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教育学习资料.docx
《诚信教育学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诚信教育学习资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诚信教育学习资料
诚信教育学习资料(总8页)
诚信教育学习资料
诚实守信原则,亦可简称为诚信原则。
道德是社会的道德,自然人的生活不需要道德,只有社会人的生活才需要道德来调节。
因此,“调节社会人际关系”是道德的基本功能。
至少在一定的范围内(例如部落、家族、社区等等),人与人的相互合作是人类社会得以结成、延续和发展的前提,而社会合作的道德前提显然是诚信——人与人之间倘若普遍地缺乏真诚、互不信任,甚至尔虞我诈,还何谈合作呢?
因此,没有诚信,还合作不起来,也就没有机会,也就没有社会的人、没有社会的道德了,当然也就没有道德的其余规范了。
换句话说,诚信和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因而也是社会对一个社会成员的起码要求。
在中国历史上,从孔子提出的“足食、足兵、足信”的治国方略和“民无信不立”的德治思想,到孟子揭示的“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的最高原则;从儒家经典《大学》所宣扬的“诚意正心,格物致知”的道德修养论,到“独尊儒术”的董仲舒所创立的“三纲五常”说(“三纲”即: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
仁、义、礼、智、信),确凿地证明了诚信乃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源头和精髓。
古人有云:
“君子诚之为贵”,君子“言必信,行必果”。
可见,在华夏先人看来,要做个道德高尚的“君子”,就必须具备诚实无欺、真实无妄、信守诺言、讲究信用之类宝贵的诚信品格;反之,任何口是心非、言行不一、言而无信乃至背信弃义等两面派行径,实属小人之恶德。
今天,我们立足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继承这一传统美德,把诚信原则确定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之一,实乃势所必至。
诚实就是表里如一,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讲信誉,重信用,忠实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
诚实和守信是统一的。
守信以诚实为基础,离开诚实就无所谓守信。
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人和人之间正常交往、社会生活能够稳定、经济秩序得以保持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诚实守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道德建设的重点。
然而,我们今天所讲的“诚信”,是在公正原则指导下的“诚信”,是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诚信”,它特别看重行为主体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公共生活领域履行义务的社会信用。
当今社会信用危机的要害,就在于逃避履约义务,破坏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从而背离了现代道德的目标即社会公正。
人们对信用危机的鞭挞,对诚信的呼唤,说到底,就是对社会公正的追求。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发展之道。
构建和谐社会,个人需要诚信,集体、社会也需要诚信,国家更需要诚信。
只有人人讲诚信,取信于他人,给他人以信任,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都以“诚实守信”作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它的显着特点就是讲真话、做真事,不为私利而欺骗别人。
在我国历史上,“诚信”一直被尊为美德。
孔子曾强调:
做人要“敬事而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他还提倡:
“言必信,行必果”。
孟子也说: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在现代社会,能否做到诚实守信,不仅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和道德觉悟,更重要的是还会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前途和发展。
只有诚恳老实,有信无欺,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实现人生的价值。
诚信既是个人的道德修养,也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原则。
荀子曾明确指出: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至诚则无他事矣”,“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缺乏诚实守信,人们不能真诚地对待人或被人真诚地对待,就会造成信任、信用、信誉的缺失和危机,人与人的正常关系就会被猜疑、猜忌所替代。
