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5995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滨州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滨州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滨州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省滨州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省滨州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滨州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docx

《山东省滨州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滨州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滨州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docx

山东省滨州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

山东省滨州市2019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

文综历史试题

2019.05

24.战国时期,“天下”意识逐渐普及,许多思想家提出统一天下的主张。

《韩非子》中“天下”一词使用频率最高,如“霸天下”,“制天下”,“王天下”等。

这反映出该时期

A.法家思想融合了百家之长B.诸子百家致力于争霸战争

C.秦国为统一制造舆论准备D.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

25.下表为西汉丞相出身表

出身

前期

中期

后期

功臣

10

3

0

功臣子

3

5

0

外戚宗室

0

3

1

掾史文吏

0

8

2

经学之士

0

1

10

这反映出西汉时期

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B.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

C.外戚干政导致社会衰弱D.儒学政治影响力增强

26.唐代时期在中书省和门下省设有一批谏官,具有先他官言事的优越权。

他们是左右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和拾遗,“左”隶属中书省,“右”隶属门下省。

这一做法

A.旨在加强专制皇权B.提高了办事效率

C.利于防止决策失误D.加强了中央集权

27.宋代圩田开辟尤为突出,例如江南鉴湖分隶会稽、山阴两县,北宋初年有27户农家盗湖为田,到英宗时,达80余户,围湖达700余顷,到南宋时鉴湖湖田达2300余顷。

这说明当时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B.自耕农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C.南方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了农业

28.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陆续设立南洋通商大臣和北洋通商大臣,由地方要员兼任,负责南北的交涉通商、海防交通等。

后来南洋大臣成为湘系的禁脔,北洋大臣成为淮系的专设交椅。

这反映出

A.清廷抛弃天朝上国的腐朽观念B.清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减弱

C.清政府已具备完善的外交机构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

29.1920年5月,北大学生领袖罗家伦谈到当初拟定的方针,是想把五四后的学生运动走向纳入《新青年》一派未尽的事业中。

燕大的学生领袖瞿世英也宣称五四功绩“不独在拒签德约,不独是街上添了几次学生的游行”。

这表明五四运动

A.仅仅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B.意在推动爱国救亡深入发展

C.未能影响学生运动的发展D.功绩受到文化界人士的否定

30.下图为1938年5月某画家创作的《锄头给我你拿枪去,机器给我你拿抢去》,这一作品

A.反映了妇女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B.创作于抗战相持阶段

C.有利于国共合作局面的正式形成        D.讽刺国人的消极抗战

31.针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认识,毛泽东在1953年阐述道,仁政有两种,一中是为人民的眼前利益,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

目前而言,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

照顾农民是小仁政,还有更重要的大仁政。

基于此认识,当时中国

A.实行城乡自由流动政策B.优先发展重工业

C.重点围绕恢复国民经济D.发展民主与法制

32.十二铜表法规定,“恩主诈欺门客的,让他充当牺牲”,“如果一个人欺诈他人财物,则需付双倍赔款”。

这说明罗马法

A.维护平民阶层的利益                  B.受到宗教神学束缚

C.适应商品经济的需要                  D.强调社会道德教化

33.1802年英国颁布了《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案》,这个法案规定了学徒必须接受适当的教育。

1870年颁布《初等教育法》规定5~12岁的儿童须接受义务教育。

影响英国这些立法的主要因素是

A.工业时代的社会需求B.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

C.启蒙运动的人文关怀D.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

34.据《科学简史》记载,“1859年11月24日清晨,雾霭中,伦敦几家书店的门口人声鼎沸,人们争先恐后地排队购买刚出版的新书……书中的观点震撼了世界。

”该书的发表

A.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B.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C.打破了牛顿力学绝对化思维模式D.宣告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5.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向国会建议美国在十年内实现人类的月球着陆,并要求国会为载人航天飞行计划补充拨款5亿美元。

国会几乎没有经过什么讨论就批准了肯尼迪的要求。

而他当选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这说明当时美国

A.国会权力在不断增强B.军事实力总体上处于落后

C.政策受国际形势影响D.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古代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习惯往往追随大自然的节律,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那时,中东、东亚、南亚、美洲等古老的文明都创造了各自的时间体系,古代的希腊和罗马人也是如此。

