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地球》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57590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9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5《地球》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05《地球》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05《地球》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05《地球》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05《地球》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5《地球》教案教学设计.docx

《05《地球》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5《地球》教案教学设计.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5《地球》教案教学设计.docx

05《地球》教案教学设计

5.《地球》教学设计

课题

地球

单元

2

学科

科学

年级

学习

目标

1、知道人类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球形天体上,知道地球大小、海陆分布等基本信息。

2、阅读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科学史资料,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从简单直观的想象到根据经验、事实进行推测,最后通过实践证实的过程,体会随着经验和实践的深入,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

重点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

难点

将“地球是球形”的常识回溯到历史情境,让学生重新经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谜语、学生竞猜:

说它像球,不是球。

肚子里面啥都有,人物、动物和植物,全都生活在里头。

高山、森林处处见,江河、湖水向海流,天天围着太阳转

思考:

地球是什么形状?

你是怎么知道的?

讲授新课

(一)活动一:

阅读资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1、组织学生讨论:

古人是怎么认识宇宙的?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4页的资料,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图片和文字,用自己的话说说古人的宇宙观。

3、学生思考后师生交流:

你认为这些解释合理吗?

(盖天说是中国早期的宇宙模型,其合理部分为符合观察,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是大地的方和天空的圆之间如何结合;古希腊人根据船只进出港时的现象作出的猜测,超越了人眼所见“张衡的浑天说和现代宇宙观最接近,但是难以解释日月星辰的周期运动现象;亚里士多德的推测是有依据的,解释也是合理的。

(二)活动二:

模拟帆船进港和出港的现象。

1、教师谈话:

人们站在海岸看远处的帆船,发现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

出港的船只总是船身先看不见,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地平线下,这种现象是生活在海边的古希腊人最先观察到并记录下来的。

据此,古希腊人推测大地是球形的。

下面请同学们通过模拟实验,对古希腊人推测大地是球形这件事进行论证。

2、教师出示“地球是球体演示仪”和模型小船,讲解模拟实验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并演示:

(1)这个实验至少需要两个人合作,一人操作,一人观察。

(2)模拟实验操作分两步:

第一步将实验演示仪的“海面”调整为平直状态,在桅杆顶部、桅杆中部和船身分别做上记号。

负责操作的学生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移动模型小船,负责观察的学生观察时视线要与地球仪的顶端保持水平,并记录三个记号出现的先后顺序。

第二步将实验演示仪的“海面”调整为弯曲状态,重复第一步。

3、学生分组实验(两人一组),教师巡视指导。

(1)分组活动一:

用一艘模型小船在平面上模拟进港(前进)出港(后退),观察时平视,注意观察船身和桅杆处的记号会不会消失。

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

进港时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出港时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小组讨论:

如何才能观察到前进(进港)时先看到桅杆记号,再看到船身记号;而后退(出海)时船身记号先消失,桅杆记号后消失?

(3)分组活动二:

将实验演示仪的“海面”调整为弯曲状态,模拟小船进港(前进)出港(后退),观察时平视,注意观察船身和桅杆处的记号会不会消失。

并将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

(4)小组讨论:

模型小船在平面上与弯曲面上的航行有什么不同。

4、师生交流后教师小结:

通过模拟实验,我们验证了古希腊人的推测是对的:

地球是球形。

(三)活动三:

模拟麦哲伦环球航行的经过

2、观看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视频,并结合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资料,摘记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的主要停靠点,并完成活动手册第5页的作业。

3、学生分组活动:

(1)给出一系列麦哲伦航行路线的主要停靠点,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标注出来,猜测这个路线会是什么样的。

(2)让学生对照阅读资料做连线游戏,将小旗用橡皮泥固定在主要停靠点,并用细线相连。

最后取下地球仪上的细线和小旗,观察组成的形状。

4、学生讨论:

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

(在地球仪上标注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后,你会发现:

当取下连接小旗的棉线时,棉线呈环状。

这是因为麦哲伦从西班牙出发后始终朝着一个方向——西边航行,最终又回到了起点。

说明了什么?

(地球是个球体,是可以环绕的。

(四)活动四:

阅读地球的相关资料,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

1、出示教材第16页关于介绍地球的文字资料,让学生阅读并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对地球作概括性的描述,如近似球形、自转、围绕太阳公转等。

2、出示地球和太阳关系图提问:

从哪里可以看出地球是一颗行星?

行星应该如何定义?

3、出示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照片上白色部分可能是什么?

蓝色部分可能是什么?

咖啡色和绿色部分可能是什么?

比较蓝色、咖啡色、绿色部分的面积,哪个大?

