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考传奇类优质真题精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32373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中考传奇类优质真题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文言文中考传奇类优质真题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文言文中考传奇类优质真题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文言文中考传奇类优质真题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文言文中考传奇类优质真题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中考传奇类优质真题精选.docx

《文言文中考传奇类优质真题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中考传奇类优质真题精选.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中考传奇类优质真题精选.docx

文言文中考传奇类优质真题精选

【江苏省连云港市】

三、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5分)

雹神

蒲松龄

王公筠仓①莅任楚中,拟登龙虎山谒天师。

及湖,甫登舟,即有一人驾小艇来,使舟中人为通。

公见之,貌修伟,怀中出天师刺②,曰:

“闻驺从③将临,先遣负弩④。

”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天师治具相款。

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

少间向天师细语,天师谓公曰:

“此先生同乡,不之识耶?

”公问之。

曰:

“此即世所传雹神李左车也。

”公愕然改容。

天师曰:

“适言奉旨雨雹,故告辞耳。

”公问:

“何处?

”曰:

“章丘。

”公以接壤关切,离席乞免。

天师曰:

“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

”公哀不已。

天师垂思良久,乃顾而嘱曰:

“其多降山谷,勿伤禾稼可也。

”又嘱:

“贵客在坐,文去勿武。

”神出至庭中,忽足下生烟,氤氲匝地。

俄延逾刻,极力腾起,才高于庭树;又起,高于楼阁。

霹雳一声,向北飞去,屋宇震动,筵器摆簸。

公骇曰:

“去乃作雷霆耶!

”天师曰:

“适戒之,所以迟迟,不然平地一声,便逝去矣。

”公别归,志其月日,遣人问章丘。

是日果大雨雹,沟渠皆满,而田中仅数枚焉。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王公筠苍:

王孟震,字筠苍,山东淄川人。

明代万历年间进士。

②刺:

名帖。

③驺从:

古时达官贵人出行时护卫在前后的骑卒。

④负弩:

充当先导。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

⑴怀中出天师刺⑵公以接壤关切

⑶顾而嘱曰⑷文去勿武

10.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

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6分)

⑴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

⑵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

12.王筠仓这个人物具有哪些特点?

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3分)

【答案】9.(4分)⑴取出⑵因为⑶回头,回头看⑷离开

10.(2分)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11.(6分)

⑴(3分)那些仆人侍从,衣帽须发大多不像普通人,之前遇到的使者也在天师旁边侍奉。

⑵(3分)这是玉皇大帝的诏命,降下多少冰雹是有定额的,哪敢对你徇私?

12.(3分)①爱民心切,感动天神。

②热爱家乡,关注民生。

(1分,答出一点即可)王公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廉吏。

听说雹神要在与自己家乡淄川接壤的章丘下冰雹,担心庄稼受害百姓遭殃,于是向天师祈求免除这个灾祸。

天师被他感动,吩咐雹神多降山谷,勿伤禾稼。

(2分)

【参考译文】

王筠苍,要去湖南为官,路过江西时准备登龙虎山拜谒张天师。

到达鄱阳湖时,遇一人驾着小船,要求船夫通报求见。

王公会见后,发现此人容貌甚是伟岸端正,来人从怀中取出天师名帖,道:

“(天师)听闻贵客将临,特遣在下在此迎候。

”王公见对方能未卜先知,非常惊讶,益加神往,对此次拜见更加诚意。

王公到后,天师摆酒相迎,左右侍从,衣帽须发,皆异于常人。

鄱阳湖所遇到的使者,也在旁边服侍。

忽然,哪位使者俯身向天师小声的说了几句话。

天师问王公:

“这是你的同乡啊,还认得么?

”王公疑惑不知,遂问之。

天师回答说:

”他就是世上所传的雹神李左车啊”。

王公惊讶不已。

天师说:

“适才他接到玉帝圣旨,将去布雨下雹,故而来告辞的”。

王公就问:

“冰雹将降在何处啊?

”“章丘。

”王公想到章丘和淄川相邻,怕桑梓受累,忙离席祈求免除这个灾祸。

天师说:

“此乃玉帝敕令,降下多少冰雹,均有定额,岂敢徇私?

