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安全技术结业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4874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安全技术结业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机电安全技术结业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机电安全技术结业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机电安全技术结业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机电安全技术结业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电安全技术结业报告.docx

《机电安全技术结业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安全技术结业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电安全技术结业报告.docx

机电安全技术结业报告

《机电安全技术》

班级机制B08x

学号200802024xxx

姓名xxx

成绩

 

摘要

常言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设备维修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是煤炭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我们需要了解机电的定义和发展具体管理维护措施和改进方法,定期对设备的保养,然后根据设备维修技术的现状,总结出管理对策和改进办法。

这就要求技术人员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及其技术规范的情况下认真做好设备管理维修工作,掌握多门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以追求机电设备的最佳效益和最经济寿命周期费用。

关键词:

煤矿机电;维修管理;保养与改善。

 

1关于机电技术简概和发展过程

1.1机电本体技术

机电本体必须从改善性能、减轻质量和提高精度等几方面考虑。

现代机电产品一般都是以钢铁材料为主,为了减轻质量除了在结构上加以改进,还应考虑利用非金属复合材料。

只有机电本体减轻了重量,才有可能实现驱动系统的小型化,进而在控制方面改善快速响应特性,减少能量消耗,提高效率。

1.2传感技术

传感器的问题集中在提高可靠性、灵敏度和精确度方面,提高可靠性与防干扰有着直接的关系。

为了避免电干扰,目前有采用光纤电缆传感器的趋势。

对外部信息传感器来说,目前主要发展非接触型检测技术。

1.3信息处理技术

机电设备与微电子学的显著进步、信息处理设备(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紧密相连。

为进一步发展机电一体化,必须提高信息处理设备的可靠性,包括模/数转换设备的可靠性和分时处理的输入输出的可靠性,进而提高处理速度,并解决抗干扰及标准化问题。

1.4发展过程

 设备维修体制是以生产为中心,为生产服务的一种维修体制,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它由五种具体的维修方式构成。

1.4.1维修预防。

维修预防是一种很好的思想,它提倡在产品设计制造阶段就认真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从根本上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和避免设备的维修。

1.4.2事后维修。

事后维修是设备出了故障再修,不坏不修。

之所以采用这种维修方式,一方面是因为设备检查诊断不可能把所有的故障隐患全部发现,设备故障在生产中时有发生;另一方面,事后维修方式还是比较经济的,对于简单或不重要的设备,可以采用这种维修方式。

但对于重要设备来讲,如果采用这种维修方式的话,将会使设备故障增加、维修时间长、维修费用高,是很不经济的。

1.4.3改善维修(技术改造)。

改善维修(技术改造)是不断利用先进的工艺方法和技术,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改正设备的某些缺陷和先天不足,提高其先进性、可靠性及维修性,提高设备的运转率。

任何先进的设备是相对的,总有某些不足之处和可以改进的地方,通过维修同时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使设备更趋于完善。

1.4.4预防维修。

预防维修是以加强设备检查为主,设备故障早期发现,早期排除,能大大减少故障的停机时间。

预防维修包括定期维修和状态维修两方面的内容,状态维修是利用检测、监测和诊断技术,对设备状态进行预测,有针对性地安排维修,事先排除,从而避免和减少故障停机的损失。

1.4.5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TNPM)。

TNPM是以设备综合效率和完全有效生产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修系统为载体,以员工的行为规范为过程,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生产和设备维护、保养和维修体制。

设备维修中最重要的是基础化管理。

研究和实践发现,采用有计划的预防维修可以减少设备的故障,节约大量维修时间和费用,结果逐步形成了预防性维修的概念。

最早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杜邦公司又针对预防维修存在着既有过剩维修又有维修不足的问题,将预防维修制度发展成为生产维修。

生产维修除了坚持日常保养外,还包含以下四种主要维修方式:

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和维修预防。

针对不同的设备及使用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维修方式。

预防性维修和计划预修是以时间为基础定期对设备进行的大规模检查与修理。

2煤矿机电设备的一般维修

2.1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维修

机电设备的使用磨损到一定程度就需要进行维护和修理。

自然磨损也是有形磨损的一种形式,是指机电设备在自然力的作用下造成的物质磨损。

因此,要做好机电设备的防雨、防潮、防尘、防火、防压等保养工作,减少和减轻机电设备的自然磨损程度。

2.2机电设备维护与维修的要点

2.2.1正确处理预防为主与计划检修关系。

预防为主就是通过机电设备使用中的观察检测,掌握设备运转磨损情况,注意日常维护保养和维修,及时消除机电设备的故障隐患。

当磨损达到一定程度就要定期或及时检修不能拖延,因此,必须把预防与计划检修结合起来。

2.2.2正确处理生产与检修的关系。

设备检修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一些煤矿在生产任务重的情况下,常常忽视检修工作,机电设备带病作业,从而致使事故发生,严重影响生产安全和进度。

