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知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8622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知识.docx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知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知识.docx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知识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知识2学时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基础知识

第一节危险货物基本知识

本节主要介绍危险货物的化学、物理和危害特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和押运人员可通过学习掌握各类常见的危险货物特性,确保采取安全的运输方式对危险货物进行输运。

一、第1类:

爆炸品

(一)定义

本类货物是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撞击等),能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或仅产生热、光、音响或烟雾等一种或集中做的烟火物品。

(二)分项

根据爆炸物品特性差异和其危险程度可将第1类爆炸品按危险程度分为五项:

项一(1.1):

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项二(1.2):

具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项三(1.3):

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或较小抛射危险,或者两者兼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资和物品;

项四(1.4):

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资和物品,本项货物危险性较小,万一被点燃或引爆,其危险作用大部分局限在包装件内部,二对包装外部无重大危险。

外部明火不能引起包装件内部所有内装物品的瞬间爆炸;

项五(1.5):

非常不敏感的爆炸物资,本项货物性质比较稳定,在着火试验中不会爆炸。

(三)特性

决定爆炸品爆炸性能强弱的指标主要有如下3个:

1.感度(亦称敏感度),是指爆炸品在外界作用下,发生爆炸反应的难易程度。

爆炸物品需要外界提供一定能量才能触发爆炸反应,否则爆炸反应就不能进行。

外界提供的能量也称起爆能,通常就是引起爆炸反应的最小外界能量来表示,显然,引起某种爆炸品爆炸所需的能量越小,则该爆炸品敏感度越高,危险性也越大。

《危险化学品名录》中将很多爆炸品的感受程度特别列出,如“遇火焰或火花能引起爆炸”,“对机械作用很敏感”,“撞击或加热、或触及金属可发生爆炸”等等。

2.威力和猛度,指炸药爆炸时的作功能力,即炸药爆炸对周围介质的破坏能力。

3.炸药的安定性(稳定性),是指炸药在一定的贮存期间内,不改变自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即爆炸性能)的能力。

在我国,以保持在环境温度不超过45℃(可允许短期略超过45℃)的条件下,运输期间货物不发生分解,不改变其使用效能,即可认为该货物安定性符合安全运输要求

(四)常运的爆炸品

1.火药,火药又叫发射药。

常见火药的形式有:

带状、棍状、片状、长管状、七孔状、短管状和环状等。

2.炸药(猛炸药):

炸药是相对稳定的物质,在一般情况下比较安定,能经受生产、贮存、运输、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一般外力作用。

只有在相当大的外力作用下才能引爆,通常是胙装有起爆药的起爆装置来激发其爆炸反应。

3.火工品及引信

火工品都小的炸药元件,具有比较高的感度。

其大致可分为两种:

一种按输入冲量形式分为机械、热、电、爆炸装置等;另一种按输出形式分为点火器(包括火帽、底火、延期药、点火索、点火具等)和起爆器材(包括雷管、导爆索、导爆管、传爆管等)。

4.烟花爆竹

烟花、爆竹是我国传统的手工艺品,其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已有声、光、烟、色、造型等综合效果的产品约500多种。

烟花、爆竹大都是以氧化剂(如氯酸钾、硝酸钾、硝酸钡等)与可燃物质(如木炭、硫磺、赤磷、镁粉、铝粉等)再加以着色剂(如钠盐、锶盐、钡盐、铜盐等)粘合剂(如酚醛树脂、虫胶、松香、浆糊等)为主体的物质,按不同用途,装填于泥、纸、绸质的壳体内。

二、第2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一)定义

本类货物系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应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

一是临界温度低于50℃,或在50℃时,其蒸气压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二是温度在21.1℃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或在54.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蒸气压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二)分项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按其化学性质分为三项。

项一(2.1):

易燃气体,这项气体泄漏时,遇明火、高温或光照,即会发生燃烧或爆炸。

燃烧或爆炸后的生成物对人体具有一定的刺激或毒害作用。

“可以燃烧”是这类气体的根本的化学特性。

气体“容易”或“不容易”燃烧一般是以爆炸极限或燃烧范围来衡量的;燃烧需要氧气,空气中含有1/5的氧气即可助燃;常见的易燃气体包括:

氢气、二氧气碳、硫化氢、氰化氢、氨、一氧化碳、乙炔、甲烷、丙烷、乙烷。

项二(2.2):

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这项气体泄漏时,遇明火不燃。

直接吸入体内无毒、无刺激、无腐蚀性,但高浓底时有窒息作用。

燃与不燃是相对的,有些气体在高温条件遇明火会燃烧;不燃气体主要是惰性气体和氟氯烷类的致冷剂和灭火剂。

项三(2.3):

有毒气体,这类气体泄漏时,对人畜有强烈的毒害、窒息、灼伤、刺激等作用。

其中有些还具有易燃性或氧化性。

主要的有毒气体有:

液氯、氰、光气、溴甲烷、二氧化硫、液氨等。

其中储运量最大的是液氯、液氨和二氧化硫。

(三)主要危险性

1.容器破裂甚至爆炸。

本类货物都是灌装在耐压容器中,内部承受着几兆帕的容器本身就是一种危险货物。

由于受热、撞击等原因造成容器内压力的急剧升高,或者由于容器内壁被腐蚀,容器材料疲劳等原因使容器的耐压强度下降,都会引起容器的破裂甚至爆炸。

2.由于气体物质本身的化学性质引起的危险。

由于各种气体的化学性质差别很大,有的易爆易燃、有的有毒、有的具腐蚀性等,气体如果溢漏出来,因其本身的化学性质,则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中毒、灼伤、冻伤等事故.即使是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的惰性气体的溢漏,也会引起窒息死亡。

(四)常见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1.CN22001氧气,是空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有压缩空气装在15MPa以上高压钢瓶中运输时,应与氧气同样看待;氧气无色、无嗅、微溶于水,氧的临界温度-118.8℃,沸点-183℃,临界压力4.97MPa,液氧为淡蓝色。

氧几乎能与所有的元素化合。

2.CN23002氯气,又名液氯,临界温度144℃,临界压力7.61MPa。

常温下0.6MPa就会使氯气液化,故氯气总是在液化的状态下储存运输,习惯称氯气为液氯。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剧毒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

空气中的最高允许浓度2mg/m³,如超过0.1~0.5mg/m³,人吸入后,会发生咽喉、鼻、支气管痉挛,眼睛失明,并导致肺炎、肺气肿、肺出血而死亡;如超过2.5g/m³,则会立即人畜窒息死亡。

氯气的蒸气相对密度2.5。

所以,氯气泄漏在空气中会沉在下部沿地面扩散,使地面人员受害。

氯气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水可溶解2.5体积的氯气。

氯气瓶漏气时,可大量浇水,或迅速将其推入水池,或用潮湿的毛巾捂住口鼻,以减轻危害。

3.CN23003氨,又名液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的气体,蒸气相对密度0.59。

氨的临界温度132.4℃,临界压力11.13MPa。

在常温下0.7~0.8MPa就能使氨液化。

氨极易溶于水,1体积的水可以溶解700体积的氨。

所以,当液氨钢瓶漏气时,以大量水浇之或将其浸入水中,就可暂时减少进入空气中氨气量,以免发生更大事故。

氨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能使人窒息死亡,故属有毒气体。

但少量的氨能刺激神经,昏迷人嗅到氨的气味可以恢复知觉。

所以,有时也用很稀的氨气来急救昏迷的病人。

4.CN21024乙炔,俗名电石气。

电石受潮后放出的气体即为乙炔。

纯净的乙炔无色、无嗅,工业乙炔因含有杂质——磷化氢而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

5.CN21008天然气(含甲烷,液化的),别名液化天然气,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家用及商业的动力燃料,化学及石油化学工业原料。

天然气是无色无嗅液体,主要成分为含83%~99%甲烷、1%~13%乙烷、0.1%~3%丙烷、0.2%~1.0%丁烷。

也含有一定比例的氮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硫化氢,有时还含有一些数量不明显的稀有气体(氦、氩)。

