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单元综合测评 鲁人版必修5.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213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单元综合测评 鲁人版必修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单元综合测评 鲁人版必修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单元综合测评 鲁人版必修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单元综合测评 鲁人版必修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单元综合测评 鲁人版必修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单元综合测评 鲁人版必修5.docx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单元综合测评 鲁人版必修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单元综合测评 鲁人版必修5.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单元综合测评 鲁人版必修5.doc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深邃的人生感悟单元综合测评鲁人版必修5

单元综合测评(第三单元)

(时间:

120分钟,分值:

120分)

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导学号:

34200133】

A.每次月考成绩公布后,我们应正确对待成绩,不能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当轻易满足于自己的成绩。

B.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

假如只有一个梨子,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

C.俗话说:

“画人难,画鬼易。

”真没想到,看似很老实的她竟会如此卑鄙。

D.著名学者吴组缃教授生前说过,《红楼梦》的思想艺术成就被人们认识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藏在水下的更多。

【解析】 A项,“妄自菲薄”指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与句中“自己”重复,可将其后“自己的成绩”删去。

B项,“让梨推枣”用指兄弟关系友爱,不用于母子之间。

C项,“画人难,画鬼易”比喻凭空捏造容易,实事求是却不那么容易。

这里应用“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D项,“冰山一角”含有所暴露出来的部分只是事物的一小部分的意思。

【答案】 D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导学号:

34200134】

A.他在英语国家工作一年,不但进一步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还参加过相关机构组织的阿拉伯语培训,掌握了阿拉伯语的基础应用。

B.建立监督机制非常重要,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到取得成效的每个环节都纳入监督的范围,就能切实有效地增强执行力。

C.她对公益活动很有热情,并将这份热情带给了她所从事的产品策划和品牌推广工作中去,为公司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做出了贡献。

D.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如何缓解就业压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最大的难题。

【解析】 A项,搭配不当,“掌握了……基础应用”不搭配。

应在“应用”后加“知识”。

B项,“对……纳入”搭配不当,把“对”改为“把”。

C项,搭配不当,“带给了……工作中去”不搭配,应将“给”改为“到”,删去“了”字。

【答案】 D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既有条件,读书万万不能狭窄。

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

若读书面窄,思路就不广。

但是,切切又不要忘了精读,真正的本事掌握,全在于精读。

你若喜欢上一本书了,不妨多读:

________。

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

A.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

B.第一遍可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要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

C.第一遍可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二遍就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三遍便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

D.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第三遍便要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

【解析】 从语段中“都要读读”“全在于精读”可知,阅读书籍应该由浅入深,所以A项最符合语境。

【答案】 A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独创“谭腔”的谭鑫培,是京剧历史上最伟大的表演艺术家之一。

如果用诗歌史上的伟大诗人作比,那么他就最接近于杜甫:

________。

他就恰如杜甫的艺术精神在清朝末年的化身,________,所以追随者众多。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这就是中国传统诗论中最受重视的“风骨”,也正是谭鑫培所具有的风骨。

①不但在精神与美学上与之相通,还为后人打开了艺术表现上的极大空间

②仅有苍劲,不是杜甫,不是谭腔

③只有融悲凉与苍劲为一体,把两者天衣无缝地融入跌宕起伏的音韵旋律中

④含蓄蕴藉,沉郁顿挫,风气端翔,光英朗练

⑤才是杜甫,才是谭鑫培

⑥仅有悲凉,不是杜甫,不是谭腔

A.①④③⑤⑥②     B.①⑥④②⑤③

C.④③②⑥①⑤D.④①⑥②③⑤

【解析】 本文段围绕着“谭鑫培与杜甫在精神上的共同点”这一话题展开。

解题时要注意上下句的关联。

第④句是杜甫诗歌风格的特征,应紧承上句“那么他就最接近于杜甫”;第①句是“所以追随者众多”的原因解说;接下来的句子则是对两者风格相似的具体阐述;第⑥句与第②句的顺序由第③句中的“悲凉与苍劲”决定;第③、⑤句的顺序由关联词“只有……,才……”确定。

