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有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03105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7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有答案.docx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有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有答案.docx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有答案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

时间:

100分钟总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25×2=50分)

1.陕西周原董家窖藏裘卫盉(盉:

酒器),盖内刻有铭文132个字,记载了西周一个名叫矩伯的奴隶主为换取觐见周王的礼器和礼服,分两次付给了裘卫1300亩土地。

裘卫把这件事情报告了执政大臣,得到了大臣们的认可,还进行了授田仪式,从而确认了转移土地归属的合法手续。

从中可以看出(  )

卫盉及其铭文拓片

A.青铜铸刻铭文成为社会风尚  B.商品经济发达,商人地位高

C.原有的社会秩序出现了动摇D.井田制瓦解,土地买卖频繁

2.先秦有学者主张“不尚贤,使民不争”。

与这一主张最为接近的是(  )

A.“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B.“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C.“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D.“尚贤者,天鬼百姓之利,而政事之本也”

3.据《汉书》记载:

“景帝末,(文翁)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徭,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

……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

文翁重教活动(  )

A.标志蜀中私家儒学教育的兴起B.推动了汉代地方官学的发展

C.体现了王国控制范围日益扩大D.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4.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是因为撰写的时代与商相隔久远,其内容的真实性常被人怀疑。

甲骨文的发现,证明《史记•殷本纪》所载殷王世系是基本可靠的。

由此可见(  )

A.没有考古辅证的古籍必有争议B.考古发现与古籍有互证作用

C.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D.《史记》所载都是真实可靠的

5.谱牒即家谱,是一种记录宗族谱系的书籍。

魏晋“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家之婚姻,必有谱第”,谱学研究成为风尚。

导致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魏晋时期(  )

A.重建夏商周宗法制度B.九品中正制度的推行

C.国家分裂割据的状况D.佛道传播冲击了儒学

6.唐代诗人白居易主张“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

他的这一思想继承了(  )

A.《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B.楚辞的浪漫主义风格

C.汉赋的慷慨激昂、文采华丽D.魏晋文学的抑郁隐逸

7.宋初,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称为“知县”或“县令”,其中“知县”全称为“权知某县事”,多以京朝官或大使臣充任。

北宋“知县”这一官职的设立体现了(  )

A.天下分裂战乱频仍   B.朝廷分权制衡的原则

C.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

8.北宋理学大师张载曾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反映出理学家们注重(  )

A.道法自然、修身养性B.“存天理、灭人欲”

C.天人合一、和谐处世D.社会责任、历史使命

9.“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三五步遍行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

这里描述的是(  )

A.戏剧艺术的象征虚拟B.诗词歌赋对仗工整

C.思想与科技成就显著D.文人绘画抒情达意

10.顾炎武在《亭林余集》中指出:

“士当求实学,凡天文地理兵农水火及一代典章之故,不可不熟究。

”这反映的精神实质是(  )

A.民贵君轻B.重农抑商C.格物致知D.经世致用

11.中国古代科技著作有以“经”为名、采用注经式编写体例的传统,例如《黄帝内经》、《周髀算经》、《神农本草经》等,这反映出古代科技(  )

A.是儒家经典的组成部分B.注重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C.受到儒家学术方法影响D.切合生产生活的实用特征

12.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是“承古萌新”,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其“新”的是(  )

A.科学技术,集大成,总结性B.文学艺术,小说成主流,反封建性

C.哲学思想,进步思潮,民主性D.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传入,新颖性

13.1757年,乾隆降旨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并从乾隆中期开始,清廷相继制定了《防范外夷规条》、《交易章程》等一系列全面约束管制外商活动的正式章程。

该政策(  )

A.旨在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B.形成“天朝上国”心理

C.客观上迟滞了中国近代化D.导致近代列强侵略中国

14.右图所示的《遐迩贯珍》是近代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个中文期刊,在香

港、广州等地发行,对西方近代文明的宣传和介绍,涉猎极其广泛,囊

括历史学、文学、地质及地理学、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

它的创办(  )

A.有利于中国人了解西方、传递讯息

B.是近代“西学东渐”开始兴起的标志

C.为林则徐编译《四洲志》提供翔实资料

D.反映了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向西方学习的愿望

15.1860年前后,“江浙两省绅商士庶丛集沪城”,上海人口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

据统计,1866年上海人口达到70万人,其中英美法租界人口就净增10万人以上。

导致上述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上海成为通商口岸B.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C.民族工商业的兴起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16.19世纪中期,围绕是否兼采西方文化变革救世的问题,洋务派与顽固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下列对洋务派与顽固派思想主张的认识,最恰当的是(  )

A.“中体西用”B.“殊途同归”C.“志同道合”D.“立宪改良”

17.某条约签订后,“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

”下列属于该条约内容的是(  )

A.《辛丑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北京条约》

18.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中西饮食异宜说》、《论中西民情不同》、《中西政情之别》一类的文章屡见不鲜,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

这些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  )

A.摒弃陈旧腐朽的儒家文化    B.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

C.提倡全面学习西方的文化   D.对西学的了解认识更深入

19.下面四幅地图分别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五四运动前后以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学生留学路线示意图。

其中符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学生留学路线的是(  )

 

20.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

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

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事、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

这次改革的目的是(  )

A.顺应民心B.抵制革命C.认可西学D.放弃专制

21.下表罗列了民国初年的部分政党。

据此可知(  )

名称

创立时间

代表人物

宗旨

中华民国自由党

1912.3

林与乐、谢树华

“维持社会之自由,扫除共和之障碍”

中华民国宪政党

1912.3

伍廷芳

“博采民国宪法,确定纯粹中华政体”

统一党

1912.3

章太炎、张謇

“巩固全国之统一,促进共和政治”