如果人们丧失羞耻之心,都想方设法以各种欺骗的手段获得利益,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就无法进行,和谐社会的正常秩序也就根本无法建立起来。
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诚实守信还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声誉,已成为我国公民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条件。
因为没有人愿意与诚信道德低下、缺乏信任感的对手打交道,也不情愿把资金投入到一个社会诚信危机严重的国家。
义和利,也是我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一对重要范畴。
“义”,一般是指人们的行为符合一定社会的公认标准;“利”,则主要指物质利益或功利。
利是义的存在基础,义是利的价值导向。
讲诚实必须守信誉,言利必须先讲义。
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是做到诚实守信的前提,而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又必须以诚实守信为保障。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要求的新概括。
它的提出主要是针对不规范的经营、不规范的交易、不规范的生产、不规范的竞争时有发生,一些人在私利的驱动下,坑蒙拐骗、偷工减料、假冒伪劣、不讲信誉、不履行合同、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虚报政绩等突出问题。
树立和坚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必须教育公民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要做老实人。
做老实人是做人的根本原则,体现了一个人的人格和品质。
每个公民都应当做到实事求是,胸襟坦荡,光明磊落,开诚布公,不讲假话空话大话套路,诚实劳动,忠于职守,堂堂正正地做人。
二是要办老实事。
诚实守信的要旨在于忠诚老实,真是无欺,信守诺言,既不自欺,也不欺人,讲信誉,守信用,忠实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老老实实地办事。
每个公民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应当把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必信,行必果,办老实事作为为人处事的根本准则,坚决反对口是心非、吹牛浮夸、弄虚作假、坑蒙拐骗、制假售假、短斤少两、投机倒把等不道德行为。
三是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和保护公民个人合法利益,这是社会主义义利观所倡导的基本原则。
在这里,“义”主要是指符合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原则和道德要求的言行,“利”则是指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国家的整体利益以及在此前提下合法的个人利益。
在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中,每个公民都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义与利的辩证统一关系,自觉坚持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做到见利思义、先义后利,以义导利、为义舍利,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反对重利轻义、先利后义、见利忘义,或者是只讲索取、不讲奉献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小团体主义等歪风邪气,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
作者:
---来源:
---录入:
qiuw更新时间:
2004-3-298:
35:
00字体:
3989
--------------------------------------------------------------------------------
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
⑴文明礼貌教育,文明礼貌是诚信品质的外在表现。
文明礼貌,包括各种场合的文明礼仪,文明的行为举止,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等。
通过外在的文明礼貌行为实践养成诚信的内在品质。
⑵遵纪守法教育。
自觉遵守社会、学校纪律和法规,是一个人良好社会信誉的标志。
遵纪守法教育包括:
遵守各种社会法规、教育法规和学校的各种纪律,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个人的社会信誉意识。
⑶真诚待人和诚实守信的教育。
真诚待人、诚实守信,是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
包括真诚地理解,看待他人,善待他人,做人要诚实,人际交往中要信守承诺等。
通过真诚待人和诚实守信教育,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体验自尊,提高个人的社会亲和力。
⑷乐于助人的教育。
乐于助人是诚信品质的体现。
包括:
富于爱心和同情心,力所能及、主动地帮助他人,把帮助他人视为自己的需要。
通过乐于助人教育,提高关心他人的能力和积极情感体验。
⑸言行一致和学会负责教育。
