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32836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诸暨中学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命题人:

马燕萍

2019.11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蛊(gǔ)惑乳媪(ǎo)修禊(xì)对症(zhèng)下药

B.粗糙(cāo)笑靥(yàn)伺(sì)机长歌当(dàng)哭

C.赧(nǎn)然赁(lìng)屋瞭(liào)望呱呱(gū)而泣

D.蜕(tuì)皮冥(míng)然桀骜(ào)供(gòng)不应求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识记能力。

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

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本题中,

B项,靥,应读yè;

C项,赁,应读lìn;

D项,供,应读gōng。

故选A。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

“蜗角虚名,营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B.我极报歉的是,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不能对于那些慷慨帮助我的自然学者一一表示谢意,其中有些是不相识的。

C.处在互联网时代的乌镇奏出了一曲曲古韵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的新声。

D.我向来是不殚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正确书写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结合平时积累以及词语的意思逐项进行辨析,注意细节。

本题中,

A项,营头微利,应写作“蝇头微利”;

B项,报歉,应写作“抱歉”;

D项,不殚,应写作“不惮”。

故选C。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歌唱家演唱的那首《诸葛亮》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B.然而,短视频作品泥沙俱下,如果不加甄别,就可能在一次次“短暂的视觉冲击”中,让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受到无形冲击,甚至在跟风模仿中迷失方向。

C.那些盛开的片片花瓣,被片片荷叶衬托,在阳光与水光的交映下,粉红、碧绿的颜色更加扑朔迷离。

D.“现在网上的知识分享平台鱼龙混杂,”一位网友说,“它们在‘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的同时,也在分享着有失真实的故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词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

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本题中,

A项,长歌当哭,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悲愤之情。

此处使用错误。

B项,甄别,审查辨别(优劣、真伪);考核鉴定(能力、品质等)。

句中用前者义,正确。

C项,扑朔迷离,指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

从上下文看,应改为形容色彩繁杂的“斑驳陆离”。

D项,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句中说的是“现在网上的知识分享平台”,修饰对象不当。

故选B。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五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共搭合作之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空中走廊”等举措,串联起共同繁荣的发展之路。

B.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显示,约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超市每天18至22时的销售额常超过全天销售额的50%左右,因此许多城市开启了夜间“掘金”模式。

C.科学进步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程,无论是一项科研成果的利弊分析,还是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水平,乃至一位科学家的功过评说,都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

D.很多80后,乃至一些在农村长大的90后、00后们,整个童年阶段都没有机会接触图书馆;野草般疯长的求知欲望,只能通过教科书等少得可怜的书本汲取。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需明确病句的常见六种类型,即: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多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然后依次分析各句的特点,看其有无症状,是哪种语病,并加以分析即可。

本题中,

B项,成分赘余,“超过”后跟确数,把“左右”删去。

C项,语序不当,应为“无论是一项科研成果的利弊分析,还是一位科学家的功过评说,乃至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水平”。

D项,搭配不当,“求知欲望”“通过书本汲取”的搭配有误,可将“汲取”改为“满足”。

故选A。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科幻小说是一种展示不同可能性的文学。

《三体》作者刘慈欣借着主人公之一的罗辑之口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

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

①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

②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

③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

④他必须小心

⑤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

⑥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

A.①④⑤②③⑥B.①⑤②④③⑥

C.④⑤②①③⑥D.④⑤②③①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

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解答此题,注意根据“潜行”“轻轻拨开”“不发出声音”“小心”的特点和关联词“因为”,去选择相应的句子。

故选B。

6.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

B.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

C.月仄金盆堕水,雁回醉墨书空。

(黄庭坚)

D.东风夜放花千树。

(辛弃疾)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和运用。

主要考查比喻修辞的辨析。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最后辨析各项修辞是否正确,用排除法选出分析正确的选项。

本题中,

A项,将人生留下的踪迹比作飞鸿踏雪泥。

使用了比喻手法。

C项,将月亮比作金盆。

使用了比喻手法。

D项,将焰火比作千树开花。

使用了比喻手法。

故选B。

7.下面对文化常识

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北冥:

北海,因海水深黑而得名。

冥,通“溟”,指广阔幽深的大海。

B.修禊事也。

修禊:

古代习俗,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

C.期功强近之亲。

期:

古代丧礼制度以亲属关系的亲疏规定服丧时间的长短,服丧一年称“期”。

D.余自束发。

束发:

古人成人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

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

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本题中,D项,“成人之年”错误。

“束发”,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成童,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

20岁时行冠礼,代表成年。

故选D。

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夙遭闵凶而刘夙婴疾病

B.刑人如恐不胜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C.匹夫不可夺志也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D.愿陛下矜悯愚诚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

本题中,

A项,夙:

早年。

意义相同。

句意

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

B项,胜:

尽。

意义相同。

句意是:

惩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古时候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无法完整地记录。

C项,夺:

强行改变。

意义相同。

句意是:

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年龄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

D项,矜:

怜悯/夸耀。

意义不同。

句意是:

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本来就是为了仕途通达,不在乎个人的名节。

故选D。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仆以口语遭遇此祸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B.某所,而母立于兹且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D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并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虚词的用法常常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一在句中的位置,位置不同其用法往往不同,二与前后词的词性有关。

本题中,

A项,以:

介词,因为/介词,用。

意义和用法不同。

B项,而:

通“尔”,代词,你的/连词,表转折,却。

意义和用法不同。

C项,为:

句末语气助词,呢。

意义和用法相同。

D项,之:

助词,取独/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意义和用法不同。

故选C。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青雀黄龙之轴臣生当陨首

B.天之苍苍,其正色邪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C.其翼若垂天之云子非三闾大夫与

D.及罪至罔加四美具,二难并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

考核的重点是通假字,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高考中主要在解释词语意思和文言翻译中考核,平时注意积累。

一般通假有两类:

同音(或音近)通假和形声通假(相同的声旁的字或声旁),平时注意积累。

题中A项,陨——殒;B项,邪——耶;C项,垂——陲,与——欤;D项,罔——网。

故选C。

11.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不全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最难调护,最要扶持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B.则告诉不许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C.臣之辛苦恨私心有所不尽

D.列坐其次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古今异义词的含义。

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这就是古今异义词。

要了解古今异义词的词义扩大、缩小和词义的转移等知识,平时对课本出现的知识点应多梳理积累。

做题时需要逐项加以分析、排查。

本题中,

A项,扶持,古义是留意,今义是帮助;扶摇,指盘旋而上,腾飞。

古今相同。

B项,告诉,申诉,古今不同;下流,地位卑贱的人,古今不同。

C项,辛苦,辛酸苦楚,古今不同;私心,自己的志愿,古今不同。

D项,其次,它的旁边,古今不同;海运,海水运动,古今不同。

故选A。

1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判断,下列句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过数仞而下②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③窜梁鸿于海曲

④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⑤非臣陨首所能上报⑥齐彭殇为妄作

⑦所以游目骋怀⑧不知老之将至⑨而后乃今将图南

⑩宾主尽东南之美

A.①②⑨/③⑦/④⑤/⑥/⑧⑩B.①⑤⑨/②④/③⑦/⑥/⑧⑩

C.①②④/③⑥/⑤⑨/⑧⑩/⑦D.①④⑤/②⑨/③⑦/⑥/⑧⑩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

①②⑨名词作状语,落下、抚养、向南飞;/③⑦使动用法,使……逃窜、使……畅游;/④⑤名词作状语,亲手、向上;/⑥意动用法,把……等同;/⑧⑩形容词作名词,老年、美好的事物。

故选A。

13.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句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读书轩中②其制稍异于前

③而刘夙婴疾病④仰观宇宙之大

⑤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⑥彼且奚适也

⑦使不上漏⑧引以为流觞曲水

⑨得不焚,殆有神护者⑩安能以身之察察

A.①⑦⑧/②/③⑤/④⑨/⑥⑩B.①⑦⑧/②/③⑨/④⑩/⑤⑥

C.①②/③⑤⑨/④/⑦⑧/⑥⑩D.①②/④/⑦⑧/⑤⑥⑩/③⑨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文言句式,古汉语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

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

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

题中①⑦⑧省略句,/②状语后置句,/③⑨被动句,/④⑩定语后置句,/⑤⑥宾语前置句。

故选B。

14.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我因为命运不好,一直遭遇不幸。

B.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古人对大夫加重施刑的原因,大概就是这个缘故。

C.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风聚积得也不雄厚,它也无力承载巨大的翅膀。

D.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又在庭院中错杂栽种了兰、桂、竹子、树木,旧时的栏杆,也因而增添了光彩。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题中A项,夙:

很早;B项,重:

慎重;C项,也:

表停顿,不译。

故选D。

15.下列对《长亭送别》【一煞】一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A.“夕阳”一句,含情极深。

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情何以堪!