天然气在液化装置液化,产生液化天然气,其组成与气态稍有不同,因为一部分组分在液化过程中被除去。

沸点–164~–160℃。

天然气极易燃。

天然气主要由甲烷组成,其性质与纯甲烷相似,属“单纯窒息性”气体,高浓度时因缺氧而引起窒息。

液化天然气与皮肤接触会造成严重灼伤。

三、第3类:

易燃液体

(一)定义

本类货物系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特性已列入其他类别的液体。

其闭杯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但不同运输方式可确定本运输方式适用的闪点,而不低于45℃。

对运输来说,易燃液体最主要的危险是其挥发性蒸气导致燃烧和爆炸。

衡量液体易燃性和易爆性的重要特性参数是闪点、沸点、燃点、爆炸极限和蒸气压等。

其中最主要的是闪点和沸点。

闪点是衡量液体易燃性的最重要的指标。

如果可燃液体温度高于其闪点时,随时都有接触火源而被点燃的危险。

(二)分项

第3类易燃液体按其易燃危险性分为三项。

项一(3.1):

低闪点易燃液体,闪点低于–18℃的液体。

项二(3.2):

中闪点易燃液体,闪点在–18~23℃之间的液体。

项三(3.3):

高闪点易燃液体,闪点在23~61℃之间的液体。

四、第4类: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一)分项和定义

根据国家标准和本类货物的燃烧条件不同的特点,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分为三项。

项一(4.1):

易燃固体。

本项物质系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物质,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质。

项二(4.2):

自燃物品。

本项货物系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

项三(4.3):

遇湿易燃物品。

本项货物系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

有些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

可见,本项物品必须具备3个条件:

在常温或高温下受潮或与水剧烈反应,且反应速度快;反应产物为可燃气体;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热,可引起燃烧或爆炸。

此项物质遇酸和氧化剂也能发生反应,而且比与水的反应更为剧烈,因此危险性也更大。

五、第5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一)分项和定义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分为两项。

项一(5.1):

氧化剂。

本项货物系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

包括含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

与松软的粉末状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振动或摩擦较敏感。

项二(5.2):

有机过氧化物。

本项货物系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振动或摩擦极为敏感。

六、第6类:

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一)分项和定义

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分为两项。

项一(6.1):

毒害品。

本项货物系指进入肌体后,累积达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变化,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

项二(6.2):

感染性物品。

本项货物系指含有致病的微生物,能引起病态,甚至死亡的物质。

感染性物品的危险特性在于其能使人或动物感染疾病或其毒素引起病态,甚至死亡。

感染性物品包括遗传性的微生物和生物、生物制剂、诊断标本和临床及医疗废物,这类物品的运输需经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七、第七类:

放射性物品

(一)定义

放射性物品是指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104Bq/kg(读作每千克贝可)的物品。

放射性物质有块状固体、粉末、晶粒、液态和气态等各种物理形态。

放射性物质所放出的射线对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可致病、致畸形、致癌,甚至可致死。

八、第8类:

腐蚀品

(一)定义

本类货物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

与皮肤接触在4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6.25mm/a(每年毫米)的固体或液体。

(二)分项和特性

以酸碱性作为主要的分类标志,根据化学性质腐蚀品分为三项:

项一(8.1)酸性腐蚀品。

按照其化学组成可分成无机酸性腐蚀品和有机酸性腐蚀品2个子项。

项二(8.2)碱性腐蚀品。

碱性腐蚀品包括碱性的无机物和碱性的有机物。

其碱性决定了其腐蚀性。

一般地说,碱性的大小决定了腐蚀性的强弱;碱性腐蚀品的腐蚀性比酸性物品的腐蚀性弱一些。

碱性腐蚀品中的有机物如水合肼等是强还原剂,易燃,其蒸气会爆炸。

项三(8.3)其他腐蚀品。

其他腐蚀品指既不显酸性又不显碱性的腐蚀品。

腐蚀品的上述分类是由各中腐蚀品的本身化学性质决定的。

看不到各种腐蚀品具有各种不同的性质,认为凡是腐蚀品就可以混储配载,酸与碱混装,氧化剂与还原剂配载,势必酿成恶性事故。

九、第9类:

杂类

(一)杂类物品的定义和分项

本类物品系指在运输过程中呈现的危险性不包括在上述8类危险性质中的物品。

危险货物杂类分为两项.