言行一致和学会负责是诚信教育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
包括:
说和做相一致,对自己、对家庭和社会负责的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⑹诚信立人教育。
诚信立人是诚信教育的核心目标和内容。
包括,确立诚信立人的意识,把诚信作为做人的准则。
通过诚信立人教育,唤起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意识。
1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
这种美德的核心是真诚。
诚则实,不会弄虚作假、吹牛奉承;诚则信,不会出尔反尔、撒谎骗人;诚则顺,为人真诚而办事顺利。
中国从古代便流传下来一个“狼来了”的故事,它告诫人们:
一个不诚实爱骗人的孩子,最后会失去援救而被狼所吃。
失去诚信,在交际上会失去朋友,在商业场上会失去顾客,做学问弄虚作假会一无所获。
只有诚信,才是人生的通行证。
对小学生的诚信教育,应以《课程标准》、《德育大纲》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科学、扎实、有效地进行。
一、起点要低
小学生涉世不深,心地纯洁,没有复杂的生活经历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唯天下至诚,唯能尽其性”之类的道理对于他们实在太古奥玄妙。
教学时,应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低年级以“不说谎话”、“不随便拿别人东西”、“借东西、捡东西要还”为主,中年级以“不隐瞒错误”、“不要不懂装懂”、“不贪小便宜”为主,高年级则以“不弄虚作假”、“不揽功诿过”、“与人相处讲信用”为主。
在进行某一内容教学时,则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在引导学生行为时,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远处着眼,近处入手。
诚信教育只有抓小事,抓点滴,才能知微见着,正所谓“曲(指细小的事)能有诚,诚则形,形则着,着则明”。
抓住《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一主教材,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和行为规范的训练,以促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我们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依据。
利用班会、晨会、中队活动逐条宣讲《规范》和《礼仪常规》让学生句句理解,时时对照,付之行动,并紧扣以"文明礼貌--做人的基本素养,诚实守信--为人的基本准则,学会关心--让世界充满人情味,学会合作--发挥1+1>2效应,学会竞争--21世纪的必备素养"为中心礼仪常规进行思想教育,联系生活实际中一些伦理道德行为问题进行辨析。
通过学习、对照、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守规范、讲礼仪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行为要求和准则。
它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自我完善的需要,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文明的愉快情感,给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打下思想基础。
二、内容要实
不可否认,现在社会上“造假”成风,且“随风潜入夜”般地侵蚀到了教育领域。
有的学校得知领导要来视察,便全员出动大扫除;领导要来参观阅读室,便让学生将家长的书籍悉数带到学校充数;得知领导要召开学生座谈会,各年级各班更是细致而周到地面授机宜,一遍遍地教育学生当着领导的面说假话。
即使是公开课、评优课,也是充分准备,精心彩排,什么问题由谁回答、如何回答都安排妥当,乃至为了体现课堂教育渗透现代教育理念而让某学生何时向老师提问及生生争论、师生互动等细节都安排得面面俱到,以确保课堂教学的顺畅、高效、无差错。
殊不知,这样的教育教会学生的只能是虚假、伪善、阳奉阴违、远离诚信。
君不见,低年级学生尚能实话实说,一到高年级乃至初中、高中,在座谈会、调查会等场合经过老师点拨,学生心领神会,于是谎话连篇,且能面无愧色,泰然处之。
这不能不是我们教育的一种罪过。
扪心自问,在我们的许多学校里,类似的现象还少吗这样的教育能培养出诚信的孩子吗诚信是一种美德。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在进行诚信教育的同时,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把“诚信”踩得粉碎,不同程度地导致了许多学生校内文明守纪,校外犯法违纪;在校劳动,从不怕苦怕脏,回到家里连自己的床铺都不想整理一下。
这样的诚信教育如同一纸空文。
为此,我们真切地呼唤教育与行动要一致,教育的内容要真实。
教材中所叙述的事例包括名人故事,都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他们所喜闻乐见。
教师在举征引申、补充事例时,也需着眼于实际,立足与具体,用学生看得见、想得出的事例来激起共鸣,求得认同,尽量少用陈年旧事,避免“间距感”。
而“不食人间烟火”超凡脱俗式的空洞说教,更当废弃。
美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思的话,他说:
"对儿童进行教育,最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把人的应该做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眼前,用榜样人物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教育学生,使养成教育形象化、具体化,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给学生一个更感性、更直观的认识。
1、名人示范。
如我们联系思想品德教材中的《讲究礼节》中的周公进行思想教育等。
2、教师示范。
教师自己端正态度,树良好的师德形象,关心热爱学生。
老师好的师德形象,直接影响着学生,熏陶着学生的思想品质。
3、学生示范。
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训练、自我完善,促进良好公德行为习惯养成。
如在谈到诚信教育时,南京大学校长蒋树声教授曾讲述他亲身经历的故事:
他在公派赴英国留学时。
有一次,一个朋友邀他开车到郊外野餐。
虽然郊外别无他人,这位朋友还是将野餐所有的垃圾,都用自己随身携带的一个塑料袋装好,放到汽车上带回市内处理。
这位外国人,不这样做也不会受到法律的惩罚,他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他们信守诚信,信守自己对环境、对社会、对他人的一份责任。
这种诚信升华的结果,就是道德的完善。
在教育过程中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可以产生“亲近感”,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针对性要强
首先要针对学生道德实践中的糊涂认识,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如有些学生认为自己承认错误是诚实,帮别人隐瞒错误是义气,教学时就要通过学文明理,让学生认识到隐瞒别人的错误是袒护,是包庇,是最不讲义气。
其次要针对学生虚荣心理、失宠失重心理、嫉妒心理,及时进行教育引导,要结合课文教学,辨析讨论,以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真正让“诚信”成为时时、事事、人人的行为准则。
打造孩子的诚信品德还是一个社会工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交什么样的朋友,对小孩子来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这事父母要管,做老师的也得管。
另外,孩子接触社会,当然也会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恶习,如人际关系中的背信弃义、惟利是图、尔虞我诈。
因此,必须教育孩子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恶德败行,自觉抵制精神污染,提高孩子的免疫能力。
当然,教师和家长的检查督导,全程渗透是十分必要的。
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正处于世界观形成阶段,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不稳固。
特别是一些平时行为习惯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一旦遇到适宜的土壤和气候,不良行为就会重新萌发。
为此,老师要加强检查督导,强化学生的知情意识,尤其是强化学生平时诚信完成作业和待人接物的言行一致,另在班级常规活动中设监督员,开展“明礼诚信”行为训练活动,通过检查督促,使之自我完善,定期评选出“明礼诚信”小标兵,为同学书榜样。
最后家校配合,双管齐下,同步进行教育,引导学生在家在校都要做到“明礼诚信”。
四、教师要诚信
我们读了这么一则小故事:
故事发生在英国南部的一所小学里,一位教师调任一个较差班的班主任,该班孩子大都很调皮,爱捣蛋。
老师第一堂课就跟他们玩,玩得天昏地暗。
下课了,老师说:
“孩子们,你们要是能把学习成绩搞上去,我就去吻校外放牧场里的一头猪。
”这些调皮的孩子问:
“老师,这是真的吗”老师说:
“真的,而且我要吻的是一头你们认为最大的母猪。
”孩子们好奇,都希望老师去吻猪。
从那天起,他们的课堂纪律好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即使有贪玩的,别的孩子也会提醒“难道你不希望看到老师去吻那头大猪吗”半年后,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圣诞节的前夜,孩子们对老师说:
“老师,你可以去吻那头猪了吗”老师说:
“当然可以。
”于是,老师带着这群孩子穿过公路,来到放牧场。
孩子们在猪圈里看到一头特大特肥的猪。
老师走近那头大猪,轻轻地吻了它。
孩子们在猪圈外笑得前仰后合,老师吻了猪也和他们一样大笑了。
读这个故事,我们不是看到这位英国教师的滑稽可笑,而是看到了这位英国教师平易近人的态度和师生平等的意识,看到了教育所追求的亲近自然的境界,看到了教育所拥有的和谐欢愉的氛围;同时,也看了这位教师诚实守信的一面。
因此,我要说,诚信教育是不能空喊口号,光说不做的。
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应首先做到诚信,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履行诚信,把诚信的种子播撒到学生的心田,才有望看到满园诚信之花,收到满园诚信之果。
强化学生的道德建设,要加强教育和宣传,使全社会都能够从诚信做起。
要以正面教育为主,但也要配合反面教育,让孩子在成长道路上有一种警惕性,懂得失去诚信就意味着犯罪。
孩子还小,思想和品德都未定型,我们应该抓紧实施诚信教育,时时事事处处都不放过,有理有利,让他们从小养成道德好品质——诚信。
正如着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