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音乐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5994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音乐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年级音乐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年级音乐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三年级音乐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三年级音乐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音乐备课.docx

《三年级音乐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音乐备课.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音乐备课.docx

三年级音乐备课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三年级

尼山镇余村小学

2016.9

第一课童年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摇啊摇》。

             

2、学习分辨音乐的三种速度。

3、体验人间的真挚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验三种速度(较慢、中速、较快)。

教学难点:

感受六八拍的强弱规律。

三、教具和学具准备:

三角铁  水彩笔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歌曲《童年》拍手进教室。

2、师生问好。

(2)聆听活动

 1、导:

听着这段音乐想到了什么?

(播放音乐《童年的回忆》)。

 2、初听全曲后,请学生说说。

(引导学生多描述小时侯的事情)

 3、复听,要求学生按图形谱的形状划动。

 4、请学生说说图形谱与速度记号的配对。

 5、再次聆听,由学生自己完成音乐的排序号及填空。

(水彩笔)

(三)表演歌曲

 1、导:

老师也想起童年的一首歌,唱给你们听听好不好?

(教师边范唱歌曲《摇啊摇》,边做划船动作)

 2、请学生模仿老师划船的节奏,并说说是怎样的强弱规律。

(教师稍微解释六八拍的强弱规律与三四拍的联系)

 3、师生一起随歌曲音乐律动。

 4、请学生跟琴声轻轻演唱。

 5、分男女生演唱。

(四)创编与活动

 1、自由选择两种伴奏型为歌曲伴奏。

 2、小组讨论并动手试试。

(三角铁)

 3、反馈。

(五)结束

  在歌曲《摇啊摇》中出教室。

5、教学反思:

 

第二课草原

1、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舞、奏、创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感受内蒙古地区的民族风格。

2、有感情地唱好《草原上》,并进行即兴编舞,编配伴奏,以培养创造力。

3、唱准“3、5、6、”三音的音高,掌握四分音符及二分音符,并进行即兴编曲。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唱好《草原上》,唱准3、5、6三音的音高。

并在听、唱、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难点:

唱准3、5、6三音的音高。

3、教具和学具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律动导入:

让学生跟着《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音乐,做蒙古族骑马的律动,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

(二)看一看、想一想:

1、师播放课件,师: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到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看一看、走一走。

请大家看后说出这是我国的哪个少数民族?

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生讨论)

2、师小结:

大家说得非常好。

蒙古族人民自古以来,以能歌善舞著称。

骑马、射箭、摔跤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勤劳勇敢的蒙古族人民世代生息在祖国的北方,过着自由、幸福的游牧生活。

(三)说一说、动一动、比一比。

1、观看课件,体验民俗。

(背景音乐:

《草原上》)

2、师:

蒙古族地区每年七、八月间都举行隆重的那达慕大会。

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他们在干什么?

(骑马、射箭、摔跤)

师:

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参加他们的那达慕大会呢?

3、动作创编与声音创编同时进行。

师:

请同学们表演摔跤、射箭、骑马,并为动作配音。

(生分组进行即兴模仿和表演。

师:

请一组同学为参加比赛的蒙古族勇士送点喝的。

(启发学生说出马奶。

师:

请这组同学开始挤马奶。

4、出示四幅画面(摔跤、射箭、骑马、马奶)。

师选择不同的画面,全体学生作出响应的声势表演。

(表演时,用《草原上》旋律伴奏,让学生和着音乐节拍作出表演的同时,感受歌曲的情绪和形象。

5、游戏:

小羊找妈妈(感受3、5、6三音的音高)

师:

你们看,草原上有三只小羊和羊妈妈失散了,三只羊妈妈的名字分别是(mi3、suo5、la6)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唱唱羊妈妈的名字,希望能帮可怜的小羊找到妈妈。

师:

(在学生的反复模唱后,三个头上戴着3、5、6三音的小朋友扮演羊妈妈出现了)孩子们,在我们的努力下,小羊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我真为你们感到自豪。

师:

可是,如果羊妈妈所站的位置有了变化,我们能唱出它的名字吗?

