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是什么社会心理学概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15651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0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是什么社会心理学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是什么社会心理学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是什么社会心理学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是什么社会心理学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是什么社会心理学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是什么社会心理学概论.docx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是什么社会心理学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是什么社会心理学概论.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是什么社会心理学概论.docx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是什么社会心理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是什么——社会心理学概论

本章导学

本章概要

本讲将主要讲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发展历史以及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等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学习指导

本讲的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抽象,需参照案例和资料领会贯通。

案例导入

心理研究中保护被试的守则

1.心理学家应致力于提高心理学科学、教学和实践的准确性、诚信度的真实性。

2.心理学家应该尊重所有人的尊严和价值、个体的隐私权、私密的自我决断的权力。

3.心理学家进行研究的时候,无论是当面进行,通过电子交换系统还是其他形式进行交流,都必须征得个体的知情同意。

4.在征得同意时,心理学家应告诉被试研究的目的、预期的持续时间和过程,让他们知道有权参加或者在实验开始之后退出研究。

5.保护任何媒介记录的私秘性信息是心理学家的一项基本义务,他们对此应该合理谨慎的措施。

6.心理学家不应进行欺骗的研究,除非他们作出判断,认为研究预期的重要科学、教育或应用价值可以使其技术运用合理化,并且有效的非欺骗备选过程不可行。

7.心理学家应尽可能早地向被试解释作为实验设计和进行的必要组成部分的任何形式的欺骗。

8.心理学家提供机会,让被试及时得知有关研究性质、结果和结论的确切信息,应采用合理措施来纠正被试可能形成的错误观点。

章节内容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而其它学科难以替代的研究对象。

对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探讨其实就是寻找有关社会心理学研究什么、什么是社会心理学问题的答案。

当然对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很多,有人曾说过,有多少位社会心理学家,就有多少种关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鉴于我们不可能一一陈述,因此我们把国内外主要的学术观点进行分类介绍。

一、我国学者的代表性观点

吴江霖教授的观点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或若干个体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活动的变化发展的科学。

他的定义将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置于较为广泛的社会生活中去考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心理的本质属性。

但是他的这一定义却带有明显的心理学化的倾向,他只关注“个体”,把“群体”作为“若干个体”的总和。

(举例说明,群体不是个体的相加)

沙莲香教授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的基本过程及其变化发展的条件和规律的具体科学。

而什么是社会心理呢?

她认为,社会心理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发产生,并相互影响的主体反应。

因此,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她的观点理解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主体反应。

例如,因在考试时候因自己比较看重的老师在一旁观看,会使考生紧张。

这是一种相互影响而产生的主体反应。

但是,如果这位考生把老师的观看归结为老师器重自己,那么也有可能这位考生会信心十足。

因此,这一定义忽视了对主体内部的心理过程,如归因等方面研究,一定程度局限了该定义的适用性。

王康教授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感情、态度、行为产生什么影响的学科。

这一定义强调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环境对人的影响,但事实上,人与环境是交互作用的,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决定于人内部的心理过程,因此这一定义又相对忽视了对个体环境认知的研究。

二、国外学者的经典

观点

归纳国外学者的观点可发现,他们把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界定如下:

A社会互动或社会交互作用;B人际关系;C社会影响;D社会化。

虽然这一归纳反映了国外研究的现状,但是这一归纳回避了不同研究者之间的观点差异。

具体来说,国外学者的观点差异主要表现在两种取向方面:

心理学取向与社会学取向。

心理学取向的观点认为“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人的社会行为与社会意识”;社会学取向的代表观点认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而人类行为主要取决于人们所强调的群体和群体间的互动及影响”。

总之分析国外研究者的经典论述,我们可以发现,他们都同意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行为,认为研究对象既应包括内隐过程也应包括外部事件,但是在研究方式上或强调微观个体或强调宏观群体。

三、本书视角:

作为社会行为研究的社会心理学

究竟如何综合以上各种观点,来比较完善的认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呢?

