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鞍山一中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8622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鞍山一中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辽宁鞍山一中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辽宁鞍山一中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辽宁鞍山一中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辽宁鞍山一中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鞍山一中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

《辽宁鞍山一中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鞍山一中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鞍山一中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

辽宁鞍山一中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

辽宁鞍山一中2010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第I卷第1至7页。

第II卷第8页至9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2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3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共9分)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①美国总统奥巴马抵达哥本哈根时将面对所有与会方的疑问:

美国是否将进一步提高减排目标,美国目标是否写入国际协议,美国将为发展中国家带来多少资金。

归结为一点,美国是否愿意在未来全球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显著作用,奥巴马“绿色新政”的诚意到底有多大。

②美国正处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十字路口”,若干问题在谈判桌上迟迟没有给出答案,也正反映了美国选择经济发展战略模式上的踌躇。

2001年,布什总统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是由于国会的否决,更是由于美国利益集团的反对。

美国强大的石油财团不希望背负减排的责任,不希望看到可再生能源抢夺现有市场。

③如今,美国新能源行业面临窘境,奥巴马的“绿色新政”充满挑战。

奥巴马将面临一个选择,即是否将本国经济引入一个不占优势的国际竞赛场。

④以太阳能行业为例,美国太阳能的发展不仅落后于德国、西班牙,甚至落后于中国、印度。

新能源企业还需要与传统能源企业进行激烈的博弈,美国政府如果不在新能源发展上迈出积极步伐,很难提出“有雄心”的减排目标。

⑤相比之下,欧盟承诺减排的额度远高于美国。

为了让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欧盟在本轮谈判中承诺未来三年拿出72亿欧元援助发展中国家用于减排。

欧盟展现尚不为发展中国家认可的“积极”姿态,除了想要争取“道德模范”声望外,更是看到了应对气候变化背后的巨大商机。

⑥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欧盟一直在环保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掌握了全球大部分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核心技术,并拥有一批跨国新能源企业。

从欧盟的利益考虑,全球高标准的排放额度将意味着一个庞大市场。

欧盟之所以极力要求一些“先进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承担强制性减排义务,就是希望欧盟能够有“用武之地”。

⑦而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随着减排额度的提高,减排成本不断上升,因此不愿承担更多减排义务,同时又鼓吹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减排义务。

 

⑧当前世界各国已经达成共识,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渠道。

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全球正在酝酿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以低碳、绿色为特点的经济新模式正在逐渐形成。

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碳排放”问题“牵一发动全身”,将影响不同产业和行业的竞争格局。

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所有国家共同的责任。

妥协与博弈同样重要。

在激烈交锋的同时,各国的共识也在不断增多,这是达成协议的基础。

正如大会主席、丹麦气候与能源大臣赫泽高所言,在当前的谈判中,“妥协”应当成为一个关键词。

(取材于新浪新闻,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关于“减排额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减排额度”提高标准,减排成本就会上升,对于还没有拥有新能源的国家是个挑战。

B、“减排额度”的大小也牵一发而动全身,也将影响不同产业和行业的竞争格局。

C、美国的“绿色新政”客观上也是有关降低“减排额度”政策。

D、各国制定“减排额度”的高低反映了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是否积极。

2下列对“从欧盟的利益考虑,全球高标准的排放额度将意味着一个庞大市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盟在环保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掌握了全球大部分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核心技术,并拥有一批跨国新能源企业,说明高标准的排放额度对它有利,会使它有更多的商机。

B、欧盟极力要求“先进发展中国家”承担强制性减排义务,就是希望欧盟能够有“用武之地”,以便占领市场,获得利润。

C、欧盟倡导提高减排标准,意在以气候大会为契机,在美国犹豫不决之际,与美国在经济上争高下,取代美国在全世界的经济地位,获得更多的利润。

D、欧盟展现的“积极”姿态实质上就是看到了应对气候变化背后的巨大商机,这也是不为发展中国家认可的原因之一。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金融危机前后,全球正在酝酿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以低碳、绿色为特点的经济新模式逐渐形成了。

B、由于美国朝野上下特别是利益集团不希望背负减排的责任,不希望看到可再生能源抢夺现有市场,2001年美国退出了《京都议定书》。

C、美国新能源的发展不仅落后于德国、西班牙,甚至落后于中国、印度,美国政府想要在新能源发展上迈出积极步伐,就得提出“有雄心”的减排目标。

D、欧盟在本轮谈判中承诺未来三年拿出72亿欧元援助发展中国家用于减排,目的是让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使自己获得更大的利益。

二、古诗文阅读(4—9题,共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4—7题)。

(19分)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

“此岂古方山冠①之遗像乎?

