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步中心小学申报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自评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30307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盐步中心小学申报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自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盐步中心小学申报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自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盐步中心小学申报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自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盐步中心小学申报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自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盐步中心小学申报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自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盐步中心小学申报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自评报告.docx

《盐步中心小学申报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自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步中心小学申报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自评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盐步中心小学申报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自评报告.docx

盐步中心小学申报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自评报告

盐步中心小学申报“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自评报告

大沥镇盐步中心小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

校园占地面积23005平方米,学校整体规划科学合理,设备先进,集绿化、美化、净化为一体。

学校坚持以“科研兴校,特色立校”为办学理念;以“强化育人意识,培育创新人才”为指导思想;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并努力创造条件,深化“书画见长,和谐发展”办学特色,打造“和谐致美”品牌。

先后开展各级课题研究十多项,被评为“全国目标教学先进单位”、“全国反馈教学示范学校”、“全国现代小学数学实验先进单位”、“广东省艺术教育名校奖”、“佛山市手拉手先进集体”、“佛山市绿色学校”、“南海区校园文化示范学校”等,2006年学校被广东省教育厅推荐参加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电视展播活动。

目前在校学生人数2354人,有48个教学班,正编教师101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专科学历13人,本科学历78人,在读专科1人。

从职称结构看,小学高级教师75人,占教师人数的74.3%,有南粤优秀教师1名,南海区十佳教师1名,南海区骨干教师3名,大沥镇骨干教师13名。

这是一支事业心强,锐意改革的教师队伍。

为了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我们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面向学生,服务教学,努力把盐步中心小学办成一所“高质量、有特色、信息化”的现代化学校。

一、加强组织管理提供保障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建立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龙焕权校长担任,副组长由梁伟湘副校长、梁静怡副校长担任,根据行政班子分工,由李妙卿主任分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小组,组长由李妙卿主任担任,副组长由莫志杰老师担任、成员有麦敏枝、冯碧玲及各学科骨干教师。

我们制定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发展规划,明确了具体目标和措施,并且在每学年的学校工作计划中都有具体的目标和要求。

为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工作,学校完善了《软件制作室管理制度》、《电教主控室管理制度》、《计算机多媒体功能室管理制度》、《广播室管理制度》、《电教教材管理制度》、《电教器材管理制度》、《多媒体电教室管理制度》、《电脑室规则》、《电子阅览室管理制度》、《语言实验室规则》等制度。

做到学习宣传、落实职责,制度上墙、经常对照,检查督促、共同遵守,确保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正常运转。

二、完善设备设施奠定基础

教学设备现代化是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前提,2004年来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充实现代教学设备,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投资300万元建成多媒体校园网,架设学校网站及数字化图书馆。

2005年,学校各办公室配备办公电脑1台,学校管理人员每人配备办公电脑1台,新购置打印设备8套、刻录系统4套;有数码摄像机2台,数码印刷机1台,2006年新建电脑室一个,投入资金285000元。

现有计算机室2个,电子阅览室1个,多媒体教学平台69个,教师手提电脑72台,为每个教室、功能室配备视频展示台和数字投影机,并建立视频网、音频网、互联网的“三网合一”系统,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软件配套建设也逐步到位:

(1)不断完善校园网站,设置了“学校信息”、“教学科研”、“德育教育”、“学生园地”等版块,并制作了大量的儿童视频、动画,上传了丰富的学生作品,让学校网站成为对外宣传的窗口、家校沟通的桥梁,学生课余上网的首选。

(2)我们不断丰富图书和音像资料,购置了相当数量的现代技术软件,学校数字化图书馆藏书量由3万册增加至25万册,并发布学校网站和数字图书馆网站,让学生可以在家中通过INTERNET进入学校图书馆阅读图书。

(3)学校购买了课件制作素材库、新课程优秀教学案例、新课标优秀课件以及多部爱国主义影片、科普片、教学所需的各种音像资料等电教教材,满足了教学的基本要求。

(4)我们利用380G的文件服务器平台,教师和管理人员经常、大量地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制作课件、编制试卷、撰写电子教案和论文等,形成了以教导处、年级组、科组、教师为开发主体,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资源,直接为教育教学服务。

三、注重全员培训提高素质

几年来我们对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师资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常抓不懈。

一是“走出去”广泛学习。

近几年,只要国家、省、市、区电教部门举办的培训,学校就分层选派人员参加培训。

还组织行政、骨干教师、实验教师外出参观一些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学校,学习和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

学校领导把“学习”和“培训”这两项工作作为老师的“福利”来抓。

二是“请进来”虚心学习。

每学期学校都做出安排,请专家、学者来校作专题讲座。

如请华师大教授来校作《自主研究性学习》等学术报告,请广东商校的电脑教师作《CAI课件设计与制作》等专题讲座。

三是“重实践”深入学习。

采取“备、说、讲、评、写、用”六字研习法,结合教学实践来培训教师,实在、可行、高效,教师们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水平与应用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如每学年学校举行电教论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等评比,其中很多都有一定的理论价值高度和较强的可操作性。

