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辉县市一中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培优班.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03094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8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辉县市一中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培优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南省辉县市一中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培优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南省辉县市一中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培优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河南省辉县市一中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培优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河南省辉县市一中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培优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辉县市一中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培优班.docx

《河南省辉县市一中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培优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辉县市一中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培优班.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辉县市一中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培优班.docx

河南省辉县市一中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培优班

 辉县市一中2018—2019学年上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

高二(培优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本题包括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式图,在①~⑤中应当用双向箭头表示的有几处(  )

A.1处B.2处C.3处D.4处

2.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富含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

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

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C.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一定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3.生物个体内的稳态是指在“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激素、血红蛋白和氨基酸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肾上腺、甲状腺、胰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

C.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均可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D.血糖浓度、尿液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4.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属于非条件反射

B.机体内各种反射活动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C.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

D.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5.渐冻人是指肌萎缩侧索硬化,也叫运动神经元病。

它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包括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等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

如图为渐冻人的某反射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以针刺S,渐冻人无法感觉到疼痛

B.若刺激Ⅲ处,在③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的释放

C.若刺激Ⅱ处,渐冻人的M发生轻微收缩,则该过程可以称为反射

D.若刺激Ⅰ处,则在Ⅲ处可以检测到动作电位

6.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左侧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图甲),兴奋从该神经元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如图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形成的电流在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B.兴奋通过图乙所示的结构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图乙中过程③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D.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

7.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的ab段=bc段;图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刺激b处,a、c处可在同一时刻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借助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C.兴奋从d到e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刺激c处,肌肉和e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8.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即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①理论上患者的神经—肌肉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正常情况基本相同 

②兴奋由神经到肌肉突触后膜,经历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③注射受体蛋白来增加受体数量,可以缓解该病症状 

④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都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引起的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9.下列对动物激素调节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是细胞的组成结构,种类多、含量极微

B.激素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

C.激素分子弥散在体液中,对全身细胞都起作用

D.健康人体内的激素含量是固定不变的

10.在机体缺氧时,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酶,该酶作用于肝脏所生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使其转变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SF)。

促红细胞生成素一方面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周围血液中红细胞数增加,从而改善缺氧;另一方面又反馈性地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如下图所示)。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这种反馈属于负反馈调节,这种机制保证生物体内物质含量的稳定,不会造成浪费

B.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还能产生淋巴细胞,参与免疫调节

C.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的靶细胞是红细胞,红细胞数量增加可以增加携氧能力,改善缺氧

D.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11.如图是某人在摄食后及运动过程中血糖平衡的调节示意图。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摄食后l小时内,分泌物甲增多可以促进血糖合成糖原

B.分泌物乙中主要含有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等激素

C.2~2.5小时分泌物乙增多,它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葡萄糖大量的氧化分解

D.从图中可看出,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是分泌物甲和分泌物乙协同作用的结果

12.如图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器官A除分泌激素a外,还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

B.器官B分泌的激素b浓度高时,对器官A和C均有抑制作用

C.器官C分泌的激素c浓度高时,对器官A有抑制作用

D.器官C还可分泌生长激素与激素b的关系为协同作用

13.下图表示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化学物质(X)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如果X代表血糖,在a→b时段血糖浓度的升高主要原因是肝糖原分解,则b→c时段的变化过程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上升有关

B.如果X代表抗利尿激素,c→d时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大

C.如果X代表CO2,c→d时段,呼吸强度增加

D.如果X代表甲状腺激素,则分级调节过程可表示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14.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都是免疫细胞

B.免疫细胞在免疫器官中生成,B细胞在胸腺中成熟,T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C.抗原、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浆细胞在特异性识别抗原后,自身合成并分泌抗体来消灭抗原

15.破伤风外毒素是由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强毒性蛋白质,注射破伤风外毒素可导致小鼠死亡,该毒素经脱毒处理后可成为类毒素,下图是关于这种类毒素的一组免疫学实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组小鼠存活是因为其产生细胞免疫

B.免疫血清能诱导甲组小鼠产生外毒素抗体

C.1~3周后,乙组小鼠体内有相应的记忆细胞

D.乙组的二次免疫中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

16.2014年西非地区爆发了埃博拉疫情。

埃博拉病毒(EBV)是一种RNA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EBV被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B.EBV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C.在T细胞和EBV的共同刺激下,B细胞才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D.细胞免疫产生的效应T细胞可识别并破坏被EBV侵染的细胞