B.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也引发了读者丰富的联想。

C.“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画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

D.“来时”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

【答案】D

【解析】

【详解】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中,D项,“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有误,莺莺此时充满离别的伤感。

文中对景物的描写是为了渲染这种伤感的氛围,而不是留恋美景的表现。

故选D。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当侍东宫   当:

应当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惟:

C.犹蒙矜育   矜:

夸耀D.听臣微志      听:

倾听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以供养无主     但以刘日薄西山

B.急于星火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C.臣之进退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行 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作者一方面用诚恳的语气,表达对朝廷征召的感激;另一方面写祖母病笃,不能立即报答晋武帝,因而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狼狈境地。

忠诚之心和孝顺之情,跃然纸上,句句合情,字字合理。

B.选文第二段作者一方面歌颂新朝德政,感激晋武帝的知遇之恩;另一方面用拟人的手法和工整的对偶句,形象地渲染了祖母卧病在床的凄苦情状。

这样是为了直接坦陈自己的真实想法:

推辞就任。

C.选文第三段作者提出了解决问题两全其美的办法,先尽孝道,后报国恩,并以生死必报大恩的保证结束全文。

语气诚恳、谦卑、低下,甚至含有哀求之意,更显示出了请求的迫切和辞意的诚恳。

D.“表”是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

文章以侍奉祖母的“孝”为主线,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这个中心,向晋武帝阐述了忠孝的关系,做到了以情说理,融情于理。

【答案】16.B17.A18.B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

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

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

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

本题中,

A当,担任;句意是:

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

C矜,怜悯同情;句意是:

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

D听,听任,允许;句意是:

准许我实现这个微小的心愿。

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

本题中,

A项,以:

介词,因为。

意义和用法相同。

B项,于:

介词,比/介词,在。

意义和用法不同。

C项,之:

助词,取独/助词,提宾的标志。

意义和用法不同。

D项,则;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承接,那么

意义和用法不同。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本题中,B项,“拟人手法”“直接坦陈”错。

应为比喻;这一段里,作者虽明确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但是并非直接坦陈,而是曲折而又有层次地把内心的想法写得情深理透。

故选B。

【点睛】文言虚词要“三抓”,“三抓”是指:

(1)抓重点。

《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共18个,一定要个个落实,从常用意义和非常用意义方面比较区别,把握常用意义和用法,照顾特殊意义和用法,可以采用多义比较的方法,同类集中。

(2)抓课文。

虚词的考查方式,多为选择题,每个选项两个句子,一般必有一句出自课本。

根据这一特点,考生应立足课本,结合经典例句,归纳整理,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3)抓落实。

对于典型用例,经常复习,防止遗忘。

比如该题中每组中有一句话出自课本,必须将课内的文言文抓实了。

参考译文: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

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

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

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

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

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

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

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

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

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

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

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

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

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

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臣下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

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

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

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

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19.下列对《〈物种起源〉绪论》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现在(1859年)我的工作已将近结束了。

但是因为要完成它还需要许多年月,又因为我的健康很坏,所以被催促来发表这个“摘要”。

特别诱使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华莱斯先生现在正在研究马来群岛的自然史,对于物种起源,他得到了差不多与我完全相同的一般结论。

1858年,他寄给我一篇关于这个问题的论文,并且要求我把它送给赖亦尔爵士,赖亦尔爵士把这篇论文交给林那学会,并刊登在第三卷会报上。

赖亦尔爵士和虎克博士是知道我的工作的人,虎克博士曾读过我1844年的“纲要”。

他们给我荣誉,认为可以把我的原稿中的若干提要和华莱斯的优秀论文同时发表。

A.作者讲究选词,语言准确严密,如“差不多与我完全相同的一般结论”。

B.该段交代了《物种起源》之所以要提前发表的两个主观原因:

完成全部研究需要许多年月,而自己身体状况差;华莱斯先生得出差不多的研究结论。

C.“他们给我荣誉”可见达尔文作为一个自然学者非常谦虚的精神。

D.行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达尔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正是一个科学研究者所必备的素质和科学家的精神所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本题中,B项,“主观原因”说法错误。

华莱斯先生得出差不多的研究结论,促使达尔文尽早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是客观原因。

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让公共艺术为城市文化代言

“撒尿的小男孩”,虽然只是布鲁塞尔一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