一是磁性物品,本项物品系指航空运输时,距其包装件表面任何一点2.1m处的磁场强度H≥0.159A/m;

二是另行规定的物品,本项物品系指具有麻醉、毒害或其他类似性质,能造成飞行机组人员情绪烦躁或不适,以致影响飞行安全的物品。

由此可见,杂类物品具有磁性、麻醉、毒害或其他类似性质。

(二)杂类物品的说明

常见的杂类物品有二氧化碳(固体),即干冰。

还包括有刺激性气味的榴莲、大蒜油等。

过去,汽车运输危险货物不设第9类危险货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运输过程中呈现的危险性质不包括在前8类危险性中的新物品不断涌现,新物品的数目也越来越多,此类危险货物的某些特性也会对汽车运输安全性产生影响;加之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如GPS等先进装置,加大了汽车受磁场(第9类危险货物)干扰的倾向。

一定运输天气下,此类物品具有麻醉、毒害或其他类似性质,能造成飞行机组人员情绪烦躁或不适,危及运输安全。

这样现代汽车运输安全也应考虑杂类危险货物,按其货物特性采取相应的措施。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基础知识(包括危险货物基本知识、危运车辆技术条件和安全设施、交通事故处理知识等)

二、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安全设备要求

1、车辆应配置符合GB13392-2005《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要求的等腰三角形状“危险”字样标志灯,每个标志灯应有一个确定编号、标志牌。

按照车辆核定经营范围和装载危险货物设置菱形标志牌。

车辆罐体两侧反光色带。

槽罐车辆在车辆罐体两侧色带上部中央位置喷涂(大红色反光)“危险品”字样的警告语。

运输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应在罐体两侧色带上方中央位置喷涂(大红色反光)“严禁烟火”字样的警告语。

2、车辆侧面和后部三面要设置《危险货物安全标签》标明物质名称、编号、警示词、危险性、灭火方法、安全措施、应急咨询电话等内容。

3、车辆应配置运行状态记录装置(如行驶记录仪)和必要的通讯工具。

4、运输易燃易爆危险货物车辆的排气管,应安装隔热和熄灭火星装置,并配装符合JT230规定的导静电橡胶拖地带装置。

5、车辆应有切断总电源和隔离电火花装置,切断总电源装置应安装在驾驶室内。

  6、车辆车厢底板应平整完好,周围栏板应牢固;在装运易燃易爆危险货物时,应使用木质底板等防护衬垫措施。

 

7、运输车辆应根据所装危险化学品的性质配置相应的灭火器材、防护急救用品,以供急用。

通常可在驾驶室内或近旁悬挂、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器。

8、运输车辆在盛夏装运危险化学品时,应有遮阳措施或其他防护措施,或限定夜间运输。

运送遇湿易燃物品应备有油布等防雨设施。

9、采用常压槽罐车运送易燃液体时,槽车顶部呼吸阀状况要良好;储槽内应有若干金属板分隔,使罐体具有足够的刚度,并能减少车辆行驶时液体不致剧烈晃动、摩擦而产生静电;

10、采用压力槽罐车运送压缩、液化气体时,除槽车储罐应检测、探伤、耐压试验符合有关要求外,罐体上应设有符合安全要求的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过流阀、紧急切断阀,并定期检查,使之随时处于完好状态。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紧急处置

第一节应急处置的原则

行车过程中,往往由于客观条件的突然变化引发紧急情况,此时,能否有效地规避危险和逃生,尽最大努力减轻损失,将取决于驾驶员应急措施是否及时、恰当和有效。

驾驶员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并掌握一定的应急处置措施,在遇到险情时才能临危不惧,冷静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

为了防止避险不当的加重事故,在处理紧急情况时应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一、系好安全带,保持良好心态

