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汇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37114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18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课程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校本课程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校本课程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校本课程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校本课程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汇编.docx

《校本课程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程汇编.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本课程汇编.docx

校本课程汇编

校本课程探讨评优

一、参赛范围

(一)参赛学科:

中小学(含幼儿园)校本课程。

(二)参赛组别:

小学组(含幼儿园),初中组,高中组(含中职)。

(三)参赛人数:

以学校为单位组成3人团队参赛,每一个团队可设领队一名(可由参赛教师兼任或校/园领导任职)。

(四)每一个团队限参加一个赛项,限提交一件作品。

二、竞赛内容

参赛内容包括校本课程介绍、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校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三个主要内容。

(一)校本课程介绍:

包括校本课程选题背景、课程特色、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实施方案等要素。

(二)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包括:

1.典型案例的教学设计:

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工具和资源、设施环境及教学评价等大体要素。

2.典型案例的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的重点是校本课程教学中新思路、新方式、新机制探讨的分析、评价和讨论。

在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深度融合上充分表现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探讨性和反馈及时的优势,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有助于增进学生学习。

3.典型案例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重点是对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深度融合的教学实施进程的亮点分析和再试探,可围绕教学评价的三个主要问题展开:

第一是教学是不是达到了教师的预期目标?

第二是教学中的新思路、新方式是如何表现的?

第三是它们可否有助于学生踊跃参与成心义的学习活动?

(三)校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主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收获来表现校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作品要求

作品包括:

(一)参评校本课程教材或讲义的电子稿(Word文档)。

若是校本课程尚未形成教材或讲义,请提交参评校本课程的设计思路及实施方案(Word文档)。

(二)参评校本课程典型案例的相关内容。

包括:

1.教学设计与反思(Word文档)。

2.教学课件。

与教学设计配套的教学课件(能在WindowsXP或Windows2000环境下运行)及相应的运行系统软件。

(三)参评校本课程教学实施的三个特色教学实录片段。

包括:

1.教学实录片段描述:

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别离描述教学实录片段的教学特色(Word文档)

2.教学实录片段技术要求:

(1)每一个片段为不超过15分钟普通话教学实录,视频采用720×576分辨率,保证画面清楚,声音清楚。

(2)每一个教学实录片段为单一视频文件,视频的片头为蓝底白字,时长6秒,包括“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字样及选手姓名、校本课程名称、教学实录片段序号等信息。

(四)参赛陈述稿(PPT文件)。

(具体要求见下文中“全国现场决赛形式”)

四、作品提交

(一)网站报送:

所有选手须通过NOC网站()竞赛平台在线提交作品(有地方组委会的地域,依照地方组委会文件要求提交)。

(二)光盘报送:

选手须将作品申报表打印一份,随光盘一路快递至全国组委会(有地方组委会的地域,依照地方组委会文件要求提交)。

光盘表面用光盘笔写明所参加赛项、选手学校、选手姓名、作品名称等关键信息,不要贴标签,以避免影响光驱读取。

(三)提交格式:

1.提交内容以参赛团队学校及姓名成立文件夹,文件夹下别离成立“电子报名表”、“课程教材”、“典型案例”、“实录片段”、“陈述PPT”为名称的二级文件夹,“典型案例”文件夹下成立“设计与反思”、“教学课件”、“教学素材”为名称的三级文件夹,对应文件夹名称放置提交作品的相关内容。

2.教学课件应为与教学设计配套的、在教学实施进程中利用的课件最终版本,并确保能够正常运行。

“教学素材”文件夹放入参赛作品所利用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积件等素材,按类别成立文件夹寄存。

(四)作品提交至全国组委会的截止日期为2014年5月10日。

提交作品须同时提交作品初评费,评审费标准见NOC网站。

五、竞赛流程

(一)报名:

参赛选手须通过NOC网站竞赛平台在线报名(有地方组委会的地域,由本地组委会统一组织报名)。

(二)地方选拔:

由地方组委会负责组织,肯定地方奖项及报送全国决赛的作品(无地方组委会组织的作品,由全国组委会负责评审)。

(三)全国决赛。

由全国组委会负责组织,对通过地方选拔的全数报送作品进行评审,肯定全国决赛入围作品。

入围选手参加全国现场决赛,肯定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

取得一等奖的选手将取得参评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的资格,并有义务参加决赛期间的交流活动。

入围但未能抵达现场参赛的选手,视为弃权,不予评奖。

全国现场决赛形式:

陈述与答辩。

1.入围作品陈述10分钟,答辩5分钟。

2.参赛陈述用文件为PPT格式。

3.参赛团队须将入围作品的全数内容、陈述用PPT存储于U盘等自行带至决赛现场备用。

参赛时,将事前自行预备的陈述纸质打印稿(2~3份)交给本赛场评委。

4.为表现团队精神,参赛团队10分钟的陈述分为3个部份,并由团队的3位选手别离陈述(参赛陈述为一个PPT文件)。

第一部份是校本课程选题特色、设计思路、实施方案等。

第二部份是校本课程的典型案例,主要包括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深度融合的新思路、新方式、新机制探讨的分析、评价和讨论。

第三部份是校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建议三部份陈述时刻分派为4:

4:

2。

5.注意事项:

(1)必需是校本课程的组织者、设计者和施教者亲自参加决赛,不能委托他人代表。

入围但未能抵达决赛现场的,不予评奖。

(2)陈述与答辩环节须团队选手均参加。

(3)在规按时刻内,按照评委的提问完成答辩。

若超时,评委有权终止选手的答辩。

(4)外语作品,请统一用普通话陈述与答辩(教学必要环节除外)。

六、评审标准

(一)作品评审标准: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权重

课程特色

40

科学性

校本课程没有科学性错误。

5

课程

目标

校本课程目标明确,体现校本特色,符合课程改革要求和教学规范。

20

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符合学习者的需求,同时可操作、可检测。

15

典型案例

40

课堂教学行为

(实录)

1.能够体现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与教的工具、方法和手段融于教学实施过程之中的理念。

2.能够体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并注重为学生创造有利于探究和交流的宽松环境。

3.能够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突出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

24

设计与反思

符合参评内容中提出的各项要求,文字结构清晰、流畅。

6

教学

课件

能够清晰准确地展现教学内容,课件逻辑清晰,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10

课程效果

20

能够较好地实现课程目标,学有所获。

20

新技术

应用探索

新技术应用主要是探索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支持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支持学生应用技术开展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凡是开展新技术应用探索,并取得一定教学效果的可追加1~10分。

本届比赛参赛作品重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新技术应用进行有选择的准备:

1.在互联计算机教室环境下(课堂内学生1至4人拥有一台计算机)的“1对1”教学探索。

2.应用社会交互软件和课程平台(Moodle、博客、WIKI、播客、BBS等)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和表达能力。

3.模拟仿真技术的工具软件或资源开展体验式和探究式学习。

+10

(二)全国决赛陈述与答辩评审标准:

评价内容

权重

1.校本课程特色突出。

2.课程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改革要求和教学规范。

3.实施方案突出课程理念以及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探究。

4.课程实施可操作、可评价。

40

1.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将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方法和手段融于教学过程之中。

2.教学突出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

3.教学能够发挥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研究性和反馈及时的优势,课件使用适当。

30

校本课程学生受喜爱,教学效果明显。

20

1.陈述重点突出能够对教学设计与实施进行理性反思。

2.陈述及答辩语言流畅,表达准确完整。

10

新技术应用探索:

1.能构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数字化教学环境。

2.能加强课堂的师生间的交互和生生间的交互。

3.能开展分层的差异化教学。

4.上述的探索能有一定的教学效果。

+10

七、相关说明

(一)参赛作品必需为参赛选手原创,在上传作品前须确认拥有该作品的高作权。

作品内容要健康向上,不触犯国家法律法规。

不得剽窃、剽窃他人作品,如因此引发任何法律纠纷,其法律责任由参赛选抄本人承担,并取消选手的参赛资格和获奖资格。

(二)所有作品一经参赛,即视为参赛选手同意全国组委会拥有作品的利用权,同意以任何形式对参赛作品进行展示和传播。

(三)本赛项产生“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

附件:

参赛作品格式要求

1.校本课程

题目(宋体、三号、加粗)

——副题目*(宋体、小四、加粗)

选题背景(黑体、小四)

正文(宋体、五号)

课程特色(黑体、小四)

正文(宋体、五号)

设计思路(黑体、小四)

正文(宋体、五号)

课程目标(黑体、小四)

知识与技术目标(楷体、五号、加粗):

正文(宋体、五号)

进程与方式目标(楷体、五号、加粗):

正文(宋体、五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楷体、五号、加粗):

正文(宋体、五号)

实施方案(黑体、小四)

正文(宋体、五号)

2.典型案例教学设计

题目(宋体、三号、加粗)

——副题目*(宋体、小四、加粗)

创新整合点(黑体、小四)

正文(宋体、五号)

教材分析(黑体、小四)

正文(宋体、五号)

学情分析(黑体、小四)

正文(宋体、五号)

教学目标(黑体、小四)

知识与技术目标(楷体、五号、加粗):

正文(宋体、五号)

进程与方式目标(楷体、五号、加粗):

正文(宋体、五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楷体、五号、加粗):

正文(宋体、五号)

教学环境与预备*(黑体、小四)

正文(宋体、五号)

教学进程(黑体、小四)

1.导入(示例)(宋体、五号、加粗)

正文(宋体、五号)

2.……

正文(宋体、五号)

教学反思(黑体、小四)

正文(宋体、五号)

注:

1.加*号的为可选项。

2.全篇设为单倍行距。

3.教学进程建议以文字表述形式呈现,不建议以表格形式呈现,适当位置可插入课件或学件截图并另附JPG格式图片

校本课程简介

东发市东原区礼嘉中学

1.东原区礼嘉中学校本课程项目

2.东原区礼嘉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修订)

3.必修课程《公民意识》开发实施方案

4.必修课程《念书与人生》开发实施方案

5.选修课程《新闻传媒与小记者写作》简介

6.选修课程《数学进展史》简介

7.选修课程《数学文化》简介

8.选修课程《英语会话技能》简介

9.选修课程《西方节日文化》简介

10.选修课程《战争与和平》简介

11.选修课程《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简介

12.选修课程《世界大国的进展道路》简介

13.选修课程《物理·生活·技术》简介

14.选修课程《生活中的化学》简介

15.选修课程《酷爱生活珍爱生命》简介

16.选修课程《现代生物技术》简介

17.选修课程《网络文化与网络道德》简介

18.选修课程《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简介

19.选修课程《环境与社会》简介

20.选修课程《戏楼与戏曲文化》简介

21.校本课程片断或教案

东原区礼嘉中学学校课程项目

项目名称

实施对象

总课时

实施方式

责任人

校本课程

公民意识

高一必修

36

课堂教学

王学群

数学发展史

高一选修

18

课堂教学

顾海燕

新闻传播与写作

高一选修

18

课堂教学

潘少波

战争与和平

高一选修

18

课堂教学

杜宁

化学与生活

高一选修

18

课堂教学

朱国英

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高一选修

18

课堂教学

章吉

网络文化与网络道德

高一选修

18

课堂教学

管泽峰

环境与社会

高一选修

18

课堂教学

王小春

英语会话技巧

高一选修

18

课堂教学

薛娇

读书与人生

高二必修

36

课堂教学

吴燕芬

生活中的数学应用

高二选修

18

课堂教学

王斌

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高二选修

18

课堂教学

殷静玉

世界大国的发展道路

高二选修

18

课堂教学

王建仁

物理·技术·生活

高二选修

18

课堂教学

吴业庭

现代生物技术

高二选修

18

课堂教学

邵俊阳

西方节日文化

高二选修

18

课堂教学

尹惠英

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

高二选修

18

课堂教学

管泽峰

戏楼与戏曲文化

高二选修

18

课堂教学

陶瑛

文化社团与兴趣小组活动

小记者苑

各年级文学爱好者

每学期18课时

课外活动

潘少波

丰华画苑

艺术班部分学生

每学期18课时

课外活动

陶瑛

东发市东原区礼嘉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方案

(修订)