四是“抓校本”集中学习。

2004年以来,学校还积极加强校内培训,结合学校实际和老师们的要求,制定授课计划、自编辅导教材、自行主讲和辅导,定期开设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班。

培训内容由最初的Windows基本知识、简单的文字处理、课件的设计和到现在的因特网基础知识、动画制作、网页制作、网站建设、网站管理、校内办公系统创建及管理等多种专题培训等,重点突出,分步教学。

培训结束,还对培训教师进行上机考核。

五是通过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我们先后进行了“如何处理好教师、媒体、教材、学生之间的关系”,“大班条件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等专题讨论;通过开展现场观摩、案例分析、学术交流及教学竞赛活动,使教师在实践探索中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六是鼓励教师自我提升与发展,提倡教师自行对照有关条件报名参与市区网络资源建设及信息技术的竞赛评比。

2007年度被聘为佛山市资源建设骨干教师2人,2008年度有莫志杰、吴燕、谢月朗、刘咏梅、姚素娟、冯肖颜、曾繁盛、范志珊等10人申报佛山市资源建设骨干教师,正在试用当中。

他们都利用课余时间积极上传资源,包括教学课件、素材、教学设计、教学论文、试卷等。

七是抓好三个覆盖率:

一是教师电教覆盖率达100%,教师人人懂得计算机操作,掌握校园网的使用方法,进行电子备课,会使用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教学,善于从网上获得信息资源,会使用常规电教设备和多媒体电子教学平台,会改编、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是课时覆盖率达61%以上,要求教师绝大部分的课时都使用多媒体软件,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

三是学科覆盖率达100%,各科教学都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

四、学科有机整合服务教学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

其宗旨是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

下面谈谈我们在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几个案例:

1、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优势,创设鲜活教学情境。

如林秀梅老师在教学《Unit5Let’sEat》有关西式食物的内容时,先用CAI课件创设了“学生到了麦当劳餐厅”的情境,激发兴趣;然后在情境中,教师与学生示范如何运用句型“Whatdoyoulike?

Ilike……”选购食物,引导理解意思;接着请学生与学生互动表演,师生参与评议,引导注意用餐礼仪;最后小组在此情境中运用以前所学和刚学知识进行对话,使教学真正具有交际性,真正提高了教学效率。

2、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优势,引导感悟语言文字。

如杜少薇老师在教学《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一课中,尝试发挥计算机的网络功能,帮助学生了解鲜为人知的共栖现象,弄清动物们共栖的原因,揭开大自然神秘的面纱,不仅激发了学生学科学、探索大自然的兴趣,而且在现代教育手段下更容易感悟语言文字。

她的做法是:

以网络图像的切分功能,帮助感知课文;以网络图像的特写功能,帮助理解“犀牛鸟啄食犀牛皱褶缝里的昆虫”、“燕千鸟在鳄鱼的嘴巴里剔牙”等句子;以网络的丰富内存,帮助扩展学习内容,学生上网去收集动物界的共栖现象与别人分享交流。

3、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优势,引发合作探究问题。

如李建军老师上科学《水的净化》一课的教学中,在授课时,教师只是简单的介绍了本课的学习重点和要学生自己解决的“水的存在方式有哪几种?

水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水是如何净化的?

”等几个问题,让学生分成小组,上网浏览,在一定时间内查找答案。

于是学生们主动思考,人人参与,分工合作,共同探究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从中发现了许多新知识。

4、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优势,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我们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突破时空限制,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突破重点、难点问题。

如上《圆的面积计算》一课,卢桂华老师深知教学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

他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用红蓝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半圆各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再将小扇形一个一个从圆中“飞出来”,排成两列,再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

再依次进行16、32、64等分的方法割补,让学生直观感知当等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时,圆割补变换后的图形越来越趋近于长方形。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想象无限分割后的情形,从而能理解圆能转换一个等积的长方形。

这样一来就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提高教学的效率。

5、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优势,体验新颖学习方式。

在陈永胜老师的美术课《海底世界》上,学生尝试了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

一段精彩的flash动画把学生们带入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海底世界,接着学生自主浏览“人与海洋”网页,同时以倡议书的形式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创作海洋环保知识卡、海报、电脑绘画等。

紧接着老师简要地讲解一下word、画图软件、文字图片下载的使用方法,并进行海报设计的示范指导。

在练习环节,学生们自由选择合作伙伴,自主地挑选学习任务,并用合适的电脑软件完成作品,然后通过“网上邻居”上传作品,互相欣赏,互相交流。

由现代信息技术参与的美术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设了一个新颖的生成空间,使教师、学生、教学媒体形成和谐的互动。