17.有一种“生物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标本,再让其在特殊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愈合伤口的目的。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的皮肤烧伤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于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受损所致

B.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来自本人的干细胞

C.膜片“释放”的细胞能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膜的信息交流有关

D.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异反应,主要是因为抗体对移植皮肤细胞有杀伤作用

18.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大量出汗后,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产生冷觉和热觉

④血糖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

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

19.下面是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某激素与靶细胞结合示意图:

内分泌细胞

某激素

靶细胞

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人体受寒冷刺激后需合成大量甲状腺激素,则图中的内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其靶细胞不可能是垂体细胞

B.若某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一定是肝细胞

C.若某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则是由垂体合成和释放进入血液的

D.若人一次摄入过多的盐分,则下丘脑的某些神经分泌细胞的活动加强

20.B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中会发生两次选择:

在骨髓中分化时经历第一次选择,凡是不能识别自身抗原的B淋巴细胞会凋亡,保留下来的B淋巴细胞一般不会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在外周免疫系统中,B淋巴细胞识别特异性外来抗原后发生第二次选择,凡是能表达高亲和力抗原识别受体的保留下来,其余的几天后死亡。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B淋巴细胞分化前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成分发生了变化

B.B淋巴细胞经过第二次选择后保留下来的是浆细胞

C.自身组织如果因为某些理化因素导致其抗原性改变,则可能罹患自身免疫病

D.B淋巴细胞的凋亡是受环境影响且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

21.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图1所示。

图2表示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甲处的K+浓度比乙处低

B.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70mV

C.图2中若在a处给予适宜刺激,测量装置所测电压先呈正值后呈负值

D.图2中若在c处给予适宜刺激的同时,b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测量装置所测电压先呈正值后恢复电位

22.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于2013年8月2日向新西兰政府通报称,其生产的3个批次浓缩乳清蛋白(WPC80)中检出肉毒杆菌,影响包括3个中国企业在内的8家客户。

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杆菌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蛋白,是毒性最强的天然物质之一,能够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肉毒杆菌中除核糖体外不含其他细胞结构

B.神经毒素蛋白能够促进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

C.神经毒素蛋白会影响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

D.乙酰胆碱的合成和分泌离不开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23.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未受刺激时,电流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

B.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a

C.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

D.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

24.如图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⑤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

B.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D.在②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痛觉

25.在用脊蛙(去掉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刺激部位

反应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收缩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

A.感受器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效应器

26.用一定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枝条生根的情况如图甲,图乙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处理顶芽和根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表明在没有外源激素的作用时,扦插枝条也能生根

B.图乙中②表示的是根部,因为根对生长素更敏感

C.cd段浓度的生长素对顶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D.图乙能体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而图甲则不能

27.某课题组以南瓜为实验材料,应用赤霉素和生长素进行相关研究。

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南瓜突变体为上述激素合成缺陷型

B.生长素对正常南瓜的生理作用表现两重性

C.正常南瓜对生长素敏感程度比赤霉素高

D.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可以协同促进正常南瓜茎的伸长

28.甲、乙、丙及NAA等植物激素或植物激素类似物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皆为非蛋白质的小分子有机物

B.乙、丙最可能代表赤霉素和生长素

C.NAA引起染色体变异形成无子果实

D.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

29.下列现象中哪些是由于对植物激素的敏感程度不同造成的(  )

①胚芽鞘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②水平放置的幼苗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

③顶芽比侧芽生长快 ④2,4-D清除田间杂草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30.植物的根冠内能合成一种植物激素,并且能主动地向根尖的伸长区运输;其作用与分生区合成的低浓度的IAA的作用相反,与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有关。

若对玉米根冠做以下四种处理,请根据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特点判断四个根尖可能向左弯曲生长的是(  )

31.如图是科学家对水稻根进行单侧光照光后的生长状况,下表是处理后的实验结果。

对该实验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实验

结果

处理

方式       

生长素浓度(ng/g)

向光侧

背光侧

弯曲角度(α)

强光

184.6

428.2

35.5°

弱光

210.5

421.6

17.5°

黑暗

418.2

418.9

①茎具有向光性不能由上面结果得知 

②向光侧生长素对根的生长一般起促进作用 

③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既可能与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有关,也可能与光照加快了生长素的分解有关 