整个行车过程中,系好安全带非常重要。

在受到离心力、撞击力等外力作用是,安全带能够防止乘员被抛出车外或者与车内物体发生二次碰撞,起到保护乘员的作用,有效降低人在事故中的受伤程度。

但是,在即将发生碰撞、翻车或落水等事故必须紧急逃生时,驾驶员应立即解除安全带,正确应对。

驾驶员在险情出现的瞬间应保持良好的心态。

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只有保持头脑清醒,及时分析并准确地作出判断,或者将并迅速果断地采取正确的避险措施,才能化解险情或者将损失降到最低。

二、及时减速,有效控制行驶方向

紧急情况往往在瞬间发生,时间非常短暂,特别是高速行驶时,规避和减轻交通事故的危害和损失,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减速、控制方向和停车。

(一)低速情况下的紧急处理。

在车速较低时出现紧急情况,驾驶员要先判断能否通过降速或转向避开前方障碍物。

若通过转向避开障碍物比停车更有效时,在道路交通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优先采取转向来规避风险,同时配合采取必要的减速措施。

(二)高速情况下的紧急处理。

高速行驶时,急转向极易造成车辆侧滑或在离心力作用下发生倾翻等事故,对于重心高的大型车辆和半挂牵引车尤为明显。

车速较高且出现紧急情况时,驾驶员不要盲目急转方向避让,而应先采取制动措施使车辆尽快降速,尽可能降低碰撞瞬间的惯性能量或者在碰撞前能够及时停车,以化解险情或减小事故的损害程度。

三、先人后物,就轻处理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

在危急情况下,驾驶员应操控车辆尽可能向远离人的一方避让,宁可财产遭受损失,也要确保人员的安全,做到先考虑人,后考虑物,尽最大努力做到人员不要受伤害。

避重就轻就是避险时,驾驶员应操控车辆向情况简单或人员较少的一侧避让,以减轻事故的损失和后果。

四、先他人后自己

在遇到紧急情况危急人员生命时,应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风范,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第二节车辆故障的应急处置

危险货物安全运输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车辆是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载体。

如果车辆行车过程中出现故障,将影响危险货物的正常运输,处理不当,还会引发危险货物事故。

一、发动机熄火应急处置

1.现象分析

发动机熄火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突然停止工作,使车辆失去行驶动力的故障现象。

发动机熄火会造成转向沉重、制动失效,易导致车辆发生正面相撞、侧面相撞、对向刮擦、同向刮擦、被追尾等事故。

2.应急处置和救援

(1)尝试重新启动

连续踩踏加速踏板,转动点火开关,尝试重新启动。

若启动成功,不要贸然继续行驶,应将车直接开到服务区或其他安全地点进行必要检查,确认安全后再继续行驶。

(2)利用惯性迅速靠边停车

尝试重新启动不成功时,驾驶员要及时打开危险报警闪光灯,利用车辆的惯性迅速靠边停车检查。

(3)警示后方来车

在道路上停车后,驾驶员应持续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在车后设置危险警告标志,夜间还应开启示廓灯、前照灯,在车后50~100m(高速公路为150m)设置警告标志,并迅速报警。

二、转向失控应急处置

1.现象分析

转向系统对车辆的行驶安全至关重要。

转向失控是指车辆行驶的方向不受驾驶员控制的故障现象,包括转向失效和转向失灵两种情况。

转向失效是指车辆完全丧失转向能力;转向失灵是指车辆在一定程度上丧失转向效能,出现转向不足或转向过度等现象。

转向失控会导致正面相撞、侧面相撞、对向刮擦、同向刮擦、侧翻、坠车、撞固定物等事故。

2.应急处置

(1)平稳制动

车辆转向失控时,驾驶员应松抬加速踏板,采用"点制动"的方法,使车辆平稳减速。

(2)减少碰撞损失

若事故无法避免,驾驶员应立即抢挂低速挡,缩短制动距离,减轻碰撞力度。

(3)发出警报信号

在采取制动措施的同时,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呜喇叭或挥于示意,及时将危险警示信息传递出去,提醒其他车辆以及行人注意避让。