本书作者认为,社会心理学应研究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完整的人格结构的人对各种简单与复杂的社会刺激所作的反应(包括内隐与外显两个方面)。

简言之,它研究人的社会或文化行为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规律。

这一定义在强调社会对人的影响的前提下,把个体的社会行为作为一种研究对象,体现出对社会与人辨证关系的认识。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性质

一、社会心理学是具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

从社会心理学起源看,它是在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母体学科基础上形成的边缘学科。

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在揭示人类行为及其与社会、文化、人格的关系时彼此接近、相互渗透的结果。

可以说社会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既受益于心理学关于人格与行为等的基本概念及客观准确的实验方法,受益于社会学关于群体、群体互动理论及科学的抽样调查方法,也同样受益于文化人类学的文化概念及对人类社会行为的跨文化论证。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曾借助于、而且今后还将继续借助于社会学、心理学以及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成果,但同时应该看到,从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的最近发展来看,日渐成熟的社会心理学所具有的反哺功能也同样为这些母体学科的振兴与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理论体系看,它是一门独立学科。

社会心理学虽然是在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母体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是它既不是某一学科的附属物,又不是上述学科简单的拼凑与混合。

形成后的社会心理学具有与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所不同的研究对象、方法和理论体系。

如下照片中反应出的内容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你认为,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他们将各自对哪些问题感兴趣而展开研究呢?

二、社会心理学是理论性极强的应用学科

在组织管理领域中的应用。

组织管理领域中,因涉及到领导和群众、群体和个体等各种人际交往心理和规律,因此社会心理学有着普遍的应用。

如著名的霍桑实验。

这一实验开始于1962年,由梅约等人在霍桑工厂开始的。

起初的研究涉及到工人在不同的照明程度下完成工作量的多少,但是后来发现尽管照明程度在逐渐的降低,工人们的工作效率却始终在提高。

之后,研究者把5位女工做为研究对象。

设计在12周内每隔一周改变一项工作条件,如休息时间的次数和长度,较短的工作日,午间供应食品,工作日也不缩短等。

在进行这一系列变动时,研究者都实现和女工协商,他们可以对工厂的管理自由地发表意见。

结果是令人惊讶的,无论生产条件怎样发生变化,工人的生产率都稳步在上升,整整12周没有任何下降的趋势。

为什么呢?

研究者的解释是:

研究者对女工的尊重以及女工之间关系的融洽,使她们产生了积极的工作态度并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

因此,良好的人际关系、群体的和谐氛围,正性的情绪情感都对组织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

自然地理环境、自然灾害或自然环境突变、人造环境特别是都市化和住宅环境等对人的社会心理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这些领域中,社会心理学有着积极的应用。

以自然环境为例来说,日本,岛国,多个岛屿组成,呈南北长、东西窄的狭长形。

在这一地理环境下,日本国民的社会心理表现为1)心胸狭隘,排外。

日本的小孩会围在一起,在外国人的背后指指点点说“外国佬,外国佬”。

多数日本人同外国人相处时感到不舒服,调查发现64%的日本人说不喜欢结交外国人。

有人说,要让日本人完全接受,唯一的办法是出生在他们中间。

2)潜在的不安全感。

在世界上,很少有人像日本人那样关心海平面的增高。

日本曾专门拍摄以海难为主题电影,描述日本群岛被大海吞噬,而其他国家都公然拒绝接受他们逃生的人。

为此,他们有很强的“登陆”意识,他们企图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把自己的陆地扩大到整个东南亚。

80年代后,日本人换了一种方式,他们首先在美国购买了一个小岛,接着购买了美国很多的房地产和企业,在美国大陆开始扎根。

另外,这一不安全感还表现在对资源的担心,如他们的进口一旦被卡断,他们的生存将有问题,为此,他们强调能源利用,拼命学习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等。

在健康领域中的应用。

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经受的压力、抑郁、孤独、嗜瘾等与社会心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说一名非洲男子曾和朋友一起共进早餐,他吃得很开心,吃完后也没有感觉任何不适。

直到一年后,他得知那顿早餐是朋友用野生母鸡做的,而这正是他们的文化严格禁忌的食物。

于是,那个人立刻感到全身发抖,并在24小时内死亡。

另外,关于肥胖问题,肥胖者饮食的规律性也与社会心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司法领域中的应用。

在司法领域中,社会心理学一直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说在目击者证词的准确性方面、在陪审团决议方面以及在记忆恢复现象方面。

例如说在记忆恢复方面的案例,1988年,美国华盛顿洲的保罗被他的女儿指控有谋杀罪,他的女儿声称在这些事情发生后的若干年突然想起来了。

但是根据研究这个案件的专家认为,她的女儿确实相信保罗有谋杀罪,但事实上她的记忆是错误的,这是错误的回忆。

当然保罗最终也承认自己压抑自己的过去的行为,而且他也犯过一些罪。

鉴于这种情况无法证实当时的事实,基于保罗比较坦白,他被判服务于一家监狱审判所。

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确定社会心理学明确的历史发展时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书采用阶段论的形式来分析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一、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

