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与解析 专题3 人民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4494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与解析 专题3 人民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徽省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与解析 专题3 人民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徽省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与解析 专题3 人民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徽省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与解析 专题3 人民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徽省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与解析 专题3 人民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与解析 专题3 人民版必修1.docx

《安徽省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与解析 专题3 人民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与解析 专题3 人民版必修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与解析 专题3 人民版必修1.docx

安徽省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与解析专题3人民版必修1

安徽省2011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

必修一专题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0分)

1.(2010年9月安徽省濉溪县月考22题)下图为解放战争时期敌我力量变化示意图(单位:

万人)。

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发生在下列哪一战役后

A.淮海战役B.平津战役C.辽沈战役D.渡江战役

2.(2011年4月皖南八校15题)最近热播电视剧《黎明前的暗战》,讲述了国民党湘籍将领程潜、陈明仁深明大义,促成湖南和平解放的义举。

剧中多次提及“无湘不成军”的民谚,该民谚的产生最可能始于

A.两次鸦片战争中B.土地革命时期

C.太平天国运动后D.解放战争时期

3.(2010年10月皖南八校高三联考11题)毛泽东认为“中国的秘密在农村”。

为此,他在20世纪20年代进行的探索是

A.参加中共一大B.领导南昌起义

C.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D.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4.(2010年9月安徽省濉溪县月考19题)1923年共产国际指出,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须的……但中国共产党无论如何不应在这些活动中隐藏自己特殊的旗帜。

这里“特殊的旗帜”指()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B.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C.武装斗争的革命方针D.革命统一战线方针

5.(2010年9月安徽省濉溪县月考14题)在一堂“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研讨课上,四位同学都达成了“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的共识,并阐明了自己的依据,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甲同学:

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乙同学:

太平天国颁布了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

C.丙同学:

太平天国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D.丁同学:

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6.(2010年9月安徽省濉溪县月考16题)从下列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②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机

③革命派大力弘扬民主④民主政治得以实现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③④

7.(2010年10月皖南八校高三联考9题)进入民国时期,以“民”字当头的报纸受到广泛关注的主要原因是

A.深受三民主义的影响B.为了发动民众力量进行民主革命

C.为了推动报刊业的快速发展D.为了得到政府的支持

8.(2010年9月安徽省濉溪县月考17题)芮恩斯在《一个美国外交官在中国》中写道:

“我向上海的总领事发出具体的指示,告诫美国侨民团体,既不要鼓动也不要反对这场运动……没有人会不同意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他们是在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战。

”材料中提及的“这场运动”是()

A.义和团运动B.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

9.(2010年12月安徽皖中名校高三联考6题)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主张: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与“改变政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10.(2010年9月安徽合肥一中高三月考4题)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社会。

但有人认为其不具进步性,这主要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不能

A.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彻底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C.照顾到各个阶层的利益

D.顺应当时世界发展潮流

11.(2010年12月安徽名校高三大联考15题)右图是一幅题为《重点攻势》的漫画,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A.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B.使我军逐步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推翻了蒋家王朝的反动统治

12.(2010年10月皖南八校高三联考10题)某学者认为:

“五四运动的内涵,无论是政治方面的,还是思想方面的,都充满着多元性与矛盾性。

”这里的“多元性”是指五四运动是一场

①反帝爱国运动②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③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④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3.(2011年4月皖北联考20题)毛泽东在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时曾说:

“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

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

”下列能够为上述经验提供实践依据的是()

A.辛亥革命、南昌起义、一届人大

B.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三大战役

C.南昌起义、遵义会议、三大战役

D.中共一大、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14.(2011年4月巢湖市二模18题)安徽旅游政务网报道:

2010年全省红色旅游收入达61亿元。

安徽是红色旅游大省,红色旅游资源有87处、重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2个。

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与安徽有关的是()

①刘邓大军战略反攻②百团大战③淮海战役④渡江战役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5.(2010年9月安徽省濉溪县月考20题)一位著名美国记者赞叹道: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红军()

A.千里跃进大别山B.开辟井冈山根据地C.两万五千里长征D.开辟敌后战场

16.(2011年3月蚌埠市质检10题)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

“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17.(2011年3月蚌埠市质检13题)塞外重镇张家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从下面两幅图中,可以汲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A.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B.中共革命道路的变化

C.中国革命对象的变化D.中国国军队性质的变化

18.(2011年5月安庆市三模16题)1942年,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日子里,陕北延安南十里堡的农民刘铁柱一家,积极支持抗日民主政府的工作,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有