这些各不相同的时间体系受人类社会交往空间的限制尤为明显,其适用范围与这些文明存在的空间范围大体上是一致的。

——摘编自俞金尧、洪庆明《全球化进程中的时间标准化》

材料二自大航海以来,欧洲各国都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本初子午线,形成了很多条本初子午线并存的局面。

工商业的发展则使社会经济生活变得更加复杂,社会交往更加频繁。

仅在1851年伦敦博览会期间,坐火车旅行的人多达600万。

原有的时间体系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交往需要。

于是,以前在天文观测中才用到的“分”秒”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常用时间。

到1880年,格林威治时间成为英国法定时间。

1882年美国倡议召开一次国际会议,以确定一条能在全世界通用的计算时间和经度的本初子午线。

1884年,国际子午线大会召开,最终通过了以格林威治时间为世界标准时,建立全球时区的方案。

——摘编自俞金尧、洪庆明《全球化进程中的时间标准化》

材料三

1948年的中国标准时区划分图

(采自:

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国防部测量局《天文年历(民国三十七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世界记时的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所反映的历史状况。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世界计时与古代相比发生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1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9年新中国将北京时间作为全国标准时间的意义。

(5分)

42.城市的发展折射出社会的变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19世纪60年代后,天津逐渐成为北方开放的前沿和洋务运动的基地,天津机器局、开平矿务局等一批官办企业相继兴建;

1878年,朱其昂创办天津第一家近代化私人面粉工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事而放松对中国的压迫,天津工业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天津作为直辖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进一步巩固了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商贸中心的地位;

一五计划期间,天津承担了为国家新建的企业承制机器设备、培训输送人才等艰巨任务,为支援国家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84年天津成为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80年代后期,天津对外贸易实行自负盈亏新机制,为外贸的快速发展积蓄了能量;

2005年中央将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战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2015年,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为中国北方第一个自贸区;

近年来,天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港口的开发建设,天津的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天津城市发展的历程蕴含了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4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汉光帝刘秀生长于民间,对于弊政的形式与危害有所了解。

天下大定之后,期望以安定和平的形式推行统治,于是重视任用守法循理的官吏即所谓“循吏”以改良吏治。

刘秀自身节俭庄重,没有偏恩,也经常召集官员调查基层吏治得失,了解民间政治情况,严谨执政。

他亲自考察地方主要官员,选用最有能力者以充分发挥其才干。

例如邓晨为汝南太守,兴修水利,灌溉数千顷田,于是汝南丰殷富足。

李忠为丹阳太守,以儒学变改当地风俗,起筑学校,教习礼容,得到当地民众的拥护。

张堪任渔阳太守,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得到吏民支持,秩序安定,以至殷富。

——据张岂之《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概括汉光帝吏治改革的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光帝吏治改革的影响。

(9分)

46.【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1933年苏联拟定了一项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建议可以加入国联以缔结抵御德国侵略的区域性相互保卫协议。

为加入国联,苏联同一系列国家建立或恢复外交关系,尤其与美国建交等,1934年9月,苏联加入国联担任常任理事国。

1935年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季米特洛夫作了《法西斯的进攻与共产国际为工人阶级的反法西斯主义的统一而斗争的任务》的主要报告,提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议。

1939年,英法苏谈判中,苏联提出在平等互惠基础上缔结互助条约的八项建议,但最终失败。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概括苏联在三十年代外交政策的主要变化。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时期苏联的外交政策。

(9分)

4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维尔纳·格里希,德国人,大学毕业后,投身东德机器和拖拉机厂工作,1961年转往西德工作,1983年退休。

1984年加入了由政府组建的高级退休专家组织,被派往中国武汉担任一家柴油机厂的顾问。

随着上任后一系列改进生产和严把质量关的措施,产品寿命大大延长,工厂效益明显提升。

格里希被委任为武汉柴油机厂的第一位“洋厂长”。

他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强调纪律约束,努力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并积极改善职工的福利待遇。