自2005年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本着“以德促智,创造适合师生进展的教育;以人为本,增进人的全面和谐的进展”的教育理念,在国家课程计划的框架内进行校本课程的整体计划和设计。

咱们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和进展需要,按照本校学生的特点和本地的乡土人情,立足于本校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尽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点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

咱们发挥家长、社区、网络、校外机构的作用,丰硕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客观科学、实事求是地开发校本课程并认真实施,在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的基础上知足学生的个性进展需求,增进学生的个性化进展。

咱们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中,尽力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能力,增进教师自身的不断进展;尽力构建有鲜明特色的课程结构与体系,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

在三年校本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咱们对课程目标、课程项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保障等方面都作了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

一.课程目标

1.使学生成立个人的兴趣、爱好、进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初步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治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育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具有学习科学的基础知识、大体技术和方式。

5.培育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课程项目

学校在前三年成功开设《与法同行》、《文明礼仪》、《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英语国家知识与文化》、《生活中的物理》、《环境污染与化学》、《国土整治》、《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形体舞蹈》等二十余门校本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教材。

新开发的课程有:

高一年级计划开设的《公民意识》、《新闻传媒与写作》、《英语会话技能》、《战争与和平》、《酷爱生活珍爱生命》、《网络文化与网络道德》等;高二年级计划开设的《念书与人生》、《数学文化》、《世界大国的进展道路》、《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现代生物技术》、《戏楼与戏曲文化》等。

三.课程实施

校本课程在实施进程中除遵循一般教学原则外,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进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条原则:

1.自主性原则: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们,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尽可能让学生多练、多动,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刻及想象、创造空间。

2.志愿性原则:

学生在“自选”校本课程的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按各自选择从头组班开展活动,而且在必然的时刻段内允许学生从头选择课程项目,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

教学内容、方式以学生的实际情形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基础等不同动身,因材施教,灵活地作内容及形式上的调整,使全部学生都取得进展。

4.开放性原则:

体此刻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刻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不同性。

校本课程每周2课时,以年级为单位统一组班,每班学生数在50人左右之间,全年级学生在同一时刻上校本选修课,实行走班制。

上课地址包括原教室、各活动教室、实验室、图书室、阶梯教室、微机室、音乐室、操场等,由教务处统一编排并相对固定。

选修课程原则上由今年级的老师担任,每门选修课程按照参与课程开发的情形和教育教学能力情形由学校肯定一名课程负责人,全面负责课程的实施和考核评价工作。

四.课程评价

1.课程方案的评价

成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良机制。

校本课程开发主如果由

校自主进行的,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托学生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通过对学生、学生家长和老师的问卷调查及必要的专家指导,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进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如校本课程计划方案在课程定位、学生学业负担、教师工作量等方面是不是符合国家课程计划和相关的政策?

是不是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

校本课程目标是不是科学、合理、有效?

课程结构和门类是不是合理?

是不是有利于学习方式的改变或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课程评价的方式是不是多元,是不是有利于增进学生的进展和教师的进展?

是不是关注学校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

是不是表现实用性、可行性、适切性、准确性等等,及时进行自我批评、自我鼓励、自我改良,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

2.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强调进程评价,综合考虑以下各项,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类,以此作为学生取得该课程学分的依据及评选优秀学生的依据之一,具体由任课教师负责执行和落实,在该课程结束时由教务处统一记录并存档管理。

学生如有不同意见可向学校提出,学校负责核实并及时反馈。

⑴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

⑵学生在学习进程中的表现如态度、踊跃性、参与状况等;

⑶学生的小组评议意见和任课教师的评价;

⑷学生家长的反映;

⑸学习功效(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记录于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内)。

3.教师评价

⑴教师对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形,教学目标的达到情形;

⑵教师在平时选修课的教学中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形;

⑶教学的实际效果,学生的反映;

⑷学生家长的反映;

⑸学生的学习功效。

五.课程保障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工作小组。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工作小组负责教师

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师资培训、师资整合,对教师或教师工作组上报的校本课程计划方案进行集体审议及指导,将校本课程计划方案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审议。

