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38832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件.docx

《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件.docx

课件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

5-1工商业的兴起

随着商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小作坊发展成为手工工场

手工工场出现的时间和地点

最早出现于14世纪的意大利,后来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

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的比较

手工作坊

手工工场

所有者

手工作坊主

手工工场主

劳动者

作坊主与家人或帮工

手工工场工人

生产方式

作坊主进行全程工作

工人之间分工合作

生产关系

学徒不领取工资,依附于作坊主。

手工工场主与工人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手工工场的特点

生产规模大、产量高;工人多,分工合作;出现了雇佣劳动,工场主是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不再进行全过程的生产。

手工工场的作用

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生产力变化

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工厂

生产关系变化

作坊主——富商(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早期资产阶级

失地农民——雇佣工人——早期工人阶级

手工工场时代,是由农耕文明时代向工业文明时代过渡和准备阶段。

手工工场时期,农业仍然是主要产业。

5-2冲破思想的牢笼

时间

14世纪-16世纪

发生地

意大利,后传播到西欧一些国家

发生背景

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代表人物

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家。

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

代表作:

《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

什么是“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实质

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人文精神的含义

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重视人的作用和需要,主张一切以人为本,要求一切从人出发,最终一切为了人。

性质和意义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使人们的思想从宗教愚昧中解放出来。

5-2-2“‘教皇奶牛’的解放”

德国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16世纪,罗马天主教会日益腐败。

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马丁·路德的主张

在信仰问题上,人人都是平等的。

只要自己真诚忏悔,就可以得救。

(因信称义)

宗教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席卷了全国,各地的教会纷纷独立。

这一时期,瑞士、英国等西欧国家也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宗教改革运动,相继摆脱了罗马教会的控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5-2-3“近代科学的诞生”

英国科学家培根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

“知识就是力量”

科学家研究自然

天文学

波兰科学家提出的“日心说”被誉为“的开端”。

比较托勒密、哥白尼以及布鲁诺的思想,明白人类的科学探索是循序渐进的。

物理学

牛顿的突出成就是提出了“”。

科学的作用

科学可以帮助人类认识自然,揭示自然界的奥秘,从而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世界。

5-2-4“理性之光”

何为“启”“蒙”

就是“打破”“蒙昧主义”(迷信和无知)

兴起时间

17、18世纪

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根本原因:

西欧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因素:

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科学革命等

顶峰

18世纪后半期,法国

性质

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运动的代表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启蒙运动的旗手,提倡

卢梭

思想

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

狄德罗

百科全书派

启蒙运动的影响

1、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

2、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3、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

4、激励了中日等国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5-3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1、首先发现新大陆的是航海家,美洲原有的居民是印第安人,是黄色人种,首先发现西欧通往印度的航线是,首先完成环球航行是。

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是荷兰人。

2、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①15世纪末,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广泛发展和交换的不断扩大,使黄金成为商品贸易中最重要的支付手段,东方各国的黄金成了西欧人梦寐以求的东西。

②但这时奥斯曼帝国控制着东西方贸易要道,阻隔了西欧各国通往东方的传统商路;那些炽烈追求东方财富(黄金、珠宝、香料、丝绸等)的西欧各国贵族和新兴商人,急切需要探求一条直接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海上航路。

③地处欧洲西南部濒临大西洋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因较早开始了海外冒险和殖民活动,掌握了较先进的航海知识和造船技术,拥有了一定的财力,成为开辟新航路的起航地。

总的来说,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是:

追求财富获得利益;根本原因是:

经济的发展。

3、率先进行殖民掠夺的国家是和,强占殖民地最多的国家是。

4、产生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的正面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的负面影响

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

为人们迁徙提供了方便,促成了新的民族产生;促进了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

总之,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欧洲国家对美洲、非洲、亚洲进行殖民扩张,掠夺和;毁灭文明;贩卖黑奴。

总之,造成了、、拉美长期的落后与贫穷。

5-4资产阶级革命:

新体制的创立

对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革命爆发背景

查理一世为了加强王权采取的措施,不仅招致了广大民众的普遍不满,更使国王同议会中的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矛盾迅速激化,从而导致了革命的爆发。

英国殖民当局对北美13个殖民地进行殖民统治和压迫,北美人民要求独立。

路易十四和路易十六的君主专制统治。

经过

1、1640年,查理一世企图解散议会

2、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

3、1649年,议会军在的领导下取得胜利。

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4、1688年,宫廷政变(光荣革命)