五、开展电教研究科研促教

我校从1998年开始实施“科研促教”工程,坚持以科研为先导,努力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方法,积极实施“科研促教”工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校现行研究中央电教馆重点课题子课题有两项——《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学科教学资源优化与应用研究》和《信息时代的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已经结题的省级课题子课题一项——《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该课题已于2006年圆满结题,取得以下主要研究成果:

①开题报告(文字材料);②理论学习内容(文字材料);③课题研究报告(文字材料);④教学设计集(文字材料);⑤教师论文集(文字材料);⑥应用性成果;⑦网页设计课件(光盘)等。

该课题在近几年开展了以下研究:

1、探究优质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知识,起到事半功倍之效率。

第一,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创新。

我校数学组总结出“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乐于探究;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探究;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能探究;创设应用情境,让学生善于探究”的经验,在全校推广。

第二,提供探究素材,支撑创新。

在教学中,我们就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大容量、超文本的优势,学生通过上网或者是查找资源库,寻找与此有关的资源,为创新提供资源支撑。

第三,开展主题研究,诱发创新。

每逢假期,学校都会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供学生选择,让学生都投身到自然和社会的大课堂中,组织合作研究小组,明确分工,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展示作品。

近几年,我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走进中秋”、“植物王国”、“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畅游体育世界”、“家乡的物产”等主题实践活动。

合作探究后,学生都带回照片、图片、实物、日记、调查报告,异彩纷呈,我们引导学生用电子作品或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进行交流。

我们选送了一部分调查报告上送南海区詹天佑杯创新大赛,都获得较好成绩:

如胡梅笑寒等同学的《永恒的精神》获区二等奖,六

(1)班的《有关盐步拉链路的研究》获区三等奖,周正航等同学的《养宠物利弊的调查报告》获区三等奖,范嘉钰同学的《芒果的“小秘密”》获区三等奖。

第四,提供展示平台,乐于创新。

我校的“红领巾电视台”、校园网主页的“五小标兵”、“学生园地”等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每年的科技节、艺术节中,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我们就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通过电子演示文稿、网页等形式将主题活动的成果上传到校园网,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创新成果,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自然就乐于探究,乐于创新。

2、探究新型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渠道。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地整合,研究中,我们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新的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使用新的教学手段来进行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学思想、教学过程、结构模式的根本变革,让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经课题组全体教师的不断深入研究,探索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问题探究→交流验证→总结深化。

六、研究硕果累累提高效益

经过多年的摸索,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工作的推动下,我校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1、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构建了“主动、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显示了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

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极大地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

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他们常常在自主、探究、合作的氛围中,探求新的知识。

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应用及与学科教学整合,为学生接触、感觉和应用信息技术提供了实践的机会,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开设,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及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同时,通过在网络上的自主学习和探究,使他们逐步掌握获取、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信息技术基础。

2、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仅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近几年,我校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坚持以普及为主,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征,组织成立了网页制作小组、电脑动画小组、电脑绘画小组、电子报刊制作小组等,并在五、六年级开展“信息及网络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社会调查,为学生提供大量实践和创造的机会。

学生在活动中不仅提高了信息技术掌握和应用水平,并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善于创新、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等优秀品质,丰富了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了学生可持续发展。

现略举数例:

例1:

我校定时组织高年级同学到清远山区体验农村生活,与山区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何绍泓同学及网页制作小组利用同学们到清远拍回来的近千张相片,写下的100多篇作文制作成的网站作品《没有围墙的校园》获全国一等奖,广东省特等奖;课题研究期间,何炜贤同学的电脑绘画《奇妙的光盘画》获广东省一等奖,电脑动画《创意PC》获省二等奖,电脑动画《生命在于运动》获广东省三等奖;电子报刊《翰墨飘香》获省优秀奖,在省市各级信息技术学科竞赛中,十多项学生作品获奖。

例2:

学校周围存在数间以“蚝壳”为原料建造的老屋,随着高楼大厦及新楼房的建造,这些“蚝壳屋”越来越少,为了提醒人们要注意保护这些非常有珠三角特色的大屋,学校在四五六年级开展名为“寻找老屋”的调查活动,学生以电话访问亲友、亲身走访、上网调查等手段,对省内一些特色大屋进行调查,并收集文字、相片资料。

结果收回问卷700多份,搜集到特色大屋100多间,图片300多张,网页制作小组利用这些资料制作出精美的网页作品,由高年级网页制作小组制作专题网站放在校园网上供同学浏览,并参加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

