土墙工程、冲刷防护工程、风沙路基工程、膨胀土路堤工程及风蚀路基工程等,路基施工任务繁重。

3、本施工管段共有双线特大桥xx座xx延长米,双线中桥x座xx延长米,双线小桥x座xx延长米,桥梁共有双线梁xx孔,铺架工期紧、任务重。

4、由于利用既有线xx至xx段拆除的轨料。

即先修通xx至xx改建段线路,再把xx至xx段的既有轨料铺设在xx至xx改建段线路上,最后修通xx至xx改建段线路。

这样线路分两段开通,导致施工组织非常困难。

3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

3.1自然特征(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等)

3.1.1地形地貌

xx东脉北山剥蚀丘陵区xx至xx段为xx丘陵区,地形较平坦开阔,地势略有起伏,地面高程690~1190m,多为典型的戈壁丘陵地貌,区内人烟稀少。

风蚀地貌发育,沟梁相间,相对高差5~30m。

全区地表多为第四系地层覆盖,覆盖层较薄,个别段落基岩裸露。

3.1.2地质条件

(1)、地层岩性

沿线出露地层主要有新生界、中生界、古生界、元古界沉积岩及华力西、加里东期岩浆岩侵入体。

新生界遍布全线,以第四系冲积、洪积及湖积的松散地层为主,分布大量的第三系成岩地层;中生界的侏罗系、三叠系碎屑沉积岩均有出露;古生界以二叠系、石炭系为主;元古界以震旦系为主。

第四系以前的古老地层和侵入岩体主要见于xx至烟礅的丘陵区及低中山区。

(2)、地质构造

xxxx至xx段,经过的构造单元为北山-天山褶皱带。

居于天山褶皱系东段,河西走廊沉降带西北,为近东西向延展、略向北凸的轻微弧形构造带,构造形态复杂,除东西向褶皱、断裂等大型构造外,北东、北西向及形态各异的中、小型构造繁多。

褶皱带内出露晚元古代到新生代各系的较完整地层,侵入体大多沿区域构造线发育,整个古生代都有岩浆活动。

在线路位置上主要在xx至xx段内。

沿线穿越较大的断裂构造7条,编号F1~F7,由于本段内风蚀作用强烈,地表岩层风化破碎,断裂在地表的表现形态不甚明显。

见表1-4-1。

断裂多集中分布于北山-天山褶皱带内,多为华力西期及燕山期断裂,生成历史久远,均属较古老的断层,至今处于稳定状态,没有活动迹象,穿越线路处多以一般路基通过,对铁路工程不构成较大影响。

线路范围内的褶皱构造,多集中于北山-天山褶皱带内。

地势较为低平,线路多以浅挖、低填通过,工程简单,且地表多为第四系堆积层覆盖,故构造对线路无直接影响。

(3)、不良地质的评价及工程措施意见

沿线的不良地质主要为风沙流及风蚀。

A、风沙流

风沙,是本线的主要不良地质现象。

线路多处地段属于半荒漠、荒漠地区,受气候条件及植被发育程度的影响,在部分地表形成风积沙地貌。

风积沙的表现型式主要为风沙流,沿线在背风侧坡面、植被背风侧有少许积沙,积沙厚度小于0.1m,积沙程度轻微。

全线共有五段,长110.02km。

新建工程中风沙流地段中路堤段应在上风侧设置挡沙措施,路堑段在上风侧堑顶设置挡沙措施,并在路堑中设置积沙平台。

B、风蚀

沿线尤其是在大风风区,风力强劲,在风力作用下,部分地表细颗粒土被风蚀搬运,使表层残留2~5cm厚中粗砾砂或卵砾石薄层,在局部地表或迎风侧可见有吹蚀槽痕,在泥岩出露地区风蚀残丘及风蚀城堡较为发育。

风蚀段落共有两段,长154.725km,详见改建铁路兰新线xx至xx段风蚀段落统计表(软化坡度方案)(表5-2-1):

(4)、岩土的评价及工程措施意见

沿线特殊岩土主要为膨胀性第三系泥岩,具膨胀性、易崩解,属弱膨胀岩。

主要分布在xx至xx等地段,由于沿线膨胀岩地段为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目前这些地段路堤、路堑坡面稳定,仅局部路堑内风化剥蚀物相对较多,其它地段既有路堑坡面已防护,未见病害发生。

膨胀岩共有6处,长23.74km。

加强地表防排水措施,路基泥岩基底宜换填,路堑泥岩边坡须防护,桥涵基底为泥岩时须换填。

3.1.3地震参数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图A1)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图B1),考虑到本区的地震地质特征以及历史地震影响烈度分析结果,结合沿线地质及工程情况,划分沿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见表。

3.1.4气象条件

沿线所经地区属中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区,以气候干燥,降雨量小,冰冻期长,昼夜温差变化较大,春、秋多风,夏季短促而炎热,冬季漫长且严寒为其主要特征。

年平均气温5.9℃(xx)~9.9℃(哈密),极端最高气温39.3℃(xx)~43.9℃(哈密),极端最低气温-32℃(哈密)~-31℃(xx);年平均降水量35.7mm(哈密)~43.4mm(xx),年最大降水量68.3mm(哈密)~122.3mm(xx),年最小降水量11.5mm(哈密)~16.9mm(xx);年平均蒸发量2974.7mm(哈密)~3301.6mm(xx),年最大蒸发量3828.1mm(xx)~4169.1mm(哈密);平均风速2.6ms(哈密)~4.8ms(xx),主导风向为NNE、NE;最大积雪厚度11cm(xx)~16cm(哈密);最大季节冻土深度90cm(xx)~127cm(哈密)。

3.2交通运输情况

3.2.1铁路运输条件

xx铁路网位于中国铁路网的最西端,是连接新亚欧大陆桥的通道。

本项目于兰新铁路xx至xx段,运输条件较方便。

3.2.2公路运输条件

目前已形成以xx为中心,以国道、省道公路为骨架,县乡公路为脉络,连接疆内外和周边国家的交通运输网。

沿线主要干线公路有xx,其中xx与本线基本平行。

3.3沿线水源、电源、燃料等可资利用的情况

3.3.1沿线水源情况

由于施工管段内无地下水,我部经多方调查,综合比对后,决定修建45公里长供水管道,供应施工及生活用水到施工现场。

3.3.2沿线电源情况

经调查,我管段内东为矿业电力贯通线能提供我方施工用电,现场采取T接后,沿施工线路架设贯通电力线路,供沿线施工和生活用。

3.3.3沿线燃料情况

小型车辆燃料由最近的骆驼圈子加油站供应,大宗油料经招标综合比较后进行采购。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