共和党

1912.5

黎元洪

“防止分裂,便利政务进行,实行共和政治”

国民党

1912.8

孙中山、宋教仁

“促成政治统一,维持国际和平”

民主党

1912.8

梁启超、汤化龙

“拥护法赋自由,调和社会利益”

A.自由党是民国时期最早成立的政党B.民国初年处于政治转型的重要阶段

C.民国初年政党林立,党派纷争激烈D.辛亥革命确立的共和制度不断完善

22.李大钊论及中国的民主政治时说:

“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这表

舒中高二统考历史第4页(共6页)

明李大钊(  )

A.能够批判认识儒家传统文化B.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自相矛盾

C.要求全盘否定儒家传统文化D.已经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23.《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十)改良农村组织,增进农人生活。

(十一)制定劳工法,改良劳动者之生活状况,保障劳工团体,并扶助其发展。

”这表明中国国民党

(  )

A.联合工农阶级,壮大革命力量B.开展土地革命,实现平均地权

C.主张民主革命,推翻帝国主义D.发展资本主义,建立经济基础

24.1927年8月,毛泽东提出:

“要在湖南形成一定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定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

”由此可知,毛泽东(  )

A.萌发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B.最早提出了土地革命的主张

C.意识到建立人民军队的重要性D.总结了秋收起义失败的教训

25.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称赞“南方谈话”是“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  )

A.解决了推进改革深入开展的关键问题  B.正式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C.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经验D.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正式形成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26、27、28小题,分别为20分、16分,14分,计50分。

2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们同样可以发现官僚体制从秦汉起,就成为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

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制度,正如很多人指出的那样,中国政治的中心可以归结为选举。

通过选举制度以及相应的文化,官员选拔的金字塔居然将整个社会来凝结到一起,并且利用选举保证着社会秩序的稳定;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宏观上表现有行政、监察与军事上的三权分立,微观上有相权的分割和每个部门的权限细分,以及与各个部门之间权限的模糊和相互渗透。

——张鸣《中华帝国:

制度的断想》

材料二1895年,户部奏请“各省挑精壮三成,其余老弱一概裁撤”。

甲午战后到戊戌变法前,清政府编练的新式陆军有四支:

“定武军”(后改称“新建陆军”)、“自强军”、“武毅军”、“湖北护军营”。

新军仿照德国陆军编制,按照德国的训练方法训练军队。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财政困难,大力发展工商实业,以增加税源。

1896年,清政府通饬各省设立商务局,1897 年创立了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1896 年,总理衙门议奏:

“兴学诚自强本计,请由各省督抚酌拟办法,或既就原有书院量加课程,或另建书院肄习专门。

”此后,各省创办了不少新式学堂。

1897年,经总理衙门议奏后开设经济特科和岁举专科,以满足对国家对变法人才的需求。

——摘编自陈长江《甲午战后至戊戌变法前清政府的改革》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随着考试院的成立和《公务员考试法》、《公务员任用法》等一系列法规的颁布,公务员制度逐渐形成。

这是我国引进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建立近代人事管理制度的一次重要尝试。

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包括考选制度和铨叙(指按资历或劳绩授官或升迁)制度两大部分,由考试院具体负责管理公务员的考试、任用和铨叙。

1935年《公务员任用法》规定:

“曾于中华民国有特殊功勋,或致力国民革命十年以上而有功劳者,经证明属实”即可免试任为公务员。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规定,政府公职人员必须加入国民党,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该管长官督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与党无深切关系,特非所宜”。

——摘编自姚琦《论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官僚选拔制度是怎样“保证社会秩序稳定的”。

举例说明北宋时期如何实现“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8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时代背景归纳说明1895—1898年清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

(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并作简要评价。

(6分)

 

2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从秦始皇建立大一统专制制度,到汉武废黜百家独尊一家之后,思想开始受到禁锢,难以出现在平等基础上的、充分自由的“百家争鸣”,但文化学术也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中国农耕文明达到的高度和精致程度为世界之最,适应这一文明的专制皇朝制度也设计周到、高度成熟。

所以凭武力征服中原的游牧民族都在文化和制度上被汉化。

又由于地理的特点,可以长期封闭,“六合之外,姑存不论”。

今天人们津津乐道的所谓中国是唯一未中断的文明古国,原因在此。

——资中筠《士人风骨:

中国知识分子对道统的承载与失落》

材料二14——16世纪东西方启蒙思想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比较表

人物

代表作

基本主张

李贽

(1527~1602)

《藏书》

指斥那些所谓的道学家们:

名心太重,回护太多。

“实多恶也”;否定孔子权威,提出是非无定论;反对封建禁欲,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薄伽丘

(1313~1375)

《十日谈》

批判天主教的黑暗和腐朽:

认为僧侣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反对禁欲主义对人性的扼杀,主张“幸福

在人间”

一一摘编自谭文芳《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想之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

(6分)

(2)比较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贽和薄伽丘思想的共同点及其根源。

(4分)

舒中高二统考历史第6页(共6页)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东西方文明发展的不同趋势及原因。

(6分)

 

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冯梦龙(1574-1646),苏州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家富藏书,辑著甚丰。

《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的合称。

冯梦龙把三部短篇小说集分别取名为“喻世”、“警世”、“醒世”,是要让它们发挥劝喻世人、警诫世人、唤醒世人的作用。

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为当时一般文人所不齿,冯梦龙则认为小说的社会教育作用大过儒家经典。

《三言》内容广泛,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表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价值观念,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堪称中国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在《三言》的影响下产生,但其内容远不能与《三言》相比,不过也有一些描写手工业者和商人的作品,颇具时代特色。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冯梦龙《三言》小说在内容上的主要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说在“为当时一般文人所不齿”的创作环境下还能盛行的时代原因。

(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