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第五单元西师大版秋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01618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第五单元西师大版秋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第五单元西师大版秋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第五单元西师大版秋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第五单元西师大版秋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第五单元西师大版秋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第五单元西师大版秋含答案.docx

《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第五单元西师大版秋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第五单元西师大版秋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第五单元西师大版秋含答案.docx

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第五单元西师大版秋含答案

第五单元检测卷

姓名

一、填空。

(每空1分,33分)

1.10分米=()米;30厘米=()分米;

2.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使用()作单位。

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距离,通常使用()作单位。

3.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分米或厘米)。

数学课本的宽是14()一棵大树高5()

教室的黑板长是4()课桌高是70()

教室里的门高是2()妈妈的一个手指长7()

4.在〇填上>、<或=。

15厘米○12分米1分米○8厘米60dm〇6m

20米○15米1米○100厘米80cm〇1m

5+16○5×62+2○2×21米○50厘米+60厘米

5、把30厘米、25厘米、1米、90厘米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

6、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25米-8米=(  )米40厘米+26厘米=( )厘米

30米+15米=( )米60厘米-16厘米=( )厘米

1米-12厘米=(  )厘米1米=( )厘米

⒎下面物体的长各是多少厘米?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2分) 

  1、1米长的绳子比100厘米长的绳子短。

(  )    

2、小松沿着操场跑2圈,一共跑了800厘米。

 (  ) 

3、因为1米等于100厘米,所以长度单位厘米大于米。

(  )

4、爸爸身高18米。

(   ) 

5、橡皮宽2分米。

(   )

6、小明今年读二年级了,他的身高是128厘米。

( )

三、操作题。

1、分别量出以下线段的长度,并填空。

(13分)

第一条:

第二条:

第一条比第二条短()厘米

 

2、先量一量,再填空。

()m

()cm

(1)

(2)

()cm

()cm

()cm

()cm

()cm

(3)

 

3、小小画家。

(9分)

1、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2、请你画一条比2厘米长比9厘米短的线段。

3.先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3厘米的线段。

 

四、解决问题。

(21分)

1、一张桌子高70厘米,比椅子高28厘米,椅子高多少厘米?

      

2、一棵大树高10米,另一棵大树高8米,两棵大度相差多少米?

 

3、一枝铅笔,用去5厘米后,还剩下15厘米,这枝铅笔原来有多长?

4、一根绳子对折后是4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

这根绳子剪去2米后,还剩多少米?

(6分)

5、考考你(12分)

1、、把一根绳子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后长2米。

绳子原来长几米?

 

2、小花狗家要买新房,爸爸量得新房的门高是78厘米。

小花狗一家的身高分别是:

小花狗60厘米,妈妈比小花狗高10厘米,爸爸比妈妈高10厘米。

请你帮他们算一算,新房子的门合适吗?

 

第五单元检测卷答案

一、1、13

2、厘米米

3、分米米米厘米米厘米

4、<>=>=<<=<

5、25厘米<30厘米<90厘米<1米

6、1766454488100

7、753

二、×××××√

三、略

四、70-28=42(厘米)答:

10-8=2(米)答:

5+15=20(厘米)答:

4×2=8(米)答:

略8-2=6(米)答:

五、2×2=4(米)4×2=8(米)答:

60+10+10=80>78答:

不合适

 

第3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9页例1、例2,第70页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十六的第1,2,3题。

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提示

除法的含义是这节课的难点和重点,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活动经验,让学生经历用算式表示的再创造的过程,突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与除法算式中各数的对应关系,加强对平均分两种情况直观图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除法的意义。

难点:

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实物投影仪、课件、磁力小棒磁力扣。

学生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课件出示例1部分主题图内容。

(8个桃子,四个盘子)

1.教师:

谁能说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1)学生独立观察

(2)指名回答:

我知道了一共有8个桃子,4个盘子。

(3)集体订正

2.教师:

你能根据这两个信息,提出哪个数学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

(2)指名回答:

平均每个盘子里放几个桃?

(3)集体订正

3.教师: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说说你的想法?

(1)学生独立思考

(2)指名回答:

每个盘子里放2个桃子,我是这样想的,8里面有几个4,就是放几个,口诀是二四得八,所以是2个桃子......

(3)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平均分,平均分的过程在数学上可以用除法来表示,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除法。

教师板书课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

利用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经历,自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然后教师用谈话法直接引入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师:

谁能看着8,4,2这3个数,把分桃子的过程说一说,分之前总数是多少个?

分的要求是什么?

分的结果是多少?

(1)学生独立观察

(2)指名回答:

一共有8个桃子,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2个桃子。

(3)学生一边说,教师用磁力扣代表桃子按要求分。

2.教师:

请同学们利用你手中的小棒,就这样,一边说,一边分。

(1)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教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数学上怎样表示刚才平均分的过程吗?

在数学上,我们可以用8÷4=2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教师板书:

8÷4=2

4.教师:

中间这个运算符号的名字叫“除号”,它是这样写的,请同学们跟我数空,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点一点,注意,横线要直,两点要圆而且要对齐。

(1)学生跟着老师的讲解进行数空

5.教师:

这个算式又怎么读呢?

(1)指名试读:

8除以4等于2

(2)学生齐读

6.教师:

在除法中,“÷”读作“除以”。

7.教师:

谁再来说说8÷4=2表示什么意思?

