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课标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7章《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示范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04358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课标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7章《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示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人教课标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7章《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示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人教课标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7章《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示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人教课标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7章《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示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人教课标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7章《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示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课标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7章《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示范教案.docx

《最新人教课标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7章《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示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课标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7章《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示范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课标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7章《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示范教案.docx

最新人教课标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7章《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示范教案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本章以三个明确的、系统的学生活动为主线贯穿,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分析相关的事例,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通过阅读“生物入侵及其危害”的材料,引发深层次的思考。

然后,请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究并确认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对生物真的有影响。

这既培养了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再次,安排学生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使学生在认识得到提高的基础上,积极行动起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亲身参加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中去。

此外,本章还介绍了一些当前生态环境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以及有关科学研究的新进展,教师站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高度,也要积极引导,给予关注。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节内容,可以由分析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引入课题。

关于环境破坏及保护的实例,可以利用教科书有关保护环境和破坏环境的7幅图片引入课题,或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课上分析这些资料,引起学生的震撼和共鸣。

在引导学生分析资料时,应结合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也可以根据当地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学生分组,每组重点讨论其中的1幅图片。

然后,组织学生充分交流,以达成共识。

教师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列举自己周围的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分析原因和危害。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时,可以围绕学生的探究活动及引导学生深入认识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来进行。

课前教师应做充分的准备。

一上课,教师马上便可根据学生的准备,组织开展探究活动。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这节内容,教师在课前应亲自对当地生态环境状况做一番调查,还可以到当地环境保护部门进行咨询,并通过多种媒体收集一些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先引导学生学习“拟定计划”栏目的内容及退耕还林还草的阅读材料,安排各小组进行讨论,并制订各自的调查计划,然后作简要的交流。

最后,教师要讲一下外出调查的时间、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计划等事宜。

调查后要安排各小组的代表进行汇报、交流。

总之,本章在编写上并不是向学生介绍多少环境保护知识,而是特别注重体现技能方面的目标,以及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本章共3节内容,建议用4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内容

课时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课时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课时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2课时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材分析     

我国人口众多,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与保护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以及各种资源密不可分。

本节内容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开展计划生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教材在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中,关于少生的解释是“稳定低生育水平”,而不是“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在教学设计中,要从生物圈、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等层面和角度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教学。

例如,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调查自己的家族或某个家族几十年来人口增长的情况,通过全班汇报和交流,引导学生从一个家族人口增长的趋势进而思考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然后安排本节的资料分析活动,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容易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调查、讨论和交流活动,可以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决不能忽视人口问题。

这样的教学活动对于他们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认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教学可以利用教科书中有关保护环境和破坏环境的7幅图片引入课题,最好在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课上分析这些资料,引起学生的震撼和共鸣。

在引导学生分析资料时,应结合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也可以根据当地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学生分组,每组重点讨论1幅图片。

然后,组织学生充分交流,以达成如下共识: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其中的负面影响必须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必须要下大力气保护环境;必须采取措施,停止破坏环境中的活动,并加大保护和治理的力度;人类在环境保护方面不是无能为力的,等等。

教师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列举自己周围的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分析原因和危害。

教师在组织学生课下阅读“生物入侵及其危害”时,对生物入侵及其危害可以组织讨论,以期形成下列共识:

保护野生生物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是,一些野生生物对生态环境以及对人类也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应当注意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数学分析和推算的方法,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2.说出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

3.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

4.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资料,了解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

2.通过分组收集资料,并对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3.通过讨论和交流,认识到人和生物圈的复杂关系,激发环境保护的意识。

4.通过对影响生态环境的活动进行讨论,体验进行科学决策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1.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2.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设计方案一】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

  

图1          图2

(1)请你尝试说明图1中人们的这种行为有哪些积极意义。

(2)图2是某草场退化的景象,你认为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达成共识:

(1)图1中的人们正在植树造林,绿化荒山。

这样可以增加植被面积,对于改善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等有积极的作用。

(2)草场退化的原因有多种,例如,天气干旱、鼠灾严重,特别是过度放牧等因素使草场迅速退化。

学生质疑:

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这些都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那么,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由学生的疑问导入新课。

2.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1)完整的生态系统由哪些成分组成?

