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4854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西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西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西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西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x

《江西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x

江西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2012年江西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

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30分)

  1、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B】。

  A、教学媒体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答案解析】:

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2、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A】。

  A、前运算阶级

  B、感知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解析】:

自我中心是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的典型特点。

  3、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A】。

  A、尝试—错误说

  B、认知—发现理论

  C、联结—认知理论

  D、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答案解析】: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尝试—错误说。

  4、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动机划分方法是【C】。

  A、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

  B、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C、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

  D、学习动机的理论

  【答案解析】:

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是所有的动机划分方法中,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而且对教育实践具有相当重要的应用价值。

  5、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这种迁移是【D】。

  A、正迁移

  B、横向迁移

  C、特殊成分迁移

  D、非特殊成分迁移

  【答案解析】:

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

  6、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A】。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答案解析】: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强度律。

  7、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是【D】。

  A、学校教育

  B、知识

  C、迁移

  D、应用

  【答案解析】:

应用是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

  8、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C】是首要环节。

  A、理解问题

  B、提出假设

  C、发现问题

  D、检验假设

  【答案解析】:

发现问题是首要环节。

  9、心理卫生教育最适宜的时期是【B】。

  A、幼儿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答案解析】:

学龄期儿童是心身发展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小学阶段是心理卫生教育最适宜的时期。

  10、奠定儿童人格和心理健康基础的是【C】。

  A、社会

  B、家庭

  C、学校

  D、教师

11、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A】。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B、一周之后复习

  C、考试前复习

  D、当天复习

  【答案解析】:

学习20分钟之后,遗忘达42%,所以应当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12、应遵循形象化、组织化与联想化三条原则的学习策略是一种【C】。

  A、复习策略

  B、群集策略

  C、形象联想策略

  D、元认知策略

  【答案解析】:

形象联想策略要遵循形象化、组织化与联想化三条原则。

  13、“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D】发散思维。

  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方法扩散

  D、形态扩散

  【答案解析】:

形态扩散是以事物的形态为扩散点,设计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可能性。

  14、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的活动是【C】。

  A、教学计划

  B、教学过程

  C、教学评价

  D、教学设计

  【答案解析】:

通过教学评价对课程、教学方法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提供依据。

  15、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单、灵活,以【A】为中心,并有预见性。

  A、学生

  B、教师

  C、教材

  D、教师思想

  【答案解析】:

专家型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所以他们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共30分)

  1、学生间认知方式差异主要表现在【ACE】。

  A、场独立与场依存

  B、自我型与开放型

  C、沉思型与冲动型

  D、安静型与兴奋型

  E、辐合型与发散型

  【答案解析】:

学生间的认知方式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2、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BDE】。

  A、强化的内驱力

  B、认知的内驱力

  C、好奇的内驱力

  D、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E、附属的内驱力

  【答案解析】:

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组成。

  3、小军为了得到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这种学习动机是【ACE】。

  A、低级的学习动机

  B、高尚的学习动机

  C、外部学习动机

  D、内部学习动机

  E、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答案解析】:

本题是对动机的综合考查。

  4、以下属于学习者练习曲线的特点的是【ABC】。

  A、开始进步快

  B、中间有高原期

  C、后期进行慢

  D、一直是进步的

  【答案解析】:

练习曲线的特点表现在:

第一,开始进步快;第二,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第三,后期进步较慢;第四,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5、以下属于原型定向教学要求的是【ABD】。

  A、了解活动的结构

  B、发挥学生主动性与独立性

  C、要变更活动的对象

  D、教师示范要正确

  【答案解析】:

C项为原型操作阶段的教学要求。

  6、学生对学与教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CD】。

  A、年龄差异

  B、智力差异

  C、群体差异

  D、个体差异

  E、性格差异

  【答案解析】:

学生对学与教过程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等差异。

  7、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ABD】。

  A、行动对抗

  B、认知失调

  C、拉帮结伙

  D、情感冲突

  E、认知协调

  8、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具有哪些特点?

【ABC】

  A、具有依附性

  B、缺乏原则性

  C、发展的趋势是稳定的、和谐的

  D、自我为中心

  9、正强化的方法包括【ABCDE】。

  A、奖学金

  B、对成绩的认可

  C、表扬

  D、改善学习

  E、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10、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哪些特点?

【ABCD】

  A、盲目性

  B、被动性

  C、不稳定

  D、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三、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教师的角色是多样的,心理学家认为,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诸种角色。

【√】

  2、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而言,有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之分。

【×】

  【答案解析】:

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是从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角度划分的,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而言,有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之分。

  3、班级、小组、少先队属于正式群体。

【√】

  4、皮亚杰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

  【答案解析】:

布卢姆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5、多动症是小学生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

【√】

  6、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

  7、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

  8、在心智技能形成的研究者中,将心智技能形成过程分为5个阶段的学者是兰达。

【×】

  【答案解析】:

在心智技能形成的研究者中,将心智技能形成过程分为5个阶段的学者是加里培林。

  9、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

【√】

  10、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等功能。

【√】

  11、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是布卢姆。

【×】

  【答案解析】:

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是勒温。

  12、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定性评价。

【×】

  【答案解析】:

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形成性评价。

  13、桑代克提出学习不是建立刺激—反应联结,而是建立观念之间的联结。

【×】

  【答案解析】:

桑代克提出学习不是建立观念之间的联结,而是建立刺激—反应联结。

  14、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这否定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

【×】

  【答案解析】: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但是这并不否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

  15、倾听比询问更有利于搜集资料。

【√】

四、情境分析题(共25分)

  

(一)(本大题共2小题。

每小题6分。

共12分)

  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通常其试卷不单纯选用选择题和判断题,而常常借助于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1、教师采用的这种方法是否符合记忆规律?

【A】[单选题]

  A、符合

  B、不符合

  2、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BCD】[多选题]

  A、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B、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C、教学过程中,相关题型应恰当灵活地结合使用,以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

  D、再认是一种高水平的回忆过程,能再认的不一定能重现

  

(二)(本大题共3小题。

第1小题5分。

第2、3小题各4分,共13分)

  某初一班级是全校闻名的“乱班”,其原因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现象严重,有的学生人到学校,心思在校外,上课思想不集中,不能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也有的学生根本就不愿上学;个别学生甚至经常逃学在外。

  请分析:

  1、你认为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哪些方面?

【ABCD】[多选题]

  A、学习动机不正确

  B、学校规章制度严格

  C、家庭压力大

  D、学习成绩不佳

  2、作为教师,你认为应该怎样做?

【ABCD】[多选题]

  A、树立奋发向上的榜样

  B、创造和谐、优美的氛围

  C、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D、积极做好家长工作,及时与家长沟通

  3、你认为该班级学生心理发展处于下列哪个阶段?

【C】[单选题]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