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背景下薄弱学校优质资源共享的江西电教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3038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计算背景下薄弱学校优质资源共享的江西电教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云计算背景下薄弱学校优质资源共享的江西电教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云计算背景下薄弱学校优质资源共享的江西电教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云计算背景下薄弱学校优质资源共享的江西电教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云计算背景下薄弱学校优质资源共享的江西电教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计算背景下薄弱学校优质资源共享的江西电教馆.docx

《云计算背景下薄弱学校优质资源共享的江西电教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计算背景下薄弱学校优质资源共享的江西电教馆.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计算背景下薄弱学校优质资源共享的江西电教馆.docx

云计算背景下薄弱学校优质资源共享的江西电教馆

附件2

云计算背景下教学点优质资源教学应用的实践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前,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2012年11月19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全面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

该项目以“教学点”为扶持对象,以数字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数字资源的全覆盖为项目内容,旨在快速推进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的进程,最终达到提高教学点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我省按照《通知》中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进度安排表,于2013年底完成了3280个教学点的设备配备。

同时已通过骨干教师培训,积极鼓励教学点教师应用优质数字资源开展教学。

因此如何快速推进“教学点”由基础设施建设向资源应用转型,由数字资源全覆盖的数量发展向数字资源深度应用的质量提升成为当前一个热点话题。

按2012年江西省教学点统计结果,我省有5613个教学点,目前已完成3280个教学点的项目建设。

每个教学点配备一台42英寸大屏幕液晶电视机,一台计算机主机,且预装了1至3年级语、数、英三个学科的课程资源。

另2333个教学点将在2014年全部配齐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实施延伸了“农远工程”,依靠网络信息技术把优质数字资源的推送由农村中小学层面向教学点层面推进,为资源面向全体学生、走进农村课堂注入新的能量。

但资源的输送并不等于资源的有效应用,如何提升教学点教师的数字资源应用能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何况,数字资源的存储、即时更新、加工、管理对于教学点教师而言并非一件轻松的事,如何让教学点老师从设备的维护、资源的存储、资源的管理等与之能力不相符的“琐事”当中解放出来,投入更多的精力于教学资源应用等等都是我们在推进项目过程中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云计算就是把计算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如计算机、存储器)、软件资源(如应用软件)都放到云上面去,简单地说,云就是互联网。

”云计算亦是云服务,教师只需一个具有输入、输出功能的终端设备,即可通过网络享受到云服务中心提供的无限服务,不再需要投资获得服务的所需软硬件设备,更省去了运营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烦恼和管理成本。

鉴于云计算的强大服务功能和教学点师资薄弱、教学环境简单、经费短缺等特点,我们提出了《云计算背景下教学点优质资源教学应用的实践研究》课题。

该课题的理论意义在于进一步丰富教学点优质资源全覆盖的内涵,探索由数字资源数量的全覆盖向质的全覆盖转变,即推进教育公平由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向享受优质教育过程的公平发展;探索教学点教师应用资源的模式、策略,进一步充实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理论。

现实意义宏观方面在于让教学点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提升教学点教学质量,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微观方面在于改变教学点教师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探索符合教学点教和学的特色资源,共同推进教学点学生的发展等。

二、概念界定

1.教学点:

教学点一般指在中小学阶段,原学校因学生人数锐减,达不到完全班额的情况下,又不能一下全部合并到其它学校时,必须保留下来的几个年级、几个班的教学场所。

此时,保留下来的学校一般只有低年级。

本课题研究中的教学点指我省2012年教学点统计的5613个教学点,目前已完成3280个教学点的项目建设。

每个教学点配备一台42英寸大屏幕液晶电视机,一台计算机主机,且预装了1至3年级语、数、英三个学科的课程资源。

另2333个教学点将在2014年全部配齐多媒体教学设备。

2.资源:

它指在项目校应用的所有教学资源,目前主要是由我省电教馆组织开发的1至3年级语、数、英三个学科的系列课程资源;伴随着项目实践和研究,还包括资源的更新以及生成性资源的汇聚,将会进一步丰富资源库。

3.教学应用:

语、数、英三个学科的课堂教学应用方式方法,通过教学应用提高教学质量,生成新的资源、调整资源配置,形成一个优质资源自繁殖、自组织的良性循环。

三、国内研究现状和成果综述

通过XX和谷歌学术搜索引擎,我们获取了一些项目相关实践,综合起来是安徽和湖北等地探索了同步课堂、专递课堂等针对教学点的教学组织模式,中心学校或县镇学校教师通过视频互动方式为教学点学生开设过去开不出的国家规定课程;河南建立了“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支撑平台”,提供适应本地教学需求的配套资源;福建、宁夏等地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向教学点无偿发放优质资源;贵州印发文件指导全省教学点开展资源应用;海南组织全省教学点应用现场观摩活动,推广典型经验。

湖北将为教学点配全科教师。

通过中国知网,键入关键词“教学点”、“资源应用”,进行2010年至2014年的“模糊”搜索,还没有找到相关论文。

键入“农村教学点”这个关键词,可以找到48篇相关文章,其中2013年有9篇。

与教学应用紧密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王翠、车丽娜《走教制:

乡村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新举措——以西营地区课程资源开发实践为例》建议让部分学科教师采取"走教"方式到各个教学点上课,从而使优秀教师资源流动起来,破解了乡村师资难题。

杜东绪、周秀媛《远程教学平台资源自动更新策略与实现》指出教学平台是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和实现现代远程教育高水平管理的关键环节,强调大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需要通过各级教学平台发布和使用。