由此即可确定答案为D项。

【答案】 D

二、阅读理解(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8分)

姚敬恒先生事略

[清]全祖望

《李二曲集》中别辑前代讲学诸君,有出于农工商贾之中者,共为一卷,以勉学者。

以予近所闻,近日应潜斋高弟有曰凌嘉印、沈文则、姚敬恒,皆拔起孤露①之中,能成儒者。

凌、沈之名尤重,见于沈端恪公所为传,而敬恒躬行,与相鼎足,顾未有知之者。

敬恒,讳宏任,别字思诚,杭之钱塘人也。

姚氏,故杭之右姓。

敬恒少孤,其母贤妇也。

敬恒不应科举,隐于市廛②,稍营十一之息以养家。

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愠甚,曰:

“汝亦为此恶行乎?

吾无望矣。

”敬恒皇恐,长跪谢,愿得改行。

乃受业于应先生潜斋,每日朗诵《大学》一过,潜斋雅爱之。

一言一行,服膺师说,泊然自晦,凡事必归于厚。

沈甸华之卒也,潜斋不食二日,敬恒问曰:

“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

”潜斋喟然叹曰:

“为其无以为丧也。

”敬恒曰:

“请为先生任之。

”殡葬皆出其手。

潜斋不肯轻受人物,惟于敬恒之馈不辞,曰:

“吾知其非不义中来也。

”然敬恒不敢多有所将,每时③其乏而致之,终其身无倦。

潜斋之殁,敬恒执丧如古师弟子之礼。

姚江黄先生晦木于人鲜可其意者,独见敬恒而许之,曰:

“是独行传中人物也。

尝游于闽,闽督姚公盛延之,访以海上事④。

敬恒对曰:

“游魂⑤不日底定矣。

但闽中民力已竭,公当何以培之?

”闽督肃然颔之。

然敬恒以学道故,所营十一之息无甚增益而勤施,渐不可支,遂以此落其家。

晚年以非罪陷缧绁。

宪使阅囚入狱,敬恒方朗诵《大学》,宪使异之,入其室,见其案上皆程、张之书也,呼与坐而语之,大惊,即日释之。

然敬恒卒以贫死。

其平生但事躬行,不著书,故鲜知者。

予既附志于《潜斋墓表》中,复摭拾其事以传之,以配凌、沈二君,且以待后世有二曲其人者。

惜访其母姓,竟不可得。

(选自《全祖望集汇校集注》)

【注】 ①孤露:

父亡无所荫庇。

②市廛(chán):

店铺集中的地方。

③时:

通“伺”。

④海上事:

清政府平定台湾之事。

⑤游魂:

指当时据守台湾的郑氏政权。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敬恒皇恐,长跪谢  谢:

感谢

B.访以海上事访:

询问

C.闽督肃然颔之颔:

点头同意

D.遂以此落其家落:

使……衰败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A项,谢:

道歉。

【答案】 A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B.

C.

D.

【解析】 A项,第一个“以”是连词,表目的;第二个“以”是介词,用。

B项,第一个“为”是动词,做出;第二个“为”是句末语气助词,呢。

C项,第一个“乃”,表承接,于是、就;第二个“乃”,副词,才。

D项,两个“而”均表转折。

【答案】 D

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导学号:

34200135】

A.应潜斋安贫乐道,在生活拮据时也不轻易接受他人的馈赠。

B.李二曲肯定那些出身商贾却能恪守儒家规范的人,全祖望对此深表赞同。

C.作者借助黄晦木的评价来强化对姚敬恒人格与节操的肯定。

D.本文主要以传神的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这与《烛之武退秦师》的写法相同。

【解析】 D项,本文主要选取人物的几个生活片段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并不是主要采用传神的语言描写。

【答案】 D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而敬恒躬行,与相鼎足,顾未有知之者。

(3分)

译文:

                                    

                                    

(2)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愠甚。

(3分)

译文:

                                    

                                    

(3)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

(3分)

译文:

                                    

                                    

【解析】 

(1)躬行:

亲身践行。

鼎足:

三者并列。

顾:

只是,不过。

(2)贸:

买卖。

下劣:

成色不好。

愠甚:

很生气。

(3)丧:

动词,去世。

无乃:

恐怕。

【答案】 

(1)而姚敬恒亲身践行,和他们(凌、沈二人)并列,不过没有了解他的人。

(2)他(姚敬恒)的母亲有一天看见姚敬恒做蚕丝买卖,(使用的)银子的成色不好,很生气。

(3)朋友去世(你)竟然(悲伤)成这样,恐怕有些过分吧?

