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99928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学年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学年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

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联考

历史试题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春秋战国时期多数思想家看来,人类在宇宙中有卓越的地位,“天地之性人为贵”;人有知觉,是“天地之心”;人能凭借道德和智慧“参天地、赞化育”。

这说明该时期

A.摆脱宗教束缚B.现实功利思想浓厚

C.富有人文精神D.道德认同意识增强

2.先秦儒家学派主张“学”“思”“行”结合,形成了“养心、养气、慎独”之说,即所谓“有心养心”“养浩然之气”等。

这说明先秦儒家学派

A.肯定主体自觉B.主张格物致知论

C.突出教化功能D.强调仁礼重要性

3.先秦某思想家主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下列言论与其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B.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C.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D.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4.《春秋繁露》载:

“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材料主要论述

A.“天人感应”思想B.古代的人伦观念

C.儒学的民本思想D.道家的无为理念

5.汉武帝时期的太学规模狭小,博士弟子仅五十人。

昭、宣时期,博士弟子虽有所增加,不过一二百人。

到元帝时,博士弟子则激增至千人。

由此可知

A.道家、墨家等思想已经消失B.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巩固

C.太学的教育质量得到了提升D.完善的教学体系已经形成

6.周敦颐认为,我与天地之间在于皆有生意。

二程认为,宇宙是一个大家庭,天地是父母,人是儿女,人人都应该孝敬上天。

朱熹提出,对万物的盛衰,甚至大大小小的动植物,该如何合理地利用它们,“皆所当理会”。

这体现了理学

A.将个人、社会与宇宙联为一体B.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C.用哲学论证三纲五常的合理性D.包含一定的自然观

7.明朝思想家王艮在传承阳明心学的基础上提出“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

据此可知,心学

A.得到民众广泛的支持B.受到传统民本思想影响

C.推动儒学社会化发展D.理论体系发生根本变化

8.王守仁认为士大夫凭借修养治理天下,农民凭借农具来养家糊口,工匠和商人则“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

故曰:

四民异业而同道。

”他的观点

A.为明清思想家所继承B.彻底冲破传统思想束缚

C.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D.体现近代民主思想萌芽

9.下表茶道的诠释反映了当时

泡茶时

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

待客时

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浓茶意表浓情”

饮茶时

表现为“饮罢茶敬方深知,赞叹此乃草中英”

A.道家养生理念的流行B.儒学思想渗入社会生活

C.市民阶层的饮茶文化D.饮茶推动了诗歌的繁荣

10.公元前5世纪前,雅典人将雕刻匠、造船工、战车驭手等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人泛称为“智者”。

后来,“智者”专指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训练并以此获取报酬的教师。

这一变化是雅典

A.教育发达的反映B.经济发展的结果

C.文化繁荣的原因  D.民主政治的产物

11.15世纪,意大利掀起了一股艺术品投资和消费热潮。

教堂、公共建筑内装饰着宗教画和雕塑,私人住宅悬挂着个人或宗族肖像和小型人物雕像。

这一现象

A.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B.表明资产阶级热衷于艺术品投资

C.导致社会奢侈风气盛行D.说明意大利进入新古典主义时期

12.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将手写的拉丁文《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在维登堡教堂门口,不久后他便收到了从德国南部倒流回来的印刷本《九十五条论纲》。

这表明

A.德国民族意识觉醒B.西欧识字率在增长

C.抨击教会引起共鸣D.技术推动社会进步

13.卢梭认为“道德是灵魂的力量与生气”,外在的优雅得体虽使人们不再有不体面的罪恶,但“另外的罪恶却以德行的名义被装饰起来”。

科学进步可能加剧不平等,“我们的灵魂正是随着科学理性和艺术臻于完美而越发腐败的”。

卢梭的观点

A.符合当时学术界的普遍认知B.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本质

C.背离了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D.是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和补充

14.关羽的故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在民间流传,但基本忠于历史原貌。

宋代正一派道士编造关公战蚩尤的故事,关羽成了道教的财神。

明代时《三国演义》不断传播,关羽的忠义勇武精神得到人们追捧。

关羽故事的流传

A.还原了历史的细节,增加历史的真实B.传播了道教的观念,反映思想的进步

C.丰富了正统史学观,扩充历史的内涵D.折射了市民价值观,影响百姓的行为

15.