侯佛钢、张振改在《山区低年级教学点师资建设政策工具的优化选择》指出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科学地推进山区低年级教学点师资建设,优化和完善政策工具的选择、组合、配置。

高毅哲在《安徽省繁昌县通过信息化手段现场直播中心校教师上课——教学点“在线课堂”很精彩》强调"在线课堂让县城或中心校教师的授课现场向教学点直播,并实现传统课堂的师生互动。

李伟锷在《提高小学教学点教学质量方法初探》指出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以提高小学教学点的教学质量。

吕国光在《中西部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及教学点师资调查》强调为防止两极严重分化和基础教育质量滑坡,应当推动教学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现有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国家教学点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开展,教学点相关实践和研究逐步增加。

但这些文章中主要关于教学点现状、困境、对策以及是否撤并方面的研究,对于课堂教学应用等方面研究较少;相关实践虽已开展,但还没有形成成果。

鉴于此,依托云计算等新的技术,结合我省教学点资源应用现状,探索数字教学资源应用方法、策略、模式以及对应用效果的评价是必要的。

四、理论依据

1.《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

要组织开发和整合适应本地教学点教材版本和课堂教学需求的数字教育资源,按需配送给各教学点。

要配合“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建设进度,同步组织开展教学点教师应用能力培训,确保各教学点能够使用设备和资源开展教学,保证国家财政投入的效益。

2.教育公平理论:

该理论认为教育公平即是指处于同一社会的个体,在入学机会、教育过程及受教育的结果上都应该是平等的,任何受到区别对待或条件不均等都被视为教育机会的不均等。

班班通即通网络、通资源、通方法,它的不断推进可以逐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切实让每个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平等地学习,直至达到教育结果的平等,从而真正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五、研究目标

1.共同向教学点推送一至三年的优质数字资源,开好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课程,尤其是音体美等课程的开设,贯彻以德树人、全面发展的精神。

2.总结第一批教学点资源推送和应用经验,推进资源推送向资源应用转型,整体推进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发展。

3.依托云计算强大的服务功能,让教学点教师从设备的更新、维护,资源的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解放出来,专心致志进行学科教学,改变教学观念,提升自身教学业务能力和水平。

4.推动教学点教育教学方式改革,提升教学点教学质量,推进县域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六、研究内容

1.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字资源城乡均衡配置研究;

2.云计算环境下的教学点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研究;

3.应用数字教育资源过程中生成内生资源的研究;

4.教学点教师培训模式研究;

5.县域中心小学利用云计算为教学点服务的机制研究;

6.教学点优质资源教学应用典型案例分析研究;

7.教学点优质资源教学应用模式研究;

8.教学点优质资源教学应用策略研究;

9.教学点优质资源教学应用效益的评估研究。

七、研究思路和方法

在教学点设备到位、资源进教室的前提下,开展教师培训研究,着力提升教师应用资源的能力,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按照云服务理念,对设备的管理、资源的推送、资源的存储等方面进行云服务中心的托管,从而减轻教学点、教师的负担,让教学点教师专心于优质资源应用研究,总结教学方法、策略;通过对资源应用的效果的评估,发现教学点资源应用的问题,总结成功经验,改进教学方式,明显提升教学点质量。

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文献法:

通过查阅期刊,主要是在中国知网搜索框键入“教学点”等词眼进行模糊搜索,查询教学点资源应用等相关研究成果;通过XX、谷歌等搜索引擎,了解兄弟省份的教学点资源应用实践,明白教学点资源共建的可行性,必要性。

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参考,做好课题论证的准备。

行动研究法:

通过调研,在了解教学点资源建设与应用现状的基础上,以县为单位,充分发挥中心校以上的示范引领和良好的网络环境,对教学点进行资源推送,引领教学点教师进行应用方面的探索。

按照研究的方案,依据教育公平等理论,从教学点资源应用方面进行研究探究,总结成功做法,再通过反思,进一步修改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等,进一步完善教学点资源应用策略和模式。

案例分析法:

研究过程中以我省某教学点资源应用为个案,以现有资源应用为切入点,以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提升教学点质量为目标。

同时探索资源的课堂应用,形成案例,分析一手资料和数据,提炼应用模式,进而在全省相同条件的教学点推广应用。

八、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3.12—2014.3)

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

课题组负责人课题的组织管理,参加对教学点的摸底工作,包括教学点师资、中心校的管理、学生数量等方面的反馈,为教学点资源应用研究做好准备工作,课题组成员各行其职,为课题的申报做好准备。

2.实施阶段(2014.4—2015.12)

根据第一阶段的调研,参考专家指导意见,进一步论证课题的目标、内容、方法,做好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可行,研究方法科学,并着手实施研究工作。

研究后阶段,课题组根据前期教学点资源应用策略,进一步推广验证,深化研究工作。

3.总结及结题阶段(2016.1—)

通过梳理思路,强化应用,推进优质资源的共享,当然最重要的是总结研究工作,提炼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材料汇编,为结题做好准备。

九、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云计算背景下教学点优质资源教学应用的实践研究》;

2.教学案例:

教学点在学科教学(英语、音乐、美术)中的应用数字教育资源研究的案例;

3.论文集;

4.其他。

十、研究的保障条件

经费保障:

教学点基本硬件配置所需经费主要由中央财政支持解决。

项目管理和设备运行、维护、更新费用由地方财政统筹解决。

优质资源保障:

省电教馆为每个教学点预装了1至3年级语、数、英三个学科的课程资源。

人力保障:

省电教馆成立总课题组,教学点成立子课题组,上下联动,集管理、指导、实施、反馈、提升为一体,保证课题研究有效推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