”王公再三恳求,天师沉思良久,才转过身叮嘱说:

“可以在山谷中多降点,不伤庄稼就可以了。

”停了停,有叮嘱说:

“贵客在这里,走的时候小点声,不要搞那么大阵仗。

于是,雹神就走出去外面,走到庭中,脚下就开始生烟,一会儿就烟雾遍地。

稍等了会,才使劲腾云起来,只是稍高于庭中树木,再使劲,才高于楼阁。

然后就电闪雷鸣的向北而去了,屋宇振动,酒桌上的杯盘也被震动的晃动不停。

王公说:

“这就是下雹前的雷霆吧。

”天师说:

“刚才已经告诫他了,这才缓缓的;不然,就在平地上这么霹雳一下就去了。

”王公拜别回来后,记下了日期,派人去章丘问讯。

果然那日大降冰雹,沟渠都下满了,倒是庄稼地里只有寥寥几颗而已。

【江苏省苏州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晋]祖台之

汉武帝与近臣宴会于未央殿,忽闻人语云:

“老臣冒死自陈。

”乃见屋梁上有一老翁,长八九寸,拄杖偻步,笃老之极。

缘柱而下,放杖稽首,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忽然不见。

东方朔曰:

“其名为‘藻’,春巢幽林,冬潜深河。

今造宫殿,斩伐其居,故来诉于帝。

仰视宫殿,殿名‘未央’,诉陛下方侵其居宅未央也。

俯指陛下脚者,足也。

愿陛下宫殿足于此,不愿更造也。

”上为之息宫寝之役。

居少时,帝亲幸河都,闻水底有弦歌之声,又有善芥①。

须臾,前梁上老翁及年少数人,绛衣素带,缨佩乘藻,凌波而出。

帝问曰:

“闻水底奏乐声,为君耶?

”老翁曰:

“老臣前昧死归诉,幸蒙陛下天地之施,即止息斧斤,得全其居宅,不胜嘉欢,故私相庆乐耳。

”献帝一紫螺壳,状如牛脂。

帝曰:

“朕暗②,无以识君。

”“东方生知之耳。

”“君可思以吴贻之。

”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

一人即受命下没泉底,倏忽还到,奉大珠径寸,明耀绝世。

帝甚玩焉,以五十万钱赐朔,取其珠。

(选自《祖氏志怪》,有删改)

【注】①善芥:

美丽的水草。

②暗:

愚昧,不聪明。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拄杖偻步偻:

弯腰

B.斩伐其居伐:

攻打

C.绛衣素带素:

白色

D.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顾:

回头

9.因年代久远,文中“君可思以吴贻之”的“”处脱漏一字,根据上下文补出这个字。

(1分)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5分)

⑴春巢幽林,冬潜深河。

⑵帝甚玩焉,以五十万钱赐朔,取其珠。

11.老翁“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的用意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回答,含标点不超过20字。

(2分)

12.分别概括文中汉武帝、藻、东方朔的形象特点。

(3分)

【答案】8.B(2分)

【解析】B项中斩伐其居的“伐”应该解释为“砍伐”。

9.宝(珍)(1分)

10.⑴(藻)春天居住在幽深的树林里,冬天潜入河水深处。

(2分)

⑵汉武帝很欣赏这颗宝珠,用五十万钱赐给东方朔,拿走了那宝珠。

(3分)

11.委婉地请求汉武帝不要再建宫殿。

(2分)

12.汉武帝:

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藻:

勇敢智慧,知恩图报。

东方朔:

聪明机智,见多识广。

(3分)

【参考译文】

汉武帝和亲近的大臣在未央殿举行宴会,忽然听到有人说话道:

“老臣冒着死罪自己陈述。

”于是看到在屋梁上有一个老人,高度只有八九寸,拄着拐杖,弯着腰走路,显得非常衰老。

顺着柱子下来,放下拐杖磕头,默默地不讲话,于是抬头看宫殿的屋顶,低下头指着皇帝的脚,突然就不见了踪影。

东方朔说:

“它的名字叫‘藻’,(藻)春天居住在幽深的树林里,冬天潜入河水深处。

现在建造宫殿,砍断了它的居所,所来向皇上哭诉。

抬头看宫殿,宫殿的名字叫‘未央’,哭诉陛下正在侵犯他的住宅没有停止啊。

低下头指着陛下的脚,是足够啊。

希望陛下的宫殿有这些就足够了,不希望再建造啊。

”皇上因上停止了修建宫殿的劳役。

停了一会儿,皇帝亲自到河岸边,听到水底有弹奏唱歌的声音,又有美丽的水草。

一会儿,之前屋梁上那个老头和几个年轻人,穿着紫色衣服系着白色的腰带,用红缨系着玉佩脚踏水藻,站在水面上飘然而出。

皇上问道:

“听到水底有奏乐的声音,是您吗?