科学家

时间

贡献

(英)胡克

1665年

利用显微镜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德)施莱登

1838年

首先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德)施旺

1839年

与施莱登共同提出细胞学说并将之扩大到动物界

(德)魏尔肖

1858年

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细胞的观点,细胞学说全部完成

上表为细胞学说的确立过程。

据此可知,细胞学说的确立

A.冲击了基督教神学的宣传B.得益于广大科学家不懈努力

C.推动生物进化思想的形成D.为生命科学的研究作了奠基

16.据梁启超回忆:

“甲午丧师,举国震动,年少气盛之士,疾首扼腕言‘维新变法’……而其流行语,则有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者,张之洞最乐道之,而举国以为至言。

”据此可知,“中体西用”思想在当时

A.与维新变法思想实现了融合B.伴随鸦片战争的爆发而出现

C.受统治者倡导成为主流思想D.得到多数先进中国人的认可

17.严复认为天下大道是相通的,例如,他认为,斯宾塞的社会改革与“《大学》所谓诚正修齐治平之事有不期而合者”。

由材料可见,严复主张

A.在中国传统中寻找强国之道B.主动接受自然进化理论

C.分开研究自然界与人类社会D.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

18.学者俞祖华指出:

“晚清的维新派主张‘满汉平等’‘合举国之民心’;立宪派主张‘合族救国’;民国后,孙中山将‘驱除鞑虏’转变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剖析各种思潮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动局面,不难发现民族主义贯穿其中。

”这一思想状况反映了

A.近代中国社会思想的多元化B.救亡图存与近代化相结合的时代主题

C.统一多民族观念的根深蒂固D.民族的团结是政治民主化的前提条件

19.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废除了以忠君、尊孔、读经为中心的教育政策,废除了清朝学部颁布的教科书和含有封建专制内容的民间教科书。

南京临时政府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政权的社会基础B.塑造新的意识形态

C.提高国民的思想觉悟D.应对尊孔复古逆流

20.有学者指出:

“这场运动是鸦片战争后最为深刻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对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塑造作用。

”“这场运动”最大的历史意义是

A.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B.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

C.动摇了旧思想正统地位        D.开启了思想解放潮流

21.毛泽东曾指出:

“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上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

”下列哪一著作最能体现毛泽东的上述思想

A.《论人民民主专政》B.《论联合政府》

C.《新民主主义论》D.《论十大关系》

22.1957年,一年之内,中国新办的文艺刊物有近二十种之多,包括在全国有影响的《诗刊》、《收获》、《剧本》、《文学研究》等,《文艺报》也改为大型周报。

此现象说明

A.我国已经建成创新型国家      B.“双百”方针的效果显著

C.大众性文艺作品日益涌现      D.文艺界“左”倾思想盛行

23.2007—2013年,中国高校计划录取人数已由566万上升到694万,年平均增长率达22.6%,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是对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回应    B.多样化办学推动高校的普及   

C.满足了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D.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世界领先

24.下图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A.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B.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

C.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D.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52分。

第25、26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A组、B组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材料一19世纪中期的中国社会,一方面绝大多数民众无法摆脱顽固守旧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又遭遇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不得不寻求救国之道。

“中体西用”是那个时代向西方学习的最好的招牌。

如果不以“中体”为前提,在当时封建主义弥漫的天地里、在自上而下罹患“顽固”病症的社会里,直接提倡西学,那是自寻死路。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人和为这个运动振奋起来的人,有些始终在政治和思想上停留在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和民主主义水平上,有些则由此开始了新的探索。