这似乎是社会心理学形成前的一个准备时期,即“社会哲学阶段”。

在该阶段,古代哲人对“人性”的讨论开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先河。

其中有两条主要的理论线索: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人性虽然不能完全摆脱生物遗传的纠缠,却可以受到环境和教育影响。

可见,人性以及人的行为是由社会决定的。

另一条线索是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社会源于人的自然本性,人性又是由生物或本能的力量所支配,因此改变人的本性,建立一种理想国是无法实现的,他同时认为,人是社会性动物,人具有社会需求等观点。

在该阶段,社会心理学主要是根据权威的思辩和社会准则来论述人们的社会行为,论述零散,缺乏系统性,停留在思辩的水平,无法用经验证明,无法脱离哲学的影响。

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1.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相互渗透

社会学对心理学的兴趣虽在社会心理学诞生之时就有,但却主要表现在以斯宾塞为代表的“有机学派”的“心理还原论”,他们将心理规律看作是解释社会过程的万能模式,试图在心理学中寻找社会现象的根源,从而形成了社会学研究中的心理学派。

心理学对社会学的兴趣最初形成于精神病学和变态心理学。

精神病学实践的发展,特别是作为特殊暗示形式的催眠术的应用,揭示了个体的心理调节依赖于另一个体的操纵和控制,从而推动了心理学中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根据经验描述社会行为。

2.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标志

1859德国学者《民族心理学和语言学杂志》

1875德国学者使用“社会心理学”一词

1897美国学者以“一种社会心理学研究”为《心理发展的社会学和伦理解释》的副标题

1898法国学者《社会心理学研究》一书

1908英国和美国学者出版《社会心理学》教科书

3.社会心理学的三大直接来源

德国的民族心理学

1900年至1920年冯特完成了10卷《民族心理学》,他写标本书的目的是研究原始民族的语言、道德、宗教、艺术、法律等心理因素,但实际上却偏重于形式的探讨。

民族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涉及到“由共同的人类生活所创造的那些精神产品,因此,仅凭个体意识是无法对它加以说明的”。

该书的影响虽然不如他对个体心理学研究那么深远,但却是社会心理学的来源之一。

法国的群体心理学

1890年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塔尔德发表《模仿律》,提出用模仿理论解释人的全部社会行为,他认为群众心理,只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模仿。

(举例说明,流行心理)

1895年;黎朋发表《群众心理学》,认为群众具有去个性化、情感大于理智、失去个人责任感的特点。

认为群体中个体行为会受到群众心理的气氛感染,从而构成群众的共同意志和共同精神,这种意志与精神使个体在群体中失去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使个人的情绪受环境的诱惑与暗示而不受个人意志的控制。

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沿着达尔文的理论基础,麦独孤提出,“……先天的或遗传的倾向,是一切思想和行为(不论是个人的还是集体的)的基本源泉或动力……”,他列举了诸如进食、拒绝、求新、逃避、斗争、性及生殖、母爱、合群、支配、服从、创造、建设等12种本能,并认为从这

类潜伏的行为背后的本能中衍生出全部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

三、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

该时期的特征是,社会心理学已从描述转变为实证,从定性转变为定量,从理论转变为应用,从大群体分析转变为小群体和个体研究,并从普遍论转为特殊论。

具体来说,代表性的人物与研究有以下方面:

奥尔波特与心理学取向的实验。

奥尔波特在1916-1919年进行了一系列有关“社会促进”的实验,观察到“合作群体中存在的社会刺激,会使个体工作在速度和数量方面有所增加。

1924年他将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完成著作《社会心理学》,标志着现代社会心理学的确立。

该书以实验为基础开展社会心理学研究和理论,同时注重研究社会环境中的个体行为。

在奥尔波特的影响下,小群体和个体的研究成为二三十年代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趋势。

米德的社会学传统

20年代后,当社会心理学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在心理学家手中向前蓬勃发展之时,社会学家则从以下两方面为社会心理学的繁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首先是理论建设,乔治·米德以《心灵、自我与社会》一书为“符号互动论”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文化人类学的冲击

文化人类学家突破自身认知的限制,通过与外族成员及外族文化的直接接触,使他们有可能发现,先前的社会心理学对人的社会行为模式的描述和阐释并不具有绝对普遍的意义;并进而使他们敢于宣称,“人类学家关心的是整个人类的行为,不单单是一种传统(如我们自己的传统)所塑造的行为,而是无论什么传统所塑造的人的行为。