我们一起试一试。

(听一听,唱一唱。

365  635  536  653)

(1)以小组为单位,用已经掌握的3  5  6  三音即兴编自己的歌

(2)比一比,看哪一组编得多,编得好听。

(3)教师把学生编的曲在黑板上记下来一一展示,好的予以表扬。

(4)将好听的曲子大家一起唱一唱。

(四)唱一唱。

师: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

蒙古族的小朋友从小就学会唱歌、跳舞,如果不会唱歌、跳舞,那将回让人认为是一件很不体面的事情。

我们刚才已经了解了蒙古族的一些风俗习惯了,那么我们要学会什么才能象个体面的蒙古族小朋友?

对了,唱歌之前我们先做“马儿跑”的音阶练习。

师:

骑着马儿上山坡    生:

12  34  55  5

  骑着马儿下山坡      54  32  11  1

  骑着马儿走一走      5  6  5  6

  骑着马儿跑一跑      33  55  66  55  3

 骑着马儿跳一跳      6  3  5  3

  马儿马儿快停下      176  54  32  1

师:

(播放《草原上》)小朋友们,蒙古族人民的盛会热闹又动人,他们勤劳又勇敢。

你们喜欢他们吗?

让我们献上一首歌,表示对他们的祝福。

五、教学反思:

 

第三课好伙伴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同伴进行曲》,听辨乐曲的相同乐段,并能学画图形谱。

2、聆听和演唱歌曲《噢!

苏珊娜》,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经过两首歌曲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友谊的珍贵。

二、教学重点、难点:

4、教学重点:

经过学习感受友谊的珍贵。

教学准备:

音响设备、钢琴、打击乐器。

三、教具和学具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同伴进行曲》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师生交谈(你们有好伙伴吗?

好伙伴给你什么帮助?

(二)聆听活动

1、谈话导入,介绍同伴进行曲的创作背景。

2、初听乐曲的⑴

(2)部分,请同学说说听后的感受。

3、运用图形谱把

(1)

(2)部分进行对比,让学生说出乐曲的不同之处。

4、初听第(3)部分,设问:

这段音乐与前两段音乐中哪一段相同。

5、复听第(3)部分,让学生画出图形谱。

6、完整聆听乐曲,根据乐曲的变化做出不同的表演。

(三)学唱歌曲

1、导入:

同伴之间要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对外国朋友也不能例外,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外国朋友,苏珊娜。

2、初听音乐并说说歌曲内容。

3、再听音乐,学生简单律动。

4、用铃鼓为歌曲伴奏(打强拍)。

5、请同学有节奏的朗读歌词(慢速)。

6、跟老师的伴奏填入歌词。

(慢速)。

7、说说歌曲所表达的情绪,讨论用怎样速度来演唱较合适。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原速)

(四)实践活动

1、出示打击乐器,让学生选择一件乐器,看着书本上的节奏徒手练习。

2、请个别同学为歌曲伴奏,其他同学聆听,讨论选择合适的速度、力度来伴奏。

3、教师介绍伴奏要求。

4、分音乐小组,组长分配角色(演唱、伴奏、律动)。

5、个别小组汇报表演,老师和同学评价。

集体实践表演。

(五)结束

  小结:

朋友之间的友谊是真诚美好的,我们要珍惜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友情。

听《噢!

苏珊娜》律动出教室。

五、教学反思:

 

第四课放牧

一、教学目标:

1、聆听乐曲《小放牛》,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放牛山歌》。

3、复习356,学习612的音高及八分音符的时值

4、听辩音高,并进行即兴问答创作活动,从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技能的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放牛山歌》

教学难点:

用高亢、嘹亮的歌声唱出歌曲《放牛山歌》的山歌风味

三、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

磁带、钢琴、课件、大歌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歌曲《小放牛》进教室播放音乐《小放牛》

2、师生问好。

向学生问好

(二)聆听歌曲《小放牛》

1、导入  师:

同学们,你看见过放牛吗?