【参考译文】

《李二曲集》中另外编辑了前代讲学的很多人,有的出身于农工商贾,一共写成一卷,来劝勉学习的人。

根据我最近所听到的,近来应潜斋的高徒有叫凌嘉印、沈文则、姚敬恒的,都是从父亲离世、无所荫庇,能成为儒家风范的人中选拔出来的。

凌、沈二人的名声更响,在沈端恪所写的传记中能见到,而姚敬恒亲身践行,和他们(凌、沈二人)并列,不过没有了解他的人。

敬恒,名宏任,别字思诚,是杭州钱塘县人。

姚氏,是杭州以前的大姓。

敬恒早年失去父亲,他的母亲是一个贤惠的妇人。

敬恒不参加科举考试,隐没在集市店铺之中,渐渐地靠经营收取十分之一利息的职业来养家糊口。

他(姚敬恒)的母亲有一天看见姚敬恒做蚕丝买卖,(使用的)银子的成色不好,很生气,说:

“你也做出这等丑恶的行径吗?

我没有希望了。

”敬恒非常惶恐,长久地跪着谢罪,愿意改掉以前的不好品行。

于是在应潜斋先生那里接受学业,每天诵读《大学》一遍,潜斋很喜欢他。

一言一行,敬恒服从老师的教诲,淡泊而韬光养晦,凡事必求宽厚仁道。

沈甸华去世,潜斋两天没吃饭,敬恒问他说:

“朋友去世(你)竟然(悲伤)成这样,恐怕有些过分吧?

”潜斋感慨叹息说:

“因为我没有办法为他办理丧事。

”敬恒说:

“请允许我为先生主持这件事。

”殡葬的事务都由敬恒操办。

潜斋不肯轻易接受别人的东西,只有对敬恒的馈赠不推辞,说:

“我知道他的钱财不是靠做不仁义的事得来的。

”然而敬恒不敢多拿出东西来,每每等到潜斋匮乏的时候送给他,终其一生,从不倦怠。

潜斋死后,敬恒执行丧礼如同古代老师和弟子的礼节一样。

姚江有个叫黄晦木的先生,很少有人能够符合他的心意,唯独见到敬恒而称许他,说:

“这是一个像《后汉书·独行传》中的人物一样的人。

曾经在闽游学,闽都督姚公盛情招待他,拿平定台湾的事情向他询问。

敬恒回答说:

“郑氏政权不久就被平定了。

只是闽中的民力已经消耗尽了,您应当拿什么来使它恢复元气呢?

”闽都督恭敬地点头同意。

然而敬恒因为学习儒家学说的缘故,收取十分之一利息的职业所取得的收入没怎么增加却勤于布施,财力渐渐不支,于是因为这使家道衰败了。

晚年因为莫须有之罪被捕入狱中。

宪使到监狱中检阅囚犯,敬恒正在诵读《大学》,宪使认为他与众不同,进入他的牢房之中,看见他的桌子上都是二程、张载的书,招呼他一起坐下和他谈论,大吃一惊,当天就释放了他。

然而敬恒最终因为贫穷离世了。

他平生凡事亲自去做,不写文章,所以很少有知道他的人。

我已经在《潜斋墓表》中附了一篇志,又搜集了他的一些事情来为他立传,来匹配凌、沈两人,将等待后世有像李二曲那样的人。

可惜寻访他母亲的姓氏,最终没有得到。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18分)

生死回眸

蔡 楠

一片枯黄的落叶从地上飘起,生长在那光秃秃的枝头,枝头回黄转绿,叶片变得青翠饱满,春雨袭过,嫩芽初绽。

在这篇小说里,我们假定时光倒流。

一个生命被子弹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