战时及战后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在人类庞大的科学体系中牢固确立了自己的学科地位的社会心理学,在40年代以后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一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刺激了美国社会心理学的繁荣;另一方面,社会心理学家也为战争做出了自己直接的贡献。

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社会心理学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整合趋势的出现,而这一趋势是与整个社会科学中的整合趋势即行为科学的兴起相一致的。

行为科学的兴起既有科学发展的背景,也有政治干预的背景。

另一方面,在美国以外的地区,社会心理学也开始了新的发展。

四、社会心理学的现状

  要用最为简洁的语言来描述社会心理学的现状的话,可以说,一方面,现代社会心理学陷入了自20年代以来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另一方面,由危机而起的对这门学科的社会性的强调以及遍及全球的本土化运动又给社会心理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1.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危机

  社会心理学的危机是60年代末美国社会危机的反映。

在这场危机中,黑人运动、妇女运动、反战运动以及以“全球大造反”为标志的青年运动此起彼伏,社会处于激烈的动荡之中,资本主义及与其相应的生活方式第一次遭受全面的抗议。

2.美国以外的社会心理学

如果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论述西欧的社会心理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的话,重振与反抗是最恰当的字眼。

这场反抗的大本营是1965年在英国成立的欧洲实验社会心理学会。

作为对以实验室实验为特征的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反抗的一种具体行动,加强社会心理学同社会现实的联系的努力在60年代后半期的日本社会心理学界也日渐明显。

前苏联社会心理学经过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的大讨论之后,在70年代以后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3.社会心理学在中国

经过1946-1949年的三年内战,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大陆和台湾经历了长时期的隔绝。

从1949年到1980年,受(前)苏联的影响,这三十余年是中国大陆社会心理学研究发展的停滞阶段,但社会心理学在台湾和香港则开始了自己的历程。

在台港学者开始推进社会心理学的中国化或曰本土化之时,1981年,中国大陆的社会心理学进入重建与复兴阶段。

这一年夏天,北京心理学会首次举办了“社会心理学学术座谈会”,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位学者就社会心理学的对象、性质、方法和其他一些理论问题发表了意见。

这是大陆社会心理学重建的重要标志。

  1982年4月22日,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会(同年9月改名为“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成立,并于1983年开始发行不定期的《社会心理学简讯》,它的成立标志着社会心理学在我国的正式确立;(石秀印、刘卫平:

《中国社会心理学十年回顾与展望》,《社会学研究》,1989年第4期,第40页。

  1982年春,北京大学邀请广州师范学院教授吴江霖讲授社会心理学,这是社会心理学自1949年后首次步入大学讲台;

  1983年9月,为了更快培养社会心理学的教学与科研人员,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在孔令智教授主持下举办了首届社会心理学教师进修班,来自全国一些高校的科研部门的40余人参加了学习;1984年9月,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与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孔令智教授、社会心理学家吴江霖教授,分别于南开大学和广州师范学院招收全国首届社会心理学硕士研究生;1991年,陈元晖教授又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招收了首届博士研究生;

最为重要的是,1982年12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

在这个《计划》中明确提出“……社会心理学等,也要加强研究。

”这一决定标志着我国政府对社会心理学学科的正式肯定,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心理学的重建与振兴。

4.本土化:

一种普遍性的学术运动

 现代社会心理学发展到70年代前后,不仅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而且因此危机萌发了遍及全球的本土化运动。

  “本土化”,是一个至今为止在学术圈内尚未获得一致意见但却被广泛使用的术语。

这一术语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述,无论这些表述有什么区别,总的说来都是一国或一地区的知识分子对学界占主导地位的外国的学术范式的不满做出的一种反应。

本土化运动的出现并成为一种世界性现象的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这场本土化运动中,世界各国的社会心理学家都力求从自己国家的社会现实入手改造甚至重建社会心理学。

5.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兴起

到了20世纪末,有人开始考虑如何通过对实证主义的反叛,使社会心理学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社会心理学因其与该学科的现代形态的既延续又超越的关系,被称为“后现代社会心理学”。

关于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思考,最初始于美国学者K。

J。

格根。

他自70年代起即投身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反省和批判运动,并发表了一系列驰名学界的力作。

他在《作为历史的社会心理学》一文中提出,社会心理学应该是一种有关当代历史的探讨,而不应该象以往那样模仿自然科学寻求人类行为的一般通则。

在上述基础上,现在绝大多数社会心理学家都意识到了改造社会心理学现有知识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他们从各种可能的角度,就这一学科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系富有远见卓识的设想。

