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与育种复习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09952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与育种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遗传与育种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遗传与育种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遗传与育种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遗传与育种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遗传与育种复习题.docx

《遗传与育种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与育种复习题.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遗传与育种复习题.docx

遗传与育种复习题

《遗传与育种》各章复习题

绪论

名词解释:

1.遗传学:

是研究生物遗传、变异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也可以认为是研究遗传信息的科学,它的研究内容涉及遗传物质的本质,遗传物质的复制、重组、变异及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等方面。

2.遗传:

子代与亲代之间、子代各个体之间的相同或相似。

3.变异:

子代与亲代之间、子代各个体之间的不相同或不相似。

4.基因型:

遗传学上,通常把从亲代获得的某一性状的遗传基础或遗传基础的总和称为基因型。

5.表现型:

遗传学上,把生物表现出来的性状或全部性状的总和称为表现型。

填空题:

1.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

2.如果我们把遗传学的发展历史高度概括一下,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奠基、阶段和、现代遗传学

单项选择题:

1.关于遗传学,下列错误的一句是(D)

A.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变异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B.遗传学的发展经历了奠基阶段、经典遗传学及现代遗传学三个阶段

C.狭义来看,研究遗传学的目的在于指导育种实践

D.孟德尔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提出DNA分子结构模式理论

2.孟德尔经过研究认为(C)

A.基因是DNA分子的一个片断B.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C.遗传因子的分离和自由组合是产生豌豆杂交试验结果的原因

D.遗传是一种混合,因而不同种族的父母所生的孩子,至今仍称为混血儿

3.发现连锁遗传现象的重要意义在于(C)

A.奠定和促进了分子遗传学的发展B.推翻了混合遗传的观念

C.将遗传学研究与细胞学紧密结合了起来D.发展了微生物遗传学和生化遗传学

简答题:

1.简要说明遗传学的研究对象。

遗传学的研究对象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及其规律。

其研究内容主要是遗传信息,涉及研究遗传物质的本质,遗传物质的复制、重组、变异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等方面。

2.简要说明遗传学研究的任务。

从农科专业的狭义角度看,研究遗传的目的在于指导育种的实践。

如,在常规的杂交育种中,需要掌握杂交亲本各种性状的表现、在后代中的分离、重组规律,在系统选育中,需要研究所选育性状在后代中得到表现的程度等。

从基因工程的角度看,不论是以抗虫、抗病还是提高光合效率、改进储藏蛋白效率等为目的的育种,都离不开分离目的基因、寻找合适的运载工具、受体细胞以及基因表达等一系列的遗传学的基础研究与操作技术。

从更广泛来看,在医学、工业、环境保护等多方面,遗传学都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名词解释:

1.有丝分裂:

一种常见的细胞分裂方式,经过染色体有规律和准确的分裂过程,形成与母细胞相同的两个子细胞,由于有纺锤丝的形成,称为有丝分裂。

2.减数分裂:

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是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它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所以称为减数分裂。

3.染色体:

细胞核内由DNA和核蛋白等组成,能吸附碱性染料的有结构的线状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4.联会:

在减数分裂前期I同源染色体紧密配对的现象。

5.同源染色体:

形态和结构相同、分别来自于父本和母本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6.着丝粒:

染色体上一般不易着色的部分,细胞分裂时纺锤丝附着的位置,又称为主缢痕。

7.双受精:

是指受精过程中,一个精核同卵结合,将来发育成胚;另一精核同两个极核结合,将来发育成胚乳。

这一过程称为双受精。

8.花粉直感:

在胚乳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称为花粉直感或胚乳直感。

9.世代交替:

指高等植物的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的交替。

从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完整的绿色植株,是孢子体的无性世代;雌雄配子体的形成标志着植物进入生命周期的有性世代,称为配子体世代。

雌雄配子受精结合以后,就完成了有性世代,又进入无性世代。

10.染色体组:

二倍体生物一个配子的全部染色体。

多倍体的染色体组成成分。

11.细胞核:

真核生物遗传信息的主要存在场所,对细胞发育和控制性状遗传起着主导作用。

12.二倍体:

每个体细胞中有两组相同的染色体,称为二倍体。

13.真核生物:

细胞里不仅含有核物质,而且有核结构,即核物质被核膜包被在细胞核里。

14.原核生物:

仅含有核物质,没有核膜,称为原核生物。

15.细胞周期:

把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的时间,称为细胞周期。

填空题:

1.动植物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

2.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的现象,称为主动运输

3.细胞器是具有一定形态特点和不同功能的结构,如线粒体、质体核糖体内质网任写两种等。

4.细胞核包括核膜、核质、核仁、和染色质等几部分。

5.一个典型的染色体可以分为着丝点次缢痕随和核仁组织区几部分。

()

6.根据染色体上着丝点的位置、染色体臂的长短和随体的有无,可以把染色体分成四种类型,它们是:

、、和。

(中央着丝点染色体近中着丝点染色体近端着丝点染色体末端着丝点染色体)

7.一般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2n,称为。

(二倍体)

8.体细胞中形状大小、着丝点位置相同,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的染色体,称为。

(同源染色体)

9.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个别性叫做或。

(染色体组型核型)

10.细胞分裂一般是由间期和分裂期组成的,时间较长,时间较短。

(间期分裂期)

单项选择题:

1.细胞膜是()。

D

A胶体溶液B细胞能量代谢中心C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D有选择性的渗透性膜

2.小孢子母细胞是由()分裂形成的。

A

A孢原细胞B小孢子C营养核D精核

3.精核与极核结合,形成()。

B

A二倍体的合子B三倍体的胚乳C将来的胚D双受精

4.关于植物的细胞核,错误的叙述是()。

D

A核由核膜、核质和核仁三部分组成B核质中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叫染色质

C细胞核是遗传物质集聚的主要场所D细胞核与核外的交流通道是胞间连丝

5.从功能上看,线粒体是细胞的()。

B

A光合作用中心B氧化作用和呼吸作用中心C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D分泌贮藏各种物质的场所

6.多数高等生物是()。

C

A.同源多倍体B异源多倍体C二倍体D单倍体

7.同源染色体配对,出现联会现象是在()。

B

A.细线期B偶线期C粗线期D双线期

8.玉米的小孢子母细胞为()。

A

A.2nBnC3nD4n

9.细胞核中看不到染色体的结构,看到的只是染色质,这细胞处在()。

D

A.分裂前期B中期C后期D间期

10.染色体的螺旋结构在到达两极后逐渐消失,核膜、核仁出现,这是在细胞分裂的()。

D

A.前期B中期C间期D末期

11.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出现交换一般是在()。

C

A.细线期B偶线期C粗线期D双线期

12.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分向两极,n对染色体,组合方式有()。

A

A.2nBn2C3nDn3

13.经减数分裂形成花粉粒的是()。

B

A.孢原细胞B小孢子母细胞C大孢子母细胞D极核

14.关于减数分裂,错误的一句是()。

D

A.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B.发生在性细胞形成过程中

C.分为两次连续的分裂D.保证了性细胞染色体数目与亲本一样

简答题:

1.有丝分裂在遗传学上有什么意义?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复制纵裂后的染色体均等而准确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特点,既维持了个体的正常发育和生长,也保证了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及体细胞在遗传物质上的整体性。

2.减数分裂在遗传学上有什么意义?