”老头说:

“老臣之前冒死向皇上哭诉,幸运地得到皇上如天地一样的仁义,立刻停止砍伐和建筑,使我们的居所得以保存,禁不住感到十分欢喜,所以私下进行奏乐以表示庆贺啊。

”向皇帝敬献了一个紫色的田螺壳,形状像牛油。

皇上说:

“我不聪明,没有办法认识您。

”“东方朔知道我啊。

”“您可以想想拿什么宝贝赠送给他。

”老头于是回头叫人去取洞穴中的宝贝。

有一个就遵从命令潜入泉水底部,一会儿就到了,手拿着直径超过一寸的大珠子,光明耀眼,绝世无双。

汉武帝很欣赏这颗宝珠,用五十万钱赐给东方朔,拿走了那宝珠。

【江苏省无锡市】

  二、

(一)(11分)

  郭义官曰和者,有田在会昌、瑞金之间。

翁一日之田所,经山中,见虎当道,策马避之,从他径行。

虎辄随翁,则扰不去。

翁留妾守田舍,率一岁中数至。

翁还城,虎送之江上,入山而去。

比将至,虎复来。

家人呼为“小豹”。

每见虎来,其妾喜曰:

“小豹来,主且至。

速为具饭!

”语未毕,翁已在门矣。

至则随翁帖帖寝处,冬寒,卧翁足上以覆暖之。

竟翁去,复入山。

如是以为常。

翁初以肉饲之,稍稍与来饭。

故会昌人言郭义官饭虎。

镇守官闻,欲见之。

虎至庭咆哮,庭中人尽仆,翁亟将虎去。

后数十年,虎暴死,翁亦寻卒。

嘉靖癸丑,翁孙惠为昆山主簿,为予言此。

又言岁大早,祷雨不应,众强翁书表焚之。

有神凭童子怒曰:

“今岁不应有雨,奈何令郭义官来?

今则不得不雨。

”项之,澍湖雨大降。

然翁平日为人诚朴,无异术也。

  (选自归有光《书郭义官事》)

  8.下列句中的“之”与“翁一日之田所”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已而之细柳军B.何陋之有

  C.属予作文以记之D.顷之,澍雨大降

  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郭义官留妾看守他在会昌、瑞金间的田产,他到那里去需要跋山涉水。

  B.郭义官遇到的虎很有灵性:

他回城,虎就回山;他来之前,虎已先到田舍。

  C.郭义官的妾知道他喜欢这头虎,一看到虎来,她就吩咐家人为虎准备吃食。

  D.郭义官应众人要求写表求雨,神灵虽怒却不得不违背天意,降下雨。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

  ⑴比将至()⑵郭义官饭虎()⑶庭中人尽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⑴见虎当道,策马避之,从他径行。

⑵后数十年,虎暴死,翁亦寻卒。

【答案】8.A

【解析】例句中“之”是动词,到,去。

A项与例句相同;B句是助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是代词;D项是音节助词。

9.C

【解析】应该是看到老虎来,就知道是郭义官来了,就吩咐家人来郭义官准备吃食。

10.⑴等到⑵喂养⑶倒下

11.⑴看见一只老虎挡道,就驱赶着马避开它,从其他小路走了。

⑵过了几十年,老虎突然死了,郭义官不久也死了。

【参考译文】

郭义官名和,他有田地在会昌、瑞金之间。

有天,郭翁到自己的田里去,经过山中,见到一只老虎挡在路上,他于是驾马回避,从其他路绕行。

但老虎一直跟着郭翁,而不肯离开。

后来郭翁让自己的小妾留守农舍,一年中大概来个几回。

郭翁每次回城,老虎会把他送到江上,再回山里去。

等郭翁要来时,老虎就会又出现。

郭家的人都称呼老虎为“小豹”。

每次见到老虎来,郭义官的小妾就说:

“小豹来了,那主人就要到了,赶快为他准备饭食。

”话还没说完,郭翁已经到门口了。

老虎来的时候,就服贴地跟着郭翁坐卧。

冬天冷时,老虎就躺在郭翁叫上,为他取暖。

等郭翁离开了,它就又回山了。

像这样,习以为常。

郭翁一开始拿肉喂它,后来渐渐给它米饭吃,所以会昌人都说:

“郭义官喂老虎。

”镇守当地的官员听说了,想要看看,就跟着郭翁到了田舍。

老虎见到外人就咆哮,吓得人都趴在地上不敢动。

郭义官急忙把老虎带走。

几十年后,老虎突然死了,郭翁不久也去世了。

嘉靖癸丑年,郭翁的孙子郭惠正做昆山主簿,给我讲了这些事。

他又说:

当年大旱,祷雨不见效,大家就强要郭翁写表文,烧化了祈雨。

就有个神灵附身到小孩子身上,生气地说:

“今年本不应该下雨的,没办法你们把郭义官叫来了,现在不得不下雨了。

”不一会,大雨滂沱。

但郭翁平日为人诚朴,也不会异术。

【山东省青岛市】

二、(三)文言文阅读(12分)

张友正自少学书,常居一小阁上,杜门不治他事,积三十年不辍。

有别馆,直三百万,尽鬻①以买纸。

其书笔迹高简,有晋宋人风味。

故庐在甜水巷,一日忽弃去,赁小屋于水柜街,与染工为邻。

众人异之,或问其故。

友正答曰:

“吾欲假其素绢学书耳。

”与染工约:

凡有欲染皂者,先假之,一端②酬二百金。

如是日书数端,笔未尝停。

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至尽乃已。

素与苏子瞻相善。

元祐末,子瞻自扬州召还,友正乃具饭遨之。

既至,则对设长案,各以精笔、佳墨、纸三百列其上,而置肴其旁。

子瞻见之,大笑。

就坐,二人每酒一巡,即展纸挥毫。

一二小僮磨墨,几不能供。

饮酒终,纸亦尽,俱自以为平日书莫及也。

友正未尝仕。

其性直,恐为名声所累,少与人交,故知其书者少。

(选自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有删改)

注:

①鬻(yù),卖。

②端,长度单位。

布帛二丈(或六丈)为一端。

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积三十年不辍辍:

收拾

B.众人异之异:

认为……奇怪

C.吾欲假其素绢学书耳假:

D.凡有欲染皂者皂:

黑色

12.下列句中,加点“于”的含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赁小屋于水柜街

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B.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D.荀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

B.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

C.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

D.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

1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张友正从小学习书法,并专心练习。

为了购买纸张,他卖掉了价值三百万钱的别馆。

B.张友正搬离旧居,与染工为邻,是因为染坊里有染过的绢,可以用来练习书法。

C.子应邀到友正家吃饭,看到长案上放置着笔墨纸等,而饭菜放在旁边,大笑起来。

D.友正、子瞻二人每饮一巡酒,就展开纸张,进行书法创作,酒喝完了,纸也用完了。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其性直,恐为名声所累,少与人交,故知其书者少。

【答案】11.A

【解析】句意为:

坚持三十年不停止。

辍:

停止。

12.D

【解析】A项句意为:

对于用不道义的手段而得到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微不足道。

于:

对于。

B项句意为:

(可我)喜欢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苟且偷生的事。

于:

比。

C项句意为:

客人称赞我美,是因为他有求于我。

于:

对,向。

D项句意为:

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于:

在。

故选D。

13.A

【解析】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这个句子的大意是“有人送纸给他,无论多少,他拿到手就写”,据此断句为:

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

故选A。

14.B

【解析】根据“吾欲假其素绢学书耳”“凡有欲染皂者,先假之”可知,友正得到的是白色的绢,还没有染色。

“是因为染坊里有染过的绢,可以用来练习书法”说法错误。

故选B。

15.他的品性正直,担心被名声拖累,很少与他人交往,因此知道他的书法作品的人很少。

【参考译文】

张友正从小学习书法,常常待在一个小阁楼上,闭门不做其他的事,坚持30年不停止。

有一个别墅,价值三百万,全卖了来买纸。

他的书法笔迹高简,有晋宋人的风格味道。

原来的房子在甜水巷,一天忽然舍弃离开。

在水柜街租了小房子,和染工成为邻居。

众人对此非常惊异。

有人问他原因。

他回答说:

“我想要借白色的绢学习书法罢了。

”凡是有想要染黑色的(绢),先借给他,布帛二丈酬谢二百金。

像这样每天写好几个二丈,笔没有停过。

有人送纸给他,不问多少,到手就行,到写完才停止。

他向来和苏子瞻交好。

元祐末年,苏子瞻从扬州被召还,友正准备饭菜款待子瞻。

子瞻到了后,就相对着摆设了长桌子。

上面分别放上好笔、好墨、纸三百列,却把酒菜放在一旁。

子瞻看到这种情形,大笑着就座。

二人每喝过一轮酒就展开纸写字。

有一两个小童磨墨,几乎不能供应。

喝完酒,纸也写完了。

二人都认为自己平日的书法比不上这些。

友正不曾出仕做官,他的性子刚直,担心被名声所累,很少和人交往,所以知道他书法成就的人很少。

一、(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2分)

刘弇遇东坡

刘伟明弇①少以才学自负,擢高第,中词科,意气自得,下视同辈。

绍圣初,因游一禅刹,时东坡谪岭南,道庐陵,亦来游,因相遇,互问爵里②姓氏。

伟明遽对曰:

“庐陵刘弇。

”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

自谓名不下人,欲以折服之也。

乃复问东坡所从来。

公徐应曰:

“罪人苏轼。

”伟明始大惊,逡巡,致敬曰:

“不意乃见所畏③。

”东坡亦嘉其才气,相与剧④谈而去。

【注】①刘伟明弇(yǎn):

弇是刘伟明的字。

②爵里:

爵,爵位;里,故乡。

③不意乃见所畏:

没想到竟然见到我敬畏的人。

④剧:

痛快。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

⑴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

⑵自谓名不下人()

11.对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伟明)于是又问东坡从什么地方来

B.(伟明)于是反复问东坡从什么地方来

C.(伟明)于是又问东坡是跟着谁来的

D.(伟明)于是反复问东坡是跟着谁来的

12.文中两人互问爵里姓氏,刘弇“遽对曰:

‘庐陵刘弇’”的目的是“”而东坡则回避答爵里只答“罪人东坡”,原因是,,最终东坡以“”的举动,展现了一代大家的风范。

(5分)

【答案】(三)12分

10.(4分)⑴是⑵名声、名望

11.(3分)A(3分)B(1分)C(1分)

12.(5分)欲以折服之当时被贬岭南,以此抑制刘弇的傲气嘉其才气

【参考译文】

刘伟明字弇年轻时因为颇有才华而自负,科举考试,中了词科,更洋洋自得,看不起同辈。

绍圣初年,因游一座禅刹,当时东坡被贬到岭南,走到庐陵,也来这里游玩,正好遇上。

相互询问爵位、故乡、姓氏。

刘伟明立即回答说:

“我是庐陵刘弇。

”伟明起初不知道他就是东坡。

自以为名声不落于人,想要以此折服别人,(伟明)于是又问东坡从什么地方来。

东坡慢慢地回答说:

“我是罪人苏轼。

”伟明刚开始很吃惊,犹豫了一会,上前致敬说:

“没想到竟然见到我敬畏的人。

”苏东坡也夸赞他的才气,与他痛快地交谈之后才离去。

【天津市】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5题。

鲍叔①死,管仲举上衽②而哭之,泣下如雨。

从者曰:

“非君父子也,此亦有说乎?

”管仲曰:

“非夫子所知也。

吾尝与鲍子负贩③于南阳,吾三辱于市,鲍子不以我为怯,知我之欲有所明④也;鲍子尝与我有所说⑤王者,而三不见听,鲍子不以我为不肖⑥,知我之不遇明君也;鲍子尝与我临财分货,吾自取多者三,鲍子不以我为贪,知我之不足于财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士为知已者死,而况为之哀乎?

(节选自《说苑》)

[注释]①鲍叔:

即绝叔牙,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②衽(ren):

衣襟。

③负贩:

背货贩卖。

④明:

证明。

⑤说(shuì);劝说,说服。

⑥不肖:

不贤。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2分)

⑴吾尝与鲍子负贩于南阳尝:

⑵鲍子不以我为怯怯:

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士为知己者死,而况为之哀乎?

15.管仲为什么说“知我者鲍子也”?

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3分)

【答案】13.⑴曾经⑵胆小,畏缩

14.有才识的人可以为深知自己的人牺牲生命,何况为他悲痛伤心呢?