④一定范围内,水稻根弯曲的角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2.某科研小组研究不同浓度的脱落酸对水稻幼根生长情况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水稻种子的萌发状况为实验的无关变量

B.实验中测量的根的长度是多次测量求的平均值

C.甲组为对照组,乙、丙、丁为实验组

D.随脱落酸浓度升高,脱落酸对水稻根的作用减弱

33.下图为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两种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这两种现象的产生都与单侧光影响了生长素分布有关

B.甲图中生长素在背光侧多,细胞伸长快,所以出现向光生长现象

C.乙图中茎的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D.乙图中植物根水平生长,以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34.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水果等种植、保存方面已有较多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用乙烯利催熟香蕉

B.植物生长调节剂容易合成、原料广泛,但效果不稳定

C.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需发芽就可以产生α淀粉酶

D.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其纤维长度明显增加

35.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可以直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A.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

B.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上胚轴切段的顶端

C.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D.生长素(IAA)能促进上胚轴切段生长

36.下面为生长素(IAA)对豌豆幼苗茎内赤霉素生物合成影响的示意图。

图中GA1、GA8、GA20、GA29是四种不同的赤霉素,只有GA1能促进豌豆茎的伸长。

若图中酶1或酶2的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相应的生化反应受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对去顶芽豌豆幼苗外施适宜浓度IAA,该植株茎内GA1的合成可恢复正常

B.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豌豆幼苗的顶芽,该植株较正常植株矮

C.对酶1基因突变的豌豆幼苗施用GA20,该植株可恢复正常植株高度

D.酶2基因突变的豌豆,其植株较正常植株高

37.右图为温特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实验设计,①~⑥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温特猜想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

B.若在单侧光照下进行该实验,不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

C.④和⑥结果表明胚芽鞘向光弯曲与尖端产生的物质有关

D.设置⑤和⑥组的目的是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38.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烯浓度越高脱落率越高

B.脱落率随生长素和乙烯浓度增加而不断提高

C.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互对抗的

D.生产上可喷施较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

39.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D.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40.下列有关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组成种群的个体的空间分布也属于种群特征

B.样方法可用于估算某些动物的种群密度

C.当种群数量达到

时种群的出生率最大

D.迁入大量同种个体该种群K值不一定增大

41.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

年)的变化关系。

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C.由于存在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有限等,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减少

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42.如图为某桑园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和暴猎蝽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竞争关系

B.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

C.b点时,暴猎蝽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c点时,食物限制了暴猎蝽的数量增长

43.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的方向可以不同于自然演替,也可以相同

B.从“弃耕的农田→草原→灌木”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C.森林火灾后和森林被火山岩全部覆盖后的演替类型不同

D.演替总是向群落结构复杂、资源利用率提高的方向进行

44.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丰富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

C.竹子有高有矮,属于群落垂直分层

D.如果野兔在被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出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低

45.下图中A、B、C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

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

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C.C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的影响

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46.右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47.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

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

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

48.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组成)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49.某农田因故撂荒,逐渐成为一种新群落(混种树林)。

下列关于该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农田撂荒后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该群落中植物分层形成垂直结构,有利于对光照等资源的利用

C.该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小于单一的人工林

D.该群落演替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的物种一般不会消失

50.下图表示稻田中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以及作物产生的价值。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Ⅱ代表防治成本,曲线Ⅰ代表作物价值

B.将有害生物的密度控制在B点能获得最大收益

C.随着有害生物密度的增大,防治成本和作物价值均降低

D.作物价值等于防治成本时,有害动物会有两种密度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51.(12分)下图为某人在饥饿时参加冰桶挑战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④为激素,A、B、C、D表示器官、组织或细胞)。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参加冰桶挑战的人在被冰水浇湿后,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会兴奋,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

产生冷觉的A表示________________。

(2)全身冰水浇湿后,下丘脑会分泌①,①促使B分泌②,②促使甲状腺分泌③,该过程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________________调节;当③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抑制下丘脑和B分泌①和②,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________________调节。

(3)饥寒交迫时,图中④________(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加,④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

(4)人在青春期时,体内性激素维持在较高水平,原因是图中________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增多;维持激素含量相对稳定的机制是____________。

52.(8分)右面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

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

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

(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2)用b刺激骨骼肌,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

(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

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

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表明骨骼肌受损。

③如果________________,表明部位d受损。

53.(10分)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两种途径:

细胞裂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