(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思考后回答:

(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其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一定的关系。

学生质疑:

人类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系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由学生的疑问导入新课。

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

探讨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数据,指导学生分析下面的问题。

中国人口数量

中国人口数量

年代(公元)

人口数(亿)

年代(公元)

人口数(亿)

2

0.55

1949

5.40

740

0.48

1959

6.72

1393

0.60

1969

8.07

1578

0.60

1979

9.75

1764

2.00

1989

11.27

1849

4.10

1999

12.58

1928

4.70

2009

13.35

(1)什么时候我国人口数量增长明显加快?

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20世纪中期以后,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在什么时候基本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

为什么?

(3)你生活的地方人口增长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

结合当地人口增长的实际情况,分析人口数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在小组内展示:

(1)我国从1949年到1989年,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致使我国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2)在1989年以后基本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因为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

(3)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教师进一步强调:

人口的过度增长对环境和资源产生巨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为了人们美好的生存环境不被破坏,人类必须控制人口的过度增长。

学习目标二:

计划生育

方案一:

为了缓解人口过度增长与有限的资源之间的关系,人类必须控制人口增长,怎样才能有效控制人口数量呢?

请根据下面的资料尝试回答: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指导学生在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分析问题)

资料1:

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而言,计划生育就是在全国或整个地区范围内,对人口发展进行有计划的调节,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对一个家庭或一对育龄夫妇而言,则是有计划地安排生育子女,以适应家庭与社会的要求。

在人口发展速度超过社会和经济发展速度时,应采取节制生育的政策、降低人口增长速度。

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以降低人口出生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资料2:

晚婚是指比法定结婚年龄晚2~3年结婚;晚育是指婚后推迟2~3年生育;少生的目的是稳定低生育水平;优生是通过男女青年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和科学分娩等措施,避免生出具有遗传病的孩子。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交流,达成共识:

通过上面的资料可以看出:

实施计划生育可以有效控制人口数量。

学生质疑:

(1)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实施计划生育除了能够有效控制人口外,还有哪些作用?

(3)怎样才能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信息分组讨论、达成共识,在班级内展示:

从资料中可以看出:

(1)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具体要求是: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实施计划生育能够有效控制人口,同时还能提高人口素质。

坚持晚婚、晚育,有利于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

(3)通过男女青年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和科学分娩等措施,避免生出具有遗传病的孩子,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教师质疑:

(1)你是如何理解“晚婚”的含义的?

(2)“少生”是否表示生育的孩子越少越好?

(3)你知道为什么通过婚前体检可以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吗?

学生快速思考后回答:

(1)“晚婚”是指比法定结婚年龄(男不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2~3年结婚。

晚婚有利于控制我国人口数量。

(2)“少生”并不是指生育的孩子越少越好,而是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

如果整个国家在较长的时间内新增新生儿数量非常少,也会产生一定的社会问题。

所以,我国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3)通过婚前体检可以发现即将结婚的男女双方的身体是否健康,是否存在一些不宜结婚或生育的状况(例如,男女双方是否患有遗传病),如果患有普通疾病要积极治疗,病愈后再生育;如果患有遗传病就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确定是否能够结婚或生育。

这样可以避免患有遗传病孩子的出生,从而降低我国遗传病的发病率。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高度的评价:

同学们对资料的分析比较透彻,对实施计划生育的意义认识也比较到位。

很多同学具有比较丰富的课外知识,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大家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教师进一步强调: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既能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还能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方案二:

教师创设情境:

(1)利用多媒体展示小品《超生游击队》。

(2)指导学生观察教材《少生优生幸福一生》的宣传画。

教师指导学生在欣赏小品和宣传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

通过欣赏小品,发现在有些地方人们对计划生育政策还不是十分了解,你知道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有哪些吗?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在班级内展示:

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学生质疑:

我国法定结婚年龄是男不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为什么男性法定结婚年龄比女性晚两年呢?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本节课知识的同时,还应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

男性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比女性晚1~2年,性器官发育成熟的年龄也比女性晚1~2年。

所以,男性法定结婚的年龄比女性晚2年。

教师质疑:

通过分析小品和图片,你认为我国实施计划生育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快速回答:

我国实施计划生育的主要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学习目标三: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教材的四幅图示,积极收集相关的资料,从乱砍滥伐,大气污染治理措施,湖水污染的原因、治理措施,鸟儿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结合实例,通过报纸、杂志、互联网等收集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有关资料,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

例如:

1.森林、环境、人类

(1)森林对环境的影响

森林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和部分林副业产品,而且在维持生物圈的稳定、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天都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的氧,这对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含量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又如,在降雨时,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植物层都能够截留一部分雨水,大大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表径流。

枯枝落叶层就像一层厚厚的海绵,能够大量地吸收和储存雨水。

因此,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

(2)森林生态系统破坏的后果

对森林的破坏造成的严重后果:

水土流失、洪水、干旱、泥石流、土地肥力下降和土地荒漠化等。

(3)我国森林保护的措施

国家对森林资源实行以下保护措施:

①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鼓励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扩大森林覆盖面积;②根据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对集体和个人造林、育林给予经济扶持或者长期贷款;③提倡木材综合利用和节约使用木材,鼓励开发、利用木材代用品;④征收育林费,专门用于造林育林;⑤煤炭、造纸等部门,按照煤炭和木浆纸张等产品的产量提取一定数额的资金,专门用于造纸等用材林;⑥建立林业基金制度。

2.大气污染

(1)大气污染物的来源

人类活动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①燃料燃烧;②工业生产过程;③交通运输。

(2)大气污染的危害

①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大气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包括急性和慢性两方面。

急性危害一般出现在污染浓度较高的工业区及附近。

慢性危害是大气污染物直接或间接的长期作用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②居民生活的费用增加

大气污染造成的居民生活费用增加,包括清扫、洗涤和生活物资损坏三方面。

③物质材料破坏

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碳氧化物、各种有机物等不仅腐蚀建筑物、桥梁、机器和设备,而且衍生的二次污染光化学氧化剂、酸雨等能对这些物质材料产生更大的破坏。

(3)农业生产损失

大气污染物对我国农业、森林、水产造成严重的危害,其中特别是农业和森林受害最大,导致农业减产,林木衰败。

(4)影响全球大气环境

大气污染物不仅污染底层大气,而且能对上层大气产生影响,形成酸雨、破坏臭氧层、气温升高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可能给人类带来更严重的危害。

3.湖水污染

(1)湖水污染的原因

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以及垃圾等固体污染物排入水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使藻类繁殖迅速,使水体缺氧导致鱼虾死亡,形成恶性循环。

(2)治理措施

建设污水处理厂处理居民生活污水,关闭污染严重的工厂或强制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节约资源,减少垃圾。

同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其他组的同学如果有疑问可以请该组的同学解惑释疑,通过交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人们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工业废水的排放等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已经严重影响了多种生物和人类的生活。

教师提示:

面对这么多的环境问题,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指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思想修养是当务之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4.小鸟何辜

(1)鸟儿是人类的朋友

鸟是人类的朋友,可以消灭虫害、传播种子,可供观赏,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员。

例如:

灰喜鹊是松毛虫的天敌,大山雀是林业害虫的天敌,啄木鸟被誉为“森林医生”,猫头鹰是田鼠的天敌。

(2)鸟儿数量减少的原因

鸟类种群数量减少主要以人类的干涉、破坏为主。

比如人类活动破坏湿地,湿地面积减少;农作区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鸟类吃了带有毒性的化学物品,鸟蛋含钙减少,繁殖后代的数量和质量下降;还有草原牧区大量使用化学药物灭鼠、灭兔,猛禽类吃了带有毒性的老鼠、兔子等食物,就会二次中毒。

另外,森林被大面积砍伐,使鸟类无家可归;人们的大肆捕杀更是导致鸟类的数量减少。

(3)保护鸟类的意义

保护鸟类就是保护我们复杂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这是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的。

保护鸟类应该从我做起。

学习目标四: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

方案一: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并指导学生根据资料分析下面的问题:

资料1:

三北防护林又称修造绿色万里长城活动。

1979年,国家决定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即带、片、网相结合的“绿色万里长城”。

规划范围包括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甘肃中北部、陕西、晋北坝上地区和东北三省的西部共324个县(旗),农村人口4400万,总面积39亿亩。

以求能锁住风沙,减轻自然灾害。

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480千米,南北宽560~1460千米,总面积406.9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42.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

资料2:

实施退耕还林,改变农民传统的广种薄收的耕种习惯,使地得其用,宜林则林,宜农则农,扩大森林面积,不仅从根本上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现有土地的生产力,而且可以集中财力、物力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实行集约化经营,提高粮食单产,实现增产增收。

(1)你认为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有哪些积极的意义?