(白色部分可能是云层或冰川;蓝色部分可能是海洋;咖啡色部分可能是荒漠;绿色部分可能是森林或草原。

其中,蓝色部分面积最大,因为海洋占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

(五))活动五:

在气球上贴陆地板块贴纸

1、学生观察地球仪,讨论地球上的海陆构成要素。

2、学生比较蓝色气球和地球仪的异同,明确要在气球上贴什么。

3、让学生对照地球仪,在气球上贴各陆地板块贴纸,贴好后比较分布情况,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注意:

地球陆地板块贴纸由教师提供,并要求学生分清亚欧大陆、非洲大陆、美洲大陆、大洋洲大陆、南极洲大陆等。

另外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大陆漂移的组图,让不同小组的学生贴,构成完整的大陆形成过程。

三、拓展提高

1、介绍有关地球的知识。

(具体见课件)

2、介绍现代人类对地球的探索。

(具体见课件)

组织学生讨论:

古人是怎么认识宇宙的?

 

学生分组实验(两人一组)

 

课堂小结

1、师生交流: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阅读资料,了解了自古以来人类探索地球的历程是漫作坊

长而曲折的,从来没有停止过。

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地球是球形的猜想。

随着科技的发展,卫星照片进一步证实地球是球形的说法。

3、人类探索地球的脚步并没有停止。

收集相关资料,一起分享。

板书

历程:

漫长、曲折

地球

形状:

球形

 

 

一、选择题

1.一杯水在变凉的过程中,降温速度是(    )。

A. 均匀的                         B. 先快后慢的                         C. 先慢后快的                         D. 没有规律的

2.水和沙比较它们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正确的是(   )。

A. 水吸热快散热快                 B. 沙吸热快散热快                 C. 水和沙吸热散热一样快一样慢

3.二氧化碳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固体,叫做()。

A. 气冰                                         B. 液冰                                         C. 干冰

4.胎生动物一般都用(  )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A. 哺乳                                        B. 寄生                                        C. 找食物

5.丹顶鹤的跳舞行为属于鸟类繁殖行为中的(  )。

A. 求偶                                     B. 交配                                     C. 筑巢                                     D. 育雏

6.下列植物中,(  )是靠水流传播种子的。

A. 苍耳                                         B. 莲蓬                                         C. 野果

7.下列植物中,(  )不是靠动物传播种子的。

A. 苍耳                                        B. 椰树                                        C. 野葡萄

8.蒲公英散播种子的方式是()。

A. 自体传播                                   B. 动物传播                                   C. 风传播

9.根据下列植物果实或种子具有的特点推测,利用动物来传播种子的是()。

A. 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                  B. 有小刺或多肉好吃                  C. 轻、带翅或绒毛

10.下列植物中利用动物传播种子的是( )。

A. 椰子、油菜花                           B. 蒲公英、苍耳                           C. 苍耳、鬼针草

11.剪开的蚕茧后,蛹的变化(  )

A. 外面的温度太低,蛹会被冻死                     B. 正常发育                     C. 不会发生变化

12.我们知道昆虫利用气管呼吸,蚕的气管在(  )。

A. 口部                           B. 触角的顶端                           C. 胸部和腹部两侧                           D. 头部

13.关于缫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要将蚕茧放入开水中浸泡一小时左右                  B. 可以在水中加入配好的小苏打

C. 用小炊帚轻轻搅动找出丝头,进行抽丝               D. 缫丝前要先将蚕茧表面的乱丝去掉。

14.关于蚕蛾翅、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有一对翅、六只脚                 B. 它有两对翅、八只脚                 C. 它有两对翅、六只脚

15.对于蚕蛾的描述,下面正确的是(  )。

A. 蚕蛾有口器,也吃东西       B. 蚕蛾有口器,但不吃东西       C. 蚕蛾没有口器,所以不能吃东西

二、填空题

16.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温度是________,水烧开时的温度是________,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________。

17.________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18.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________,不要碰到容器的________。

19.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________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________保持水平。

20.在自然界中,海洋和地面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蒸发到天空中变成________、天空中变成云和雾遇冷变成小水滴和小冰晶,落向地面变成________,从而形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21.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形态。

22.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________变成的。

23.________吸热和散热的速度比水快。

24.蓟的果实和槭树的果实如下图所示,根据它们果实的结构特点,这两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是________

25.如图所示,油菜果荚表面并不是光滑的,上面有棱角,有一些花纹,且容易开裂。

根据油菜果荚的这种特点,我们知道油菜传播种子的方式是________

26.如图所示,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在阳光的烘烤下,常常会自动爆裂,或是稍遇外力就会炸裂。

凤仙花果实的这种结构对生命活动的意义是________

27.在古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