你有没有放牛的亲身经历?

2、介绍歌曲《小放牛》

师:

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名字叫做《小放牛》,是一首河北民歌。

这首歌曲原为民间歌舞《小放牛》中的一段载歌载舞的男女对唱,描写村姑向牧童问路,牧童故意考问她时的风趣情景。

旋律质朴流畅,轻松活泼。

这首歌曲在我国各地普遍流行。

3、我们的书本上也有一首《小放牛》,可是它是一首乐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仔细听,与刚才我们听的歌曲《小放牛》有些什么联系。

4、指名回答

5、提问:

这段乐曲是由民族乐队还是西洋乐队演奏的?

乐曲中主要的曲调是由哪一件乐器演奏的?

6、介绍唢呐

7、播放音乐,再次聆听,听到音乐有变化的时候请举手

8、指名回答问题

(3)表演歌曲《放牛山歌》

1、导入。

刚才我们聆听了乐曲《小放牛》,接下来我们来学唱一首《放牛山歌》

2、播放歌曲,教师范唱。

3、教师指导念歌词,提示:

注意歌中的“啥”、“哟喂”等四川土语,要有感情的念

4、播放音乐。

练唱第17——20小节谱子,学习ladore及八分音符

①复习misolla,并从柯尔文的手势图中了解ladore的音高位置

②加手势唱准各音的高低

③游戏:

曲调问答

④复习四分、二分音符,学习八分音符的时值——跑

⑤教师编辑两小节曲谱练唱

⑥学生创编并指名出示练唱

⑦练唱歌曲第17——20小节谱子,注意音准和节奏

练唱歌曲,注意咬字以及情绪(要以自己参加劳动而获得丰收的喜悦心情来演唱)

5、站在山上地理位置比较高,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来演唱

6、帮助学生建立音高的位置

7、指导学生的咬字及情绪

(四)小结

 今天我们聆听了唢呐与乐队演奏的乐曲《小放牛》,学唱并表演了歌曲《放牛山歌》,让我们再一次领略到我们中华音乐文化的丰富多彩、各有特色;也再一次被音乐独特的魅力所吸引和征服。

简单的音符组成美妙的音乐相信你也可以做音乐的小主人。

5、教学反思

 

第五课妈妈的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学会唱歌曲《妈妈的心》,并能带上感情来演唱歌曲

2、能力培养:

在学唱歌曲时掌握四分休止符的停顿

3、情感体验:

通过聆听与学唱,教育学生要爱自己的妈妈,感谢妈妈对自己养育之恩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妈妈的心》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掌握歌曲中出现的四分休止符

三、教具和学具准备:

课前准备:

录音机、磁带、卡片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

(二)基础知识教学

1、出示四分休止符“0”的卡片

2、讲解四分休止符与四分音符的时值是一样的,都是一拍

(三)欣赏教学

1、导入:

师:

有一只小喜鹊,它在妈妈的抚育下,慢慢地长大了,它能在蓝天里自由的飞翔了,有一天,小喜鹊要飞到远方去了,那它临走时应该向谁告别,向谁说声“谢谢”呢?

2、初听《妈妈之歌》

3、说说听到了什么?

4、复听歌曲提问:

这首歌是有男声唱?

女声唱?

童声唱?

(女领、童齐)

5、再次复听歌曲,要求学生跟着录音看着歌词唱一唱。

(4)学唱歌曲

1、导入:

师:

刚才小喜鹊它要出远门了也不忘了自己的妈妈,那我们小朋友呢?

2、听歌曲《妈妈的心》范唱

3、再次听歌曲录音

4、复习四分休止符,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谱上“0”的符号,指一指在哪些地方?

5、提问:

这首歌曲中的休止符“0”起到什么作用,表达了怎样的心理状态?