减数分裂是配子形成过程中的必要阶段,这一分裂方式在遗传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减数分裂时核内染色体严格按照一定规律变化,最后分裂成四个子细胞,各具有半数的染色体(n),这样经过受精结合,再恢复成全数染色体(2n)。

这就保证了子代和亲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为后代的性状发育和性状遗传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

而且由于同源染色体在中期Ⅰ排列在赤道面上,然后分向两极,而各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两个成员在后期Ⅰ各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这样不同对的染色体可以自由组合在一起进入同一配子。

n对染色体,就可能有2n种自由组合方式。

例如玉米(n=10)的各对同源染色体分离时的可能组合数为210=1024。

同时,在前期Ⅰ的粗线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可以发生片段的互换,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物质基础,有利于生物的适应与进化,并为人工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第二章遗传的基本规律

名词解释:

1.性状:

是一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的特征和特性的统称。

2.相对性状:

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

3.杂交:

不同遗传性的个体进行有性交配,产生后代,称为杂交,包括种内杂交和种间杂交。

4.回交:

F1和亲代之一再行交配。

5.测交:

F1和隐性亲本交配。

6.显性:

有性状差别的两亲本杂交后,杂交第一代表现某一亲本的性状,这个性状就称为显性。

7.隐性:

在杂种一代中没有表现出来,而到二代或测交后代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8.等位基因:

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所占位置相同的一对基因,互相称为等位基因。

9.复等位基因:

如果同源染色体上占有同一位点,单一不同方式影响同一性状的基因多于两个,它们就称为复等位基因。

10.纯合体:

一个个体带有的有关基因相同,后代不再分离。

11.杂合体:

一个个体带有的有关基因有显隐性的相对差别,后代还要分离。

12.不完全显性:

是指F1不表现显性亲本的性状,而表现为双亲的中间类型。

13.共显性:

两基因之间没有显隐性关系,两者都得到表现,称为共显性。

14.分离:

亲代的相对性状在子二代中又分别出现,这种现象称为性状的分离。

15.重新组合:

在两对性状的杂交中,子二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性状组合,称为重新组合。

16.一因多效:

一个基因可以影响许多性状的发育,产生“一因多效”的现象。

17.多因一效:

一种性状经常受许多不同基因影响,这就是“多因一效”的现象。

18.连锁:

控制两对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就称这两对性状是连锁的。

19.交换:

在连锁的情况下,在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时,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交换,形成的四个配子,两个是亲本组合,两个是重新组合的。

20.单交换:

连锁的两对基因间发生一次交换,称为单交换。

21.双交换:

连锁基因间由于距离较远,有可能发生第二次交换,称为双交换。

22.交换值:

交换值是指两对基因间发生染色体节段交换的频率。

在基因间只有一次交换的情况下,交换值等于重新组合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

23.干扰:

一个单交换发生后,第二个单交换发生的机会就会减少,这种遗传现象称为干扰。

24.符合系数:

表示干扰程度的数值,为实际双交换值与理论双交换值的比。

25.相引相:

在遗传学上,把两个显性性状或两个隐性性状组合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为相引相。

26.相斥相:

在遗传学上,把一个显性性状和另一个隐性性状组合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为相斥相。

27.两点测验:

是基因定位最基本的方法,利用F1与双隐性亲本测交,计算两对基因间的交换值,得到遗传距离。

28.三点测验:

基因定位的常用方法,通过一次测交,能够同时确定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和遗传距离。

29.性连锁:

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伴随,称作性连锁,也称伴性遗传。

填空题:

1.根据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子二代中,红花(显性)与白花(隐性)个体数目的比例为。

(3:

1)

2.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在精细胞和卵细胞形成中,成对的遗传因子,使得所产生的性细胞只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

(彼此分离一个)

3.孟德尔认为,在豌豆一对性状遗传中,杂种所产生的不同类型的性细胞,数目是的,而杂种所产生的雌雄性细胞的结合是的。

(相等随机)

4.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每个性状,都是由控制的,相对性状是由细胞中控制的,它是遗传的。

(遗传因子相对的遗传因子独立)

5.孟德尔认为,生物体中每一个性状的遗传因子有,它们分别来自。

(两个父本和母本)

6.在二对性状杂交中,杂种二代的表现型有种,比例为。

(49:

3:

3:

1)

7.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

(各事件发生概率的乘积)

8.一个事件发生,另一个事件就不会发生的情况,称为。

(互斥事件)