(1)学生独立说

(2)同桌之间互说

(3)指名说:

一共有8个桃子,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2个桃子。

(4)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设计意图:

本环节去掉情境化,逐步数学化。

理解把8个桃子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平均分成4份。

8÷4=2表示把8个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个桃。

8.教师:

你还能把8个桃子平均分成几份?

每份是几个桃?

请用小棒代替桃子分一分,一边分一边用“一共有几个桃,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分的几个桃”这样的3句话说出分的过程,再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1)学生独立进行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

一共有8个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的4个桃,

用算式表示:

8÷2=4

(4)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设计意图:

通过语言、操作、算式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再分逃的情境中理解除法的含义。

在学生的操作和表达中强化平均分的总数、份数、每份数着3个量,为抽象出除法算式作准备。

通过“你还能把8个桃子平均分成几份?

每份是几个桃?

”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同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

1.教师:

谁能说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问题是什么?

(1)指名回答:

信息是:

一共有12个小朋友跳绳,3个人一组,问题是:

可以分成几组?

(2)集体订正

2.教师: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可以借助你手中的小棒。

(1)学生独立试做。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回答:

可以分成4组,分的过程是这样的:

分之前是12根小棒,3根小棒一组,正好分成4组。

(4)集体订正。

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2.教师:

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刚才的分组过程吗?

(1)指名回答:

12÷3=4(组)

3.教师:

谁能用“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几个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这样的3句话说出分的过程。

(1)指名回答:

一共有12个小朋友,3个人一组,可以分成4组.

(2)集体订正

4.教师:

除法算式里的3个数也像乘法算式那样有自己的名字,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商。

教师板书:

被除数除数商

3、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跳绳小队的12名同学。

1.教师:

这12名跳绳的同学,还可以按几人一组进行分组?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

还可以2人一组分,也可以4人一组分,6人一组分。

(4)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2.教师:

请同学们试着分一分,看看每组有多少人,能否用除法算式表示分的过程?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

2人一组,可以分6组,除法算式是:

12÷2=6(组);4人一组,可以分3组,除法算式是:

12÷4=3(组);6人一组,可以分2组,除法算式是:

12÷6=2(组)。

(4)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同学们说的真全面!

3.教师:

刚才分桃和同学们分组的过程我们都用了除法算式来表示,你认为什么情况下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1)学生独立思考

(2)指名回答:

平均分的过程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分一分,说一说平均分的过程,写一写除法算式,完善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的第1题。

1.教师: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70页,独立完成。

(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实物投影展示

(4)集体订正

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的第2题。

1.教师:

谁能说说这道题告诉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哪些数学问题?

(1)学生独立观察

(2)指名回答:

知道的数学信息是一共有15个五角星,每次圈3个,问题是几次圈完。

(3)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的第3题。

1.教师:

谁能说说这道题告诉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哪些数学问题?

(1)学生独立观察

(2)指名回答:

知道的数学信息是一共有24个三角形,还有算式24÷8=3,问题是圈一圈,说一说。

(3)学生独立完成,

(4)小组内交流

(5)指名回答:

我是这样圈的:

一共有24个三角,8个三角为一组圈起来,一共分成了3组;我是这样圈的:

一共有24个三角,平均分成8份,每一份是3个......

(6)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沟通两种不同的要求的平均分与除法算式的联系,深化学生对除法算式意义的理解。

4、达标反馈

1、读一读。

8÷4=215÷3=545÷9=57÷7=1

2.填一填

在7×8=56里,7叫做(),8叫做(),56叫做()。

在56÷7=8里,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

3.一共有32个萝卜,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几个个萝卜。

写出除法算式。

4.一共有16个苹果,有几种平均分的方法?

分别写出除法算式。

答案:

第一题:

8除以4等于215除以3等于5

45除以9等于57除以7等于1

第二题:

在7×8=56里,7叫做(因数),8叫做(因数),56叫做(积)。

在56÷7=8里,被除数是(56),除数是(7),商是(8)。

第三题:

32÷4=8(个)

第四题:

3种分法,算式分别是16÷2=8(个)16÷4=4(个)16÷8=2(个)

5.课堂小结

1.教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学生独立思考,组织语言。

(2)指名回答: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习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

(3)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设计意图: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6、布置作业

1.练习十六的第1,2,3题

2.有32个西瓜平均放到4个筐里,每个框里放几个西瓜?

写出除法算式。

3.¤¤¤¤¤¤¤¤¤

¤¤¤¤¤¤¤¤¤

有几种分法?

分别写出算式。

答案:

第一题:

第二题:

第一种和第二种分法正确。

第三题:

10÷2=5(个)20÷5=4(份)24÷6=4(份)

第四题:

32÷4=8(个)

第五题:

有4种分法,算式分别是:

18÷2=9(个)18÷3=6(个)18÷6=3(个)18÷9=2(个)

7、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8÷4=2

被除商

除数

8.教学反思

 除法含义是这一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在知识点上,通过抓住“同样多”→“平均分”→除法含义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认识逐步加深。

在教学中,通过学生亲身操作与教师示范演示相结合,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形象直观地理解除法含义。

这样有利于学生由动作思维——建立表象——抽象思维,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