6、让学生带上自己的感情念歌词(可以不按节奏念)

7、教师伴奏,学生唱歌词

(五)结束

播放音乐,向学生挥手再见  

5、教学反思:

第六课四季的歌

1、教学目标:

聆听并学唱《四季童趣》,感受音乐的风格情趣。

编创与活动。

尝试自己制作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乐趣,充分体现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创编活动。

            

2、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做情景表演。

三、教具和学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多媒体课件、磁带、每人带一只杯子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坐成五人一小组。

2、师生问好。

(做手势)

(二)导入

1、(师)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答)

一年有哪几个季节?

(生答)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为什么?

(生答)

师:

其实,每个季节都挺有趣的,不是吗?

请看······

多媒体展示春、夏、秋、冬四季画面(配背景音乐)。

师:

随画面朗诵

春天,小草吐绿、百花齐放,姹紫嫣红、争奇斗艳,是最富有生机的季节;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可是小朋友们喜欢,因为他们可以游泳、打水仗了;秋天,那可是丰收的季节,满山的红叶、沉甸甸的果实,透出的是丰收的喜悦;冬天,是雪花的世界,白雪皑皑、银妆素裹,别提有多美了。

板书:

四季童趣

2、大自然的四季变化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生机,让我们热情的歌唱这丰富多彩的生活吧!

(播放歌曲《四季童趣》录音)学生聆听,感受歌曲总体情绪。

3、学唱曲谱:

(1)难点节奏及旋律练习

(2)教师范唱旋律,学生轻声跟唱。

(3)学生跟琴模唱旋律,教师在重点处加以引导。

4、请小朋友们讲述在四季的各个阶段的童趣生活。

5、复听歌曲并感受音乐的情绪

(三)学唱歌曲

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四季童趣》范唱。

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

2、在学唱《四季童趣》这首歌之前,我们先来做发音练习。

(出示小黑板)

发声练习:

12  34  │  5—  │  54  32  │  1  —  ‖

lala  lala    la    lala  lala  la

3、教唱歌曲时要按句听唱与教唱。

4、反复听范唱,跟录音哼唱曲调与歌词。

(1)、请同学们听着录音为歌曲试着打拍子。

(2)、跟着电子琴,请同学用“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5、跟教师的伴奏学唱歌曲。

6、小声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

7、创新表现,处理歌曲。

大家想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形象?

(交流、处理、试唱)

(四)创编活动

1、编自己的歌。

例:

2/4  ××  ××  │×  ×│××  ××│×  —  ‖

61  23  │5  6│53  21│6  —  ‖

(1)小黑板出示节奏

(2)请学生先自己试着看着节奏挥拍念一念。

(3)请个别同学起来拍和读节奏。

(4)讲解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5)将“6、1、2、3、5、6”用×、×、×—组合,编一首自己的歌唱一唱。

(6)展示成果,请个别唱一唱。

2、复习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自制碗琴。

(1)请同学拿出课前准备的杯子,每组五个。

(2)小组探究。

指导学生在杯子内注入不同量的水,用棒敲击杯子发出不同音高的声音。

要求把五个杯子发出的音高组成do、re、mi、soi、la。

(3)试一试,敲一敲,听一听,唱一唱。

(4)请学生用自制有音高的“碗琴”为《四季童趣》的前奏配乐。

(五)总结,下课。

(教学设想:

总结通常是由教师进行的,本课改由学生小结是为了检测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虽然三言两语,但比教师总结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

1、学生自己表述对音乐的感受

2、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5、教学反思:

 

第七课钟声

一、教学目标:

1、在学唱《钟声叮叮当》的曲调中,唱准fa、si、do’(4、7、ī)音高,唱准do—do’(1—ī)的自然音阶。

2、有感情地演唱《钟声叮叮当》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

难点:

《钟声叮叮当》的两声部合唱。

3、教具和学具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铃儿响叮当》进教室,律动表演。

2、师生问好

(二)新授fa、si、do’

1、复习do、re、mi、sol、la这五个唱名,唱准音高。

2、出示fa、si、do’(4、7、ī)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在音阶小楼梯上找找它们的位置,看看它们的身边分别住着谁?