9.两个互斥事件中任一事件发生的概率等于。

(它们各自发生概率的和)

10.非等位基因在控制某一性状上所表现的相互作用,称为。

(基因互作)

11.互换值代表。

互换值越大说明。

(基因间的距离距离越远)

12.根据互换值确定,称为基因定位。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和基因间的距离)

13.根据互换值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和基因间的距离,称为。

(基因定位)

14.一般有性生殖的动物群体中,雌雄性别比大都是。

(1:

1)

15.性别决定有多种方式,其中以决定性别最为常见。

(性染色体)

单项选择题:

1.遗传学上把具有显隐性差异的一对性状称为()。

B

A.单位性状B相对性状C共显性D完全显性

2.基因间发生一次互换,产生的4个配子,互换的占()。

C

A.100%B75%C50%D25%

3.关于基因互换,正确的是()。

B

A.基因间距离越远,互换值越小B基因间距离越近,互换值越小

C基因间距离越近,互换值越大D基因间距离远近与互换值无关

4.干扰程度的大小,用符合系数来表示,符合系数为0,表示()。

C

A.说明没有干扰B超出了变动范围C发生了完全干扰D实际值与理论值不符

5.人类的性别决定是()。

A

A.XY型BX0型CZW型D染色体倍数性决定型

6.假定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的F1代全是红花,F1自交,产生的F2为3/4红花,1/4白花,则红花亲本为()。

B

A.纯合隐性B纯合显性C杂合体D不能确定

7.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各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

B

A.和B乘积C比D比的倒数

8.假定100个孢母细胞中有40个发生了交换,则重组型配子占配子总数的()。

C

A.40%B50%C20%D80%

9.交换值与连锁强度之间的关系是()。

B

A没关系B交换值越小,连锁强度越大C交换值越大,连锁强度越大

D交换值为零,表现无连锁

10.性别决定中最常见的方式是由()。

A

A.性染色体决定B染色体倍数性决定C环境影响决定D基因差别决定

11.在F2群体中,既出现显性性状的个体,又出现隐性性状的个体,称为()。

D

A.共显性B相对性状C性状杂合D性状分离

12.杂种一代与隐性亲本杂交,称为()。

C

A.回交B正交C测交D反交

13.在一对杂合基因的基础上,每增加一对基因,F1形成的配子种类就增加()。

B

A.3倍B2倍C4倍D5倍

14.关于连锁与交换的遗传机制要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基因在染色体上有一定的位置,并呈线性排列

B连锁基因分别位于两条同源染色体的不同基因座位上

C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形成两条染色单体

D间期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并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节段的互换,基因也发生了交换

简答题:

1.豌豆豆皮颜色,灰色对白色是显性。

在下列的杂交试验中,已知亲本的表型而不知其基因型,产生的子代列表如下:

G代表灰色基因,g代表白色基因,请写出每个亲本可能的基因型。

亲本(a)灰×白子代灰82白78

(b)灰×灰11839

(c)白×白050

(d)灰×白740

(e)灰×灰900

解:

(a)Gg×gg(b)Gg×Gg(c)gg×gg

(d)GG×gg(e)GG×GG(或Gg)

2.在番茄中红果(R)是黄果(r)的显性,写出下列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并写出它们的比例。

(1)Rr×rr

(2)Rr×Rr(3)Rr×RR

解:

(1)Rr×rr→子代基因型为1Rr:

1rr,表现型为1黄果:

1红果;

(2)Rr×Rr→子代基因型:

1RR:

2Rr:

1rr,表现型为3红果:

1黄果;

(3)Rr×RR→子代基因型:

1RR:

1Rr,表现型全部为红果。

3.已知豌豆的红花是白花的显性,根据下面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推测亲本的基因型。

(1)红花×白花→子代全是红花

(2)红花×红花→子代分离为3红花:

1白花

(3)红花×白花→子代为1红花:

1白花

解:

这类题目主要在决定显性亲本的基因型,因为显性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纯合的,也可能是杂合的,而隐性亲本的基因型一定是隐性纯合体。

显性亲本的基因型决定于双亲的表现型和子代的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例。

(1)红花为显性纯合体CC,白花为隐性纯合体cc,即红花CC×白花cc。

(2分)

(2)两个红花亲本的基因型,都是显性杂合体Cc,即:

红花Cc×红花Cc。

(3分)

(3)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显性杂合体Cc,白花亲本为隐性纯合体cc,即红花Cc×白花cc。

(3分)

4.玉米中非甜玉米(Su)为甜玉米(su)的显性,今有一粒非甜种子,试问用什么方法证明它是非甜纯合体(SuSu)或非甜杂合体(Susu)?

解:

将这粒种子种下后人工自交,如果果穗上结的种子全为非甜种子,证明这粒非甜种子是纯合体(SuSu);如果结的种子出现了甜与非甜的分离,表明这粒非甜种子是杂合体(Susu)。

5.番茄的长毛叶、短毛叶和无毛叶植株间杂交结果如下:

长毛叶×无毛叶→全为短毛叶

长毛叶×短毛叶→206长毛叶,203短毛叶

短毛叶×无毛叶→185短毛叶,183无毛叶

短毛叶×短毛叶→125长毛叶,252短毛叶,124无毛叶

试根据以上结果,用自己定的基因符号,写出各杂交组合双亲及子代的基因型。

解:

先根据各杂交子代的实际数计算分离比例。

长毛叶×无毛叶→全为短毛叶

长毛叶×短毛叶→1长毛叶:

1短毛叶

短毛叶×无毛叶→1短毛叶:

1无毛叶

短毛叶×短毛叶→1长毛叶:

2短毛叶:

1无毛叶

其次,根据双亲的表现型和子代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例,确定长毛叶、短毛叶和无毛叶性状间的显隐性关系。

长毛叶和无毛叶杂交,子代全为短毛叶,无分离现象,表明双亲均为纯合体,而且长毛叶为无毛叶的不完全显性,因为子代杂合体的性状表现为双亲的中间类型。

上述判断也可以从第4个杂交组合得到证明。

因为短毛叶为杂合体,为双亲的中间类型,因而短毛叶与短毛叶杂交,子代应分离出三种表现型,并呈1:

2:

1的比例,即1长毛叶:

2短毛叶:

1无毛叶,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相一致。

现以A代表长毛叶基因,a代表无毛叶基因,则长毛叶基因型为AA,无毛叶基因型为aa,短毛叶基因型为Aa。

所以四种杂交组合的亲本及子代的基因型为:

长毛叶(AA)×无毛叶(aa)→短毛叶(Aa)

长毛叶(AA)×短毛叶(Aa)→1长毛叶(AA):

1短毛叶(Aa)

短毛叶(Aa)×无毛叶(aa)→1短毛叶(Aa):

1无毛叶(aa)

短毛叶(Aa)×短毛叶(Aa)→1长毛叶(AA):

2短毛叶(Aa):

1无毛叶(aa)

分析计算题:

1.三对独立遗传基因之杂合子测交,可以产生哪些种基因型的配子?

六对独立遗传基因杂合子个体可以形成多少种类型的配子?

解:

亲本类型:

AaBbCc×aabbcc

配子类型:

ABC、ABc、AbC、Abc、aBC、aBc、abC、abc各1/8(三对基因杂合子),abc(测交亲本)。

六对基因杂合子所形成配子种类为26=64种。

2.花生种皮紫色(R)为红色(r)的显性,厚壳(T)为薄壳(t)的显性,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

试写出下列杂交组合亲本的表现型,F1基因型及其比例,表现型及其比例。

(1)TtRr×ttRr

(2)Ttrr×ttRr

解:

(1)TtRr×ttRr

厚壳紫色×薄壳紫色

♀♂

tR

tr

TR

TtRR

TtRr

Tr

TtRr

Ttrr

tR

ttRR

ttRr

tr

ttRr

ttrr

F1基因型及其比例:

1TtRR:

2TtRr:

1ttRr:

2ttRr:

1Ttrr:

1ttrr;

F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3厚壳紫色:

3薄壳紫色:

1厚壳红色:

1薄壳红色。

(2)Ttrr×ttRr

厚壳红色×薄壳紫色

♀♂

tR

tr

Tr

TtRr

Ttrr

tr

ttRr

ttrr

F1基因型及其比例:

1TtRr:

1ttRr:

1Ttrr:

1ttrr;

F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1厚壳紫色:

1薄壳紫色:

1厚壳红色:

薄壳红色。

3.番茄的红果(R)为黄果(r)的显性,二室(M)为多室(m)的显性,两对基因为独立遗传的,现将一株红果二室的番茄与一株红果多室的番茄杂交,子代植株中有3/8为红果二室,3/8为红果多室,1/8为黄果二室,1/8为黄果多室。

试根据子代表现型和比例,写出亲代植株的基因型。

解:

先将双亲的表现型及可能的基因型写出来。

红果二室Y-M-×红果多室Y-mm,因红果和二室均为显性,其基因型可能是纯合的,也可能是杂合的,只能根据子代的分离比例来确定,故用Y-和M-来表示。

多室为隐性,其基因型只可能是纯合的mm。

再把子代的性状一对一对地分别考虑,确定它们的分离比例。

如果是3:

1,表明双亲的基因型都是同样的杂合体;如果是1:

1,双亲中的一个为显性杂合体,另一个是隐性纯合体。

我们先看红果和黄果的分离比例。

红果:

黄果=(3/8+3/8):

(1/8+1/8)=3:

1,表明双亲的红果基因型均为杂合的Yy。

其次,看二室与多室的分离比例。

二室:

多室=(3/8+1/8):

(3/8+1/8)=1:

1,表明二室为杂合体。

根据上述分析,双亲的基因型为:

YyMm×Yymm。

4.豌豆的长蔓(T)为短蔓(t)的显性,绿荚(G)为黄荚(g)的显性,圆形种子(R)为皱缩种子(r)的显性。

今以长蔓、绿荚、皱缩种子的植株与短蔓、绿荚、圆形种子的植株杂交,子代3/4长蔓、绿荚、圆形,1/4长蔓、黄荚、圆形。

试根据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写出亲代的基因型,并加以验证。

解:

写出双亲可能的基因型。

长蔓、绿荚、皱缩×短蔓、绿荚、圆形

T-G-rrttG-R-

根据子代各对性状的分离比例,确定亲代的基因组合。

长蔓T-×短蔓tt,子代全是长蔓,所以长蔓的基因组合为TT。

绿荚G-×绿荚G-,子代分离成3/4绿荚,1/4黄荚,所以双亲的基因组合均为Gg。

皱缩rr×圆形R-,子代均为圆形,所以圆形的基因组合为RR。

根据以上分析,双亲的基因型为:

TTGgrr×ttGgRR

验证如下:

TTGgrr×ttGgRR

♀♂

TGR

TgR

TGr

TtGGRr

长蔓绿荚圆形

TtGgRr

长蔓绿荚圆形

Tgr

TtGgRr

长蔓绿荚圆形

TtggRr

长蔓黄荚圆形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3/4长蔓、绿荚、圆形:

1/4长蔓、黄荚、圆形

5.玉米的有色与白色、皱皮种子与饱满种子由两对基因,C与c、Sh与sh决定。

用纯合的有色皱皮品系(CCshsh)与纯合的白色饱满品系(ccShSh)杂交,得杂合的有色饱满F1。

F1与纯合隐性白色皱皮品系回交,得下列子代:

有色皱皮21379,白色饱满21096

有色饱满638,白色皱皮672

问这两个基因之间的重组率是多少?

解:

(638+672)/(21379+21096+638+672)=2.99%

6.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