世界的形势和中国的现实使他们感到资产阶级思想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

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运动的发展中突破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樊篱,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找到了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开始用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体西用”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6分)

 

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后中国学术界出现的新现象。

(4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比利时信条》(1561)是一份加尔文派的信条,它宣称“自然界中的一切受造之物,无论大小,都引导我们观摩上帝不可见的事”。

上帝是可借着对他的创造之详细研究,从而辨别出来。

这些观念被皇家学院(英国提升科学研究与学习的机构)采纳。

近代科学所产生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彻底颠覆了中世纪以来的经典理论,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引发人们重新认识人类社会,重新审视传统的道德观和政治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请考生从A、B两组试题中选一组作答,若两组都做,则按所做的第一组计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组号涂黑。

A组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 西晋时由于战乱,中原地区百姓多迁居江南,形成了许多侨郡县。

这些人不在所在州县编户,无固定租税负担,有的成为豪门世族的佃客、部曲,这不仅在经济上使国家失去了众多的劳动力及可供剥削的对象,也给国家的政治造成不便。

义熙九年(413年),刘裕实行“土断”,除南徐、南兖、南青三州皆在晋陵(今江苏镇江、常州一带)界内,不在土断之列外,其余“诸流寓郡县,多被并省”。

在户籍上,不再分土著和侨人。

对于世家大族隐藏户口的,严厉打击。

如京大士族刁逵拥有数千奴客,刘裕没收其全部家财田地,分给当地贫民。

对于大士族地主肆意兼并土地者,也予以抑制、打击……并多次下令“驰湖池之禁”,禁止豪强封锢山泽、乱收租税,人民可以任意樵采捕捞。

土断的推行,裁并侨寓郡县,使混乱的基层行政机构得到整顿;同时也抑制、打击了豪强,增加了国家直接控制的赋役对象。

——摘编自庄华峰《刘裕与东晋末年改革》

⑴根据材料,概括土断改革的原因及措施。

(9分)

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断改革带来的影响。

(6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1909年5月,清廷将初等小学堂分为五年制的完全科和四年制、三年制的简易科三种,以推广小学教育。

在中学教育方面,学部仿照徳国学制,于1909年5月15日奏准将中学堂分文科和实科两类,文科重经学,实科重エ艺。

在女子教育方面,1911年4月,各省教育总会联合会进一步打破男女不得同校的禁令,议决“初等小学儿童年龄在十岁以内,准男女同学”。

此外,大力充实和发展实业教育,强调“实业教育最为富国裕民之本”,同时继续推动留学教育……在美国政府的配合和支持下,外务部和学部拟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派遣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成立游美学务处,创办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

截至1911年,新政教育改革培养了大约200万名学堂学生和万余名留学生,他们多数因接受近代教育而成

为旧政权的反对者。

这些新型知识分子在当时中国人ロ中所占比例虽然还十分有限,但由于他们属于知识精英分子,对清朝统治的影响就非比寻常。

一一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⑴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教育改革的特点。

(8分)

 

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教育改革的影响。

(7分)

 

B组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冯梦龙(1574—1646),出身名门世家,喜好读书。

年轻时准备走科举入仕之途,但他个性独立狂放,难入八股制义的堂奥,五十七岁时,才补为贡生。

他推崇李贽的离经叛道与疏狂放荡,认为:

“世俗但知理为情之范,孰知情为理之维乎?