5、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1、导火线:

波士顿倾茶事件

2、序幕:

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3、建国: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美利坚合众国正式诞生。

4、胜利:

1781年,美国人民在华盛顿的带领下最终打败了英国军队,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5、1787年制定美国宪法,确定了美国的政体和原则。

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巴黎人民三次武装起义

1、1789年7月14日,攻克巴士底狱,掀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并颁布了《》

2、1792年,废除君主制,建立国,国王路易十六被处死

3、1793年,领导者罗伯斯庇尔等实施了一系列革命政策,使大革命达到顶峰。

结果

英国确立(由议会限制王权的政体)

总统共和制

共和政体

历史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开始的标志

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结束了法国封建专制统治;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5-5面临挑战的中国5-5-1最后的盛世

背景(明清时期)

1368年明朝建立,一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清历史。

其中1368~1644年是明王朝统治时期,从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是清王朝统治时期,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皇帝进行统治的朝代。

“最后的盛世”的表现

农业

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

中国的经济重心已完全转移到江南地区,“湖广熟,天下足。

”人口增长迅速。

手工业

丝织业、棉纺织业发达

商业

商帮的形成,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国际贸易频繁。

社会生活

服务性行业兴盛

如何正确看待“最后的盛世”

“夕阳无限好,只是已黄昏;盛世的背后,隐藏着危机。

5-5-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明清时期与蒙古族、藏族以及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

与蒙古族:

明-修筑长城清-回归、平定准噶尔叛乱

与藏族:

清-册封、派大臣

与西南少数民族:

改土归流

明清统治者不同民族政策

明代统治者主要为主,采取了比较被动的防御政策;清统治者则比较积极主动,采取政策笼络其他少数民族。

明清两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什么意义?

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5-5-3专制帝国

明清时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的表现

1、设立专制国家机构:

明朝建立厂卫等特务机构、清朝雍正设置军机处

2、清朝大兴“文字狱”

3、科举考试以八股取士

4、社会生活领域的专制:

建贞节牌坊、禁止世俗文化

反对专制皇权的思想家——明末清初学者黄宗羲提出“为天下之大害着,君而已矣”

5-5-4来自海上的挑战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七下西洋的时间、路线、作用和失败的原因

传教士来华

传教士带来的西方文明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欧洲殖民者东来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占领澳门;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侵略者和维护祖国统一)。

马戛尔尼使团来华

清朝统治者对西方殖民者的到来所持的态度与采取的措施,以及马戛尔尼来华的目的与结果。

为什么说中国在19世纪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从国家体制看,中国仍是皇权占统治地位的国家,皇权得到高度强化,人民没有民主与自由;从思想观念上看,掌握国家命运的上层统治者仍以中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自居,不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从对外政策上看,坚持闭关锁国;从经济发展来看,中国虽一度处于盛世的繁华,但旧有的体制与观念,没有形成良好的经济运行机制等。

因此,当西方国家先后进入革命的时代,国家体制发生巨大变化,寻求向外拓展时,中国仍然按照自己的轨迹发展,这不可避免地使古老中国面临着来自外部与内部的双重挑战。

第六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

第一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的兴起

1.含义: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纺织业出现了一系列重要发明,逐步取代了手工劳动,后来又扩展到其他行业,这一演变过程叫做。

2.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1)前提:

17世纪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条件:

①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②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积聚了丰厚的资本

③工场手工业时代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

(3)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商品生产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3.过程:

(1)工业革命早期阶段—时代

(2)工业革命的新阶段—时代

名称

时间

标志(特点)

主要技术发明成果和发明人

工业发展领先国家

工业革命早期阶段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蒸汽作为动力)

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

蒸汽机(瓦特)1782年英国

蒸汽机车(史蒂芬孙)1814年英国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工业国。

工业革命的新阶段

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

 

电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电作为动力)

电动机(格拉姆)1870年比利时;电磁感应原理(法拉第)1831年英国;发电机(西门子)1866年德国;电灯(爱迪生)1879年美国;飞机(莱特兄弟)1903年美国;电话(贝尔)1876年美国;汽车(卡尔本茨)德国

美国、德国后来居上,率先实现了电气化,工业发展势头超过英国。

4.电能与蒸汽机相比有何优点?