15.鲍叔不因管仲多次忍辱而认为他怯惴,不因管仲的建议多次不被采纳而认为他不贤,不因管仲多拿钱财而认为他贪心。

由此可见,鲍叔在性格、才能、人品等方面给予了管仲充分的理解与信任。

所以管仲说“知我者鲍子也”。

【参考译文】

鲍叔牙死后,管仲用上衣襟蒙头而哭他,眼泪就象下雨一样,他的随从说:

“他又不是您的父亲,您这样哀痛地哭,这也有说法吗?

”管仲说:

“不是您所知道的,我曾经和鲍叔牙一起在南阳一带做买卖,我多次在买卖上失败,鲍叔牙不认为我胆小,知道我想要的是明明白白地赚钱;鲍叔牙曾经和我一起游说君王(想取得地位),而多次不被采纳,鲍叔牙不认为我不成才,知道我没有遇到明君;鲍叔牙曾经和我分财货,我自己多次多取,鲍叔牙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家里穷。

生下我身体的是我的父母,知道我内心的是鲍叔牙呀。

有才识的人可以为深知自己的人牺牲生命,何况为他悲痛伤心呢?

【浙江省杭州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范式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

少游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

劭字元伯。

二人并告归乡里。

式谓元伯曰:

”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乃共克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母曰:

”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①邪?

”对曰:

“巨卿信士,必不乖违。

”母曰:

“若然,当为尔酝酒。

”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式仕为郡功曹②。

后元伯寝疾笃,临尽,叹曰:

“恨不见吾死友!

”寻而卒。

式忽梦见元伯呼曰:

“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

子未我忘,岂③能相及?

”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

太守虽心不信而难违其情,许之。

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

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④,将窆⑤,而柩⑥不肯进。

其母抚之曰:

“元伯,岂有望邪?

”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

其母望之曰:

“是必范巨卿也。

”巨卿既至,叩丧言曰:

“行矣元伯!

死生路异,永从此辞。

”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

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

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审:

确实。

②功曹:

官名。

③岂:

大概,或许。

④圹kuàng:

墓穴。

⑤窆biǎn:

落葬下棺。

⑥柩jiù:

棺材。

16.下面是某同学对加点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共克期日——查词典,从“能够”“约定”等义项中判断“克”为“约定”。

B.具以白母——联想到“表白”“告白”中的“白”,推断其义为“告诉”。

C.必不乖违——联系上下文“巨卿信士”和母亲的话语,推测其义为“违背”。

D.恨不见吾死友——回忆“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推知“恨”义为“悔恨”。

1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元伯坚守两年之期,范式千里赴约,二人均是信义之人。

B.范式驰往奔丧,为元伯守墓种树,不愧为元伯的“死友”。

C.张母“望之”就断定来者是范式,侧面衬托范张情谊之深。

D.文末“会葬者”落泪,是因为众人都对元伯病逝极度悲痛。

18.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回答⑴⑵题。

(4分)

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

太守虽心不信而难违其情,许之。

⑴范式”具告太守”的内容是什么?

⑵太守为什么会”许之”?

19.你如何看待第二段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

请结合相关内容回答。

(4分)

【答案】16.D

【解析】D项,恨不见吾死友——回忆“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推知“恨”义为“悔恨”。

意思应该是“遗憾”,古今异义词;

17.D

【解析】D项,文末“会葬者”落泪,是因为众人都被二人极深厚的友情而感动特别是范式对张元伯的深情厚意而感动了众人。

18.⑴我们是生死之交,元伯托梦给我,希望我去参加他的葬礼。

⑵为他们的深厚友情所感动。

19.元伯托梦给范式,告知自己的死期,希望好友能来相送;范式赶到,灵柩才顺利下葬。

故事富有传奇色彩,突显了二人友情深厚、心炅相通,表达了人们对真挚友谊的赞美和向往。

【参考译文】

范式字巨卿,山阳郡金乡人。

年轻时在太学读书,和汝南郡张劭是朋友。

张劭字元伯。

两人同时请假回家乡,(分别时),范式对张劭说:

“两年后该回来的时候,我将前往贵府拜见你的母亲大人,并看望你的孩子。

”两人互相约好日期。

后来约好的日期将要到了,张劭把这件事详细告诉了母亲,请求母亲准备酒食等待范式的到来。

张劭的母亲说:

“分别两年了,千里之外约定的话,你怎么会如此肯定地相信呢?

”张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