三、制动失效应急处置

1.现象分析

制动失效是指车辆丧失制功效能,无法降低车速或停车的故障现象。

制动失效包括完全失效和部分失效。

制动完全失效是指完全失去制动效能;制动部分失效是指车辆在一定程度上丧失制动效能,制动力下降或制动距离增长。

制动失效引发的事故较为严重,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较大。

在山区、高速公路或夏季炎热地区以及下长坡连续制动时都易发生制动失效。

制动失效会造成正面相撞、侧面相撞、对向刮擦、坠车等事故。

2.应急处置

(1)冷静控制方向

制动失效时,驾驶员应保持冷静,握紧方向盘,松抬加速踏板,多次踩踏制动踏板。

同时使用危险报警闪光灯和喇叭来提醒周围的车辆、行人或骑自行车人等,尽量避开交通复杂、人员较多的地方。

(2)驻车协助减速

前面没有其他车辆时,可迅速换入低速挡,靠近路旁停车检修排除故障。

如果车辆前面有障碍物无法躲避时,则应充分利用发动机制动,降低车速后,配合使用驻车制动减速停车。

(3)驻车制动操作

当车速较高时,驾驶员应慎用驻车制动。

若车速无法降低使用驻车制动时,务必使挡位置于低挡。

(4)巧用障碍物停车

若用驻车制动也无法停车,可考虑使用车辆保险杠、车头侧向刮擦公路护栏或其他障碍物,靠摩擦产生阻力将车停下;也可将车辆开k边防车道,利用上坡阻力消耗行驶动力,借以停车。

(5)警示他人早报警

停车后,在车辆后方设置危险警告标志,警示他人,防止引发尾随相撞事故。

同时迅速报警,等待救援或将车辆移至安全的地点等待救援。

四、轮胎突然出现故障的应急处置

使用异常磨损或胎压不符合要求的轮胎长时间高速行驶以及骑压路肩时,容易出现轮胎故障,如轮胎漏气、爆胎等,是安全行车的一大隐患。

驾驶员有必要掌握轮胎出现故障时的应急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轮胎故障的发生及其危害程度。

(一)轮胎漏气

行驶中车辆一侧轮胎出现漏气时,驾驶员会感到车辆倾斜、颠簸或者摆动,随行驶时间的加长,异常程度会加重,控制车辆不灵便。

发现轮胎漏气时,驾驶员应紧握转向盘,慢慢制动减速,将车辆尽快驶离行车道,停放在路边安全地点。

在车辆驶离行车道时,不要紧急制动,以免造成倾翻或因后车制动不及时而发生追尾事故。

(二)轮胎爆裂

1.现象分析

轮胎爆裂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轮胎破裂,甚至发生爆胎的故障现象。

轮胎爆裂时会发出巨响并伴随有大冲击力,轮胎爆裂可分为前轮爆胎和后轮爆胎两种情形。

轮胎爆裂引发的事故形态一般都比较严重,易发生对向刮擦、同向刮擦、侧翻、滚翻等事故。

2.应急处置

(1)控制方向,降低车速

高速行驶中遭遇爆胎时,驾驶员首先应通过方向盘尽量控制车辆的行驶方向;迅速松抬加速踏板,缓踩制动踏板(避免紧急制动),降低车速。

(2)抢挂低挡,安全停靠

如果危险近在眼前,缓踩制动踏板不能降低车速,可抢挂低速挡,利用发动机制动降低车速,将车辆平稳停靠在路边。

(3)闪光灯报警,标志牌警示

车辆停稳后要迅速打开危险报警闪光灯,并保持持续闪烁;在车后50~100m处设置警示标志(高速公路为150m)。

如果是在夜间,还向开启后位灯、示廓灯。

与此同时,还要迅速报警,等待救援或将车辆移至安全的地点等待救援。

第三节行车突遇紧急情况的处置

因驾驶员的违法驾驶行为或者缺乏预见性驾驶能力,常常会出现一些紧急情况,比如车辆在湿滑路面超速行驶发生倒滑、车辆通过弯道时占道行驶致使与对向来车将要发生正面碰撞等,此时,驾驶员必须保持冷静,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正确的处置方法,尽可能降低事故的损害程度。

一、侧滑的应急处理

车辆在泥泞、湿滑的路面上快速行驶、紧急制动、急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