2.学校聘请教育局、教研室及有关专家等来校担任校本课程的指导工作。

3.教务处、年级组、备课组踊跃协调、安排和组织教学计划的执行。

4.校本课程与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并通过听课、查阅资料、

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的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并载入老师的业务档案。

5.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场地、器材、经费等物质条件,严格做到从时

间、师资、内容、评价、保障等方方面面落实到位。

2008年9月

东原东原区礼嘉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公民意识

东原区礼嘉中学

本课程由蒋卫山校长主持,王建仁、王学群编写、设计、组织实施,由丁晓春、孙晔等高一教师具体实施。

本课程将于2008年在高一年级实行,周课时数为1节。

一、课程背景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组成部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在特色学校创建进程中,为尊重学生个性进展与文化需求,引导学生树立公民意识,踊跃做好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工作。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课改成载体,坚持“科研兴校”“法制学校”与创建“特色学校”相结合。

公民意识是表现现代政治秩序和法治观念的民众意识,包括参与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权利意识等诸多方面,其核心是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

培育中学生的公民意识,使学生自觉领会和遵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包含和必需的道德、纪律和法规等行为规范,树立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做一名具有与时期一路进步能力的现代公民。

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一项具有时期意义的重大课题。

具体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方面:

1.使学生领略到公民意识的内涵、公民应承担的责任,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让老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进展教研和科研水平,形成我校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

进程和方式方面:

1.通过创设情景,提供知识信息源,进行课堂教学及课后活动引导学生熟悉到确立公民意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内涵及做法。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剖析生活热点和社会热点的能力;优化信息的获取进程,提高学生的信息挑选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方面:

1.使学生体会树立公民意识的重要性,知道作为新一代公民,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公民素质。

能在日常的生活和实践中,具有自觉提升自己公民意识的动力和行为。

2.通过公民意识教育的实施,能够极大地。

提高公民的主体意识和对国家的责任感,为了培育国家、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即有踊跃生活态度,有政治参与热情,有民主法治素养,能与其他公民和社会组织合作的公民。

三、课程内容

按照上述目标,按照高一学生认知基础和生活实际,本课程主要安排如下内容:

第一部份公民第二部份公民的责任意识

第三部份公民的法律意识第四部份公民的文化素质

第五部份公民的参与意识第六部份公民的创业意识

实施年级

内容

单元

主题

课时

教学要求

公民

公民的含义

1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领会与掌握公民基本权利的分类,领会公民人身权利的含义、公民社会与经济权利等权利,知道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培养公民意识

公民的权利

2

公民的义务

2

公民意识

1

公民的责任意识

公民的责任

1

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祖国的地位、增强综合国力观念,进而强化爱国意识、维护祖国统一、明确社会责任,在认清历史趋势基础上,增强使命感,

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3

公民的法律意识

牢固树立法律意识

1

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概况,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养成自觉依法办事的习惯;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中学生犯罪案例分析

6

公民的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的内容和要求

1

使学生接受文化环境的熏陶、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锻炼,明确作为一个中学生应该具备的礼仪。

中学生礼仪常识

5

公民的参与意识

参与意识

1

使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获取新知识。

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有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区生活面面观

2

中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

3

公民的创业意识

中学生的创业故事

2

让学生了解创业活动过程的内在规律以及创业活动本身的独特性,了解创业过程经常容易遇到的问题和发展障碍。

具体来说,要培育学生积极进取和创新的意识,强化创业精神,

中学生学做CEO

3

结束语

十八岁成人仪式

2

树立公民意识

四、课程实施

一、实施对象和课时安排。

将本课程纳入课程计划,供学生自主选择,每周一课时,一学期共18课时,考核合格可得1个学分。

本课程由政治教师实施,主要由高一政治备课组负责实施,并安排2名主讲教师。

教师认真备课、上课,确保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

二、认真编写《公民意识》校本教材。

在建设校本课程的进程中,按照农村学校实际情形和我校学生实际,按课程实施方案与细则,遵循制定的课程标准的编写此校本课程。

3、讲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