第四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对某一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做出自己的理解,对社会心理、社会行为作出经验性的解释。

(举例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每个人都是社会心理学家,但是由于这些经验解释与总结是建立在非研究的基础上,往往经不起科学的推敲与实验证明。

如请判断下列有关自杀的陈述是否正确:

妇女是弱者,因此妇女在总体上比男子自杀的多;

穷人生活有困难,面临着更大的生活困难,因此穷人比富人自杀的多;

老年人年迈多病,孤独无望,因此老年人比年轻人自杀的多;

冬季是寒冷的季节,人们情绪容易低落,因此冬天自杀的比夏天多………

科学研究发现,人们一般都倾向于根据经验或直觉判断上述结论是正确的,而科学研究证明上述的结论都是错误的。

因此要进行科学研究。

社会心理学中,进行科学研究一般要遵循前苏联的乌列多夫在《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中提出的三个方法论层次:

一般方法论:

具体就是指哲学世界观层次的方法论,是研究方法的指导思想,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哲学是我们社会心理学的一般方法论。

专门方法论:

具体是指社会心理学领域采用的方法论。

它包括了社会心理学家借以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假设、研究逻辑和原则。

具体方法论: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技术和手段,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等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术语

概念:

用来反映研究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例如说,社会行为是一个基本概念,指人对各种简单或复杂的社会刺激作出反应。

命题:

关于一个或数个概念相互关系的陈述。

例如说,他人在场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就是一个命题。

变量:

具有变动特点并可以直接进行量度的概念。

举例说明。

假设:

一个有待于检验或验证的命题。

举例说明。

理论:

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设或定律。

举例说明。

三、研究方法

1.观察法

通过有目的、有组织的直接观察,收集有关人类社会行为的各种非语言资料,从而分析、判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

观察法分为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一般)观察法。

举例说明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

参与观察如威廉·怀特1936-1940年的“团体规范”研究。

为了观察街头团伙的行为,他曾在波士顿的一个贫民窟住了一年,与他的研究对象一起生活,从而直接对失业青年的团伙行为进行实际的观察。

非参与观察如“破车实验”。

观察法优点是能够收集到比较真实客观的资料。

缺点是A观察者的被动性使实验进程缓慢。

B若被试知道被观察,可能导致行为失真;C观察者在记录时会出现主观偏差

2.实验法

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系统地操纵一个或多个变量,并观察这种操纵对其他变量的影响,从而发现因果关系的一种方法.主要分类有:

A实验室实验法;B模拟实验法;C现场实验法

(1)实验室实验法

特点:

最大限度突出重要因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优点:

避免干扰,有利于发现因果关系,可反复验证。

缺点:

人为性大,难消除人研究者偏差,外在效度低

(2)模拟实验法

特点:

变量由环境操纵。

优点:

现实性高,外在效度高。

缺点:

可能会受额外因素的影响;耗时。

目前在人力资源的招聘中常用情景模拟,设计某种情景或问题,请求职的人组合成小组来完成任务。

主考人员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而决定是否录用。

(3)现场实验法

在现场实验中,被试常常是在街头巷尾、商店、地铁、法庭等地方随机找到的,他们不会意识到在实验,尽管实验设计者对实验街区、地点或接受实验的背时的身份、年龄、种族、年龄等都是有意选择的,其实验的设计是按预定方案来进行的,其结果的处理也要经过统计学的处理,但由于摆脱了实验室实验法的人为性,具有内外效度都比较高的优点,但是缺点是受额外因素的影响。

3.调查研究

形式:

访谈法和问卷法

优点:

适用于大量数据;容易测量的变量;快速。

缺点:

费用高,资料的准确性低。

注意点:

明确范围设计问题;问题明确适当;考虑被调查者的意愿。

4.档案研究

优点:

没有实验效应问题;可以进行横向的系统研究,可进行文化比较。

缺点:

只是相关研究,难做因果判断。

受材料限制,客观性不能保证。

注意点:

对档案材料的科学分析。

5.心理测验

定义:

用标准化的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的研究方法。

功能:

了解个别差异。

了解行为与心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注意点:

量表须标准化,测验内容应具备实用性和科学性。

使用程序:

选择测验工具-施测-评分-测验结果的解释和报告-实际运用

四、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伦理问题。

在实验中存在着有关欺骗性行为,如不知情、假被试、个人隐私被侵犯等现象。

举例说明。

倾向性问题。

在实验中存在着研究者的倾向性与被试的倾向性问题,因此最好是采用双盲研究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