(2)退耕还林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3)通过上面两则资料,你得到哪些启示?

学生阅读资料,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

(1)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得到提高,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2)退耕还林还草增加了植被面积,从根本上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能够提高现有土地的生产力。

(3)从上述两则资料可以看出人类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一员,只有遵循生态规律,才能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人类生活的环境质量才有可能得到提高。

教师对表现较好的小组和个人给予表扬和适当的鼓励,并进一步强调:

通过上述资料可以看出人们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那么,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表现在哪些方面?

我们继续分析下面的问题。

方案二:

教师指导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和调查的结果:

例如:

1.我们小组通过走访林业局有关工作人员了解到通过植树造林等活动,近年来本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有所上升,一些前几年在本地消失的鸟类已经回来。

2.我们小组通过走访畜牧工作人员了解到通过合理发展畜牧业,本地区的草地荒漠化的现象已经得到彻底改善,畜牧业发展良好。

3.我们小组通过走访当地的一些私有煤矿主和矿产资源的有关部门,了解到一些不合理的煤矿已经停产。

……

教师指导学生对资料和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人们为了改善生存环境进行各种积极有效的工作,例如:

合理发展林业、畜牧业,禁止乱开矿等。

人们的这些积极活动使环境质量有所提高。

学习目标五:

警惕生物入侵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科学·技术·社会“生物入侵及其危害”材料,思考下面的问题:

(1)什么是生物入侵?

(2)生物入侵的危害性有哪些?

学生阅读教材,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达成共识:

(1)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2)生物入侵主要有以下几种危害:

①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并加速物种的灭绝。

②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③外来物种入侵会因其可能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而对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威胁。

④外来物种入侵还会给受害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教师强调:

正确的引种会增加引种地区生物的多样性,也会极大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

相反,不适当的引种则会使得缺乏自然天敌的外来物种迅速繁殖,并抢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及其他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严重危及一国的生态安全。

课堂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有如下的收获:

(1)通过分析老师提供的资料和同学们的调查结果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积极影响。

(2)通过收集资料对森林、环境、人类,大气污染,小鸟何辜,太湖水污染等主题进行分析,知道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同时也知道了环境破坏对人类生活的严重影响,所以,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3)通过分析教材中提供的信息,了解了什么是生物入侵,生物入侵的危害性。

板书设计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探讨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1.森林、环境、人类

2.大气污染

3.湖水污染

4.小鸟何辜

三、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

四、警惕生物入侵

1.什么是生物入侵

2.生物入侵的危害

典例精析     

1.近年来,我国人口急剧增长,遭受破坏最严重的是(  )

A.农业生产    B.工业生产    C.生态环境    D.城市环境

答案:

C

详解:

人口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人类的生存必须依赖于环境,人口增多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遭受破坏最严重的是生态环境。

2.关于计划生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少生、优生,幸福一生

C.晚婚、晚育对国家和个人都有利

D.少生就是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

答案:

D

详解:

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坚持晚婚、晚育,对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对个人来说,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学习。

少生是指稳定低生育水平,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并不是说一对夫妻只能生育一个孩子。

3.为了避免具有遗传病的孩子出生,我国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以通过婚前体检避免有遗传病的孩子出生

B.通过在孕期定期检查身体确定孩子是否健康,以避免有遗传病的孩子出生

C.实行科学分娩,避免生出有遗传病的孩子

D.对婴幼儿进行定期体检,并对患有遗传病的孩子进行积极的治疗,使他们尽快康复

答案:

D

详解:

我国实施计划生育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优生是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之一,通过男女青年婚前检查、孕妇定期检查身体和科学分娩等措施,避免生出具有遗传病的孩子。

对患有遗传病的孩子进行积极的治疗,不是避免有遗传病孩子出生的措施。

4.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