①刘铁柱的大儿子是八路军驻西安与国民政府的联络官

②刘铁柱是地主张有财的佃户,需要给张有财缴纳地租

③日寇“扫荡”南十里堡,刘铁柱小儿子参加了八路军游击战

④刘铁柱和张有财通过民主选举成为当地抗日民主政府的成员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9.(2011年1月芜湖市质检15题)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是指()

A.开展土地改革B.进行万里长征

C.工农武装割据D.实施武装斗争

20.(2011年1月合肥市高三质检10题)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

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

1894~1912:

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1~1935:

1949~1956:

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2001: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21.(2010年12月皖南八校高三联考15题)1939年5月,毛泽东在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的文章中说:

“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②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运动

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④揭开了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2.(2011年3月安徽“江南十校”一模19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国属于真正的人民民主共和国

②它体现了西方民主思想

③其实际意义主要在于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④标志中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3.(2010年9月安徽省濉溪县月考21题)下面两幅图片选自于天安门浮雕,它们的共同主题是

A.反抗外来侵略B.反对本国反动势力黑暗统治

C.完成民主革命D.国共合作,完成民族统一

24.(2011年4月安庆市二模19题)右图是解放战争时期某一阶段的战役形势示意图,它的进行标志着()

A.解放战争的爆发B.主力决战的推进

C.战略反攻的开始D.国民政府的覆灭

25.(2010年9月安徽省濉溪县月考18题)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

“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这表明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0分)

26.(2010年10月皖南八校高三联考26题)(1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专制黑暗政体之历史也”……或告之曰:

“我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封建社会之历史耳,虽至今犹然,一切病痛尽在是矣。

——据钱穆《国史大纲》整理

材料二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

——摘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三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依据材料一,归纳作者对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

(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被过低估计”的原因。

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轨迹。

(10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4分)

27.(2010年9月安徽百校论坛高三联考26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启超问治天下之道于南海先生,先生曰:

以群为体,以变为用。

斯二义立,虽治千万年之天下可矣。

……以群术治群,群乃成;以独术治群,群乃败。

己群之败,他群之利也。

何谓独术,人人皆知有己,不知有天下。

……以故为民四万万,则为国亦四万万。

夫是之谓无国。

善治国者,知君之与民,同为一群之中这一人,因以知夫一群之中所以然之理,所常行之事,使其群合而不离,萃而不涣,夫是之为群术。

……君主者何,私而己矣;民主者何,公而己矣。

泰西行民主,善群术,今我以独术与群术相遇,其亡可翘足而待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许德珩起草的五四游行宣言)夫和议正开,我等之所希冀所庆祝者,岂不日世界中有正义、有人道、有公理,归还青岛,取消中日密约、军事协定,以及其他不平等条约,公理也,即正义也。

背公理而逞强权,将之土地由五国共管,侪我于战败国如德奥之列,非公理,非正义也。

——彭明《五四运动史》

材料三自有天演以来,即有竞争,有竞争则有优劣,有优有劣则有胜败,于是强权之义,虽非公理而不得不成为公理。

——梁启超在五四运动时的谈话

(1)材料一中梁启超以“群”为核心的社会政治思想包括了哪三个主要倾向?

有何意义?

(6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对当时的“公理”的理解有何区别?

如按材料三中的观点,梁启超会如何看待五四运动的作用?

(6分)

28.(2010年9月安徽合肥一中高三月考23题)(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和我们具有各不相同的宇宙观,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去观察和处理问题,但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怎样和帝国主义作斗争的问题上,却和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基本上一致的结论。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

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

大合!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奋斗。

——国民革命歌

材料三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

他还强调:

“‘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

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今天,我们重温孙中山先生的主张,更能体会到他始终不渝地维护国家统一的重大意义。

——胡锦涛《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结合史实说明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民主革命的理论和组织方面是怎样做到“和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基本上一致”。

(4分)

(2)“打倒列强,除军阀”是20世纪二十年代国民革命的目标,在革命统一战线旗帜下,国民革命取得怎样的成果?

(4分)

(3)为实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的目标,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进行过哪些努力和斗争?

(6分)

安徽省2011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

必修一专题3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

本题考查对图自信息的观察分析能力。

解答时注意M点大致对应的年份,从图中不难看出该年份是在1949年1月之前。

A、B两大战役时间:

1948年11月-1949年1月,可排除;D项渡江战役打响于1949年4月,可排除;而C项辽沈战役打响最早,1948年9-11月,为正确选项。

2.C      

解析:

清末重臣曾国藩在家乡组建地方团练——湘军,对抗数十万太平军,终于打败了太平天国,从此湘军成为清军主力,因而出现“无湘不成军”的民谚。

3.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

A项与农村关系不大,B项与毛泽东无关,D项在时间不符合。

故正确的答案是C。

4.B      

解析:

题干中“不应在这些活动中隐藏自己特殊的旗帜”的意思是“要保留自己特殊的旗帜”。

联系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史实可知,国共合作是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进行的,采取了“党内合作”的方针——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员在组织上和思想上的独立性。

共产党除了和国民党合作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外,还要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点是由两党的阶级属性不同决定的。

5.C      

解析:

太平天国对于近代化的意义在于沉重打击了腐朽的封建清政府,从而为近代化扫清道路。

6.C      

解析:

本题考查通过图片等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与辛亥革命相联系,图3中旗帜中是“民权”,标题是“望风而起”,辛亥革命爆发后各地纷纷响应,然立宪派、封建旧官僚也混入革命中,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机,图4中“共和”在孤岛上,周围波涛凶涌,则形象地反映了这一现象。

③④说法错误。

7.A      

解析:

注意题干“进入民国时期”这一时间,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所以民国建立后的报纸都以“民”字标明,其他三项说法均不符合史实。

8.C      

解析:

“中国学生”、“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战”可以得出C。

9.C      

解析: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

“改变政令”是指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作为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

答案为C。

10.D      

解析:

《天朝田亩制度》之所以不具有进步性,关键在于其维护的从本质上讲依然是封建小农经济,这较之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是格格不入的。

11.B      

解析:

本题解放战争的过程和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从漫画中可以看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分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陈赓等率部挺进豫西;陈毅、粟裕率部挺进鲁西南,这三路大军直刺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使我军从内线打到外线,逐步取得了战略主动权。

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是在1947年;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是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三大战役的胜利;推翻蒋家王朝的反动统治是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故B、C、D三项错误,A项正确。

12.A      

解析:

五四运动中虽然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其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所以其革命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故应该排除含④的选项。

13.C      

解析:

本题可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提将ABD三项予以排除,新民主主义革命以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为开端,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为结束。

只有C项符合这一时间段。

14.B      

解析:

本题考察新民主主义革命。

百团大战主要战场是在华北地区。

①指千里跃进大别山。

③以徐州为中,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

④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和苏、浙、赣、皖、闽、鄂等广大地区。

15.C      

解析:

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即长征。

16.B      

解析:

辛亥革命时期是指中国的20世纪初期,提取材料信息“人文思潮……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看出当时中国人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争取民族独立。

17.C      

解析:

两张图片分别反映的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场景,革命对象分别是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

18.B      

解析:

本题考查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根据抗战时期的历史,国共合作抗日,为调动根据地人民的抗战积极性,实行三三制原则,建立民主政权,并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而延安是中共抗日政府的所在地,因此不可能出现③的情况。

延安是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没有沦陷,所以日寇扫荡不可能到达延安南十里堡,排除③,选择B项①②④。

19.C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应该理解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27年—1937年,这一时期趋向中的国化命运应该是找到了中国革命的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20.B      21.D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五四运动影响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关于五四运动的性质、思想解放、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开端的论述都正确。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22.B      

解析:

分析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西方“主权在民”的民主思想;实际意义上反映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本选B项。

①④项从本则材料中不能得到体现和反映。

23.C      

解析:

根据图示一反映的是民族矛盾——抗日战争,图示二反映的是阶级矛盾——人民解放战争,所以此题考查的是中国革命的性质——属于民主革命,所以应该选择C。

24.C      

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此事件就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它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所以答案为C。

25.C      

解析:

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故选C。

其他选项与材料无关。

二、非选择题

26.

(1)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切弊端的根源。

(2分)

(2)原因: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因此许多青年低估了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

(4分)

轨迹:

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级共和国;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不懈的斗争;提出新三民主义,促成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6分)

(3)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等。

(任答出其中2点得4分)

27.

(1)主要倾向:

政治整合、民主化和含蓄而矛盾地接受民族国家思想。

(2分)

意义:

这一思想的出现标志着一个重大的转折,即失去内在思想魅力而仅仅保留其宣传价值的“经世”,作为中国政治传统的一个主要理想趋于完结,受需要新的理想和新的价值观来取代经义理想的推动,中国的政治文化将被近代西方的各种思想意识所吞没。

(4分)

(2)区别:

材料二认为“正义即公理”,材料三认为“强权即公理”。

(3分)

看待:

因为“强权即公理”,中国便只能发奋自强,“外竞国权”,而没有道义上二的理由谴责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反正“落后就要挨打”,况且这种谴责只能引致嘲笑而得不到同情,因而起不了任何实际作用。

(3分)

28.

(1)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和我党民主革命的目标基本一致;改组国民党,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4分)

(2)工农运动掀起高潮;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被侵夺的权益。

(回答2点即可,4分)

(3)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