2.2.3正确处理日常保养和定期专业维修的关系。

2.3机电设备维修的具体工作

要根据机械设备的结构、性能和特点制定出日检内容、要求和注意事项,对机电设备的检查可分为日检和定期检查。

检查的方法可分为感觉、经验性检查和用仪器等科学手段进行检测,机电设备的大修、中修、小修要根据机电设备的具体情况分步骤进行。

3煤矿机电设备维修存在的不足

3.1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工作:

3.1.1计划性状态检修随着机电设备的监测技术发展,按照机电设备运行中的诊断装置和在线监测所预防的故障状态,将维修的具体时间和内容明确下来,从监测和诊断资料中取得的数据,并经过计算机分析处理,以预测设备故障时间,在机电设备发生故障前,制订出合理的修理计划和措施,延长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消除机电设备隐患,以达到保证生产顺利进行,这种单靠故障状态的维修方式过于苛刻,时机不准,不能很好的为生产服务。

3.1.2事后维修这是在机电设备故障发生后所采取的处理方法,维修方式是非常被动的。

这是在无准备的条件下进行的,难以做到彻底和完善。

3.1.3计划性定期维修计划性定期维修也即强制性维修,这种维修方式虽然也使用一些较为简单的监测手段,但更多的是凭经验来确定检修周期的,不管设备是否需要检修,但到一定时间就必须要检修,这就很难预防一些随机因素所引起的机电设备故障,有时有过剩检修的情况。

3.2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

3.2.1把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过程和维修过程的管理分开,彼此独立进行,这样就严重缺乏信息的交流和反馈,以至于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耗能、技术、费用、质量等有关的问题和信息,不能通过适当的渠道反映给计划、设计和制造部门,从而不能很好地改进设备的性能。

3.2.2传统的设备维修管理是把经济管理和技术管理彼此独立,并偏重于技术管理,而忽视经济管理,这与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管理体制互相矛盾。

3.2.3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企业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不需逐步从保证安全生产为中心的模式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模式转变。

3.3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方式的改进:

3.3.1机电设备的技术改造。

技术改造是对机电设备的结构的局部改变,从而创新设备的性能,提高生产效率。

根据当前我国煤炭企业机电设备普遍老化、科技含量低的状况,进行技术改造要对项目进行技术、安全、经济、环境等的比较和论证,进行可能性调研,从中选择最佳方案。

3.3.2机电设备的技术更新。

机电设备的技术更新是用新的机电设备代替旧的机电设备,机电设备的更新主要的是用性能更高、更先进的新型设备取代旧设备,从而使使生产建立在先进技术和基础上。

因此,技术更新不一定等到机电设备磨损到完全丧失其使用价值时才能更新,而是当出现新的性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设备时,继续使用旧机电设备在经济上考虑已经不合算了,就要及时进行设备更新、实现技术创新。

3.4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措施:

3.4.1建立和完善井下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标准准、维护修理的各种定额标准、维护技术标准、经济管理标准以及各种技术的管理标准等,从而形成科学有效的现代化维修管理制度。

3.4.2对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进行基础性研究,要系统地对煤矿井下机电设备故障发生的机理、故障模式以及故障造成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煤矿机电设备的设计、生产、使用、维护单位之间,要建立广泛合理的技术联系。

要管理好机电设备的运行、维修记录,并对维修数据进行具体分析、整理。

同时,要对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薄弱环节进行系统分析,以便使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得到合理改善和提高,提高机电设备的开机率,保证机电设备的寿命延长使用。

3.4.3改进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方式,加强煤矿机电设备使用和维护的管理。

在现有条件下。

煤炭生产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对设备使用、维护、修理人员技能和素质的培养,进一步完善包括三级保养、点检、班检、定期维护和巡回检查以及交接等日常维护和文明生产的制度。

煤炭企业应根据现代维修理论、行业特点、设备特性、工作环境及设备在煤炭生产中的作用等因素来进行维修决策,健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选择包括事后维修、预防维修、计划预修和状态维修等合适的维修方式,逐步形成具有煤矿特色的科学的新型维修管理模式。

3.4.4设备维护检修制度。

维护管理制度应以设备使用说明书为基础,设备运行档案为依据,根据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而制定的定期计划检修制度,如:

设备运行档案显示,渣浆泵的内衬使用寿命为1000h,那么该台设备的内衬计划检修周期为980h,可将设备故障控制在萌芽阶段。

将所有设备的运行档案进行整理,归类、分析,并结合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每月设备运行时间,制订出月度、季度、年度设备检修计划。

由于洗煤厂机电设备检修工作的特殊性。

检修工作分为现场检修和计划检修。

现场检修,是以机电值班人员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依据而提出的检修要求,是一种被动的检修;计划检修,则是预防性检修,是一项保证设备性能和完好的重要工作。

所以,计划检修是检修工作的重点,管理工作应主要放在计划检修上。

3.4.5推行绿色维修。

环境、资源、人口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地球资源大量消耗,成了突出的问题。

我国为了履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承诺,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构想,“绿色维修”在这种背景下也应运而生。

绿色维修是综合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维修模式,其目标是除了达到保持恢复产品规定状态这一目标外,还应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即在维修过程及产品维修后直至产品报废处理这一段时期内,最大程度地使产品保持和恢复原来规定的状态,又要使维修废弃物和有害排放物最小,即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且对人员(维修者和使用者)的劳动保护好,还要使资源利用效率最高。

3.4.6加强机电设备的更新改造。

①设备的更新。

采用在技术上比较先进、使用操作规程上比较方便、经济上比较合理、管理上比较进步的新型设备替代原来使用的老设备。

②设备的改造。

主要途径有:

对设备的结构作局部改进和增加新的零件和各种装置。

3.4.7企业设备维护管理。

企业设备维护管理要点:

设备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设备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管理之一,俗话说:

要想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想利其器,只有通过加强设备维修管理,使其充分发挥效能,不断改善设备技术状态,延长使用寿命。

为企业获取最佳经济效益。

4机电设备保养知识

4.1设备管理要求

4.1.1清洁设备内外整洁,各滑动面、丝杠、齿条、齿轮箱、油孔等处无油污,各部位不漏油、不漏气,设备周围的切屑、杂物、脏物要清扫干净;

4.1.2整齐工具、附件、工件(产品)要放置整齐,管道、线路要有条理;

4.1.3润滑良好按时加油或换油,不断油,无干摩现象,油压正常,油标明亮,油路畅通,油质符合要求,油枪、油杯、油毡清洁;

4.1.4安全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超负荷使用设备,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齐全可靠,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

精密设备使用维护要求

 

(1)必须严格按说明书规定安装设备;

(2)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设备(恒温、恒湿、防震、防尘)机电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设备精度性能:

(3)设备在日常维护保养中,不许拆卸零部件,发现异常立即停车,不允许带病运转;

 (4)严格执行设备说明书规定的切削规范,只允许按直接用途进行零件精加工。

加工余量应尽可能小。

加工铸件时,毛坯面应预先喷砂或涂漆;

 (5)非工作时间应加护罩,长时间停歇,应定期进行擦拭,润滑、空运转;

(6)附件和专用工具应有专用柜架搁置,保持清洁,防止研伤,不得外借。

(7)四定工作

1)定使用人员。

按定人定机制度,精、大、稀设备操作工人应选择本工种中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和实践经验丰富者,并尽可能保持较长时间的相对稳定;

2)定检修人员。

精、大、稀设备较多的企业,根据本厂条件,可组织精、大、稀设备专业维修或修理组,专门负责对精、大、稀设备的检查、精度调整、维护、修理;

3)定操作规程。

精、大、稀设备应分机型逐台编制操作规程,加以显示并严格执行;

4)定备品配件。

根据各种精、大、稀设备在机床厂生产中的作用及备件来源情况,确定储备定额,并优先解决。

4.2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

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一般有日保养和周保养,又称日例保和周例保。

4.2.1日例保

日例保由设备操作工人当班进行,认真做到班前四件事、班中五注意和班后四件事。

(1)班前四件事消化图样资料,检查交接班记录。

擦拭设备,按规定润滑加油。

检查手柄位置和手动运转部位是否正确、灵活,安全装置是否可靠。

低速运转检查传动是否正常,润滑、冷却是否畅通。

(2)班中五注意注意运转声音,设备的温度、压力、液位、电气、液压、气压系统,仪表信号,安全保险是否正常。

(3)班后四件事关闭开关,所有手柄放到零位。

清除铁屑、脏物,擦净设备导轨面和滑动面上的油污,并加油。

清扫工作场地,整理附件、工具。

填写交接班记录和运转台时记录,办理交接班手续。

4.2.2周例周例保由设备操作工人在每周末进行,保养时间为:

一般设备2h,精、大、稀设备4h。

(1)外观擦净设备导轨、各传动部位及外露部分,清扫工作场地。

达到内外洁净无死角、无锈蚀,周围环境整洁。

 

(2)操纵传动检查各部位的技术状况,紧固松动部位,调整配合间隙。

检查互锁、保险装置。

达到传动声音正常、安全可靠。

(3)液压润滑清洗油线、防尘毡、滤油器,油箱添加油或换油。

检查液压系统,达到油质清洁,油路畅通,无渗漏,无研伤。

4.3一级保养

一级保养是以操作工人为主,维修工人协助,按计划对设备局部拆卸和检查,清洗规定的部位,疏通油路、管道,更换或清洗油线、毛毡、滤油器,调整设备各部位的配合间隙,紧固设备的各个部位。

一级保养所用时间为4-8h,一保完成后应做记录并注明尚未清除的缺陷,车间机械员组织验收。

一保的范围应是企业全部在用设备,对重点设备应严格执行。

一保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设备磨损,消除隐患、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为完成到下次一保期间的生产任务在设备方面提供保障。

4.4二级保养

 二级保养是以维修工人为主,操作工人参加来完成。

二级保养列入设备的检修计划,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检查和修理,更换或修复磨损件,清洗、换油、检查修理电气部分,使设备的技术状况全面达到规定设备完好标准的要求。

二级保养所用时间为7天左右。

二保完成后,维修工人应详细填写检修记录,由车间主任和操作者验收,验收单交设备动力科存档。

二保的主要目的是使设备达到完好标准,提高和巩固设备完好率,延长大修周期。

实行“三级保养制”,必须使操作工人对设备做到“三好”、“四会”、“四项要求”并遵守“五项纪律”。

三级保养制突出了维护保养在设备管理与计划检修工作中的地位,把对操作工人“三好”、“四会”的要求更加具体化,提高了操作工人维护设备的知识和技能。

这些制度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我们汕头机床厂设备的完好率,降低了设备事故率,延长了设备大修理周期、降低了设备大修理费用,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5现状与对策

5.1现状:

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与管理的现状我国煤矿机电维修管理模式的演变是与生产方式和生产手段的发展紧密相联的,目前已建立了设备维修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

并逐步引入了设备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测技术。

但从整体上,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仍然采用传统的预修为主的定期维护和检修管理模式。

以时间为基础的传统维修管理模式,致使约1,3的工作量由于时机不准而做无效维修,设备开机率低、维修时间长,有时严重影响了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行。

我国对煤矿机电设备可靠性维修管理较晚,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在矿山供电系统及煤矿生产系统中开始引入可靠性的概念,并建立了一些简单的模型。

之后,陆续对煤矿机电设备的某些部件开展可靠性维修管理的研究。

但从整体上看,基于经验对一些故障现象作定性分析。

目前尚未对煤矿机电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缺乏对煤矿机电设备及其元部件可靠性、维修性基础数据的积累和分析,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模式、维修策略的确定都缺乏理论上的指导。

因此,在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5.2基本模式的发展:

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是随着生产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其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即事后维修、计划维修和预防维修以及处于发展中的运用可靠性维修理论和故障监测及诊断技术的主动维修。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科技进步促进工业领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现代化设备向大型化、自动化、精密化、智能化发展。

既带来高效率、高效益等优势,又使设备的使用、管理、维修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

非计划的停机时问始终影响着设备的生产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零库存等新生产体制的出现,意味着很小的故障也极有可能导致整个生产线的瘫痪。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管理模式已成为目前最受人们重视的维修管理模式之一。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是一种用于确定设备在其运行环境下维修需求的方法,是预防维修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它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设备的故障原因、故障模式、故障影响、故障预防等方面,通过使用维修计划软件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跟踪记录并加以分析,从而制定出维修计划,并自动提示所需要的维修事宜。

这种模式改变了原来设备损坏后才进行.的被动维修,而逐步过渡到基本消除故障,进而控制维修费用和对生产的影响。

这种维修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可靠性维修技术,对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确保设备在要求的寿命周期内安全、高效地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现代设备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预知某种故障的强烈需求以及传统维修技术手段的不足。

推动了新型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以及故障预防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不断改进和发展。

借助于逐步成熟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先进理论和方法,建立起新的预知维修或视情维修的管理模式,将成为未来相当长一个对期现代化设备维修制度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无论多么完美,一旦发生故障,还必须由人来完成设备的修理、恢复工作。