”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

“呜呼!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

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苏轼选集》和《古文观止》

注释①方山冠:

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

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庵                          居:

住茅屋

B、、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                        阳:

通“佯”,假装

C、、方山子傥见之欤                                  傥:

或许

D、、方山子怒马独出                                  怒:

生气地,气愤地

5、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

“隐字侠字节字乃一篇之主脑。

”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⑥

6、下列各项是对文章的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

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从“岂山中之人哉!

”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

但他正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7、请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0分)

⑴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5分)

⑵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

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苏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

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

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8、这两首词在物象描写上很有特色,后人评价“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不即不离,妙合无垠”。

请结合词句加以赏析。

(7分)

9、请简析两首词画线句子的艺术手法。

(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

(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

(柳宗元《小石潭记》)

(3)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

(郦道元《三峡》)

(4)                                    ,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5)                                     ,无冻馁之患矣。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6)前者呼,后者应,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选考卷

请考生在第三、第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必须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睡美人

清丽、优美的芭蕾舞剧《睡美人》序曲奏响了。

可是扮演公主奥罗拉的A角却突然“失踪”了。

“嘭”,化妆间的小门开了,一名女演员朝回过头来的导演一耸肩:

“找遍了,哪儿也没有。

”导演阴沉着脸。

心中紧扣着的一线希望也随着这声响给绷断了。

突然,他的手指向了坐在一边的B角:

“你上!

B角激动地站直身,双手抚摩着短裙,眼里闪着倔强和自信的光。

只见她,踮起脚尖,一个优雅的旋转,轻盈地提着舞裙,飘然来到台上……

导演余怒未息。

A角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和扮演王子菲力浦的男A角又是老搭档,今天的汇报演出正是胜败定局的关键时刻,万一,万一B角腿一软……他不禁打了个冷战,不敢再往下想了。

B角在追光下独舞。

多么雍容的舞步,多么飘洒翩翩的舞姿,她巧妙地把音乐的颤动和灯光的光芒融会在一整套的芭蕾舞的语言里了……

……英俊的王子出现了,两人在月光如水的舞台上跳起了双人舞。

导演紧张地眯起了眼。

这是最令人担心的,B角和男A角是第一次同台演出。

奇怪,导演的眼前B角分明已被爱情拥簇而起,漂浮在浪花之上,乘着白色双翼;她手臂的姿势犹如玫瑰花瓣的开放;她的双

脚和着音乐在踩踏,犹如树叶飘然落地。

她和男A角的搭档真是天衣无缝!

导演的拳头松开了,他暗暗惊讶,我平时怎么会没有发现呢?

是由于她的倔强和顶撞?

是由于她的执著、自信大于技巧?

是由于我对女A角的偏爱所形成的偏见?

还是……

……B角弯曲着双腿,柔软的身子在向地面上倾倒。

……哀怨、激昂的主题乐如泣如诉在轻叩观众的心扉。

一个个音符,飘坠在导演的心湖上,泛起圈圈涟漪。

B角不是曾经要求和男A角搭档吗?

而我却用“A”“B”角这道坚固的厚墙将一对“情人”隔开,导演了一出“悲剧”。

唉!

……醒了,奥罗拉醒了!

安睡了一百年后,由于菲力浦纯真的爱情,她,死而复生了!

而B角,这位现实生活中的“睡美人”,恰似许多沉睡着的美,她,春花怒放了!

“哗——”,忽然,剧场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B角噙着泪,微笑着向观众躬身回礼;可是,她的目光在某一观众席上凝滞了——

A角正微笑着坐在那儿鼓着掌……

补充资料:

芭蕾舞剧《睡美人》剧情梗概

弗洛瑞斯坦王宫的宫殿里,国王与王后正在为出生不久的女儿奥罗拉举行洗礼命名大典,宾客们纷纷向他们表示祝福。

紫丁香仙女和其他善良仙女也来表示祝贺。

这些仙女们都有极为高贵的品德。

突然,邪恶仙女卡拉包斯在硕鼠的簇拥下到来。

由于典礼官的疏忽,没有邀请她。

卡拉包斯恶咒奥罗拉公主长大后会被针刺刺破手指而死,而善良的紫丁香仙女发誓要保护奥罗拉公主。

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在国王为美丽的奥罗拉公主举行的庆祝她16岁生日的庆典上,来自英国、印度、意大利及西班牙的王子都来向她求婚。