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企业效益迅速提升。

此外,他还帮助多家德国企业与中国企业建立联系。

为表彰他的贡献,德国政府授予他联邦十字勋章,中国政府授予他“十大国际友人”称号。

——摘编自贝恩特·格里希《我的父亲维尔纳·格里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格里希“洋厂长”企业改革成功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格里希“洋厂长”为中国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

(9分)

 

山东省滨州市2019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

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9.05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D

D

C

C

B

B

A

B

C

A

B

C

24.考查目标:

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百家争鸣法家思想唯物史观

试题解析:

时空定位是“战国”,此时生产力的进步促使兼并战争不断,统一趋势已出现,因此以法家为代表的诸多思想家都提出“统一天下”的主张。

这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体现,是对唯物史观的考查。

ABC项均不能体现。

参考答案:

D

25.考查目标:

儒学发展历程

试题解析:

从表格来看,西汉丞相的出身中只有经学之士的数量在增长,由此反映出儒学的地位提高以及政府对儒学的重视。

D项符合题意。

参考答案:

D

26.考查目标: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唐朝政治制度

试题解析:

唐朝时中书省、门下省分掌起草诏令和封驳审议职权,属当时中枢权力机构。

各种谏官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决策失误。

C项符合题意。

ABD项均不能体现。

参考答案:

C

27.考查目标:

经济重心南移

试题解析:

围湖造田是人地矛盾的表现,经济发展、人口增加,需要更多的土地养活人口;围湖造田同时也代表着生产力水平,短时间内造田面积的增多反映生产力水平较高。

宋朝时经济重心南移基本完成,大量人口和生产技术都南移,为围湖造田准备了准备了条件。

AB项符合史实,但材料不能体现;D项中商品经济发展是宋朝史实,但“影响农业”从材料中也看不出来。

参考答案:

C

28.考查目标:

清末中央与地方关系清末外交观念

试题解析:

清朝统治者受天朝上国观念影响把外交事务交给地方通商大臣办理,南洋、北洋大臣利用地方便宜和处理外交事务的便利壮大了自身影响。

后来其官员被湘系、淮系等地方团练武装所垄断,反映了中央力量的式微。

D项符合题意。

参考答案:

B

29.考查目标:

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试题解析:

在五四运动一周年之际,两位曾经的学生领袖对当初五四运动的计划和功绩的评说都反映出五四不独为政治上的暂时的运动,而是要深入启蒙民众,都参与到爱国救亡的队伍中来。

ACD均为对字面意思的错误理解,容易排除。

参考答案:

B

30.考查目标:

全民族抗战

试题解析:

根据“1938年5月”的时间界定可推断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之后,全民族的抗战热情被激发。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配合起来,前线和后勤也配合起来……图片正是反映妇女把丈夫送赴前线,自己巩固后勤的力量体现,反映了妇女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参考答案:

A

31.考查目标:

产业结构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一五计划

试题解析:

提取材料信息可得出,毛泽东认为着眼长远利益才是大仁政,是应该首要解决的问题,小仁政重要但宜放次要位置。

这实际上是在解决工业与农业哪个放在更重要位置的问题。

在着眼当时新中国国内外形势的情况下,显然工业,尤其重工业更重要。

后来的一五计划正是基于此认识制定的。

参考答案:

B

32.考查目标:

罗马法唯物史观

试题解析:

从材料来看,两项律文条款都在为欺诈量刑,强调经济活动中的诚信之重要。

这既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为商品经济发展做出了法律上的保障。

该题考查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唯物史观原理。

参考答案:

C

33.考查目标:

工业革命

试题解析:

材料中两部法案的颁布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进过程中,均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范围更是从学徒扩展到全部适龄儿童。

这反映了工业革命对人才的需要,是工业革命推动教育发展的实例。

与B项民主政治无关。

参考答案:

A

34.考查目标:

进化论时空观念

试题解析:

出处《科学简史》及地点伦敦定格了事件发生的范围,1859年指向《物种起源》的发表,从而推出进化论。

进化论的提出冲击了宗教的上帝造人说,改变了人们的认知。

参考答案:

B

35.考查目标:

美苏冷战国际关系三权分立

试题解析:

1961年适逢美苏冷战正酣,总统关于航天军备竞赛的建议很快通过,而在福利政策上的提案被否决也正反映美国当时的主要矛盾即与苏联对抗。

材料中,国会对总统不同提案的态度只能反映其间的制约关系,不能看出国会实力增强,故A项错误。

BD项不符合史实。

参考答案:

C

 

41.(25分)

考核目标:

世界市场;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史料概括理解力;历史解释力

试题解析:

本题的主要情境是从孤立分散的世界到全球市场初步形成后的世界之间的对比,通过这些不同进而体会社会进步带来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另外通过对比民国与新中国在全国时间分区上的不同,体会新中国政权的力量与优越性所在。

参考答案:

(1)特点:

顺应自然规律,服务于农业文明;(2分)世界上没有统一的时间体系(或存在相对独立的时间体系、各不相同的时间体系)。

(2分)

历史状况:

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古代世界各地彼此孤立、隔绝,经济文化交流较少;存在相对独立的文化体系。

(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变化:

从粗略到精准;从使用地方时到世界标准时,形成以格林威治时间为世界标准时的计时体系。

(4分)

因素:

原有时间体系的弊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工商业发展)工业革命,现代交通、通迅事业的推动;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英国实力强大,美国的推动。

(8分,答出任意四点即可)

(3)意义:

有利于巩固国家的政治统一和增强国家认同感;便利了人们生产、生活,推动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开展;有利于中国融入世界。

(5分,答出两点得4分,答出三点得5分)

42.(12分)

考核目标:

中国的近代化、城市化;改革开放

试题解析:

本题通过对天津的近代以来的城市发展线索的梳理,让学生提炼启示。

角度是多元的,开放度很高。

笼统地从区位优势、发展机遇、政府政策、国家战略等角度进行提炼均可;具体一点,以改革开放、计划与市场等为题也可。

参考答案:

启示1:

开放推动城市发展(2分)

1860年,《北京条约》中开放天津为商埠,加速了天津自然经济的解体,利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在天津的创办推动了天津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中国出现一大批开放城市,天津先后成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发区、自由贸易区等,进一步推动了天津的发展。

(8分)

综上可见,坚持开放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资源和发展空间。

(2分)

启示2:

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启示3:

政府政策(国家战略)影响城市发展

启示4:

改革开放为城市发展提供机遇

启示5:

区域位置为城市发展提供条件

启示6:

体制创新助推城市发展

启示7:

国际形势变化影响城市发展

45.(15分)

考查目标:

材料概括解读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

试题解析:

第一问概括类问题,需要循材料而总结,逐条逐句提炼。

谈影响时注意把握原则“由此及彼、由近及远”。

参考答案:

(1)以身作则;重用“循吏”(注重法治与才能);突出儒学治国;重视民生。

(6分,答出3点即可)

(2)改善吏治;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光武中兴”局面的形成;推动儒学的发展。

(9分,答出3点即可)

46.(15分)

考查目标:

国际关系苏联外交法西斯势力

解析:

熟悉30年代国际关系,并从国家利益出发理解外交政策就容易答题。

参考答案:

(1)从反对帝国主义威胁转为反对法西斯国家的威胁;从敌视西方到主张与西方国家合作;从建议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到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6分)

(2)缓和了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有利于苏联建设;针对反法西斯的外交努力,一定程度上为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提供条件;基于本国国家利益的考量;由于苏联与西方国家矛盾重重最终失败。

(9分,答出3点即可)

47.(15分)

考查目标:

改革开放中外交流

试题解析:

主要的时间定位为“1984年”以后,把其放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来分析此题。

参考答案:

(1)格里希本人有着丰富东西德企业工作经验;中德关系不断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

(6分)

(2)改革武汉柴油机厂为中国企业提供先进管理经验;介绍多家中德建立联系推动了中德两国的友好合作;提高企业效益,为中国经济和人民生活改善做出贡献。

(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