而这就无法排除人为因素,如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态度等影响。

因此,设备将更多地依靠自己的能力按既定的程序来进行自我修复,从而出现免维修的机电设备。

5.3管理对策

5.3.1加强煤矿机电设备使用和维护技术进步与管理。

在现有条件下,煤炭生产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对设备使用、维护修理人员技能和素质的培养,进一步完善包括三级保养、点检、班检.定期维护和巡回枪查以及交接等日常维护和文明生产的制度。

煤炭企业应根据现代维修理论、行、Ik特点、设备特性、工作环境及设备在煤炭生产中的作用等因素来进行维修决策,健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选扦包括事后维修、预防维修、计划预修和状态维修等合适的维修方式。

逐步形成具有煤矿特色的科学的新型维修管理模式。

5.3.2建立和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与管理工作标准,积极开展煤矿机电设备可靠性、维修性的基础研究。

包括各种技术管理标准、经济管理标准、维修技术标准、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标准以及维护修理的各种定额标准等,逐步形成科学的现代化维修管理制度。

系统研究煤矿机电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找出设备的薄弱环节,不断改善和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提高设备的开机率和可用度,大力推广无维修设计。

5.3.3借助监测仪器等硬件技术,大力开展视情维修。

视情维修是一种非常好的维修管理模式,运用得当会带来非常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应结合我国国情,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从时间维修逐步过渡到状态维修模式,保证设侪在寿命周期内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最经济的设备周期费用。

5.3.4建立和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与管理系统,实现计算机辅助维修管理。

由计算机完成维修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并对维修计划做出预测和决策。

应做到数据规范准确、传递及时、决策可靠、反馈畅通,并向可视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维修管理系统方向发展。

6存在问题及改进办法

6.1存在的主要问题

6.1.1机电管理职能部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尽管各地方煤矿一般都设置了机电管理部门,但大多数矿井机电科都承担2种职能:

一是机电管理,另一是机电生产。

机电科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应付生产上,管理作用没能充分发挥。

一些地方煤矿的领导对机电管理重视不够,大量压缩机电人员,造成机电管理人员不足,机电专业组织未能健全,机电管理网络经常中断,机电职能管理作用淡化。

6.1.2对机电标准化工作认识不足:

一些矿井尽管没有机电标准化管理人员,但多为兼职,对电气管理、电缆管理、小型电器管理、防爆检查、设备管理、配件管理、油脂管理等管理不到位或放弃管理。

部分机电职工标准化意识差,未能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对固定设备和流动设备的管理未能按《国有重点煤矿生产矿井机电专业质量标准化标准》进行,机房硐室、机道、头面达标率低。

6.1.3设备存在隐患较多:

设备老、旧、杂、带病运转,安全设施、保护装置不全,距《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差距较大。

提升系统缺少缓冲装置和托罐装置,电控系统、制动系统保护不全。

井筒装备锈蚀严重,未能定期防腐。

有的矿井为了赶产,不能保证主副井2h的停产检修时间,绞车的实际提升负荷超过设计提升能力。

一些固定设备的电压表、电流表、压力表、真空表、安全阀未按规定定期校验电气设备失爆现象屡见不鲜。

`

6.1.4机电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手段落后:

一些地方煤矿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技术管理不能指导生产,以政带技的现象时有发生。

供电无设计或虽有设计但不规范,施工无措施或虽有措施但措施不具体,固定场所设备未能定期进行性能测试,井下供电三大保护未能按技术要求进行整定、测试、检查,一些仪器仪表老化而且不全,测试手段和方法落后。

6.1.5资金不足:

 地方煤矿受资金制约,普遍存在设备数量不足,备品备件数量有限的现象。

由于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资源有限,搬家挪面频繁,造成机电设备安装、检修、维护量增加,机电职工经常加班延点,而待遇相对偏低,一些高水平的机电技术人员纷纷跳槽,机电安全生产处于被动状态。

6.2改进地方煤矿机电管理的办法

6.2.1重视管理,提高机电管理水平:

 重视机电管理,首先是矿井领导人重视机电管理,这是加强机电管理的关键。

机电管理人员要经常向矿领导汇报机电工作,多提工作建议,以获得领导的支持。

当前地方煤矿的机电管理基本处于设备维修管理阶段。

其实,矿井机电管理应该把设备的一生作一个系统,实行设备运行全过程的管理,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优化,从技术、经济、组织3方面进行综合管理。

因此,矿井机电管理人员不但要学习设备维修的管理理论,而且还要学习现代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

同时应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把工程技术人员、职工组织到管理活动中来。

6.2.2因矿制宜建立机电管理机构,授予职权,统一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