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332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6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浙江省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浙江省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浙江省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浙江省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浙江省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浙江省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

浙江省乐清国际外国语学校高一年级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时间:

90分钟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某校兴趣小组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设计了如下实验:

向甲、乙两气球中分别注入10mL含酵母菌的培养液、10mL加热煮沸后冷却的含死的酵母菌的培养液,再向气球中分别注入适量相等的氧气,扎紧气球,将整个装置置于20℃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乙形成对照以消除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带来的实验误差

B.实验刚开始的较短时间内氧气充足,甲、乙两烧杯内液面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C.在较长时间后,甲的液面下降,乙保持不变

D.该装置还可以用来“探究酵母菌进行需氧呼吸的最适温度”

2.下列有关实验变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

B.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实验中,只有温度是无关变量

C.在探究氯化钠浓度对人的红细胞形态变化影响的实验中,红细胞形态变化是因变量

D.在探究

氧气浓度对酵母菌细胞呼吸速率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应相同且适宜

3.如图为细胞膜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B代表脂双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B.图中编号a代表某物质经主动转运出细胞

C.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主要取决于物质A的种类

D.在a~e的五种方式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b、c、d

4.如图表示某高等动物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曲线.错误的说法是()

A.AB段处于细胞分裂的间期

B.BC段细胞中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C.CD段表示分裂期的后期

D.纵坐标中N=1或2

5.如图为某植物在夏季晴天的一昼夜内CO2吸收量的变化情况.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影响bc段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只有光照强度

B.ce段下降主要是由于气孔关闭造成的

C.ce段与fg段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相同

D.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区段是bg

6.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氧原子的来龙去脉,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光合作用的产物O2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H2O

B.光合作用的产物C6H12O6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CO2

C.有氧呼吸的产物H2O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O2

D.有氧呼吸的产物CO2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C6H12O6

7.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CO2的量

30mol

9mol

12.5mol

15mol

产生酒精的量

0mol

9mol

6.5mol

6mol

A.氧浓度为a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B.氧浓度为c时,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6mol

C.b值对应的氧浓度为零

D.氧浓度为d时,有

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

8.如图表示细胞凋亡过程,其中酶Ⅰ为核酸内切酶,能够切割DNA形成DNA片段;酶Ⅱ为一类蛋白水解酶,能选择性地促进某些蛋白质的水解,从而造成细胞凋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凋亡诱导因子与膜受体结合,可反映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B.死亡信号发挥作用后,细胞内将有新型蛋白质的合成以及蛋白质的水解

C.细胞凋亡由细胞自身基因控制,与外部因素无关

D.酶Ⅰ能切割DNA分子而酶Ⅱ不能,表明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

9.下面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分裂时期的图象,对图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乙时期细胞一分为二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B.甲、乙、丙三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与DNA分子数比例都为1:

2:

2

C.甲细胞中心体正在倍增,并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

D.甲、乙、丙三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10.科学家在染色体中找到了一种使姐妹染色单体连接成十字形的关键蛋白质,并将其命名为ASURA.下列与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ASURA合成的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②ASURA可在有丝分裂间期合成

③缺少ASURA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可能会发生异常

④ASURA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密切相关.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1.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机制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B.当处于寒冷环境时,以物理方式①②和代谢方式③④⑤调节体温

C.当处于炎热环境中,皮肤温觉感受器通过中枢调节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热量吸收

D.当出现皮肤的立毛肌收缩,骨骼肌非自主颤栗,则产热增加,此时正常人体的散热同时在增加

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内环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

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C.外环境的变化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13.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无机盐④激素⑤尿素.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②③

14.图Ⅰ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图Ⅱ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

x、Y代表激素名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Ⅱ中甲和乙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激素X是促甲状腺激素

B.图Ⅰ中B液渗透压的大小差异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图I中A液减少

D.图Ⅱ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促进作用的是③④

15.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②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a处胰岛素浓度高于b处

B.若②为肝脏细胞,则a处的氧气浓度髙于b处

C.①③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D.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③④

16.正常人体内,下列物质或过程不会在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①葡萄糖②血红蛋白③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④二氧化碳⑤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⑥甲状腺激素的运输⑦乙酰胆碱的产生⑧尿素.

A.①②⑤⑧B.③④⑥⑧

C.②③⑤⑦D.①④⑥⑦

17.我国南极考察队在南极考察期间,科学家经常需要从温暖的驻地室内进入冰天雪地中,此过程中体内发生的反应是()

A.皮肤血管舒张,皮肤的血流量增加,抵御寒冷

B.垂体合成并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增加,代谢活动增强

C.骨骼肌战栗,产热量增加

D.下丘脑里的冷觉感受器兴奋,并将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冷觉

18.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

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9.如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B.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不受④过程的调节

C.感受器、①、下丘脑、③和垂体可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如果图示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的增加可引起③和④的减少

20.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①小腿抽搐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③尿毒症④组织水肿.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1.甲状腺有缺陷会导致甲状腺激素缺乏.有一种耕牛,其甲状腺缺陷可由两种原因引起:

一是缺碘,二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状.下列有关这种牛叙述错误的是()

A.缺少甲状腺激素的牛,其双亲可以是正常的

B.甲状腺正常的个体,可能具有不同的基因型

C.甲状腺有缺陷的个体,一定具有相同的基因型

D.双方有一方是缺陷者,后代可以出现正常个体

22.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

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

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23.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

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24.如图甲、乙是人的心脏跳动一次产生血压的工作模式图,图丙是血管内壁造影模式图,图丁是主动脉扩张程度的前后对照.则下列关于血压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在血管l至4中,舒张压主要针对1、4血管壁的压力而言

②图丙血管内壁的粥样增厚.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该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过高

③2、3血管壁的压力愈高,动脉管壁的扩张会发生图丁的变化

④3血管弹性下降,收缩压将升高,舒张压将下降

⑤从图甲到图乙,收缩压逐渐减少,舒张压逐渐增大.

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

25.下列感受器中属于化学感受器的是()

A.人类皮肤感受器B.蝮蛇颊窝

C.飞蛾的触角D.鱼类侧线

26.如图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

B.③处受到损伤,用微电极刺激⑤,效应器没反应

C.④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神经中枢

D.⑥处信号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7.下列关于神经传导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为外正内负

B.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C.在突触小体中能够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对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起促进或抑制作用

28.下列不属于激素调节的特点的是()

A.微量和高效B.通过体液运输

C.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D.激素直接参与细胞结构组成

29.关于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艾滋病是一种遗传病

B.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

C.艾滋病主要通过唾液传染

D.艾滋病是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30.能产生淋巴因子和抗体的细胞分别是()

A.吞噬细胞和T细胞B.T细胞和浆细胞

C.记忆细胞和B细胞D.白细胞和红细胞

 

二、综合题(题型注释)

31.(8分)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显微镜,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物体的

A.体积B.表面积

C.像的面积D.长度或宽度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

A.2个B.4个

C.16个D.32个

(3)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请据图回答:

①科学家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填标号)。

②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填标号),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

③B、E两类生物的主要区别:

B类生物一般含,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其代谢类型是型。

32.(5分)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在神经—体液—免疫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