其中何绍泓同学的《寻找老屋》获全国一等奖,广东省特等奖。

3、注重提高教师教学素养,教研成果突出。

通过几年的电教课题研究和实践,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进一步更新,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使100%的教师能够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并能够熟练地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教研活动,能够独自或合作开发教学软件,100%的教师达到了四会:

会使用和制作教学软件,会上网,会电子备课,会网上答疑。

同时,我校高度重视现代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建立开放日制度,定期组织信息技术教育开放日活动,供校内外教师交流学习,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学校,发挥辐射和示范作用,形成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效益。

近三年的课题研究扎实,成效显著:

2006年国家级课题《优质教学与学习者潜能开发研究》荣获中国教育学会课题成果一等奖;2006年省级课题《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研究》获得广东省课题成果二等奖;广东省级课题《口语交际综合能力的养成》在中期评估时荣获“优秀实验学校”,2007年顺利结题,获得专家的肯定;2007年语文科组和美术科组双双荣获南海区先进教研组。

近三年,学校获得区级以上集体奖25项,师生参加教学竞赛共获国家级奖励562项,获省级奖励118项,获得市级奖励96项,获得区级奖励603项。

梁静怡、刘咏梅、莫志杰、李妙卿等一批教师被评为南海区教学科研先进工作者。

4、开发教学课件和专题网站,形成共享资源。

近几年,我们制作了很多优质课件和网站如:

莫志杰老师的《纸的世界》、《有趣的生物共牺现象》网站,冯碧玲老师的《电磁铁的磁力》专题网站,基于数字化平台的网络课件《电与磁》;2006年我们积极参加南海区新课程资源征集活动,我校共上送145个原创资源参加评比,共有28个获得南海区一二三等奖,学校荣获新课程资源建设“优秀组织奖”。

5、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科学管理,提高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如全校教师可以通过“每周工作安排”及时了解本星期的工作安排;各部门可以通过学校网页上的“学校信息”完成有关文件、通知的转发,教师也可以通过FTP提交各种资料到相关部门;每位教师都可以将自己的重要资料存放在学校服务器教师个人文件夹中,以防止病毒或其他原因对文件的破坏;师生可凭帐号、密码通过“学籍成绩查询系统”查询在校生的学籍和在校每次考试成绩,我们还经常利用“校讯通”这一快捷、实时沟通的教育网络平台加强与家长之间沟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架起学校、家庭之间实时、快捷、有效沟通的桥梁,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和谐共育的局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6、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和谐发展。

学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成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现代教学管理体系,实现了教学管理系统化、科学化,学籍管理自动化,提高了办学效益,同时通过电教课题研究,学校一大批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明显提高,这批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为学校课题实验研究的有力推动者,对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化,全面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从而全面带了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和学校办学水平的快速提升。

我校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信息技术德育教育示范学校”、“南海市信息技术示范学校”、学校在佛山市科技节活动中被评为集体二等奖”、“南海区科技节最佳组织奖”等。

七、今后的努力方向

回顾近年来的实践与探索,我校逐步形成了现代教育技术融“学校发展、教育管理、教学科研、全面育人”于一体的教育管理理念,取得的成绩给我们全体师生无穷的激励,但我们深知已取得的成绩只能作为一个新的起点,任重而道远。

1、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硬件、软件建设。

在综合大楼建成后,投入300多万元,拟将现在的网管中心、计算机室、计算机语音室、电子阅览室、电视监控室等搬过去,并新增计算机室、计算机语音室各一间;新建一套卫星接收系统及电视教学演播系统;重新规划与建设校园网络,提高网络速度和可靠性;添置必需的网络服务器;完善学科功能室及软件制作室;添置“视像中国”等相关电教设备。

继续引进、购买、开发各种教育资源,充实各学科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共享;丰富学校网站,完善各处室、各年级、各科组及教师个人网页;力争两年内建立IC卡一卡通管理系统,使学生考勤、图书馆、食堂、上因特网、各种公物的借用等均实现IC卡智能化管理,实现校园管理“一卡通”。

提高教师队伍培训的层次,抓培训规范,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适应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积极开展网络德育,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德育方面的功效。

就目前而言,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德育方面的应用略显不足,我们可利用网络,如BBS论坛,QQ,班级网站、师生个人博客等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师生间的沟通,寓教育于平等的对话沟通之中。

利用家校互联平台,发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

开展网络思想教育,积极防犯网络不健康信息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

3、开展了网络辩论赛、网络同步课堂、英语口语交流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多地网络实时教学,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效能。

为了搞好申报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工作,我们对近三年来的工作和成效进行了总结和对照,对还未达到要求的进行了整改,使学校的办学条件争取达到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标准。

请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评估组的领导、专家评议。

这次评估的领导、专家对我校进行申报“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评估,是对我们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指导和鞭策。

我们深感时代赋予我们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学校将继续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课程改革的新步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教育谱写绚丽的新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