无意间,一位老妇人走到公主身旁并递给她一个纺锤,公主接过了纺锤,被纺锤刺破了手指。

老妇人这时撩开了伪装,原来她就是邪恶仙女卡拉包斯,她是来陷害公主的。

紫丁香仙女出现了,她来保护公主奥罗拉使她不会真正死去,但公主将一直沉睡100年,直到有一位年轻英俊的王子爱上她并亲吻她,公主才会苏醒过来。

这时整个王国都沉睡过去了。

转眼一百多年过去了,一支皇家打猎队来到森林,队伍中有一位年轻英俊潇洒的王子。

休息时,王子在森林中独自徘徊,突然林中出现了奥罗拉公主的幻影,王子爱上了公主。

在紫丁香仙女的帮助下,王子来到王宫,

看到了沉睡中的公主,他被公主的美丽所吸引并亲吻了公主,公主苏醒了。

邪恶仙女的阴谋破产了,爱情终究战胜了邪恶。

奥罗拉公主与王子的婚礼在王宫里举行。

宾客中有许多都是著名的童话人物:

蓝鸟、大灰狼与小红帽、穿靴子的小猫、蓝胡子……,他们都向公主祝贺,并同欢共舞。

(1)对扮演公主奥罗拉的女B角演出成功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两项(5分)()

A、女B角代替女A角上场时的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出了女B角表演前应有的兴奋与基于实力之上的自信。

B、舞台上,女B角第一次与男A角合作就配合得天衣无缝,珠联璧合。

C、不能不说女B角倔强、执着的个性是她成功的前提,而与导演的顶撞正是她恃才傲物的表现。

导演的暗暗惊讶,说明具备这些特点的女B角今日的成功是在情理之中的。

D、男A角曾经要求和女B角搭档,可无情的导演却用“A”“B”角这道坚固城墙隔开了这一对“情人”,导演一手编排的“悲剧”也促使女B角成就了今天的辉煌。

E、女A角的善良博大、成人之美是女B角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2)第一段划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作简述。

(6分)

(3)这篇小说以“睡美人”为题,有什么作用、效果?

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

(4)对本文主人公的认定,有人认为是女A角,有人认为是女B角,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从混血儿到美国总统

奥巴马1961年生于美国夏威夷,父亲是来自肯尼亚的黑人,母亲邓纳姆是堪萨斯州的白人,这一段婚姻没有维持多久,邓纳姆后来与印尼留学生结婚,也把6岁的奥巴马带到印尼。

奥巴马10岁时回到夏威夷,与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奥巴马的父母离婚后,父亲1982年在肯尼亚死于车祸前,奥巴马只见过父亲一次。

成年后的奥巴马在自己的回忆录《父亲的梦想》中披露,由于父亲是黑人,母亲是白人,他曾一度对自己的种族身份感到迷惑,并为此使用大麻和可卡因等毒品。

奥巴马1983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1991年毕业于哈佛法学院,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就读期间,成为《哈佛法律评论》首位黑人主编,这是人才济济的哈佛法学院所有1600名学生当中的最高荣誉,奥巴马首次获得了全国性的认可。

这个位置通常被视为法律专业学生毕业后进入美国最高法院当法官秘书、进而步步高升的敲门砖,但奥巴马毕业后,却选择了芝加哥一家专门受理民权诉讼的小型律师事务所,当了多年的“穷人代理人”。

经过3年的法律实践和民间活动,奥巴马决定适时参加政治选举,直至当选联邦参议员。

2007年2月10日,奥巴马在伊利诺伊州首府斯普林菲尔德正式宣布竞选2008年美国总统,他在演讲中说:

“在林肯呼吁结束分裂、团结一致的老议会前,美国人的希望和美国梦仍在继续。

”奥巴马借用林肯的政治符号遗产,博得了黑人的好感,同时也博得了草根阶层的好感。

在演说中,奥巴马发出变革的呼声:

“我在学习华盛顿政治做派上投入时间不多,但我很早就意识到,华盛顿的做派必须变革。

”他的参选演说获得了很多反对种族歧视支持人类平等权利的人的支持。

2008年11月5日,奥巴马正式当选为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

奥巴马生逢其时,美国民众厌倦了伊战泥潭、经济停滞以及霸道刚愎、支持率极低的小布什总统,对政府和国会都十分失望,渴望改变现状;在美国人看来,奥巴马由白人祖父祖母抚养、又在亚洲短暂生活;在哈佛受精英教育,又回到非洲裔社区做基层工作,他的经历代表了美国一代的梦想。

奥巴马承诺,如果他成为美国总统,他将使整个美国在共同使命感的感召下团结起来,使美国的历史

翻过近年来政治四分五裂、愿望一再落空的灰色一页。

于是在竞选中他不断重复“改变”、“希望”和“相信”这几个关键词。

许多人对奥巴马政府寄予希望,但奥巴马在记者会上说,美国正面临“历史性的危机”,“这场危机是长期形成的,我们没有捷径可走,而且经济在好转之前还可能进一步恶化。

”他补充说:

“全面的复苏不可能马上出现。

许多专家现在相信,我们明年可能损失数以百万计的工作。

”节选自《奥巴马传》

补充资料:

民调显示奥巴马执政百日支持率高达64%

4月29日是奥巴马执政百天纪念日,民调显示,奥巴马执政百日支持率创下近20年来新高。

自上任后,他的最大立法成绩,即总额达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法案是在缺乏共和党支持的情况下在众议院获得通过的,有93%的民主党人对奥巴马的执政路线表示支持,64%的美国人认可奥巴马的执政表现,这创下了近20年来美国总统执政百日支持率的新纪录。

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一百天以来,推动了很多政策的实施以兑现他在竞选总统期间对年轻选民许下的承诺。

奥巴马的“百日新政”得到美国年轻一代的较高评价。

奥巴马执政200天前夕,民意支持率下跌到50%

报道说,从最近的民调结果显示,奥巴马民意支持率不断走低,主要是因为民众认为奥巴马对解决国家经济问题,缺乏一个明确的方案。

各年龄层的民众对奥巴马的满意度也都在下降。

最支持奥巴马的18到29岁民众,满意度从7月的71%降到现在的60%;65岁以上老人对奥巴马的满意度,一直都维持在48%左右,但8月中开始突然下降到43%,应与美国保守派从8月中开始,在市民大会上激烈抨击奥巴马的健保改革政策,灌输奥巴马健保政策将使老人福利缩水有关。

近日,美国民众对奥巴马总统上万亿美元的医疗改革计划不满的情绪日益高涨,在奥巴马执政200天前夕,其民意支持率下跌到了50%。

同时,由民主党代表发起的一系列推销医保改革的公共集会,已经演变成了美国民众发泄不满的闹剧,甚至有民主党国会议员为此收到死亡威胁。

(1)、结合文本,选出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混血儿的身份,使奥巴马曾一度对自己的种族身份感到迷惑,也曾吸过大麻和可卡因等毒品。

B、奥巴马曾经在美国、印尼、肯尼亚生活过,丰富的生活经历也是他竞选的有利条件。

C、奥巴马成为《哈佛法律评论》首位黑人主编,首次获得了全国性的认可。

D、奥巴马从基层工作做起,使他更深切地接触民众,关注民生。

E、美国目前正面临着“历史性的危机”,且经济有进一步恶化之势,许多专家相信全面复苏的可能性不可能马上出现,明年的数以百万计的工作可能都会损失。

(2)结合全文内容,概括奥巴马的生活经历。

(6分)

(3)“这个位置通常被视为法律专业学生毕业后进入美国最高法院当法官秘书、进而步步高升的敲门砖。

”请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

(6分)

(4)文章结尾说:

“许多人对奥巴马政府寄予希望。

”你是否对奥巴马政府寄予希望呢?

结合文本和现实,请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

特别提示:

把13—16题的选项对应涂在答题卡的13—16序号上。

17—18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3、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暖和(huo)    饕(tāo)餮  作坊(fǎng)    解(xiè)甲归田       金壁辉煌

B针灸(jiǔ)     剽(piáo)窃    尽(jǐn)快      间(jiān)不容发    物富民丰

C躯壳(ké)    溃疡(yǎng)    鱼鳔(biào)    拔山扛(gāng)鼎     计日成功

D酩酊(dǐng)   锁钥(yuè)     霰(xiàn)弹    龇(zī)牙咧嘴        鹊巢鸠占

14、下列各项中的加点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儿时看戏,我一听到台上的锣鼓响,尤其听到前面大人们的叫好声,就会急得跳脚,矮人看戏,只有干着急的份儿。

B、下周轮到我们班升旗,我把发言稿送交政教科审查,等我拿回我的发言稿时发现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修改笔迹,稿件已经被改得体无完肤了,没有几句话是我自己的了。

C、上一个赛季,湖人队战果累累;孙悦虽然加入了湖人队,但是他在这个队伍中只能说是附骥尾而已。

D、学习外语,如果你还没有掌握大量的惯用语,跟外国人交流时,一不小心,曲解其意,就会闹出笑话,真的就会阴沟里翻船了。

15、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3分)()

A、在高一高二时,我们对于打好知识基础和提高基本技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简单,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丰富得多,深刻得多了。

B、教育要得法,不适当地批评学生,学生难以健康成长。

C、这场大雪令人神清气爽。

我觉得,这样又白又厚的雪非用手紧紧地握一握、痛痛快快地打一场雪仗才过瘾。

D、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共同努力,使我们班级进步很大,取得了各项评比的好名次,现在全班同学劲头十足。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用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

A、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B、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C、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D、咱们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1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填上恰当的虚词。

(4分)

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之一。

他才华卓著,至善至美,①他的成就不是眼下说得尽的。

他的所有作品②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

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③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有一切的形式和一切的风格,超过塔西陀,上溯到苏埃通,越过博马舍,直达拉伯雷;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

但是有时④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揭示形形色色的现实,让人马上看到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

答案:

①     ②      ③       ④

1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