①传递速度快,能远距离输送

②电站可建在水源、燃料、交通各方面条件适合的地方③无污染

5.工业革命新阶段的特点:

①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②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范围③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6.工业革命的影响:

积极:

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

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文明的同时,也导致了许多“城市病”,也给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

所以,英国作家狄更斯说“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

7.列举工业革命期间两种资本主义先进生产方式:

标准化生产方式

流水线生产方式(美国)

评价:

简化了操作方法,降低了对劳动者的技术要求,可降低生产成本。

但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工作更加辛苦。

第二课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

一、地球变小了

时间:

20世纪初

原因:

①机器创造出巨大生产力,超出了一国的范围,把整体世界作为市场

②铁路、远洋巨轮、电话、电报等新型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出现,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表现:

①世界基本形成的市场,各国商品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中流动。

②铁轨在世界各地延伸,一批港口城市在各国发展起来。

③人口流动加速,出现了海外移民的热潮。

④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广泛。

工业文明的先进思想、科学技术和生活方式在世界各地传播。

⑤出现了一些世界性的活动。

比如运动会。

二、文明与野蛮相交织

工业文明的传播:

铁路、邮政和电报

1.表现

野蛮的殖民掠夺:

侵占土地倾销商品掠夺财富

其中印度是遭受西方殖民侵略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2.整体世界的形成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更强大了,而亚非拉国家更落后。

3.为什么不一样?

(1)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占领海外市场,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帝国主义通过对殖民地的掠夺变得更加强大。

(2)到19世纪末,将整个世界基本瓜分完毕,亚非拉国家则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遭受其奴役。

三、挑战与回应:

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广大亚非拉国家积极的回应与挑战。

1.海地独立革命:

如海地通过奴地起义摆脱法国的殖民统治,成为拉美第一个独立国家

2.日本明治维新

背景:

19世纪中期的,日本是一个闭关自守、封建落后的国家。

1853年,打开了日本的门户,民族危机严重。

内容:

政府积极倡导向西方学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兴办工业企业。

仿效西方建立起学校教育体系。

在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上,政府也要求国民向西方学习,采取了“改历”“易服”“剪发”等措施。

意义:

日本改变了落后面貌,成为亚洲走上道路的国家。

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

一、屈辱的岁月(屈辱史)

1.林则徐虎门销烟

(1)时间:

年,销毁鸦片二百多公斤

(2)意义:

打击了英国鸦片贩子的利益,维护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民族尊严,林则徐是中国民族的英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用意:

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进行殖民侵略。

(2)结果及影响:

清政府战败,签定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南京条约》内容:

中国把割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应交纳的关税税率必须和英国协商。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结果及影响:

中国战败,鉴定《》。

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

此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

(2)《马关条约》内容:

中国把辽东半岛、极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给日本,赔偿日本白银两亿两。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结果及影响:

中国战败,鉴定《辛丑条约》。

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5.全面侵华战争:

(1937—1945年)

结果及影响:

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悲壮的抗争(抗争史)

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国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

(1)鸦片战争,关天培在虎门抗英

(2)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在黄海抗日

(3)徐骧领导的义军,英勇抵抗日军(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撼

(4)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三、“师以长技以制夷”(探索史,向西方学习)

1.原因:

鸦片战争中,英国仅以极少的代价击败了清王朝几十万大军?

(1)当西方各国先后进入工业革命,建立共和制国家,发展经济,壮大国力的时候,清王朝自大无知,仍沉浸在古代辉煌中。

(2)朝廷腐败无能

(3)国家经济实力贫弱。

(4)资本主义列强的强大军事优势。

2.过程:

(一)先进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

(1)林则徐:

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

魏源:

〈〈海国图志〉〉,提出“”

林则徐和魏源对待西方的态度和前人的不同及其原因:

不同:

从闭关锁国时期的自大无知,轻视西方国家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

原因:

鸦片战争失败的残酷现实,使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师夷”才能“制夷”,只有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政治思想,倡导实行社会变革,中国才有出路。

(2)洋务运动:

开始时间:

19世纪60年代。

口号:

、求富

代表人物(洋务派)奕訢、

(3)出现的中国近代新事物:

新式海军——北洋海军;新式航运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

新式学堂——北京同文馆;中国近代最早的正式外交机构——总理衙门

(4)内容:

主张在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学习西方

(5)结果:

洋务运动使中国社会面貌发生了许多变化,但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使人们对这场运动大失所望。

(二)民族资产阶级:

维新变法(主张采用自上而下的改良手段)

辛亥革命(暴力革命,武装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A.维新变法:

1.1895年的“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

2.维新变法(戊戌变法):

(1)时间1898年

(2)维新派代表人物:

、梁启超等

(3)内容:

除了在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学习西方外,还主张在政治上学习西方,实行。

(4)结果、: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变法失败。

(5)失败启示:

在中国行不通,要就中国,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仿效西方国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B.辛亥革命:

1.中国同盟会:

(年,日本,孙中山建立)

(1)革命纲领:

,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后又概括为三民主义:

、民权、。

(2)性质:

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武昌起义:

年10月。

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912年,南京是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

3.意义:

(成功)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度,使的观念深入人心。

4.结果: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进入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军阀混战不断,人民生活困苦。

5.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要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事件成功的

失败的

6.教训:

在中国行不通,中国要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革命道路。

思考题:

1840——1912中国人民是怎样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

结果如何?

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和运动;农民阶级兴起了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革命

结果都失败。

第四课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

一、工业化和城市化

1工业化的进程:

(1)工业占据主要地位。

(2)工厂的规模越来越大(3)工人越来越多,工人数量超过农民。

1.什么是城市化:

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城市生活方式取代原来的农村生活方式,城市成为工业文明的中心和象征。

人们把这种变化称为城市化。

2.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好处与坏处:

好处:

劳动生产力提高,产品更加丰富,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坏处:

带来工业污染与交通堵塞、人口膨胀以及环境恶化等问题。

3.如何克服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弊端?

我们应该理性,科学地对待工业化和城市化,顺应其发展,同时要具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改善我们的生活。

二.现代文明生活的源头

1.我们身边哪些生活内容是19世界伴随工业化进程出现的?

生活用品方面:

巧克力、果酱、茶叶的大众化;洗衣机、电风扇

生活方式方面;坐火车、轮船、飞机外出旅游等

生活趣味方面:

阅读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参加越来越多的休闲娱乐活动

生活习惯方面:

追求健康、合理的饮食结构;讲究生活质量。

2.表现:

(1)工业革命改变生活:

①物质生活的变化:

衣:

服饰趋向大众化,简洁实用

食:

注重营养和饮食结构的合理,出现了巧克力、果酱、茶叶的大众化

住:

出现了钢筋水泥结构的住房

行:

出现了火车、轮船、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

②精神生活的变化教育的普及

大众传媒的发展

休闲娱乐和体育项目的普及

(2)妇女地位的提高走上社会,加入劳动者行列

争取平等权利

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工业革命就好象一把双刃剑,双刃的意思是什么?

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财富,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也给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阶级差别,造成社会的不公正现象。

2.19世纪30——40年代欧洲爆发的大规模的工人运动:

法国工人起义;英国的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3.空想社会主义者:

法国的:

、傅立叶英国:

欧文,他的理想社会称为:

新和谐公社

空想社会主义者把理想社会的实现,寄托于个别统治者和开明富豪的支持。

4.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创立者:

马克思、恩格斯

(2)为什么能创立:

马克思、恩格斯从小就有大志,关心工人疾苦;研究并吸收包括空想社会主义在内的人类优秀文化成果;考察了当时工人的情况,亲自参加工人阶级的斗争。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的发表。

(4)意义:

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为剥削和压迫、没有贫困和愚昧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工人阶级政党,在世界各地建立起来。

社会主义的号角,成为工业时代的最强音。

5、巴黎公社:

1871年,是无产阶级建立自己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综合探究六在生活中感受工业文明

1.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发明的不同,说明:

在工业革命新阶段,科学的新发展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理论对科技发明起了重要作用。

火车、汽车、飞机等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人类的影响:

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加强了各地联系,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加速了信息传递的速度,提高了生产和运输的效率,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同时也加快了人们生活节奏。

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

第一课全球性的震荡

一、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的非正义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1、一战与二战的对比:

战争历时

爆发原因

性质

一战

四年零3个月

(1914、7—1918、11)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德国加紧了殖民扩张的步伐,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日益加深。

战争正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发展不平衡,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引起的。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掠夺战争

二战

6年

(1939—1945年)

1、帝国主义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发展不平衡。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

3、英法美长期实行的纵容侵略政策

一场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战斗

战争发起国

交战双方

重要战役

新式武器的运用

参战国家

卷入人口

死伤人员

一战

德国、奥匈帝国

德奥为首的民盟国对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

凡尔登战役(转折战役)、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

坦克、飞机、潜艇、雷达、远程大炮、

30多个

超过15亿

3000多万

二战

德日意法西斯集团

德意日法西斯集团对中美英苏为首的反法西斯联盟

斯大林格勒战役(转折战役)、莫斯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