你能唱出它们的名字吗?

(生个别回答)

师辅导学生唱准(4、7、ī)这三个唱名的音高。

3、巩固。

①复习第三课《噢!

苏珊娜》的曲调,进一步认识fa。

②复习第五课《唱给妈妈的摇篮曲》的曲调,进一步认识si。

③利用本课教材中的音阶图及fa  si  do’的手势,唱准do----do’的音阶。

4、跟琴唱一唱。

1=c2/4  135|665|6ī76|5-|135|665|4432|1-||

(1)学生自己先自由视唱,看自己会不会唱。

(2)老师辅导学生进行练唱,巩固音准和节奏。

(3)进行反复多遍练习。

(三)学唱《钟声叮叮当》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流畅的旋律,有趣的歌词。

2、再听歌曲,进一步熟悉旋律,并用身体乐器给歌曲伴奏,初步体会6/8的旋律。

3、学唱曲调。

①师范唱曲调,生看谱听唱。

②学唱第一、二句曲调,利用听唱与看谱相结合,进行多遍练唱,解决节奏难点。

③第三、四乐句可让学生在第一、二乐句基础上,画出图形谱自学识谱,可以互相帮助学习。

4、曲调学会后,把歌词填上“叮当叮叮当”即可进行完整演唱。

5、歌曲处理:

①让学生说说该怎样唱好这首歌。

②师指点学生演唱时要注意流畅,起伏的感受,在“V”处换气。

(初步认识“V”换气记号的含义)

③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身体轻轻摇晃。

6、在唱好的基础上,加上固定低音部  do、sol这是一个难点,教师要加重辅导的力度。

(四)下课,小结。

心得体会:

1、音乐教学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重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想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亲切、真实、有吸引力。

2、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不要总是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铺设的轨道,束缚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想象力和活跃的思维得不到发挥,课堂气氛也不佳,因此教师要带着一份童心去设计问题,并考虑问题的多向性。

5、教学反思:

 

第八课丰收歌舞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人声分类的音乐常识。

2、聆听《丰收之歌》并能用即兴舞蹈的形式来抒发丰收的喜悦之情。

3、通过表演《秸梗谣》,来赞美人们劳动的光荣。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喜悦的心情来演唱歌曲,体会劳动的光荣。

三、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聆听《丰收之歌》

1、导入:

 出示画面(秋天果实累累,农民在高兴的收着果实)。

问:

“小朋友们,这幅图画是在干什么呀?

“你从他们的脸上能看出他们是什么心情吗?

2、过渡。

老师刚才画的是丹麦人民在秋收的情景,他们心里很开心,还唱着歌呢。

3、欣赏《丰收之歌》。

4、再听《丰收之歌》。

5、表演《丰收之歌》。

如果你被这一欢快的场景所感染,请你也一起来参与,体验一下丰收的快乐。

(三)音乐知识

1、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歌是什么人唱的?

2、我们在第五课欣赏过的《妈妈之歌》、《小白菜》是哪种人唱的?

3、总结。

人声的分类:

男声、女声、童声。

(四)表演《桔梗谣》

1、介绍桔梗,是朝鲜族人民爱吃的一种野菜。

2、过渡:

今天老师要带着你们去朝鲜采桔梗。

教师放《桔梗谣》,带领学生跳朝鲜舞。

(多遍)

3、学唱曲调。

“哇,你们看我们采了那么多的桔梗,你们想要带回家吗?

(1)出示桔梗图案的卡片

“看哪个小朋友能把桔梗上的音符唱出来,老师就送他一棵桔梗。

(2)教师范唱。

(3)请个别学生唱,送出礼物。

4、轻轻地跟着琴声唱。

5、完整地、欢乐地歌唱《桔梗谣》。

6、用铃鼓和小鼓给歌曲伴奏。

7合成。

(五)结束

请你们带着自己的桔梗回家吧!

五、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