”。

长期混迹于秦楼楚馆与茶楼酒肆,领略到与儒家书斋生活迥然异趣的世情。

从三十多岁起,冯梦龙用大部分精力搜集民间文学作品,编辑、整理和改写、创作受社会欢迎的通俗文学故事、民歌、剧本等。

《三言》最是著名,有的颂扬义侠行为,有的揭露官场劣迹,有的描述文人雅事。

《三言》问世后,文坛仿其形式而拟写话本之作,如初刻、二刻《拍案惊奇》等,形成晚明通俗文学发展的高潮。

他的《三言》传到日本,日本文学家仿其书体,撰成日本的“三言”。

《三言》中的部分篇章还被人辑入《今古奇观》跨洋渡海,成为中国第一部被介绍到欧洲的小说集而风行文坛。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冯梦龙投身通俗文学创作的时代背景。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冯梦龙通俗文学创作的影响。

(6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梁启超,戊戌变法后,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

1918年底,梁启超前往欧洲。

梁启超的欧洲之行,长达一年之久,先后到了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诸国。

在国外,梁启超也看到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破坏和灾难,听到了列强在巴黎和会上为争权夺利而发出的吵闹。

一年多的实地考察,使他了解到了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许多严重社会问题。

他所崇仰的西方社会,他所宣扬的西方文明,原来也充满了弊端和罪恶。

梁启超认识到:

“自从机器发明、工业革命以还,生计组织起一大变动,从新生出个富族阶级来。

科学愈昌,工厂愈多,社会偏枯亦愈甚。

富者益富,贫者益贫,物价一日一日腾贵,生活一日一日困难。

”“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反倒带来许多灾难。

”他认为西洋文明已经破产,拯救世界还要依靠东方“固有文明”,主张极力发扬传统文化。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思想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梁启超依靠东方“固有文明”拯救世界的主张。

(7分)

绝密★启用前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

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联考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选择题

1—5CADBB6—10DCCBD11—15ACDDB

16—20DABBC21—24CBAC

二、非选择题

25.⑴历史背景:

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先进军事、生产技术的传入;传统思想文化根深蒂固;顽固守旧势力强大。

(任答3点,6分,言之有理即可)

⑵新现象:

从学习西方转向以俄为师;突破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任答2点,4分,言之有理即可)

26.参考示例:

论题:

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相互促进。

(3分)

阐述:

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促进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自然科学的发展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的新途径。

17世纪受牛顿经典力学的影响,人们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按照这一设想,人们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推动了启蒙运动的产生,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

(8分)

所以思想的解放和科学的发展是相互的促进的。

(1分)

(说明:

符合主题的其他论题,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A组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7.⑴原因:

战乱导致大量流民的形成;世家大族隐藏户口,逃避税收;劳动力的流失给国家经济造成损失;豪门世族势力膨胀威胁中央统治;土地兼并严重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任答3点,6分,言之有理即可)

措施:

裁并侨寓郡县,调整基层行政机构;户籍管理不再分土著和侨人,打击大族隐藏户口;禁止豪强封锢山泽、乱收租税,人民可以任意樵采捕捞。

(3分)

⑵影响:

打击了豪强士族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稳定小农经济;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任答3点,6分,言之有理即可)

28.⑴特点:

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并重;借鉴外国经验,实施分科教育;打破传统观念束缚,准许男女同校;发展实业教育和留学教育。

(一点2分,8分,言之有理即可)

⑵影响:

完善了学堂制度,有利于国民文化素养的提升;借鉴了近代西方教育,有利于我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教育改革未能挽救清政府的统治。

(三点7分,言之有理即可)

B组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7.

(1)背景:

明末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八股取士束缚士人思想,文化专制日益严重;反专制等进步思想兴起。

(任答3点,9分,言之有理即可)

(2)影响:

揭露了封建专制的腐朽,批判了封建礼教;推动了明清小说创作的繁荣;传播了中华文化,影响了世界文学;为研究明代历史提供了素材。

(任答3点,6分,言之有理即可)

28.

(1)变化:

从宣扬西洋文明到主张发扬传统文化。

(2分)

原因:

一战给欧洲社会带来的破坏和灾难;工业革命导致贫富差距拉大;科技发展为世界大战提供了工具。

(6分,言之有理即可)

(2)评价:

一战后,梁启超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弊端,主张用东方“固有文明”拯救世界,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破除对西方文明的迷信;(4分)但忽略了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不利于吸收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