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诲人不倦学生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284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诲人不倦学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诲人不倦学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诲人不倦学生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诲人不倦学生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诲人不倦学生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诲人不倦学生版.docx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诲人不倦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诲人不倦学生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诲人不倦学生版.docx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诲人不倦学生版

十一、诲人不倦

班级:

学号:

姓名:

㈠梳理积累

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

1.女与回也孰愈()

2.子曰:

“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

3.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

实词(一词多义,解释加点的词)

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子曰:

“有教无类。

”()

3.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

4.鲤趋而过庭()

5.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

6.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7.子谓子贡曰:

“女与回也孰愈?

”()

8.子曰:

“弗如也。

吾与女,弗如也。

”()

9.子贡曰:

《诗》云,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10.子夏问曰: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

”()

11.赤也惑,敢问。

()

12.子曰: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

13.子曰: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

14.子曰:

“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

实词(古今异义,解释加点的词语)

1.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

2.言语:

宰我,子贡。

()

3.文学:

子游,子夏。

()

4.素以为绚兮。

()

5.告诸往而知来者()

6.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

虚词(指出词性,说明用法或解说意义)

1.陈亢问于伯鱼曰()

2.鲤趋而过庭。

()

3.鲤退而学诗()

4.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

5.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6.子贡曰: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

7.其斯之谓与?

()

8.告诸往而知来者。

()

9.子闻斯行诸。

()

10.则小子何述焉()

11.子曰: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12.窃比于我老彭。

()

13.女与回也孰愈()

14.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固定结构(标注并解释)

1.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

2.不学诗,无以言()

3.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

4.素以为绚兮()

特殊句式(写出句式名称)

1.其斯之谓与()

2.素以为绚兮()

3.始可与言《诗》已矣。

()

4.则小子何述焉?

()

5.天何言哉?

()

㈡温故知新

一、选择题。

(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女与回也孰愈B.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C.吾自卫反鲁D.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曰:

“有教无类。

”类:

种类、类别B.女与回也孰愈愈:

较好,胜过

C.赤也惑,敢问。

惑:

疑惑D.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厌:

满足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B.文学:

子游,子夏。

C.不学《诗》无以言D.告诸往而知来者

【】4.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告诸往而知来者B.闻斯行诸

C.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D.投诸渤海之尾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闻君子之远其子也B.求也退,故进之

C.饭疏食,饮水D.起予者商也

【】6.下列各句,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其斯之谓与B.素以为绚兮

C.则小子何述焉D.始可与言《诗》已矣

【】7.下列对孔子教学思想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子曰:

“有教无类。

孔子认为不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华夏与狄夷都可以接受教育。

这在等级森严的奴隶社会末期和把狄夷看作非我族类的“豺狼”的时代,孔子能对教育对象有如此认识,并能在实践中始终以此作为办学方针,这无疑表明孔子有极大的勇气与魄力。

B.子曰: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孔子指出,每个人先天的禀赋是很相近的,但是每个人的习性(习惯和性格)却有很大的不同,这是由于每个人的后天学习成效有很大差异的缘故。

这句话等于宣告教育不仅对人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起关键作用,而且对人的心理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说明孔子已认识到学习的内驱力不仅与动机有关,还与意志和情感有关,并且按内驱力的大小把学习的心理境界分成三个层次:

想学、乐学、好学。

其中“好学”是最高层次,可以产生最大的内驱力。

孔子的这一发现是对教育心理学的极大贡献。

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是关于启发式教学的高度概括。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虽然只有八个字,但它不仅生动地表现出孔子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完整过程,而且还深刻地揭示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时将会依次出现两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以及出现这两种矛盾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8.补充下面的名句。

(3分)

⑴子曰:

“君子周而不比,。

子曰:

“,不以人废言。

⑵子曰:

“君子喻于义,。

曾子曰:

“,任重而道远。

……”

⑶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二、将下列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子贡曰: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

“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

《诗》云,‘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

“赐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⑴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2分)

⑵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

子路问:

“闻斯行诸?

”子曰:

“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

“闻斯行诸?

”子曰:

“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

“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⑴把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⑵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此章体现的孔子的教育思想。

(1分)

⑶思考一下,孔子在此章中表达的思想还吻合儒家的哪种思想?

(1分)

四、阅读下面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

“子欲无言。

”子贡曰:

“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子曰:

“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⑴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1分)

⑵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3分)

五、阅读下面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子曰: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

“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孔子一方面说自己“述而不作”,另一方面说自己厘正音乐、修订《雅》《颂》。

其表述是否矛盾?

你如何理解?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5分)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

“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学记》

⑴把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⑵给下列加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用“|”标注)(3分)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㈢我看孔子

【基本要求】

1.“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是孔子重要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其影响十分深远,至今仍然闪烁着思想的光辉。

请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文章,就其中的一条进行评说。

【发展要求】

2.请同学们结合本章内容,反思现在的高中教学,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说明】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任选一题完成。

3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